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

周奎說這話的時候雖然面上在笑,但心裡卻將崇禎罵了個千萬遍,自己說種地明顯是推脫之言,居然還要刨根問底,都是自家人,還真派錦衣衛去查地?

他剛說完,王承恩再次出班,躬身說道:

“陛下,老奴這多年以來積攢了不少積蓄,當今是朝廷需要,捐輸白銀三十萬兩。”

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緊跟着站出來,抱拳道:

“啓奏陛下,自打任了這個差事,京城的各個老爺們就給卑職送了不少銀子,卑職一件沒動,全都封存在內庫,算一算也該有十幾萬兩,這次全部捐出,爲國盡力!”

王承恩讚賞的看了李若鏈一眼,從前兒他還覺得崇禎讓李若鏈代替駱養性爲錦衣衛都指揮使,是因爲這個坐堂官沒有任何背景好控制。

現在看來,卻是自己想得簡單了。

李若鏈這話一說出來,兵部尚書張國維還有其餘幾個東林文官立刻將臉低下去,手緊緊攥住,顯得十分緊張。

暖閣就這麼大,每個人的小動作崇禎皇帝都收在眼裡,但是並沒有多說,想等等看他們接下來的動作。

平時一毛不拔的周奎雖然捐了一萬兩出來,但相比他那個家財,實際上也算不得是多大方,估摸着就連十之一二都沒有。

其他人都明白,現在的崇禎皇帝可不再是從前那樣兩眼一抹黑,叫自己來之前應該早就讓廠衛查過,這次要是不多捐點,那不是等着被抄家嗎。

吏部尚書鄭三俊首先跳了出來,大禮參拜之後說道:

“啓奏陛下,臣爲官多年,父母妻兒,一家老小都靠臣的俸祿供養,家中屬實無財,略盡綿薄之力,捐銀三萬兩,實在慚愧。”

工部尚書薛鳳翔看了鄭三俊一眼,出班奏道:

“陛下,臣家中難以爲繼,只得出銀一萬兩。”

幾位尚書或多或少的都捐了一些,崇禎皇帝其實手裡早就握着這些大臣各自家財的實際情況,在整個過程中一聲不吭,只是在心中不斷冷笑。

在這裡面,除了國丈周奎以外,捐銀最少的就是內閣次輔魏藻德,堂堂一個閣臣,竟然只拿了不到三千兩,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沒錢。

魏藻德這個人,實際能力沒有,嘴炮倒是挺強,在歷史上的結局略爲悲慘,被劉宗敏夾死也纔拿出幾萬兩銀子,這在京官中並不少見。

崇禎皇帝強忍着怒火,心道還是要把正是辦完,側顏問道:

“倪愛卿,國庫現有銀糧多少,若賊兵圍城,又能堅持多久?”

戶部尚書倪元璐聽到問話,站出來道:

“啓奏陛下,戶部存銀不足五十萬兩,一旦賊兵圍城,臣估計,糧草最多隻能維持半月。”

倪元璐說起話來一板一眼,雖然知道崇禎皇帝現在的心情可能不太好,但這種危機關頭就不能顧及個人安危,既然皇上讓自己掌管天下錢糧,那自然要實話實說。

“嗯。”

崇禎皇帝聞言點了點頭,倪元璐方纔所說委實和東廠查到的相差不多,轉頭說道:

“糧草居然不夠維持半月,這可不行。倪愛卿,附近糧草存備不少,這件事就全權交給你來辦,時間不等人,一定要儘快籌集到足夠支撐一年以上的糧草。”

倪元璐擡頭看了崇禎皇帝一眼,趕緊跪在地上,叩首呼道:

“臣遵旨!”

如果說崇禎皇帝之前心中還有些顧慮的話,那麼倪元璐方纔的回答就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此人是在場這些重臣中屁股最乾淨的一個。

崇禎十五年的時候,建奴入寇,在直隸一帶呼風喚雨,外無大將禦敵,內無良臣獻策,明軍數路皆潰。

倪元璐本是對朝堂心灰意冷,決意不再入仕,但聽到消息後卻憂心如焚,散盡家財招募兵士來北京支援,向崇禎皇帝獻策退敵,這才又被拜爲戶部尚書。

崇禎皇帝對倪元璐很是放心,以他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怪不得和羣臣鬧不到一起,轉頭說道:

“既然如此,朕沒什麼事兒好說了,王承恩、李若鏈、張世澤、方正化你們留下,其餘的人就先散了吧。”

崇禎皇帝無話可說,羣臣也是鬆了口氣,待他們一一離開暖閣之後,崇禎皇帝這纔是將臉色沉了下去。

......

本來崇禎皇帝對這些大明的重臣還存有一絲希望,自己擺擺皇帝架子,提醒這些東林臣子自己握着他們的把柄,希望他們能順順當當多出點銀錢,也好省了後面的麻煩。

但實在是沒想到,自己還是高估了他們!

周奎就不提了,家財萬貫,又身爲當朝國丈,從前就是個街頭行醫算命的,一不小心混成了皇親國戚,從大明朝這裡得到的好處着實不少,但就是貪得無厭。

崇禎皇帝方纔已經不止一次的提醒他,本意表達的再明白不過,你我算是一家人,要是能痛痛快快出錢,自然沒必要鬧的太僵。

周奎果真是不愧於歷史贈予的鐵公雞之名,無論崇禎皇帝怎麼示意,到最後也才抽着臉拿出一萬兩。

至於那些東林諸臣,也好不到哪去!

就算在自己的面前,捐出幾萬兩銀子都和要了老命一樣難受,魏藻德堂堂的內閣次輔居然能拿出不到三千兩糊弄自己,等騰出手來,都要一個個收拾了。

這件事以後,崇禎皇帝對這些人的感覺完全成了絕望,算一算,這些銀子總數也才五十多萬兩,還是自己提拔起來的人捐了一大半。

王承恩、方正化這些可都是東林諸臣口口聲討禍國殃民的閹黨,可真到了這種危機關頭,出來爲了崇禎和大明粉身碎骨的,恰恰就是這羣閹黨。

說到底,還不都是這羣‘正人君子’用筆墨給黑成的這個樣子,在崇禎皇帝眼裡,閹黨比起東林黨不知靠譜了多少。

“李若鏈,你今日做的不錯,朕心甚慰!聽聞你家中尚有老母要照料,這些銀子就留下三千兩填補家用吧。”

李若鏈聞言,趕緊出班道:

“臣出身低賤,未曾立得寸功卻屢受隆恩,定爲皇上效死!”

崇禎皇帝不耐煩的擺擺手,心裡實在是怨憤難平。

“英國公,知道朕叫你來是所爲何事嗎?”

張世澤稀裡糊塗的被叫到暖閣看了一出好戲,心中對這些東林黨更加厭惡,本來以爲結束就要離開的時候卻又被留下,早就有些犯蒙,這時候趕緊站出來恭恭敬敬的說道:

“臣不知。”

“方纔你也看見了,這些人將朕這個皇上放在眼裡嗎?”崇禎皇帝對東林諸臣們徹底絕望,態度逐漸開始強硬:

“張世澤,即日起由你提督京營,朕將這些銀子全都交給你,要用在刀刃上,兵不需精,但一定要敢戰!”

英國公一系世代掌管京營戎政,是勳戚中最堅實的保皇黨,若按歷史上發展,現任英國公張世澤一個多月後就會代替崇禎出征戰死在城外。

張世澤長相英武不凡,但卻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自然知道那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戰鬥,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

最開始過來的時候,崇禎皇帝腦子處於當機狀態,正巧吳襄前來覲見,就順水推舟的讓他提督京營,但這些日子觀察下來,吳襄的動作還是有些畏畏縮縮,實在太慢!

歷史上就是吳襄掌管京營,然而等到李自成大舉進圍京師的時候,京營還是毫無戰鬥力,再讓他搞下去無非還是這個結局。

雖然說距離任命吳襄整改京營纔過去不久,忽然間換人有些用人多疑的意思,可能會傳出去閒話,但崇禎皇帝顯然顧不得這麼多了。

現在除了張世澤,也沒有其他更好的人選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四百七十章:攻心
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四百七十章: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