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

最近崇禎皇帝煩得很,怎麼回事兒呢?這就好像崇禎十七年的東林黨又回來了,可偏偏滿朝文武如今已經剩不下幾個東林黨了。

崇禎也不知道這幫當官的哪根筋搭錯了,吃飽了撐的閒着沒事兒幹了,又開始捕風捉影的彈劾,他們要彈劾誰,這次清一色奔着廠衛去的。

只是這回有點意思,不光朝臣在彈劾,就是地方上一些官員也在跟着彈劾,近幾天的摺子,三成都是彈劾的,整的崇禎把摺子當小說看的心思都沒了。

崇禎皇帝讓狗腿子們暗中查過,這幫彈劾的人什麼黨派的都有,黨爭的可能性不大。

彈劾的人往常都有個共同點,要不同屬一個黨派,要不就是有共同的利益趨勢,這次沒有,有點像自發組織起來的。

這麼一來,便是現在沒心沒肺的崇禎也有點兒疑心,難道是真有其事,廠衛太囂張了,開始瞞着朕在地方橫行不法了?

這個事兒崇禎也擔憂過,因爲東征的時候自己就遇見過。

番子在酒樓直接把人打死,還要拉着人女兒直接上樓嘿咻,周圍都是人,卻沒有一個敢站出來制止。

要不是當時朕碰巧撞見了,這一老一女也就沒個說法,可能死在番子手上的可憐人自己還不知道的,實際有更多。

原因崇禎也知道,自己當初剛穿越過來爲了保命,第一件事兒就是把東林猴子們殺光砍光,結果番子沒控制住,喂得太肥,這幫貨開始犯老毛病了。

去年自己已經稍微給他們點顏色了,按理說也該收斂收斂,怎麼可能還是像這幫人說的那樣,開始犯病。

番子狐假虎威是借誰的勢,那是自己這個皇帝的勢。

不過現如今最好的情報網就是廠衛,雖然明知廠衛有弊端,那也得用,畢竟當皇帝的要有耳目,自斷雙臂戳瞎眼這種事兒,崇禎是不會幹的。

但畢竟懷疑還是懷疑了,要不動聲色的查查這幫番子,看看他們到底幹了些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現在的崇禎,雖然還靜靜坐在暖閣裡,卻是已經在考慮培養個新東西來逐漸代替廠衛,不僅能起到他們的效用,而且還沒有那種弊端。

正出神想着的崇禎,就連站在門口詢問的王德化都沒見到,直到後者小心翼翼問出第三句,這才恍然反應過來。

“你方纔在說什麼?”

“回陛下,老奴方纔在說,這些摺子要不要呈到暖閣給陛下過目。”王德化恭敬又不失禮節的道。

“放這兒,朕待會看。”

崇禎皇帝本想直接叫他扔了,想想也還是決定一目十行的看看,萬一有什麼緊要大事自己意氣用事給耽誤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老奴告退。”

“嗯。”

崇禎低頭去看摺子,王德化倒也機靈,見皇帝似是有些乏累,便趕緊帶着幾個小太監出去,站在門外聲色俱厲地小聲道:

“吩咐光祿寺那邊,給皇上熬蔘湯補補身子,不能累壞了龍體。”

“小的這就去辦。”小太監點點頭,趕緊從一側轉出去,直奔着光祿寺的地方去了。

這摺子崇禎越看眉頭擰得越深,這些外頭地方官的摺子,前面十幾個無一例外全都是彈劾廠衛橫行不法的。

川道監察御史林汝翥、整飭密雲兵備道高鬥光、河南巡按徐一範、就連賦閒在家的前薊遼總督王永吉,都擰着脖子上了一道所謂的絕命疏。

這些人彈劾之事,可大可小,但連在一起可就是大事了。

比如廠衛居然敢在地方上用權利侵佔田畝了,還敢勾結官員,先將還沒開始的京察評級給賣了出去等等。

這幫貨不知道朕最恨的就是上下瞞報麼,上次方正化都差點讓朕一怒之下革了職,怎麼還不長記性。

上頭三個廠公和錦衣衛掌使都老老實實,被朕訓的夾着尾巴做人,你們地方上就山高皇帝遠,開始執法犯法了?

其他人彈劾的時候,崇禎都沒多想,甚至都有點信了,直到見到王永吉的摺子,崇禎纔有些懷疑,這小子不是讓朕給革職了嗎。

那他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這玩意兒又是怎麼呈到朕這兒來的?

王永吉這貨崇禎可太熟悉了,雖說遼東戰局有點作用,不過他可不僅是歷史上投了清的,吳三桂借清兵入關,很大一部分決策的就是這姓王的。

正史對這貨的記載,到甲申一六四四年就完全消失,其實這貨沒有消失,當時跑出關屁顛屁顛投降了韃清。

歷史上借清軍剿滅李闖的扯淡策略,就是王永吉第一個提出來的,更扯淡的是,這個扯淡策略,竟然直到南明時期,某些東林大佬還用爲國策,真是蠢到家了。

當時的王永吉,實際心中早已打好如意算盤,借兵成功,其功勞不泯,一旦失敗,便可把責任推卸到吳三桂身上。

然而,多爾袞的臨時改變行軍路線這一招,誤打誤撞地破解了王永吉私以爲是的珍瓏棋局。

就像崇禎提拔堵胤錫,一不小心把暗中發展的白蓮教給照出來了一樣,多爾袞這貨實際上不少事兒,都是蒙對的。

王永吉當時怎麼辦的,直接拍拍屁股走人,倒黴的吳三桂從協助者、執行者一下子變成罪魁禍首。

不過吳三桂投清也肯定是早就盤算好了,放清兵入關,他也有不可推卸的漢奸責任。

這兩個人當時沒準在互相利用也說不定,反正在崇禎的角度來看,那個時候還在待價而沽的,一準都沒好鳥,弄死一個革職一個,就算徹底完事兒。

上次崇禎皇帝撤了保定總督、鳳陽總督、薊遼總督、遼東總督等等一大堆屁用沒有的總督,只留下一個五省總督去剿滅流賊。

還高坐總督大位的王永吉本來吃香的喝辣的,還啥都不用管,小日子過的正逍遙,沒成想一下子失了業,自然憋着一肚子氣。

我怎麼了,我能文能武,能御滿清能剿流寇,皇帝就算現在把我革職,遲早也都還會起用。

這小子最開始還等着崇禎去召還自己,沒成想後者壓根就想一直晾着他,啓什麼用,不存在的。

這不,才兩個月的功夫,王永吉明顯坐不住了,抓住朝野上下彈劾廠衛這個時機,也不知用了什麼關係,把這麼一封所謂的“絕命疏”上呈到崇禎御前。

這玩意叫絕命疏,王永吉的小算盤崇禎也很清楚,是怕自己直接命人砍了他,所以丫纔來了這麼一招。

裡邊兒的內容,崇禎也看了,彈劾的東西件件都沒有確鑿證據,基本都是捕風捉影,屁都不通的大道理倒是一堆。

什麼平遼六策,定賊八計,甚至還適應時局給崇禎贈送了一個平定白蓮教大禮包,美其名曰除邪教必用之十二大賢。

狗屁的大賢,全是藏着的東林黨,崇禎暗自記在心裡,決定待會就叫番子一個個把他們都逮起來弄進大牢再說。

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隨便說說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
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隨便說說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