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

這個年代的邸報上,往往說某人“敢當先”云云,崇禎皇帝或屬下各督撫見了,也都不吝讚美和褒獎之詞。

因爲最當先的士兵和將官往往是死的最快最早的,任何部隊總是有這樣的人,他們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但他們卻心甘情願的爲了某人或國家去死,這是極爲難得的。

這些人是一支部隊的靈魂所在,正是因爲有了這樣不懼生死的人,才能誕生出各種不可思議的大勝大捷。

儘管陣前提前準備的陷阱使得最前面的關寧鐵騎遭受了不小的傷亡,但後面的騎兵卻依舊潮水般的向前涌,很快就進入到牟文綬率領山東軍的五十步範圍以內。

“立盾!”

“不要害怕,本將就在前面,皇上也在後面看着我們,要打出山東軍的威風,不要給隊伍丟人!!”

牟文綬踏上前一步,將斬馬刀揮到半空,喊話間,眸子也在掃視前方那些衝擊而來的關寧騎兵,似乎想要在其中找到什麼人的身影。

“牟文綬,吳三桂在此!”

關寧騎兵的衝鋒,也讓那些穩步前行的關寧步兵開始加快進攻,在這些人的最前面,則是撤了馬匹的吳三桂,此時他正拖着刀跑在最前面。

聽見他的喊話,牟文綬眼神果真匯聚到一點,冷笑幾聲並未回話,卻是大手一招,身後山東軍兵士好像見到了什麼指令,成羣的喝令聲隨之在陣中響起,幾百面長方形的盾牌立起來,幾乎在轉瞬間結成了一道屏障。

“開炮——”

“手裡的傢伙事都給老子射出去!”

已經被明軍佔據的甕城城頭上,禁軍三大總兵之一的胡海龍,他揮舞着鋼刀大聲喝令,一整列的禁軍遂發槍手隨之站到垛口前,開始輪番齊射。

城頭冒出濃烈的白眼,無數顆鉛彈從白眼中疾射出去,轉眼就到了那些最前面關寧騎兵的眼前,這使得他們一下子又倒下一大片。

這一次齊射,真正是打了個關寧軍和吳三桂一個措手不及。

誰能想到,在天降傾盆大雨的時候,對方火器竟然還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看來並沒有因爲天氣原因而受到絲毫影響。

一下子,關寧軍整體的衝鋒爲之一頓,率領關寧鐵騎的尤春見勢不妙,倒是也沒生出什麼退意,轉而吼道:

“快衝,他們的火器發射不快,衝進去就行了!”

禁軍的火銃都是京師兵仗局和軍器局聯合制造的遂發槍,最高射程可達五百步外,但威力減弱十之八九,兩百步之內都是可控的射程。

什麼是可控射程,由於這新式遂發槍安裝了準星和照門的緣故,在這個射程之內可以達到最大化的威力,中者非死即殘。

一起齊射之後,城頭的胡海龍哈哈大笑,因以牟文綬爲圓心的山東軍陣型五十步外的關寧鐵騎,已然是倒了一片,餘下那些更是有些躊躇不前。

其實關寧鐵騎雖然也配備了三眼銃,但是在這種天氣下,三眼銃最多隻能起到錘子的效用,所以他們都是一直用騎槍衝鋒,想一舉擊潰該部官軍。

就連尤春都沒想到,衝到五十步距離的騎兵,幾乎都被這一次來自城頭的禁軍齊射擊垮,餘下那些甚至都有些不敢踏入這個範圍。

還不僅如此,城頭禁軍火器發射的同時,禁軍的千總李世遙也開始指揮城頭火器營炮手發炮攻擊城外關寧軍。

數門從京師運抵城外的紅夷巨炮發出了震天的怒吼聲,每一顆炮彈砸到城外,都成了一個巨大的深坑,坑內則滿是關寧軍兵馬組成的血水。

紅夷炮巨大的威力和射程,幾乎是這個時代目前最強的火炮,這也使得戰場上全部的關寧兵馬,甚至包括關內的八旗鐵騎都在射程範圍之內。

一顆流彈意外飛出了兩軍激烈廝殺的戰場,狠狠砸到了城中正肅殺以待的八旗鐵騎當中,毫無防備的建奴軍隊一下子被打了個正着。

圖爾格只是感到腳下土地一顫,回頭就看見自己這邊至少傷亡了幾十騎,而且都是不剩下什麼戰鬥力,只有倒地哀嚎的份。

“傳本郡王的命令,不許妄動,繼續等!”

看見這個傷亡,幾乎是以往對陣明軍戰鬥的幾倍,圖爾格眼中出現深深的恨意,正在說着命令。

可不待他把話說完,另一顆流彈卻也飛了進來,又在八旗鐵騎內砸出了一個血坑,餘勢不減的彈丸在地上趟前許久,因此又傷亡幾人。

“郡王,馬,馬跑了!”

即便是裝備精良的八旗鐵騎,在這種意外的攻擊下,也免不了馬匹會受驚的俗套,更別提他們之前根本毫無防備。

三匹沒了騎士的馬匹受驚狂躁,不受控制的向城外奔跑出去,前兩個倒還好,最後一匹馬竟然拖着一個瀕臨死亡的鑲白旗馬甲兵。

然而馬匹飛奔速度極快,舉起弓的圖爾格還沒來得及瞄準,便已經是衝出了西門外,這一幕恰好被城頭拿着千里鏡觀戰的英國公張世澤見到。

“白甲外鑲紅邊,這是建奴鑲白旗的甲冑,怎麼會跑到這裡來了?”

聽見張世澤的嘀咕,禁軍總兵吳啓華趕緊拿出千里鏡去看,良久後放下神情凝重地道:“果真不出陛下所料,這韃子來搶關了,還好大軍已經分兵,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哼哼,現在就是鬥智鬥勇了。”張世澤放下千里鏡,冷哼着道:“陛下料事如神,我軍已是佔盡先機。”

“吩咐下去,讓李千總分出三成的火炮,每隔兩輪便向城內分散去射,不能叫韃子看出來我軍已經發現了他們。”

吳啓華眼前一亮,趕緊說道:“英國公英明,這樣一來,韃子就能先無故遭受損耗,我軍卻仍舊穩坐磐石。”

“一旦他們耐不住性子率先出城,便是他們窮途末路之時!”

不多時,正指揮火器營的千總李世遙接到命令雖然不明白是要做什麼,但畢竟是英國公的命令,不得違抗,還是分出了一部分火炮。

此時的城下,山東軍與關寧軍的交戰已經從最先的遠程較近,變成了如今徹徹底底的白刃戰,形勢尤爲慘烈。

關寧鐵騎畢竟還是見慣了大風大浪,雖然城頭的紅夷炮威力巨大,但他們也知曉這紅夷炮發射一輪的各種步驟極爲繁瑣,調整好隊伍以後,尤春大喊幾聲,便又馬不停蹄親自率人又衝了上來。

誰曾料想,原本站定不動的山東軍在尤春率關寧騎兵衝到二十幾步左右距離的時候,突然加速朝外撞了出去,後面的長矛手伸出手中長矛,直向關寧騎兵的馬匹揮刺過去。

山東軍的軍陣和關寧騎兵撞到一起,可以看出很明顯的被衝散。

最前一排刀盾手有些甚至被巨大的衝撞慣性撞飛到半空中,落地後也是口吐鮮血,全身劇痛,再也起不來。

前面幾排身披重甲,手持巨盾的刀盾手減弱了關寧騎兵衝鋒的力道,雖然他們死傷慘重,但卻讓後方跟進的長槍手和長矛手得以將手中武器刺向對方騎兵。

付出了大量死亡代價之後,山東軍開始反攻,長槍手和長矛手的攻擊很有針對性,他們只應對馬匹上的騎士,各種刀手則專門揮砍馬腿。

不少關寧騎兵在馬上被長矛直接刺死,有些人更是因爲馬匹忽然的悲鳴而落地,被一擁而上的刀手和長槍手砍死、戳死。

夕陽如血,昏暗的戰場上,每一刻都在死人。

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隨便說說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
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隨便說說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