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

“那你倒是說說,你家的天子能許咱什麼好處?”看樣子烏爾邁像是對馮銓的話信了個七七八八,不過面上仍然有遲疑之色。

“如今這朵顏三衛地界上早就不似原先,且不說建奴的狗奴才翁牛特部,還有那搖擺不定的烏齊葉特,近些年來,科爾沁和喀爾喀也沒少來吧?”

看烏爾邁的眼神,馮銓便已經知道對方的回答,既然這話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便是繼續說道:

“照此看來,若時日久了,建奴會把你三部的族人遠離朵顏大寧地界分開駐牧,到那個時候,你兀良哈本本部還算是存在嗎?”

“你個漢人大學士,說話磨磨唧唧,跟個娘們似的,要說什麼就快點說!”烏爾邁越聽越不耐煩,但是馮銓見他如此,面上卻是愈發的高興起來:

“首領先別急,我家天子說了,兀良哈本部與翁牛特、烏齊葉特等部不同,你本部乃突厥種,蓋匈奴之別種,自唐滅突厥以來,突厥各部便是逐漸融入到我中原大地,在我天朝看來,也都是可造之材,如今關外形勢危急,本宅心仁厚天朝之大度,我大明皇帝金口許爾族人內遷至關內,衣食住行,均由天朝承擔。”

此言一出,就連烏爾邁都覺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現在自己與建州作對,正是擔憂被分化和攻滅的情況,事實證明,這朵顏地界已經不再是兀良哈自家地盤,早就成了韃清的草場,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留在這兒待着,就是韃子的人質,想什麼時候殺,就什麼時候殺。

自己族中男丁都是不懼怕死亡的勇士,但女人、孩子還有老人都是無辜的,兇殘的建奴不似天朝一般大度,根本不會放過她們。

若干年以來,中原漢人一直都不是以武力著稱,但卻屢屢能讓周邊各國各部統一臣服,靠的自然不僅僅是建州所謂的武力。

在烏爾邁心中,雖然一萬個對漢人的武力不屑,但他絕不敢說漢人不強大。

天朝之稱,不是哪個國家可以隨意擔當的,漢人雖然武力不高,但漢滅匈奴、唐滅突厥,明亡故元,這些都證明了一個觀點,漢人並不孱弱。

正相反,縱覽歷史,每當一個漢人王朝崛起之時,周邊的草原和蠻夷部落幾乎都是望風臣服,鮮少能有與之對抗的。

雖然這些部落主不願意承認,但他們內心還是清楚的明白,單個漢人武力不高,但是他們人多,他們有着幾千年文明堆積起來的各種知識可用於實踐。

自古以來,所有草原上的部落都會說草原上有如雲的牛羊可供宰殺,有肥妹的草場可供自己策馬奔騰,但是這些一旦面對中原的鼎盛和繁華,立馬就會變得毫無可比性。

至有明一帶,漢人有着光輝燦爛的中原文化,各個方面都遠超草原部落,他們的東西流轉到草原來,那便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寶物。

就如同那茶馬交易一般,區區幾斤南茶便能換上幾匹健美的草原良馬,更別提其它的什麼絲綢和瓷器了,這些都是草原上漢子做夢都想拿到手炫耀的東西。

雖然單個漢人武力不高,但是從漢滅匈奴、唐滅突厥、明逐故元來看,中原王朝的戰鬥力一樣不弱。

面對漢人的時候,這些粗莽的草原漢子總會把孱弱這個詞掛在嘴邊,譏笑不已,但是實際上,這些正暴露了他們面對天朝時骨子裡的自卑感。

這種自卑感發展到現如今的崇禎十八年,就在周邊國家形成幾種不同的情況,好一點的就是朝鮮,日本算是中立情況。

自大明開國以來,日本來到南京一帶學習的人便是絡繹不絕,一些文人騷客的字畫被他們帶到日本,以極高的價格拍賣、珍藏。

而且朝鮮這個國家,就連沿用至今的國號都是大明所起,整個朝鮮的國民一直都是引以爲榮,二百餘年以來,也一直都是聽話的很。

如今,雖然朝鮮被韃清屢屢用武力強迫征服,但國內民間卻還是一直在用崇禎紀年,並沒有像建奴說的那樣在用順治紀年。

上次林慶業千里迢迢來到京師面見崇禎皇帝,當時崇禎皇帝就從他眼神中見到了嚮往和祈求,就是爲了能在明朝這裡拿到正統的名義和官職。

自古以來,得國之正,莫過於明。

現任的朝鮮第十六代國王李倧取代自己前任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前任第十五代國王光海君李琿在天啓年間的立場偏向於建奴,這在朝鮮滿朝文武和國內百姓看來,是不被決不被許可的。

所以,偏向明朝的李倧便是被林慶業等人推出,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堂堂一代國王李琿,卻是被冠以“對天朝上國不敬,有違臣子之道”的名頭而被自己的臣民罷黜。

李倧當政初期其實頗有賢才,只不過如今可能是如今被建奴打懵了,頭腦變得不清晰起來,又是和他的前任一樣,開始對建奴馬首是瞻,並且不斷斥責那些要復歸大明的臣子,說什麼他之前依附明朝真是糊塗。

不過有意思的是,李倧依附大明期間,國內太平安靖,除了北邊兒的建奴屢屢作亂以來,國內都是萬衆一心抵抗建奴,從未有什麼異變。

但自從他在第二次丙子胡亂之後徹底依附於韃清開始,朝鮮國內各君和文臣武將因叛亂被殺的數不勝數,各地歸明造反之事也是從未停歇,亦如不久前的光海君年間。

雖然如今都已經被李倧鎮壓,但他在國內的威望實是一落千丈,早不如以往了。

至於那些不好的,便像建奴和一些西方國家一樣變得極端,比我好的,我都要搶過來,搶不過來,我就把這些東西強行毀滅,以此來證明我比你強大。

康麻子被吹成了千古一帝,人家可是親口說過,大明亡於奸臣當道和宦官執政,東林黨那都是於國有利的才能之人。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從西方對大明和韃清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

就算是現在這個年頭,你可見過哪個傳教士和洋毛子跑到遼東去和韃清交易的?

沒有,不論大明怎麼樣,這些人還是不管不顧的往大明跑,因爲他們覺得大明有他們要的東西,而大明也能接受他們帶給大明的東西,比如傳教和一些科技。

到韃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科技變成了“奇技淫巧”,而且還閉關鎖國不讓你通商,西方這就看不明白了,自己是想着法兒的給你銀子,你卻是變着法的不要?

故元打下了那麼大的地盤,但最後不還是選擇在中原定居,要是能有機會和平進去,誰他孃的還願意留在這塊蠻夷之地放牧啊,去他孃的吧!

聽馮銓說完這一句話,滿屋子的兀良哈人就沒有不動心的,一下子都變得安安靜靜。

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
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