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

“早先朕便是有意復設薊鎮,靖南伯黃得功良鄉之役有功,再加上吳三桂討餉一事,更加堅定了朕心中這個想法。”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看向內閣次輔範德璟,問道:

“對於復設薊鎮一事,蔣愛卿有何高見?”

蔣德璟實際上也屬東林一系,前段時間崇禎皇帝對於東林黨簡直有如殺雞屠狗,稍有不對付便是血濺當場,輕則充軍戍邊,重則夷平十族。

這些做法滿朝文武都看在眼裡,東林黨更是被殺怕,蔣德璟方纔提議是出於對朝廷和內閣次輔之位負責,提醒一下當朝的皇帝,的的確確是沒想到崇禎會問到自己頭上。

猶豫一會,蔣德璟還是恭恭敬敬的出班說出自己心中所想。

“陛下聖明,薊鎮東接遼左,北御城關,南則爲京師藩屏,爲歷朝之兵家要地。自陛下登極以來,清虜頻頻寇邊,爲禍京畿,所依仗的正是薊鎮接遼左之處薄弱。若薊鎮重設,京師幸矣!”

“啓奏陛下,陛下登極以來,四海昇平,民生和樂,範德璟污衊聖顏,實乃大逆不道之罪!”忽然,一個言官跳出來喊道。

確實,蔣德璟話中有些話聽在其他人耳中,實在是大逆不道之語。

像‘陛下登極以來,清虜頻頻寇邊’這種話,滿朝文武怕也就是隻有這個蔣德璟敢當着崇禎皇帝面說出來,若坐在上面的是歷史上的崇禎,心中免不得又是一陣慍怒。

這個忽然跳出來反對的東林黨所說是毫無營養,崇禎皇帝自打穿越過來,聽最多的就是各種馬屁,當下便逐漸皺起眉頭。

蔣德璟是現今朝中少有的能臣,一番話頗有道理,不過現在的崇禎皇帝並不在意這些顏面問題,先是揮退那言官,繼而嘆口氣道:

“卿所言,朕亦明白。只是京師一帶京、團兩營尚未形成戰力,靖南伯所部又是少有的勤王勁旅,貿然派往外地,將置京師安危於何地?”

“陛下過慮了!”蔣德璟對崇禎皇帝沒有問罪於自己倍感意外,聽見這話後卻又是毫不猶豫的站出來斬釘截鐵的奏道:

“陛下兩次大捷,我朝天威已顯。京觀之下,萬民稱頌,又豈有宵小之輩敢於跳梁耶?況且,京、團兩營兵員何止數萬,責有司三局整修器械,架重炮于堅城之上,又有何懼哉!”

“陛下,當此之時,萬不可有婦人之仁!”

聽着這略微有些刺耳的忠言,崇禎皇帝倒是哈哈大笑,心道這個蔣德璟還真是愈發的喜歡他了。

蔣德璟早就把話憋了一肚子,這次說出來已經是痛快異常,生怕崇禎皇帝不想繼續聽下去,又趕緊把話說完。

“三屯,乃薊鎮之樞,陛下若想復設薊鎮,需得重建三屯之地以爲藩衛,開馬市拉攏蒙古。因此臣建議,朝廷當以靖南伯爲薊鎮總兵,增設東北、西北兩大營,招募義勇之士爲國效力。”

“東北大營專防遼左,以防吳三桂狗急跳牆,西北則以陳奇瑜爲主,專剿順賊。”

“東北、西北兩大營若成,我朝兵威天下,進可剿賊虜,退可保京畿,但吳三桂等宵小之輩,豈敢以區區山海一關要挾朝廷?!”

“此策不妥!”正待這時,詹事府少詹事胡世安出班,厲聲喊道:

“朝廷於大同、宣鎮補發軍餉,增添軍械、衣襖、盔甲,如今已是耗費白銀數百萬兩之巨。然則京、團兩營操練、招募事宜,忠烈祠興建事宜等又是所耗甚多。此時增設東北、西北兩大營,於國無利!”

“臣附議!”

“臣等附議!”

見到蔣德璟被同屬東林黨的官員圍攻,戶部尚書倪元璐根本不給自己這些同僚的面子,也是出班力挺蔣德璟道:

“啓奏陛下,良鄉大捷繳獲銀兩器械、宣鎮之役繳獲銀糧器械,前日皆已由高傑部押解入京。”

“而範永鬥、王登庫等七家豪商於全國各地之商鋪、票號都已經陸續派人封存,現銀十有四五之數也已入京,戶部存銀充足!”

增設東北、西北兩處大營造成的影響,在場這些人心中都是清楚,若是真的增設大營,那就相當於朝廷散發了一個信號,武夫此後真的開始受到重視。

這種事在大明還是頭一遭,崇禎皇帝恢復團營舊制,並且大刀闊斧的將禁軍、京營改革充足,這還不夠,緊跟着又在軍中和民間廣發罪己詔,廢除軍戶身份。

自良鄉之戰以後,發生在大明土地上的每一次作戰,都會有全國各地的有功將士陸陸續成爲自由人。

這已經略微牽動了大地主和商戶們的利益,胡世安等人作爲財閥們在朝中的代言人,雖然明白皇帝想以編練新軍拯救大明的心思,但卻也不得不想出辦法制止這種事。

倪元璐屬浙黨魁首之一,這個人油鹽不進,胡世安作爲一個開路先鋒剛說了一句,其餘的東林黨人還沒等出手,這貨竟然直接把話挑明瞭。

其他人聽見倪元璐把話堵死,自然也是無話可說,全部灰溜溜退了回去,怨毒的看着倪元璐,自然是打算秋後算賬。

崇禎皇帝將下面臣子之間殺氣盡顯的黨爭看在眼裡,也是對東林黨沒什麼好感,一句話直接敲定。

“既然如此,朕打算先設西北大營,至於大營地點在哪,這些還要聽了陳奇瑜的建議後,再做決定,就這樣吧。”

魏藻德原來是東林黨,稀裡糊塗成了保皇黨,但他歸根結底還是江南財閥們供養到這個位子上來的,從前那些事並沒有牽動財閥們的利益,他便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事。

不知厲害的內閣次輔蔣德璟忽然提出增設東西兩大營的方案,實際上這已經動搖了財閥集團的利益。

這幫人是東林士人集團能在明面上控制朝政的幕後黑手,勢力強大,手段比那些初出茅廬的東林士子不知高明瞭多少。

若是惹怒了這幫人,魏藻德深信,就連廠衛番子怕是都保不了自己。

不過魏藻德也明白,崇禎皇帝對自己素有微詞,本來就是因爲聽話才一直把自己留到現在,當即更是左右爲難。

魏藻德一方面不想遭到東南財閥們的報復,另一方面,卻也不想放棄到手的首輔之位,落得個被崇禎皇帝抄家滅族的下場。

縱使心中有反對之意,但是當崇禎皇帝詢問的眼神看過來的時候,魏藻德還是毫不猶豫的站出來表示支持大營方案。

“聖上英明,臣覺得,可以增設西北大營。”

之前那些所謂的聖旨,都是崇禎皇帝爲了保命在非常時期動用的非常手段而已,算不得大明朝的政策、

這個方案則不盡相同,先是由內閣次輔蔣德璟提出,經過順序,再下發到羣臣之間你來我往的商議討論。

內閣首輔魏藻德這裡是最關鍵的一步,只有他決定支持這個方案,最後才能由崇禎皇帝點頭敲定,下發各部有司衙門聯合執行。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道聖旨是崇禎皇帝穿越過來之後親手發佈的第一道,具有真實皇帝效力的聖旨。

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隨便說說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完結感言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隨便說說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完結感言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