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變局

“以某看來附馬的推測十有八九是正確的,也唯有如此纔可以解釋遼國爲何迅速示弱和我大宋簽訂條約。可惜這次未能夠把握先機,不然我大宋兵發燕雲,倒是有很大的把握收復燕雲故地!”郭逵非常惋惜地嘆道。

文彥博倒是沒有郭逵這麼激動,由於郭逵是武人出身,雖受到英宗趙曙的重用提拔成爲樞密副使,但是大宋有許多事情可不是郭逵這樣的人所能夠清楚的。文彥博身爲樞密使,對大宋的政局和現狀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認識,他知道大宋的準備還遠沒有達到郭逵所想象的地步,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文彥博心中越來越有了一個概念——大宋自三年前滅掉西夏後,便開始着手準備對遼國下手了,不過這一次肯定不會和大宋立國初期兩代皇帝北伐那樣徒勞無功,大宋一旦出手必定會給遼國以沉重打擊,奪回燕雲十六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不過到底這仗要打多大,還要看旁邊這年輕人心中的想法了!

文彥博轉頭意味深長地看了王靜輝一眼,對於這個年輕人他現在真是無話可說了,僅僅從幾個簡單的絲毫無關的事情便可以推斷出如此多的事情,這簡直是不能夠僅用一個“天才”所能夠簡單說明的。

“駙馬以爲此事如何處理?”文彥博淡淡地問道。

“在下以爲不管如何處理都是朝廷的事情,不是你我幾人在這裡可以決定的!在下建議兩位大人立刻入宮面聖,把事情向聖上還有其他相關重臣說清楚!”王靜輝也看着文彥博回答道。

文彥博聽後看了看王靜輝,然後問道:“駙馬難道不隨我們一起入宮面聖麼?!”

王靜輝颯然笑道:“彥生會隨兩位大人一同去,太上皇及聖上已經同意了在下辭去大宋情報局提舉的奏請,現在彥生已經成爲情報局的新提舉了,至於在下不過是怕彥生初次接手這個位置不適應罷了。既然事情基本上已經勾勒出一個概況,這入宮面聖的事情在下還是不去的更好!”

文彥博和郭逵聽後都愣了一下,不過很快便也笑了起來。文彥博說道:“也好,那附馬最好還是先不要回靜園了,太上皇想要見公主。再說聖上若有差遣也方便一些!”

王靜輝聽後點點頭笑着說道:“那在下現在就送兩位大人,這次的酒局在下先欠着,待到閒空時機咱們再痛飲共醉!”

文彥博和郭逵聽後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說道:“國事爲先,某家先告辭了!”說完兩人便走出花廳下樓上車入宮面聖去了。

王靜輝站在窗前看着夜幕籠罩的汴都開封,這個龐大的帝國在歷史上有着太多的遺憾,不管怎麼樣,現在它已經開始走上另外一條路——直到現在,他已經完全確定大宋的宿命是完全可以改變的,只是缺少的卻是一點點運氣和機會,而他則爲大宋提供了最基礎的實力。遼國在他的眼中已經並不重要了。只要稍微明白一點的人都知道,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不過是時間問題,而遼國若是沒有變化的話,則註定要被歷史淘汰——不過用不着歷史上的女真民族建立的金朝,多半還是大宋親自操刀動手,因爲大宋是不會給一個曾經沉重傷害過自己的對手以任何機會的,尤其這個對手現在還是垂死掙扎之中。

當文彥博和郭逵等人進入皇宮福寧殿還不到半個時辰,正在緊急商討之中的衆位大臣的會議便被一個意外給打斷了——現任情報局提舉彥生和樞密副使馮京請求面聖,說是有重要事宜要向聖上親自彙報。

這次福寧殿會議的參與者少了王靜輝,儘管文彥博和郭逵兩人對王靜輝的推斷非常佩服,不過要僅憑這些來說服王安石和司馬光還是不夠的,尤其是司馬光,他本身就對韓琦私自在河北的行動已經提心吊膽了,不過好在由於遼國的退讓使得大宋已經控制下來這次事件,大宋能夠從中謀得更大的利益他很高興,但這樣走鋼絲式的行動還是越少越好。

文彥博和郭逵等人正在這次會議上處於下風,儘管皇帝趙頊對此非常感興趣,但是由於司馬光的堅決抵制,使得兩人徒勞無功,而旁邊王安石的態度則是耐人尋味。雖然反對但是態度並不堅決,彷彿有些坐山觀虎鬥的意思——文彥博和司馬光是保守派的兩面旗幟。儘管論聲望文彥博是遠遠輸給司馬光的,但是這並不妨礙當今樞密使的地位在朝堂上說話的聲音就弱於一個參知政事——新的官制改革後,司馬光的職位沒有什麼變化,還是副相,可是副相的人數已經由過去的五個變成了十二個,就連首相王安石的權力都被大大攤薄,更不要說是司馬光了。

不知道是爲什麼,王安石和王靜輝在軍制改革當中可能是出於謹慎的緣故,對樞密院及三衙這樣的高級軍事部門並沒有太多的改動,而與之相聯繫的兵部除了從三司手中拿回了胄安和虞案之外也沒有太多的變動。朝廷中對軍事制度的改革都是拭目以待,紛紛猜測最後的結果,畢竟現在的樞密使職位權力之大、聲望之高可謂是立朝以來從來就沒有過的——以往首相和樞密使分管朝政和軍政,按照大宋“揚文抑武”的政策,樞密使在首相之下,可是現在因爲改革進程的緣故,首相權力削弱,可是樞密使的權力卻沒有絲毫動搖,不僅如此給人的感覺似乎樞密使的權力甚至有增大的嫌疑。

郭逵和文彥博在聽到內侍的傳宣之後,立刻相互看了一眼——他們心中都很明白,估計這彥生的來意多半是跟這次福寧殿會議內容有很大的關聯,既然是急事面聖,那很有可能是遼國那邊已經有消息傳過來了。

“可是爲什麼剛纔在酒樓上王靜輝不把真正的消息拿出來給我們呢?!”文彥博和郭逵相互看了一眼。

“臣彥生、馮京參見聖上!”

彥生並不是一個人來的,同行的還有另外一個樞密副使馮京。並不是王靜輝手中握着真正的底牌不肯給文彥博和郭逵知道,而是事情就這麼湊巧,彥生在從酒樓回到自己的辦公地點的時候,屁股剛坐下來就有緊急密信從遼國傳來。

當彥生看到信兵送上來的情報封裝後心中“咯噔”一沉——上面按照一種特殊的規則纏繞着三條金線,這是頂級密信的標誌。現在有涅心坐鎮遼國,能夠讓他二師兄傳來這種頂級密信的內容不多,就是遼國太子被刺身亡的時候也沒有用過等級這麼高的密信。彥生本就是聰慧之人,否則他也不會讓王靜輝這麼看重了。他和此時的文彥博與郭逵想的一般無二,直覺上就感覺是遼國這次退讓的最終隱情。

彥生立刻感到心頭犯苦,王靜輝剛剛和文彥博他們談完,沒有想到準確信息這麼快就來了,這要是放在對方的眼中又是怎樣一種含義?!不過不利歸不利,他卻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私瞞這份情報的,當小心拆開情報封裝後,上面的小紙捲上歪七扭八的一串文字,彥生不用對照秘本就知道其中的內容——十月磨古斯攻佔遼國上京臨潢府!現已攻打龍化州和儀坤州,具體戰況不詳,現遼主調動軍隊北上!

彥生看過之後心中一驚——這磨古斯的胃口真是好大啊!遼國仿大宋設立五京,這上京臨潢府是遼國有數的大城。王靜輝書房中懸掛着宋遼大地圖對彥生兄弟幾人來說並不陌生,儘管臨潢府對大宋來說是位於極北之地,但距離遼國的大定府卻並不是遙不可及,可以說是非常近!

情報是用信鴿來傳遞的,信件本身就這麼幾句話。彥生也從中想不出什麼東西來,最重要的是這份情報對大宋來說意味深長,他來不及通知王靜輝便匆匆趕往樞密院——爲了不使文彥博和郭逵對王靜輝生出什麼誤會,他只能找樞密副使一起入宮求見聖上,以此來證明王靜輝並不是有意隱瞞情報。

王靜輝和保守派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極好的,不僅有一個韓琦這樣的乾爹,就是和富弼的關係也是極深。因此彥生並沒有費什麼功夫便輕易見到了馮京——馮京是富弼的女婿,這層關係使得馮京無論如何也拉不下臉,彥生只需幾句話便讓馮京帶着他一起入宮面聖去了。

“這份情報剛剛傳遞到情報總局,上面用的是秘文寫成,這是相應的解密文本。由於信鴿並不能夠承擔太重的重量,而且這種情報爲了穩妥起見在遼國境內是不能夠用信鴿來傳遞的,以防被契丹人的鷂鷹捕獲。所以必須送到邊境處纔可放飛信鴿傳送到大宋來。”彥生解釋說道。

皇帝趙頊只是用眼瞟了一下情報原本,上面的字他是一個也不認識的,他知道這是駙馬琢磨出來的,除了發送和接收情報的人可以看懂之外誰也不知道上面的內容是什麼,並且這種情報總局所使用的秘文每隔一段時間都是會變化的。趙頊當初也只是對此一笑了之,自己那個妹夫天生小心謹慎,寫個情報還神神秘秘的,不過好處卻很明顯——大宋的探子不是沒有被敵國逮着過,但情報網卻從來沒有多大的損失,就是因爲這種秘文實在是太過詭異,就連敵國的人也不知道這關係到本國極爲機密的事情。

皇帝趙頊在看過翻譯過來的那幾句話後,便說道:“諸位愛卿還是隨朕去偏殿吧!”說完便站起身走去,剛剛走到門口又轉身對旁邊的侍從說道:“速去駙馬府請駙馬入宮面聖!”

當王靜輝來到福寧殿偏殿那處濃縮天下版圖的沙盤房間後,得知遼國的情報剛剛送到不禁有些苦笑,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巧合。自己剛剛猜到遼國在最後時刻退縮估計是和磨古斯有關,沒有想到證實想法的情報就送來了。不過可笑歸可笑,現在大宋必須要對此做出應對,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會介意趁遼國虛弱的時候再要點什麼東西的!

有了沙盤這件好東西,再參照情報來作出評論就非常直觀了。當王靜輝來到福寧殿的時候,一羣人已經在遼國的沙盤上指畫了半天了,好在彥生對遼國的地理下過一番功夫,對於遼國北方的事情他比郭逵更熟悉一些,郭逵等人只是把眼光放在燕雲十六州上面去了,至多能夠想到大定府,至於大定府北邊還有什麼就一無所知了。

其實在這個時代能夠有“觀天下”資格的人所持的觀點和郭逵是沒有什麼兩樣的。大宋和遼國之間的戰爭往大處說是收復漢家故地,其實說白了擊敗遼國不過是爲了滿足心理上的需要。在燕雲十六州以外,那裡對於大宋來說其地位和南方南蠻之地沒有什麼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南蠻多有瘴癘毒蟲,而北方只有風沙和大雪,大宋還不至於人口多得無處安置,比北方生活環境好的地方多的是,只要自己沒有被逼到一定份上,死活也不會去那等地方安家落戶的。

而彥生則不同,他的師兄弟們幾乎在見到這份地圖後便被王靜輝灌輸北方的好處——那裡不只是養馬,那裡的土地肥沃,只要插根筷子來年都會發芽長成樹,最適宜耕種,如果把這片區域全部開發出來,足夠解決現在大宋的人口糧食問題;那裡有豐富的資源,你們很難想象的……

儘管彥生並不清楚王靜輝的用意是什麼,不過王靜輝的話他們是絕對都會銘記在心的——“從現在到未來,不要說百年,就是四五百年只要經營好南洋甚至是整個海洋貿易來養活大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以後大宋真正的出路是在北方,不是你們所看到的北方,而是更北,那裡有着難以想象的各種資源,我們要爲子孫先把那裡佔下來!”

在王靜輝看來,皇帝趙頊等人現在就面對沙盤指手畫腳是非常沒有營養的——沒有詳細的戰報只是簡略的幾句話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不過過來聽聽看看各位大佬心中的想法也是不錯的。在他看來現在大宋是絕對不能依據剛剛達成的和約對河北的駐軍減少的——既然過去了就不能撤回來,就算現在不攻打遼國,未來幾年當中肯定會有機會。有這些兵力在手讓遼國心中不踏實就無法全力對付磨古斯的入侵,就相當於小刀拉肉一半一小塊兒一小塊兒地消耗遼國的實力,到最後大宋只需要在上面輕輕一推就可以了。

以大宋的實力在河北邊境屯兵數十萬根本不是問題,而對於遼國則是難以承受的負擔——遼國可沒有這麼多的錢來養活軍隊,也沒有大宋這麼能夠有本事來找財路,大宋每花在河北邊境上一個銅子,遼國的實力就要以十倍的速度來消耗,到最後契丹人肯定是坐不住的!

不過令王靜輝非常驚奇的是磨古斯的“強大”,沒有想到磨古斯居然忍了半年沒有鬧事在這個關口上突然打了契丹人一悶棍,就連他自己也深深爲此而警示——難不成自己趕走了一頭狼又進來一隻虎?!在他看來任何一個草原民族的強大對大宋來說都不是另人高興的事情,磨古斯是在大宋上面吃過虧,但這並不能夠阻擋草原遊牧民族對中原的野心,尤其是剛剛建立的草原政權,其破壞力可比現在的契丹人更加危險。

與主張繼續在河北給遼國施加壓力的郭逵不一樣,王靜輝表現得非常平和——兵不能撤,並且還要加緊補充北方的軍事物資,除了要加緊修正現有的城防之外,還要囤積物資爲以後進軍燕雲十六州做充足的準備;另外便是加緊訓練京東東路的跨海作戰部隊,使其能夠隨時投入戰鬥。

對於這樣的建議,王靜輝的解釋也同樣很簡單——無論是契丹人還是阻卜人,他們都不是漢人,他們的文明都是遊牧民族,其本身對大宋來說都是一樣的,阻卜人和契丹人一樣給大宋帶來的只有戰爭,不過是時間長短罷了。大宋不能夠對磨古斯抱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在消耗遼國實力的同時也同樣注意不能夠讓阻卜人坐大,否則到最後免得出現另外一個遼國。

王靜輝的話很好理解,因爲大宋在西北同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大宋的火器雖然使吐番諸部放棄了河西走廊,但在背地中支持党項餘孽和大宋作對的正是他們,這也是一個讓西軍不能夠大規模參與對遼作戰的重要地方,所以大宋必須提前做好安排,如何讓契丹人和阻卜人先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大宋再出場來收拾殘局!

第209章 轉變第148章 風起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16章 亮旗第89章 貪污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92章 謎底第285章 退卻第239章 沉醉第193章 書童第411章 功成第7章 讓利第11章 手術第22章 想法第420章 馬屁第353章 合力第412章 抉擇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93章 病危第80章 參謀第210章 獵人第331章 捨棄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49章 陣地第353章 合力第377章 刺殺第151章 同行第303章 縱橫第94章 農書第302章 取捨第212章 正名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80章 功成第266章 有別第228章 渴望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354章 圖利第348章 試刀第107章 無謂第332章 送行第303章 縱橫第396章 變局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50章 堅持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218章 狼外婆第320章 強弱第323章 倒計時第434章 定局第72章 妙用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270章 推薦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5章 競拍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404章 來州第40章 釣魚第274章 進步第104章 議事第270章 推薦第286章 契機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05章 血戰第210章 獵人第363章 團聚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93章 質疑第216章 亮旗第161章 先手第17章 身份第311章 釋疑第394章 生疑第249章 陣地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16章 借書第270章 推薦第48章 治療(上)第73章 獻寶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12章 反治第30章 經濟侵略第4章 鑑寶第7章 讓利第85章 外放第161章 先手第90章 前奏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57章 天機第363章 團聚第391章 突襲第6章 贈杯第148章 風起第270章 推薦第223章 收帳第348章 試刀第34章 波瀾
第209章 轉變第148章 風起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16章 亮旗第89章 貪污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92章 謎底第285章 退卻第239章 沉醉第193章 書童第411章 功成第7章 讓利第11章 手術第22章 想法第420章 馬屁第353章 合力第412章 抉擇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93章 病危第80章 參謀第210章 獵人第331章 捨棄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249章 陣地第353章 合力第377章 刺殺第151章 同行第303章 縱橫第94章 農書第302章 取捨第212章 正名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80章 功成第266章 有別第228章 渴望第339章 殺伐西夏(三)第354章 圖利第348章 試刀第107章 無謂第332章 送行第303章 縱橫第396章 變局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50章 堅持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218章 狼外婆第320章 強弱第323章 倒計時第434章 定局第72章 妙用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270章 推薦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5章 競拍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404章 來州第40章 釣魚第274章 進步第104章 議事第270章 推薦第286章 契機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05章 血戰第210章 獵人第363章 團聚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93章 質疑第216章 亮旗第161章 先手第17章 身份第311章 釋疑第394章 生疑第249章 陣地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16章 借書第270章 推薦第48章 治療(上)第73章 獻寶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12章 反治第30章 經濟侵略第4章 鑑寶第7章 讓利第85章 外放第161章 先手第90章 前奏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57章 天機第363章 團聚第391章 突襲第6章 贈杯第148章 風起第270章 推薦第223章 收帳第348章 試刀第34章 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