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

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不是怕死,而是害怕自己被朝廷忘記,甚至於被自己的後輩忘記!

這些大頭兵害怕被人忘記,害怕自己的家人後輩得不到任何保證,再加上朝廷沒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發下任何餉銀,自然是軍心渙散。

有了忠烈祠這個政策,兵士們的這個擔憂便是立刻煙消雲散。

戰死者,無論官職高第、出身貴賤,皆可入祠享受香火,他們的名字,還有各自爲之犧牲的英勇事蹟,都會被世人所銘記。

在這之後,朝廷會以京畿爲中心,陸陸續續補發累年積欠的軍餉,並且只要爲國效力就有很高的待遇,若是自己爲國捐軀,戰死在沙場之上,孩子和妻子都會因此而得福。

有一點至關重要,他們倖存下來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要麼降低三級襲承父輩職位,要麼擺脫壓在身上兩百多年的軍戶、佃農身份,從此真正的成爲自由人!

大明開國兩百七十六年來,衛所制度一直都是壓在所有軍戶身上的一座大山,許多孩子還沒等出生,就已經被掛上了軍戶這個下等人的標籤,並且永世無法翻身。

這個政策讓許多大頭兵見到了翻身的機會,不由得爲之熱血沸騰,甚至想立即衝出去和流賊拼命,用自己的命,讓自家子孫翻身過上更好的日子,簡直是再划算不過!

沒了軍戶、佃戶的身份,由於家中戰死者的蔭福,孩子們甚至可以選擇棄武從文,不經任何選拔,就可由朝廷差人送入村塾、裡塾讀書,在十四歲之前的所有學務費用,都由當地官府出資負責。

這簡直是擺在眼前都不敢相信的好事,大頭兵們都是嘿嘿的傻笑起來,不少人閉上眼睛拼命想象,去想自己戰死的若干年後自家出一個舉人,或是自己僥倖存活,並且獲得戰功,光宗耀祖的場面。

崇禎皇帝重視武將,爲普通兵士和百姓謀求真正的福祉,這種詔令極其大膽,甚至是公然違背祖制,在有明一代,可謂是開創先河之舉。

然而,此舉卻遭到了近乎全天下士人的集體反對,江南復社幾度集會,號召天下士子公然反對天子詔令。

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得知此詔,立即在家中私會候方域等人,至於他們究竟是密謀何事,尚還不得而知。

江南復社的朝廷學子們在接到詔令的當天,便是在南京城舉行了一場規模浩大的遊行示威,甚至驚動了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

劉福當時正在自家的院子裡聽曲兒喝茶,驚聞此事,差點沒將手裡的茶杯打碎,不過他動作倒也不慢,一方面向北京上疏說明此事,另一方面則立即派人聯絡南京守備、魏國公徐文爵。

兩人商議幾句,都知道事態的緊急,最後又去找參贊軍務的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因爲按規定,需得鎮守內臣、守備勳臣與兵部尚書一同蓋印簽署方能調兵。

不過這個時候史可法卻並不在南京城,早在一個多月以前,他就因爲接到李自成北伐的消息率兵北上勤王去了。

三缺一,按祖制來說是根本無法調動兵馬的,劉福作爲一個太監,自然是不敢承擔這種罪名,但徐文爵身爲南京勳臣之首,卻也是畏首畏尾,不敢做主。

當身在黃村大營的崇禎皇帝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江南復社在南京城遊行示威的第四天之後,可想而知,現在的南京城究竟已經亂成什麼樣子了。

“砰!”

崇禎皇帝在中軍帳內拍案而起,指着前來報信的標兵,說道:

“擬旨,起用馬世英爲南京吏部尚書,讓劉福和徐文爵立即蓋印調兵,如果有士子不肯就範,先砍兩個再說!”

“還有,給馬世英傳一道密旨,就說......”

這道詔令在當今時局必不可少,因此而損害了天下文人的集體利益,也是無法避免,崇禎皇帝早就心有準備。

在詔令傳到北京的當天,京城就已經炸開了鍋,不過因爲五城兵馬司和廠衛的及時鎮壓,士子們並沒能掀出什麼風浪。

因此總的來說,京城算是比較平靜。

......

就在崇禎皇帝因爲各地亂局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同一時間在霸州城下,無數身穿白色箭衣,手持刀槍的農民軍高舉‘大順’旗幟,喊殺着涌入城內。

激動雀躍的順軍兵士將插在霸州城頭二百餘年的大明玄鳥旗易換,繼而這座城池便是輕而易舉被大順收入囊中,甚至在整個過程中,居然沒有看見一個出來抵抗的官兵。

“砰!”

伴隨着一聲巨響,知州衙門的大門被人猛然踹開,一個國字臉漢子一馬當先走進來,他看見內中慌作一團的文官們,總算是嘿嘿一笑。

劉芳亮將知州踩在腳下,惡狠狠問道:

“說!官兵都去哪了!”

“要是不說,大爺們這就將你家這如花似玉的小娘子開**!”劉芳亮纔剛說完,跟在身後的高寶便是叫道。

劉芳亮面色不悅,但礙於高寶此人在自己麾下原各路義軍頭領之中威信較高,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將腳上的力氣加重一些,逼知州就範。

自從霸州的官軍奉詔撤離之後,文官們便是陷入了異常恐慌的狀態中,大批大批的官吏拖家帶口往京師方向撤離。

不過對於知州這個級別的文官來說,這種選擇遠沒有那麼簡單,武將撤離是遵行皇帝的旨意,但自己要是跑了,那就是擅離職守,殺頭問罪暫且不論,在後世也會留下一個罵名。

不除此之外,霸州的知州和許多開城迎接順軍的文官心思一樣,特意在等大順前來全盤接收。

文官們打的小算盤不可謂不精,畢竟李自成想要改朝換代,自己這些人的幫助也還是必不可少。

當知州和文官們見到這支‘替天行道’的大順軍的時候,那可是連腸子都要悔青了,這怎麼看都不像是改朝換代的義軍,種種做派依然和流寇別無二致,自己爲什麼不早離開?

然而世間並無後悔藥可吃,面對劉芳亮的逼問,知州只能抱着保護女兒和夫人的心思趕緊把所知的消息一股腦都說了出去。

聽完這話,劉芳亮把腳從知州身上挪開,納悶道:

“他孃的,我說怎麼自打到了順天府就沒見幾個地方還有官兵,原來是這狗皇帝都撤回去了!”

“這仗打個什麼勁兒!”

高寶心思顯然不在劉芳亮的上,他看了一眼和知州抱在一起瑟瑟發抖的官家女子,頓時起了色心。

高寶挺着鷹鉤鼻淫笑上前將知州的女兒打橫抱起來,當即就要進房去行那苟且之事。

面對知州的抱腿求饒,高寶十分不耐煩,轉身抽刀將一顆圓滾滾的腦袋砍了下來,女子則是嚇得大叫一聲,當場昏了過去。

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隨便說說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
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隨便說說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