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

此時大明國內軍事方面的兩個大事,一是引進仿造歐洲火器,一就是發展航海貿易和海軍實力。

自從武力拿下澳門以後,遠東第一鑄炮廠——“卜加勞鑄炮廠”被收歸大明國有,這使得葡萄牙荷蘭等國的先進火炮,先後被引入明軍,大量改裝生產。

但這些佛郎機、紅夷炮的火炮放在歐洲人眼裡,大明改裝版大炮的殺傷力如何?

無數次貶低過大明天文,又贊過明朝手工業的西班牙教會紅衣傳教士拉達,對此時明軍的軍火水平,也是很不屑。

他出使福建的時候還是崇禎二年,當時他見過明朝衛所軍裝備的火炮,認爲這些玩意兒中看不中用,而且製作粗劣,款式也太老,只能發射石,威力不高。

其實這小子說的沒錯,別說他了,就是很多當時的衛所軍士卒都不願意用那些火器。

但拉達來的時候畢竟是幾十年前,在崇禎十八年真正和明軍打過仗的一些駐守澳門西班牙軍官,卻不這樣看。

按當時澳門某皇家艦隊的艦長寫給腓力四世信裡的說法,明軍的部隊都很精銳,大炮的性能都非常出色,而且戰鬥力和戰鬥意識都是極強。

誰讓他遇見的是崇禎親手改組後的明軍呢。

西班牙歷史學家門多薩,曾經登上過明朝戰船,見過明軍戰船上的弗朗機,評價也中肯,一句話:比我們的造得好,更有威力。

除了火器方面的引進,歐洲人介紹大明最多的,還要屬是四大發明中的一大絕活——印刷術。

雖說現在歐洲也有了造紙和印刷,但大明在這事兒上畢竟是有專利的,獨家優勢,歐洲人也不得不認賬。

以利瑪竇的說法,大明的印刷術比起歐洲人至少早五百年,技術更十分巧妙,出錯易修改,速度更是快。

一塊木版一天能印一千五百多份,你敢信?

看看人家的印刷術,就知道爲什麼大明的民間有那麼多書,價格還比歐洲便宜得多。

對於這些書,崇禎皇帝表示這不是個好事兒,方便了東林猴子們製造輿論,朕還得費勁巴力三令五申的去禁那些書院和書局。

這種壞處歐洲人看不到,他們只是覺得這技術太牛逼,不光能單面印刷,去年六局還琢磨出雙面印刷的技術。

都說西方人瞧不起大明,大明民間又何曾瞧得起西方?

這個時候的民間和後世崇洋媚外上趕着倒貼是兩碼事兒,見着洋毛子就跟見到猴子似的,大部分女子沒覺得帥,反倒覺得難看。

尤其令歐洲人受打擊的是:一開始大明的人根本不信歐洲人自己會印刷,氣的有老外專程回家一趟,運一大堆印好的聖經過來。

瞧瞧,我們也會!

照多年前去世的太醫院御醫王肯堂的說法,歐洲聖經不光兩面都有字,而且還能防水,真是甚異之。

除了印刷術,大明的農業,也是叫歐洲傳教士們都似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啥都新鮮。

現在大明的整體農業水平,以欽天監監士湯若望的一句話總結,“遠比歐洲富裕得多”。

一些農民生產場面,都叫歐洲人開眼,好像這壓根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一樣。

水稻一年三熟,稻田裡還養魚防瘧疾,門多薩的大中華帝國志裡還詳細記錄,大明農民用竹料包好鴨蛋,點稻草加熱,嚴冬竟也能孵蛋。

歐洲人:是不是吹過了???

吹的還不只是這傢伙一個,很多知名傳教士也開始集體吹大明,還是往上天了吹。

在杭州城居住過的傳教士曾德昭說:“西湖水極其清澈,我甚至能看到湖底的細沙了,杭州城也相當乾淨,因爲那裡的明朝人民勤勞,還有成熟的衛生管理體制和垃圾回收制度,他們的身體素質非常好,都對生活非常積極。”

然後這貨一住就是十幾年,現在都沒走。

曾對崇禎二年大明軍隊火器情況不以爲然的西班牙教會傳教士拉達回去之後也對腓力四世有一說一,盛讚大明的農業:

“中國土地的肥沃、美麗,富有和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異常,太高太大了。如把他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

好些常見農具,歐洲人更是稱奇。

福建地區能灌溉到山坡的大型水車,曾被傳教士們稱讚,而真在歐洲引起熱潮的,卻是東南農村揚穀常用的農具——揚穀扇車。

這種老農具出現在西漢時期,發展到明代,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改裝成了閉合式,還有輪軸和搖手,兩個人就能快速操縱。

這種民間非常常見的玩意兒,卻因其強大的生產效率,引來歐洲人哄搶。

很多百姓上報,說是有洋毛子老外趁自己不注意偷偷運走了自家的扇車。

這事兒怎麼辦?

這幫不靠譜的老外可是讓地方衙門操碎了心,三令五申沒用,不得已下達了禁止他們偷扇車的禁令,還專門派人到田裡守着。

原來防黃鼠狼夜裡偷雞,現在是防老外偷扇車。

偷不成就買,荷蘭和瑞典的船員,多次從大明官員手上購買農具走私到歐洲,每次都賣高價,還引來紛紛仿製。

往後十八世紀的歐洲農村,出來多種改裝版,結束了揚穀只能靠簸箕的苦力史。

歐洲人開始重視中醫,是讀了利瑪竇的著作後才知道的。

利瑪竇告訴歐洲人,別守着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了,大明就是強,大明就是好,都來大明淘金吧!

按利瑪竇所說,中醫不但能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大明看病比歐洲方便廉價,醫院很多,甚至朝廷還有惠民藥局免費放藥和看病。

這種好事,歐洲哪兒有?

好些中醫典籍都被翻譯到歐洲,而且不同國家,版本也不同,總有老外到京師取經,屁都不懂,都成了好奇寶寶,讓太醫院的官員們哭笑不得。

吳又可就和崇禎吐槽過,這些洋毛子,特麼誰愛誰教誰去教,他們哪是歐洲出了名的醫士,根本是羣啥都不懂的初學者。

對於吳又可的吐槽,崇禎表示也沒辦法,畢竟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那是好事兒啊。

這幫弟弟笨,你讓着點不就完事兒了。

晉朝王叔和的脈經,波蘭版叫中醫津要,荷蘭版叫中醫臨牀,十七十八世紀在歐洲很火諸如本草綱目等醫學典籍,更都能在歐洲找到盜版。

影響歐洲最大的,還是大明時已經成熟的種痘防治天花技術。

歐洲管這玩意叫輕型接種天花,先傳到土耳其,治好了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夫人,從此廣爲流傳。

就連伏爾泰都讚歎,一個被視爲世上最明智最文明的民族的這種榜樣,便是一個偉大的先例。

這樣的大明突然和法蘭西宣戰,你說路易十四慌不慌?

簡直慌得一批。

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章沒了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
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章沒了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