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

張名振前往朝鮮的時候,遼東這邊的“游擊戰”業已接近尾聲,各路都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戰果。

在北面,藺養成率領本部軍馬自喜峰口而出,收復了丟失數十年的兀良哈地界,對於朵顏一帶的安置政策,朝中仍在商議。

中部,黃得功率部北進,本意是策應黃蜚偷襲三座塔村的深入,未成想卻柳暗花明又一村,廣寧一帶的清軍幾乎沒有抵抗,紛至沓來的都是屈膝投降。

黃部一路出關後大小十一戰皆傳捷,先後收復了二十餘座城、堡,令人驚喜的是,由於城內漢軍旗主動投降,黃得功還順手收復了吳三桂在崇禎十七年入關時“被迫”放棄的堅城寧遠。

近日,朝中同樣對到底放棄這些收復之地,還是重建軍備另設大將鎮守一事產生了分歧。

南部沿海,天津總兵曹友義率部配合東江軍,先後收復了一系列沿岸的小島及原本的兵備重地覺華島。

這些喜人戰果使得朝廷上下一片的喜氣洋洋,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事務和政策的決斷,這使得崇禎皇帝頭疼不已。

“啓奏皇上,覺華島得派軍駐守,此處離岸數裡,清軍以騎兵爲主沒有水軍,即便日後攻打過來,也只得望洋興嘆!”

內閣首輔蔣德璟深吸口氣,繼續說道,“至於戶部倪大人提出的所謂冬季結冰島上無險可守一事,臣認爲也非常容易解決。”

“眼下多爾袞正在與豪格窩裡鬥,關外這些土地本就是我大明的,既然收回,何故要放棄?趁建奴內亂之時,另設大將鎮守,恢復城防便是!”

“閣老所言極是,臣附議!”從山西回來不久的馮銓突然站出,“這覺華島,可仿荷蘭人在臺州之法,立城結堡,如此一來,便是冬季冰期,也能固守待援!”

“如若聖上還覺得不安穩,臣提議,乾脆就向島上調集重炮,增設覺華島屯備炮營,既爲清軍攻島時協助守衛,又可用於冬季碎兵斷騎,使建虜騎兵不得深入。”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總算眼前一亮,“此法可行,朕準了,覺華島懸於海中,距陸上寧遠又不遠,可立城築堡以衛。”

說了這麼多,總算是有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了,只不過崇禎有些意外,這竟是歷史上投清之臣馮銓提出來的。

“對朵顏三衛之地,不知幾位閣老有什麼意見,提出來大家商討商討。”兵部尚書朱大典點點頭,附議之後說道。

“蔣閣老還是您說吧。”張瑞圖搖搖頭,後退一步。

“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蔣德璟微微一笑,緊接着說道:“朵顏三衛一處,早自我成祖時就定策有功,賞給兀良哈諸部常駐牧於此,至今也該變一變了。”

“正如皇上常說,我朝不能墨守成規,要求變通,寬河總兵藺養成前些日塘報所說,朵顏三衛一帶,仍留有一些兀良哈部落。”

“這些部落都曾遭受建州的欺壓,我朝該徹底廢除建奴在這一代的所有規定,護衛其諸部南遷入關。除此之外,皇上可以讓一兀良哈本部早遷入關之人親自出關對其諸部曉以利害,必收成效。”

“此法可收攏其心,以歸我用。”

“入關之後,餘下的兀良哈諸部絕不可以繼續存在,我朝可以將其整合編爲兀良哈兩大部——新民左部、新民右部,早些年遷入關內的遼國公之兀良哈本部,可改爲新民中部。”

“兀良哈一名徹底不再沿用,三部遷入關後,可分別令其在永平府遷安、開平、撫寧三處設堡屯駐,爲深化教育之,使其族人可以與我漢人通婚,但新生之子須用漢名,習漢語,爲官習武等,亦皆如此類。”

“此後,我朝可每隔三月從中原遷來足量流民屯駐此三處,不出兩年,兀良哈諸部必是蕩然無存,唯有我大明子民爾!”

崇禎皇帝聽得入迷,不斷點頭,“此策不錯,甚合朕意,領他們南遷入關之人朕覺得除了遼國公之外,恐是無能再有更合適了,就讓他去吧,這事兒李鳳翔親自跑一趟。”

“還有,遷入關之後,要在永平府城增設一新民規劃司,統籌兀良哈人此後的定居、婚配等事。”

“皇上聖明,臣等無異議!”羣臣立時同聲附和道。

“還有廣寧、寧遠一帶剛收復的土地,衆卿可有什麼妥當的主意,說來與朕聽聽,話不避多啊,多多益善!”

“兒臣有話說。”駙馬張煌言應聲而出,“啓奏陛下,兒臣曾前往這一帶實地考察,因而覺得最有發言權。”

“此一帶,遭建虜糜亂多年,收復之二十六座城、堡,有半數以上都被建虜毀城而走,原本居於此處的民衆,再尋更是困難。”

“所以兒臣覺得,不如干脆就不要費力尋找百姓歸回原籍!”

他說完這句,羣臣果然有些異議,張煌言不管他們的非議,自顧自昂頭挺胸的道:“這些地方的百姓被建虜欺壓多年,或許早已不知我中原大地的法制、民生,況且山海關總兵黃得功收復得太快,根本沒有將各處建虜的奸細和忠奴清理乾淨。”

“仍如收復中原失地一樣處置,弊大於利,遼東不是中原,要因地制宜!”

“皇上可以將他們全數遷入關內,去往收復不久還需要人力建設的山西一帶,至於那些投降的漢軍旗,兒臣覺得可以將他們打散發往全國各地的廠房。”

蔣德璟忽然問道,“要打散發往何處?”

張煌言看了他一眼,禮貌的笑笑,纔是繼續說道,“京師六局,山東登萊沿海一處的鹽場鹽田及各地匠房,惠民藥局、養濟院等處,都可以讓他們前去幫工。”

“不知父皇覺得兒臣此策如何?”

“準了。”崇禎皇帝見蔣德璟和羣臣此時也紛紛點頭稱讚,便又道:“駙馬前些時日由書香閣結業,朕看是沒有白學,此事朕便交託你手,可有異議?”

“兒臣沒有異議!”

張煌言自書香閣畢業已經有了幾個月,終日在公主府無所事事,這絕非他所願,今日終於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怎能不趕緊接住崇禎拋來的這次機會?

張煌言有些激動,“請父皇放心,兒臣散朝後便與公主告別,出發前往遼東,定當竭盡所能,爲我朝安邦定邊!”

“公主知道以後,總該不會再日日向朕碎嘴子了吧,朕這下耳根子也可以清靜清靜了。”

崇禎皇帝伸了伸腰,笑着說道。

張煌言自是知曉這些日朱媺娖沒少爲了自己這事往宮裡跑,聽了這話依舊有些感動,更是打定主意,往後餘生都要好好照料自己的這位妻子。

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
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