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

走在東暖閣外的石階上,身後有方正化和幾個侍衛陪伴,感受到微風的陣陣吹拂,崇禎皇帝緊了緊身上的金色外衣。

“那個女子,找到了嗎?”

“皇上,人還撈針,何況這女子也並非是漢人女子,找起來,沒有名冊和戶籍,更毫無頭緒......”

“回京已經快一個月了,難道她沒等我?”聽得這話,崇禎倒也沒什麼以外,只是悻悻道:

“朕打贏了李闖,平定了順賊,怎麼找一個女子就這麼難呢?”

“這件事仍由內廠去辦,將範圍擴大到京畿,不行就山東、山西甚至全國,這個女子,朕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方正化渾身一震,忙點頭道:“皇上保重龍體,找人的差事,自有下人們去辦,一定儘快找到這名女子。”

“嗯,你這樣說,朕就放心了,走吧,陪朕到宮後苑看看。”

宮後苑,就是韃清俗稱的御花園,假山池塘,鳥語花香,還能遇見一些上次被選入宮的秀女們搔首弄姿。

看着這些人,崇禎皇帝卻絲毫提不起興致,自從成爲皇帝,天下間美女見識得太多了。

蘇杭的,蒙古的,北方的,甚至朝鮮和安南還進貢來不少,又有哪一個是顏值低的。

眼前這些女子放在後世,不用美顏就個個都是一等一的妙人,現在崇禎眼高於頂,卻根本看不上這些庸脂俗粉。

後宮袁貴妃、柔貴妃還有周後,都是不可方物的絕色,更別提上次選秀女入宮的新人,崇禎更是沒見過。

男人都是花心的,崇禎不是和尚更不是道士,自然沒必要當了皇帝還學什麼專一。

天下間局勢一步步按照崇禎皇帝的計劃發展,李自成死了,這就說明自己自掛東南枝的威脅徹底解除。

放鬆的同時,崇禎皇帝又忽然覺得心中空落落的,此前一直都被李自成‘逼’着向前。

歷史上破京滅明,將自己逼到煤山上吊的李自成就這麼死了,自己下一步該如何去走?

李自成剛死的一段時間,崇禎皇帝確實失去了方向,但轉念一想,又不盡然。

這五年來自己還不是一步一個腳印,把大明從快要亡國拼成如今這個即將中興的局面,與他李闖王何干。

將來還有許多事情要謀劃,大明三百年江山,到現在幾乎是支離破碎,一切都要他來從頭做起,真是千頭萬緒,都得自己去想。

現在的崇禎,越來越不想在富麗堂皇卻毫無‘生機’的宮裡待着,每天倒是有大半的時間在軍營,就算處理政務時也常如此。

這讓許多人爲之不解,但想想看這位皇帝近幾年來那些令常人所不理解的舉動,衆人也就釋然了。

或許,這就是爲什麼他是大明的皇帝,而終己一世,只能踏踏實實永遠當個臣民的原因吧。

其實崇禎待在軍營,根本沒有什麼深層次的考量,與很多事情一樣,完全是隨性之舉。

回京之後,崇禎皇帝面對軍民的恭賀,腦中想的卻都是自己臨行前對那個女子的承諾。

想見的人沒見到,宮內又到處都是條條框框,有些習慣軍中無拘無束的崇禎皇帝,自然喜歡時常下營。

對於四川的局勢,崇禎皇帝已經可以肯定的說,大局已定。

爲什麼這麼說呢?

或許在秦良玉去世前,這個局面還不是很穩定,但秦良玉去世之後,就完全成了另一幅樣子。

秦良玉不是那種看見地主士紳就恨不得抽筋扒皮的流民大軍,而是整個天下共識的當代名將。

她與丈夫馬千乘創立的白杆軍,更曾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強軍。

這樣的人物,自然是比殘暴的西軍要受歡迎的多。

關於張獻忠在四川的傳言有很多,後世崇禎曾聽過西軍屠川的傳聞,不過並不是很相信。

無論歷史上張獻忠是否屠川,他在四川境內有不少民建廟宇是真的,當然他對待鄉紳地主殘暴,也是真的。

無論順軍還是西軍,在某一件事情上,態度都是出奇地一致,那就對制內文人和鄉紳地主的處置。

文人在順軍和西軍都是附庸一般,可有可無的存在。

李自成可以戰前殺牛金星激振軍心,張獻忠同樣在撤兵前殺掉了自己的右丞相,來穩定士氣。

這道理是一樣的,不能說他們完全做錯了,站在他們各自立場上,這是最好的決定。

但在崇禎的角度上,這些人或許不可用,或許要物盡其用,總之都不能一棍子打死。

因爲無論要取天下,還是要治天下,你都不可能只靠武將,文臣不可或缺,鄉紳地主更不可能殺之殆盡。

地主士紳們,無論各朝各代,只要還是封建王朝,就如野草一般,除之不盡,殺之不絕。

你殺了一批,沒幾年又會生長出來另外一批,所以崇禎的做法,無非是殺一批,安撫、任用一批。

順軍和西軍則不然,對待所有的鄉紳地主,他們一視同仁,一棍子全部敲死,但凡被他們盯上,必定是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這樣一來,雖然流賊能得到一部分百姓的支持,但卻將全天下所有的豪紳地主階級推向朝廷。

自古以來,成大事的,沒有人是完全倚靠農民階級,就算是本朝太祖朱元璋,起兵後也是對這些人威逼利誘。

這有些悲哀,但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以李自成、張獻忠爲代表的農民階級起義,面對集大成的朝廷,必定會是一盤散沙。

就算是農民階級,崇禎也沒有放棄,崇禎十七年到崇禎二十年的三年免賦和革除‘三餉’,讓天下聲息略有恢復。

在這期間不斷的大捷大勝,還有風風火火的軍改、土改,打擊豪紳等舉動,更側面保證了百姓的生存。

反觀順軍和西軍,他們的制度造成一個結果,沒有後勤保證的軍隊,一旦遇到挫折,難免就要向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伸手。

屠殺百姓和劫掠城鎮的舉動,官軍、順軍和西軍都做過,但最近五年來,做更多的卻是後兩者。

這使得本就是‘叛賊’的所謂順西軍,名聲變得更臭。

在這樣大局下,朝廷會在陝西和陝西連戰連捷,各地爭相歸附,也就不足爲奇了。

當然,即便是那些看似穩定的地區,也並非鐵板一塊,那些倖存的豪紳地主們,始終對朝廷抱有一份警惕。

世所皆知,甲申年以後,崇禎皇帝重民、重兵,而輕商,這裡是代表三個不同的階級。

且在東林黨被誅滅以後,三廠一衛的很多機構,都將矛頭轉向了地主鄉紳和豪商頭上。

許多土地都被廠衛巧取豪奪而去,被朝廷分發給那些窮苦農民,地主們雖然不敢多說,畢竟還是有些不滿。

這一點崇禎心知肚明,土地是地主們的命根子,而支撐這個天下的骨幹階級就是地主。

既然現如今的社會形態,根本不可能完全讓地主整個階級消失,那就要打一巴掌給個甜棗,讓他們以爲自己得利。

他們得到利益以後,自然會更毫不遲疑地倒想佔據大勢的朝廷這一面。

一旦百姓和豪紳階級全部倒向朝廷,天下間爲禍許久的流賊之亂,宣定時日也就不遠了。

有人或許會問,這些豪紳地主個個精明,給他們好處,他們就會貪得無厭,愈發囂張。

這個問題實在可笑,朝廷重新統一天下以後,這些豪紳地主也就沒了利用價值。

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爲利往,不缺想當官的人,更不缺想跟着強大朝廷混的豪紳地主。

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二章沒了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
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二章沒了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