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

距朱由菘被廢不到半月,若拋出其原本王府人丁盡數入京安頓好的那些時日,其實朱由菘住進宅院不過幾日之間的功夫而已。

可就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竟發生瞭如此驚天大案,不得不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朱由菘雖被廢,但時日尚短,江南、西北等許多地方都對此毫不知情,餘名仍在,就算已經知道的,也還是對朱由菘原本的福王名號心有所念。

畢竟,他本人是神宗萬曆皇帝的親孫子,嫡系宗親,這一點無可否認。

這件事在兩日之內迅速傳遍了京城,繼之便是京畿一帶,搞得人人惶惶而不可終日,說什麼的都有,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本該對此不聞不問的崇禎皇帝聽到之後卻對此極爲震怒,下旨嚴查,說是定要將兇手緝拿歸案。

除卻小民深感皇恩浩蕩以外,還有不少對此深感恐懼的人,不知道是什麼人下此毒手,真是沒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就連前福王都能死得如此悽慘,更別說自己這些毫無背景的普通百姓了。

看見崇禎皇帝對此極爲誇張的反應,不少有識之士心中頓時對事情有了些許分析,但都是絕口不言,與其他人一樣“惶惶不可終日”。

仔細思來,這件事令人疑慮之處確有很多。

首先,本來遍佈宅院周圍的當地兵馬還有廠衛番子似乎都在同一個晚上消失,只留下少許人把守院門,這纔給那些刺客以可乘之機。

其次,在一個晚上誅滅福王滿門,這等事絕非一般刺客所敢做,也並非一般人所能做,天下間人人都知道有此能力的組織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個——東廠、西廠、錦衣衛還有內行廠。

這些番子不僅精通暗探、屈打成招之術,在暗殺上更是極爲專業,做事向來滴水不漏,很多人都知道,正德年間,乃是大明首度東西、內行三廠及錦衣衛四大機構並存之時。

“氣焰薰灼,凡廠衛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請,因而牽連死者亦無計。”

不完全記載,正德年間,一夜之間整府覆滅的大臣總共有十幾家,明面上,廠衛四出,搞得人心騷動,人人自危,暗地***子到處探查與皇帝作對之人,輕則抓捕,重則直接誅滅。

當然,由於正德皇帝的所謂“包庇”,這些大臣的死因直到現在都是懸而未決的未解之謎,可是誰都明白,這根本就是皇帝借廠衛之手鏟除異己的舉動。

眼下崇禎皇帝前腳廢了朱由菘的藩號,除福國,後腳朱由菘全家便死於非命,若說兩者之間毫無聯繫,怕只有那些屁事不知的百姓纔會相信。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盡力宣傳讓百姓相信便是,至於那幫文官究竟信與不信,這也並不重要,反正他們基本什麼都不敢做。

......

朱由菘全家死於非命的半月之後,崇禎十九年四月初,一批大臣和勳戚在阮大鋮、張秉貞、徐文爵、趙之龍等人帶頭下,集體來到了位於杭州城內的潞王府。

說起潞王朱常淓這個人,在朱由菘死後,實際上算是血脈最純正的宗親之一。

朱常淓,祖籍衛輝,穆宗隆慶皇帝之孫,神宗萬曆皇帝之侄,光宗泰昌皇帝堂弟,潞簡王朱翊鏐嫡子。

萬曆四十二年,潞王朱翊鏐薨,朱常淓年幼,由母妃李氏攝理王府事,萬曆四十四年襲封潞王。

“王爺,當今天子昏聵無能,屢殘害忠良,三廠一衛四出,閹黨復起,以致民不聊生,若不盡早登位,大明危矣!”張秉貞站在魯王朱常淓跟前誇張其次的說道:

“國朝二百餘年宗廟社稷,至今到了那昏君手中,就要毀於一旦!”

這話已經是大逆不道,平時說出來,殺頭都是輕的,要是傳到崇禎皇帝的耳朵裡,按他現在的作風,誅九族只怕都是輕的。

保不齊再給你來一個夷平十族,本人剝皮楦草之類的刑法。

“王爺,臣等時常在想,大行天啓皇帝龍體健碩有爲,又豈能被區區小病奪去性命,定是這昏君勾結閹黨,篡權奪位!”

“大行皇帝雖喜好木匠活兒,但處事賢德,與今日這昏君相比,更是仁聖之君!”

“是極,臣等連夜趕製昏君多年來毒害天下有識之士花名錄,不日就要編冊成書,唯有那昏君退位讓賢,我大明方能長治久安!”

三十多歲的朱常淓打小就在王府裡被當成豬圈養,這幫文官成羣結隊而來,定是有所準備,然而他聽了這話卻是被忽悠得不行,臉上一直笑呵呵的,看樣子對這幫文官極爲信任。

當皇帝啊,那可是天子,九五至尊啊,誰不想!

前不久崇禎皇帝處置五王的事情,已經讓朱常淓和潞王府的人日夜不安,此時這幫臣子和勳戚一齊來找,不僅朱常淓有所意動,其母妃李氏在旁邊聽着,更是心中激動。

“本王...”朱常浩滿臉笑容,正要滿口允諾,可話剛說出兩個字就聽李氏在一旁故作輕咳,言語一頓,故作沉吟狀說道:

“本王不喜國事,乏了,這就回去歇息了。”

“臣等恭送王爺安康。”羣臣連忙說道。

其實張秉貞、徐文爵等人也明白,潞王府說話算數的向來不是這位潞王,卻是那四十餘年卻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老潞王妃李氏。

“若要登位,兵馬、錢糧、人脈缺一不可,不知你們可是準備齊全?”

李妃的聲音很好聽,今年恰好歲數與她想仿的魏國公徐文爵偷摸看了一眼李妃婀娜多姿的身段,嚥了下口水,故意近前幾步輕嗅幾下,笑着說道:

“王妃放心,那昏君諸多暴行,早已是天怒人怨!錢謙益被誅滿門日前臣等便已經聯絡許久,屆時潞王稱帝,不僅各處兵馬暗中會有所響應,韓、鄧等大戶亦皆願出捐錢糧,以附從龍之功。”

“到了那時,您可就是皇太后了。”

聽徐文爵說完,李妃也是心下激盪不已,皇太后啊,這可是一個小小的王妃比之不及的地位,若是女人能做到這個地步,也會青史留名吧!

不多時,李妃見徐文爵看自己那色色的眼神,這纔對表情有所收斂,故意轉過頭去,淡淡“嗯”了一聲,說道:

“當今天子昏庸無道,暴虐兇悍,以致人間生靈塗炭,國事愈發難爲,潞王貴爲皇叔父,賢冠諸藩,早有銳志,自該挑起大梁,中興大明。”

說着,李妃揮手道:

“都去準備準備吧。”

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
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