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

情形突變,場中其餘人一時都是反應不過來,但也沒人敢多說什麼不相干的話,各自只是竊竊私語,臉上滿是問號。

這個時候,躺在地上哀嚎的徐彥琦已經被軍中增設的醫護兵和一位太醫院調過來的醫師小跑着帶下去接受救治,畢竟這人也是個好苗子,不能就這麼死了。

董琦喝令之後,餘者兵士各自對視一眼,在幾名千總的周旋和佈置下,分出一隊兵士當即緊緊逼來。

看見左右兩側身披盔甲的城防軍士兵氣勢洶洶而來,鄭冠倒也乾脆利索,毫無反抗的被擒住,口中問道:

“敢問考官大人,小的可是犯了什麼罪過?”

“你還敢問,本都督問你,你可是逃兵!?”董琦大聲喝問。

聞言,鄭冠面色一暗,腦袋下垂,道:“是!”

“爲何潛逃,汝可知臨陣脫逃,是什麼樣的罪名?”

“死罪!”

“還有呢?”

“連坐家人,盡數充軍!”

“這句話說出來能面不改色的人,你是第一個。”見這鄭冠說出關乎家人之事後竟然無動於衷,董琦呵呵冷笑說道。

“回考官大人,小的家人都在遼東死了,我娘被韃子姦污,我爹和我哥,都與戚爺爺他們在渾河戰死了!”鄭冠說這話的時候依舊鏗鏘有力,但眼眶中卻徘徊着淚水。

聞言,董琦看了王先通一眼,見對方神色也是瞬間黯淡下去,當下猶豫半晌,忽地問道:“生離死別,人恆有之,更何況是我們!但這就是你做逃兵的理由?”

“是!”鄭冠每一句回答都非常乾脆利落,他又道:“戚爺爺說過,唯有忍辱負重,保全和壯大自己,血海深仇纔有機會去報,不然,終究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說着,鄭冠單膝跪地,說道:“小的不求武狀元,不想進學院,也不再奢求能見陛下龍顏一面,只求都督能替小的和陛下求求情,授小的一官半職,從頭做起!”

“小的定爲陛下效死力,也好爲爹、娘,還有戚家軍、白桿兵的兄弟們報仇雪恨,不至於黃泉路上對他們無話可說!”

這話是不是戚繼光說過的,董琦不知道,但他現在已經能確定,這個鄭冠就是從渾河之戰逃回來的,按年齡推斷,當時他應該也就是十七八歲左右。

逃兵,這是個鮮紅的字眼,無論何時,各種逃兵都有着各種理由,但是無論如何,在戰場上當逃兵,總還是爲人所不齒。

“你覺得,如今時機到了嗎?”不多時,董琦身邊的王先通默默問道。

聽到這話,鄭冠十分確定的點點頭,大聲道:“良鄉、固關、太原,每戰必捷,梟首何止上萬!忠烈祠、罪己詔,還有這次的將才武科,更無一不是大明中興的良策!”

“如今跡象,陛下銳意重武,不畏聲名,敢殺朝臣奸士,將士人皆敢戰,百廢俱興,前弊盡除,自然到了吾輩大展拳腳,爲國朝盡忠之時!”

“小的遼左金州人氏,曾任戚家軍童兵隊長,願爲陛下效力!”

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居然連董琦都聽得有些意動,他穩靜心神,臉上仍舊毫無波動,思緒良久,方纔沉聲下令道:

“繼續比試,將鄭冠看押,待本督稟明聖上之後,在做定奪!”

既意已定,那也沒什麼話好再說,衆武生紛紛點頭,齊聲抱拳喊道:“謹遵主考大人之命!”

......

文武科舉,各分三場,每場三日。

大約在十幾日之後,文武科舉三場全部考完,士子和武生們有失意離去的,也有抱着一線希望想要留下的,還有已經覺得自己肯定能中,已經開始大宴賓客的。

京城甚至全國都對此津津樂道,按照禮部事先公佈的放榜時間來看,此次文武左右榜放出的時間,大概就在爾月下旬或三月初而已。

文舉究竟怎麼樣還說不定,武舉考完基本就定的差不多了,畢竟各人表現當時都看在眼裡,要是不出從前勳戚用權勢奪名額的事,基本上也就那樣了。

只不過有件事讓人覺得唏噓不已,那就是鄭冠究竟能不能上榜,如果上榜,他和徐彥琦兩人究竟誰能獲得此次武狀元的殊榮。

等待放榜的時間內,京師與各處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各處奉詔進京或者被錦衣衛鎖拿入京的藩王和貴戚們,除了一些偏遠之地還未抵京,餘者也都在二月二十幾號陸續到達。

在這個節骨眼上,據廠衛報告,說是勳戚權貴們的活動少了許多,看來也都是投鼠忌器,畢竟崇禎皇帝現在正是要處理勳戚和權貴的屁事,就連福王都鎖拿進京了,日後究竟會怎麼樣,還真是兩說。

勳戚們入京之後,暫且就被安排在重兵環衛之下的驛館,並且限制出行,在文武科舉放榜或者皇帝召見之前,衣食住行都由專人安排給定。

崇禎十九年三月四日,京城東大明門外,早被各色人等圍得水泄不通,在這些人之中,大部分是前來掃榜的士子和武生,餘者大部分是他們各自的叔伯兄弟和朋友。

東西兩座大明門,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歷朝的文官武將們往往要經過此地,所以西大明門又被稱作“龍門”,此次放榜的西大明門,則被稱作“虎門”。

此次放榜又與以往不同,爲表朝廷對文武科舉的平等重視,各分爲左右兩榜,西大明門放榜時,武榜位於西,東大明門放榜時,文榜則位於東。

在放榜時,士子們難得的與他們平素厭煩的武夫們站到一起,開始驚心動魄的掃榜,考慮到不少武夫不認識字,所以此次特意安排了翰林官員連日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武舉盛況,朕心悅之。凡所良材,能爲大明保疆衛土,則社稷之幸矣。朕有心致盛,而後可待卿等之功。須不負四海黎庶所望,方期得一夕之安寢,諸卿勉之!

着與禮部共賜宴於京,凡中榜武舉人及在京文武官員皆可入宴。欽此。

武舉甲等:徐彥琦、曾偉、李萬兩、戚元功......

武舉乙等:董事昌、韓忠、戚元輔......

武舉丙等:劉可貴、齊天良、吳中胤、戚元弼......”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文舉昌隆,朕心悅然。興朝開創之業端,籍元勳良臣輔弼之材,資世德式,遵令典用沛洪恩。朝廷待士之恩,莫重於褒錫。

着與禮部共賜宴於京,凡中榜文舉人及在京文武官員皆可入宴。欽此。

文舉甲等:夏完淳(夏允彝子)、瞿昌文(瞿式耜子)、黃淵耀(黃淳耀弟)......

文舉乙等:候玄演(侯峒曾子)、徐錦華(許孚遠子)......

文舉丙等:候玄潔(侯峒曾子)、杜登春(杜麟徵子)......”

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四發章推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
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四發章推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