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

清軍開始拔營,並且以阿濟格爲主將,分出兩萬左右身穿正白旗全身鎧的滿洲騎兵率先朝山海關進發。

這些滿洲兵揮舞着虎頭大刀,正個個鬼哭狼嚎着向關內衝鋒,另一頭的明軍,也已經在英國公張世澤指揮下開始對山海關發起最後的總攻。

“大明萬勝!”“大明萬勝!”

無數明軍組成嚴整的隊列,他們舉着手中刀槍,在各個總兵、參將的率領下整齊前進。

與此同時,後方炮手也開始調轉炮口,開始七手八腳整箱整箱的運送鉛彈和火器。

在崇禎皇帝看來,自己促成這一幕又和歷史上大順軍東征山海關何其相似?

只不過現如今東征的變成自己,而不是李自成,漫山遍野的不再是大順軍,是自己統率下的大明軍隊。

自己不是李自成,當然也不是歷史上的崇禎,我還是那個我,絕不會讓歷史上的悲劇重演。

就算今天朕要自己上一次戰場,就算今天朕要親手殺敵,那也在所不惜,因爲這是最重要的一仗。

當然,長久來看,這山海關還只是第一步,這一步走好了,日後肯定也是要邁向關外,讓大明的旌旗重新飄蕩在遼左之地,那也只是時間問題。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崇禎皇帝嘴裡有節奏的的呢喃着什麼,忽然聽見探馬回報的消息,卻又是忘記了好不容易記起的節奏,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吳三桂何其悽慘,非要和朕作對,如今可真成了孤家寡人,就連三個女婿都已經全都投降了朕,嘖嘖嘖。”

方纔探馬回稟的消息,正是夏國相得知唐通刺殺吳三桂不成,遂率至少一半關寧軍臨陣起義,歸附朝廷的事情。

胡國柱能曉明大義,歸順自己,這就已經讓崇禎心中驚訝不已,夏國相的向背,更讓崇禎覺得震撼。

印象中,歷史上的夏國相是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文武之才,最後卻沒能成就大事的典型。

這次他投降自己,已是和歷史上的軌跡脫離開來,崇禎很期待,這個歷史上的文武全才,究竟能不能成爲自己手下的名將?

順帶着,那兵士也把吳三桂最後一個女婿郭壯圖歸順的話傳了回來,這聽得周圍不少人都是鬨然大笑。

說來也是,能讓吳三桂選爲女婿的,肯定各有各的本領,雖然胡國柱投降的一波三折,但最後也還是選擇了朝廷。

如今他們繼胡國柱之後全都投靠朝廷,這不正說明如今大明在聖明君主統治下的蒸蒸日上嗎。

山海關並不只是一座城關,在徐達以及爲數衆多的名臣名將修繕下,這裡早已成了一座聯通長城的整體型要塞。

西門甕城外又建了兩座衛城,若是要進攻甕城,繼而攻打西門,就要先奪下這兩座衛城。

加之山海關的地理優勢,只要有一座衛城沒能拿下來,想正面強攻就可以說難如登天。

西門外的地上,佈滿了坑坑窪窪的土坑,多半都是吳軍在得知朝廷大軍即將到來之前佈設的陷阱,看這樣子,尋常行走都困難,更不要說攻城了。

明軍兵士即便明知,但爲了朝廷大計,他們也還是會心甘情願的前仆後繼,沒有一個人臉上有所遲疑。

相反的,最前方那八千關寧兵士臉上甚至更加堅定。

吳三桂站在城上滿臉都是冷笑,自己這些日的準備不是白做的,如果明軍攻城,那正好成爲靶子。

光填那些土坑和壕溝明軍就要死很多人,一旦到了火器的範圍,自己再讓火炮和火銃齊射,就看他們死得起死不起。

以自己所知那些官軍的德行,只要傷亡超過三成,他們的軍心就會動搖,要是遲遲不能拿下西門,他們就會自己崩潰四散。

吳三桂往常就是官軍,對他們可太瞭解了,要是那個時候多爾袞率八旗鐵騎入關,直接打到北京城算難事嗎?

所以按計劃,吳三桂從寧遠帶來的主要嫡系部隊,就佈置在西門附近,這裡也是明軍從關內攻入山海關的必經之途。

由於是靠清軍入關協助自己,所以吳三桂抽調了在東門的幾乎全部防備力量。

多爾袞此時進軍,山海關整體比西門更加森嚴的東門,其實全都是空城,的確是千載難逢的時機。

西門甕城外每座甕城周都有兩裡左右,垛口加在一起差不多也要九百餘口,另外還設了十餘所小型望樓、馬面四座。

尤其兩座衛城之後的那個甕城,更是防護南門的有力保證。

其實崇禎皇帝不明白,山海關向內搞這麼多防備幹什麼,不知道是早就建好,還是吳三桂到了山海關之後增建的。

那些望樓大約每個只能站着三五個吳軍兵士,在各面城牆上都有數所,崇禎站在元戎車上目測,長寬大約在兩米左右,位置極好。

除了四面城牆的小型望樓,在各個衛城、關口以及主關城城牆的四角部分又要設長寬在四到五米左右的大型角樓,這裡一般是每段城牆軍將指揮的地方。

沿着西門甕城的兩旁衛城相隔五十步距離左右,各還設有馬面兩座,突出城牆部分約有兩米,可以及時應對敵情。

在馬面的垛牆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垛口,這些垛口平時可以用來向下投擲滾石、檑木,也可以純粹用作瞻望。

不過爲戰情所需,在這些垛口的下面還有射眼,以供本地駐防兵士隨時變換打法,給進攻放造成更多傷亡。

西門外甕城爲半方形,甕城外兩座衛城各設左右方向,均爲半圓形,在每座衛城的左面,偏開一小門。

這個小門平時既可用來疏通兵士,也可以與旁數十步外的城牆上馬面聯動。

這個距離正好在火統和弓箭的射擊範圍之內,從這邊的馬面上,可以狠狠射擊進攻城門的敵軍。

“弟兄們,奪下衛城,給咱們正名!隨我殺啊!!”

胡國柱操着大刀,帶領八千關寧降兵來到不久前探馬插的小旗子處,看着城頭那些嚴陣以待的吳軍兵士,毅然決然的第一個踏了進去。

胡國柱帶第一批人衝進去以後,左右兩側的明軍也開始在黃得功、楊御藩的率領下開始總攻,後方山坡上,炮手立即將鉛彈推入母炮。

“砰砰砰砰——”

不久之後,伴隨着一陣地動山搖的狂轟濫炸,明軍整體的集羣衝鋒隨之到來,漫山遍野的明軍揮舞着大明旗幟開始向山海關前進。

“殺——”

“殺!”

他們見到前方插着的小旗,但是沒有絲毫遲疑,踩着各色小旗衝到戰火紛飛的關城前面,開始搭設雲梯、埋土填壑。

一顆城頭的開花彈砸到明軍人羣中,十幾個人直接被炸死,周圍那些也是殘肢橫飛,塵土過後,地上出現幾個土坑,周圍躺着不少明軍絕望的哀嚎。

周圍明軍沒有管這些人,仍是在各自將官帶領下,瘋了似的向關城衝鋒,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眼前的城頭插上大明玄鳥旗。

不過讓吳三桂吃驚的是,後方很快就有胳膊上幫着白布條的太醫院學徒,冒着箭矢紛飛跑到陣前,將這些傷兵擡下去到後方大營醫治。

甚至就連太醫院的吳又可都親自跑到前線,他嘴上包着灰色防塵布,帶着數個太醫院學徒,在刀盾手的保護下在戰場中間來回穿梭。

山海關的各個關城都是碎石橫飛,無數隱蔽在垛口下的吳軍被實心鉛彈擊中,直接仰面翻下城,落到自己佈設的陷阱中,苦苦掙扎。

後頭撼山營坐營官姜朗華大手一揮,帶着最後一批關寧降兵,推着裝滿沙土的獨輪車向前拼命衝鋒。

見到這些關寧降兵周圍沒有遮掩,後方趕來的山東軍所部明軍刀盾手互相對視一眼,紛紛舉起手中盾牌護衛在他們身旁。

現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分什麼降兵和官兵,他們都是一同上陣拼命的兄弟。

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
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