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

實際上,他們也在忙活着自己的事情。

“認罪書,袞布,這玩意到底怎麼寫?”就在鄂布木進入崇禎皇帝御帳的前後腳,車臣汗碩磊居然破天荒的主動來找土謝圖汗袞布,這位滿臉胡茬的糙漢說起話蠻有意思,一頓的劈頭蓋臉,根本不會拐什麼彎彎繞。

這若是聽到漢人耳中,只怕早就認定對方不守禮節,可袞布卻已經司空見慣,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

現在的袞布正在自己的汗帳裡拿着一卷羊皮紙,也是抓耳撓腮。

他似乎沒注意到走進來找自己的是碩磊,頭也沒擡的道:“你問我,我怎麼知道,只有長生天知道漢人的認罪書到底是要寫什麼。”

不多時,袞布反應過來,豁地起身,冷聲道:“碩磊,你這麼大的膽子敢直接踏到本汗的汗帳之內,不怕本汗一刀把你砍了?”

“你可能不知道外頭圍着十萬大明的軍隊,我也帶了四千部衆,砍我,你自己也不可能活着走出歸化。”碩磊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壓根沒在意袞布這口頭威脅,湊上前去看兩眼他寫了什麼,問道:

“這認罪書要如何寫,你寫完了麼?”

“一邊去,我也正煩着呢,你說本汗可曾做過什麼錯事,這漢人的皇帝腦袋被羊頂了,上來就叫寫這東西。”

袞布也是無奈,這時候你還真就不可能動手,一旦動手死的可不只是自己,自己的部落只怕也要跟着玩完,只能由這廝去了。

聽袞布說完,碩磊神情一變,忽然想起什麼似的,鬼笑着道:“你沒做過錯事?去年誰劫我部衆來着,你可敢對着長生天起誓!”

“呃......”袞布一撓頭,好像還真有這麼回事,他想了想,說道:“要不這樣,我把你的部衆還你,你把我的也還我,這事咱倆權當不知,這件事兒就別寫了,多丟人!”

“這感情好,你以爲本汗想寫?”

“只不過不寫這事兒你又要寫什麼,認罪書可是要當場宣讀出來的,那漢人皇帝手底下有什麼三廠一衛,怕是早就知道了草原上的風吹草動,不寫會不會......”

袞布聞言一怔,心道別整到最後被樹立典型,什麼好處得不到,他想到這裡還是說道:“那寫吧,把你我之間乾的那點兒破事都寫出來,也好講得清楚,讓漢人的皇帝說道說道。”

“就這麼辦!”

碩磊倒是無所謂,倆人擺明了都有不對的地方,就算全講出來也沒事兒,反正又不是光自己一個,想到這裡他嘿嘿一樂,回帳繼續寫去了。

......

第二天,蒙古的各汗和封建部落主們出來時驚奇的發現,不知何時又在崇禎的御營外搭起金色帳篷,這些帳篷南向兩側,周邊還設了許多昨日沒見到的紫紅色長帳篷。

崇禎皇帝的御座就擺放在空地上,依然是坐北朝南,那些紫紅色帳篷之中擺了不少桌子,桌上又上被擺滿了金銀器、酒杯等用具,御馬監和司禮監的太監們就侍立在周圍。

在皇帝御座兩側的空地上,設立了不少長桌長椅,上面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和裝飾,周圍放着許多各部帶來象徵自己部落的物飾,還有特意從京師帶來的四匹大象,裝飾華麗,象徵祥和。

這次首先走出來的是察哈爾部可汗,阿布奈之子布爾民,後頭緊緊跟着如今蒙古宗教意義上的法王(蒙語尊丹巴呼圖克圖)札那巴札爾。

札那巴札爾曾是土謝圖汗袞布之子,在老活佛(蒙語尊稱“哲布尊丹巴”)多羅那他於崇禎七年圓寂之後,他被各部一致認定是活佛轉世,各部汗王敬法號“羅桑丹貝堅贊”,同年立其爲法王。

同其它蒙古汗和首領一樣,札那巴札爾如今的地位也是蒙人自封,因爲大明不承認僞清封給的任何名號,想要獲得正式的法王頭銜和宗教意義上的好處,就只有參加這次會盟。

說起來有點意思,札那巴札爾原是土謝圖汗袞布之子,可被選定爲活佛轉世以後,他也就不再是袞布的兒子了,他成了草原的法王。

袞布看着自己兒子,心中說不上五味陳雜,只是感覺這已經不是自己熟悉的兒子了,因爲他距離自己太遠了。

作爲蒙古如今名義上的可汗和法王,布爾民與札那巴札爾自然坐在崇禎下首兩個座位上。

在他們二人之後,土謝圖汗袞布、車臣汗碩磊、科爾沁的汗彰吉倫三人作爲強盛的大部之汗坐在第一排,其他部落的封建主和首領們多半在昨日已經規定好了次序,此時只是按序列座。

大明的京師禁軍佩帶武器肅立在最外圍,向內是八千名火器騎兵和喀爾喀的和碩特、車臣兩大部八千名蒙古騎兵,當然還有包括科爾沁、四子部落在內的漠南蒙古諸部近四千名蒙古騎兵。

崇禎皇帝今日換上了與昨日不同的袍服,在鼓樂齊鳴的背景音下升落御座。

在此之後,喀爾喀、漠南蒙古諸部總計一名可汗,一位法王,三個大部的汗,還有二十九名封建部落主,起身走出座位,共同對崇禎皇帝行三跪九叩禮,然後再各自回到座位之內。

這一舉動,標誌着自烏爾邁等人口頭稱呼之後,漠南蒙古諸部及喀爾喀蒙古諸部,正式尊崇禎皇帝爲天可汗。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土謝圖汗袞布、車臣汗碩磊和科爾沁的汗彰吉倫自述前罪,爲的正是廣而告之,宣佈這些大部汗王的罪孽。

他們三人所說之事大體相差不多,身爲喀爾喀三大部之一,袞布和碩磊經常爲了牧場的事互相大打出手,互相掠奪和殺戮了對方不少部衆。

至於彰吉倫,他把自己繼位爲汗之後縱兵劫掠四子部落的事公之於衆,歸根結底,他們三人所說的,就是如今蒙古諸部的新仇舊恨。

當然,這還包括了他們曾歸附於建州,從徵南下擄掠了漢民之事。

等最後一個自述前罪的彰吉倫話音落地,場面卻是鴉雀無聲,不少人都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該怎麼做、怎麼說。

“朕爲大明天子,草原的天可汗,在此宣佈,赦免汝等三人前述罪過,令汝等各歸還部衆,嚴劃牧場。來人,授印!”

崇禎皇帝全程都是坐着說話,言罷大手一揮,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德化立即帶着許多司禮監小太監,捧着大明刻印的冊文和汗印交到他們三人手中。

科爾沁的汗彰吉倫還沒有封號,此次被崇禎正式冊封爲科爾沁的博多勒噶汗,蒙文意思便是科爾沁的統御者。

這次會盟都是大事,崇禎皇帝正式廢除了察哈爾世襲的可汗名號,將可汗大印收回到京師,將可汗稱號永遠廢除,規定草原上自此以後唯一的可汗,便是世代的大明皇帝、天可汗。

由此,阿布奈之子布爾民,成了草原上最後一任可汗。

察哈爾畢竟是蒙古強部之一,如今雖然趨於衰落,但佔地依然廣柔,所以崇禎皇帝保留了布爾民的察哈爾的汗稱號,將原屬阿布奈的東翼分離出來,成立新的部落,並且將鄂爾多斯部一部分的牧場劃歸過去。

這一部落,史稱東察哈爾,阿布奈的弟弟羅布藏親善大明,並且在族內威望不低,被冊封爲統領東翼察哈爾的郡王,崇禎皇帝還命人在地圖上詳細規定了東、西察哈爾的駐牧地區。

布爾民仍舊統領西察哈爾,爲安撫其心,崇禎皇帝承認了他的地位,將他放置在與內喀爾喀車臣汗碩磊、土謝圖汗袞布和科爾沁汗彰吉倫同等的地位上。

至於沒來參與會盟的喀爾喀三大部之一的札薩克圖汗弟策妄扎布,崇禎皇帝徹底廢除了他的汗王名稱,禁止各部與該部族人貿易、流通,令與其接壤的土謝圖汗袞佈於邊境佈置重兵。

宗教方面,崇禎皇帝亦有所動作,以皇帝的身份首次公開表明支持佛教,宣佈佛教爲國教,並且正式下旨冊封札那巴札爾爲蒙古佛教法王,下令不日重建歸化城。

新建成的歸化城一切沿襲舊制,仍將圍繞着銀佛寺爲主體修建,但規模將擴大一倍,各部在城中都會有劃定的所屬地區,除此之外,崇禎皇帝還特意命令蒙古法王札那巴札爾入主聖地銀佛寺,終生不得出。

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
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