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

“砰!”

一個上好的宣德青花大立瓶被萬曆高高舉起,在乾清宮東暖閣的地面上,摔成粉碎。

那日在朝會上被公開羞辱,萬曆氣的幾乎落淚。

回到後宮之後,不出意外的又被李太后叫過去訓了一通。

身爲一國太后,而且幾乎就是事實上的皇帝,李太后的見識只限於內廷和外朝的幾個人,她對馮保的信任是沒有保留的,所以連帶着對張居正的信任也沒有保留。

既然兒子被張居正訓了,就說明兒子這個皇帝當的不好,理當被訓。

在太后訓斥萬曆的同時,也是明顯忘了,歷次進的白銀之中,最少有一半是被她老人家娶用了。

供佛,賞潞王,賞給自己的父親和其家族,這些開銷可都不小。

一直到崇禎年間,民間和朝堂上還有流言,武清伯李家是鉅富,崇禎也相信了,因此命當時的武清伯李國瑞貢白銀以助軍餉,結果鬧出諾大風波,最終崇禎也沒撈着幾兩銀子,還搭上去一個首輔薛國觀和自己最鍾愛的五皇子。

現在他的祖父萬曆也好不到哪兒去,內廷寶貝和銀子被母后拼命往舅爺家塞,自己一點兒辦法沒有不說,還得被當成罪魁禍首,外朝打臉,內廷挨訓。

當日吃了一肚皮的悶氣,隔了兩日,就是戶部上疏進來,將這些年曆次取用銀兩詳細匯成帳目表冊遞了進來。

當日張居正還算是以師相的身份勸諫,戶部的行爲,在萬曆看來,就是徹底的背叛,就是謀反,就是無君無父!

“吾對張先生如父一般尊重,他爲何如此,爲何如此!”

摔了一個瓶子之後,萬曆呆呆的坐在椅子上,胸膛起伏,半響都回不過神來。他的眼中,已經飽含着淚水。

他對張居正的感情,確實十分複雜。

在他九歲時,是張居正和馮保趕走了惡形惡狀的高大鬍子,然後就是這位風度翩翩,一臉美髯的中年男子掌握大權,不論是經義還是治國之道,一直是這個張先生在教育着萬曆,手把手的將他帶到如今的地步。

在萬曆心中,固然是有對張居正提防,忌憚,乃至仇恨的一面,但也有仰慕,信任,甚至是孺慕的一面。

很多時候,張居正的形象超過了萬曆心裡記憶不深的皇父的形象,兩者是重疊的。

視張居正爲父這種話,皇帝當然不曾說過,但現在當着乾清宮的心腹太監們說出來,四周的人也並沒有覺得奇怪。

“皇爺……”孫海等人一聲哀呼,都是跪在地上。

他們心中也鬧不明白,爲什麼張先生最近對皇帝的態度一改再改,甚至已經有明顯的惡意在裡頭。

以前張居正也有叫萬曆不舒服的時候,但這樣公然不給面子,公然使百官看皇帝笑話的行爲,還真的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皇爺不如傳申先生,許先生進來商議?”

萬曆否決:“這幾

位先生雖然真心爲朕,然則實力太弱,現在召他們來,毫無益處!”

“那麼,召張惟功來?”

想起惟功來,萬曆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張惟功,真是自暴自棄。朕視他爲最重要的一子,他倒是好,稍微受挫就甩手了,京營不去爭,光弄這個清理工程有什麼用?萬民叫好,勳貴武臣將門全視他爲異路,有個屁用!”

以前萬曆罵張惟功,是孫海客用幾個最高興的時候,不過今天他們隱約有點明白,自己這一夥原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眼前這位至尊牛氣,他們纔有跟着一起牛氣的本錢,否則的話,就是任人欺凌的刀板上的魚蝦,甚至連魚蝦都不如,就是一塊臭肉。

孫海幾個默不出聲,萬曆緊咬嘴脣,心中頗爲絕望。

母后向來偏心,潞王野心勃勃,張先生欺人太甚,申、許幾個先生靠不住,張惟功原本是很被他看好,在京營和勳貴中一枝獨秀,又不結黨,是很可信的勳貴武臣,用來掌握武力,震懾羣小,是很好的人選,結果這一次張居正一出手,張惟功被打的根本掌握不住京營,只保住了舍人營的基本盤,現在被弄去修路挖溝,雖然聲勢頗大,贏得官場和民間雙重讚美,連武清伯那個不靠譜的舅公都跑到內廷來誇讚了幾句,很說了張惟功的一些好話,太后都誇皇帝眼光好,作養了這麼一個能幹的勳臣……如此種種,萬曆卻是有苦自己知。他太沒有安全感了,張惟功就是他的安全保障。

幾年前,萬曆心智更差之時,有時雷雨天氣,還叫張惟功帶刀到乾清宮門外侍候,要聽到惟功囊囊腳步聲,萬曆才能睡的安穩,踏實。

現在惟功被剝奪了掌握京營的機會,就算做再多的事,萬曆的心裡,也惟有失望這一種情緒而已。

“張惟功看來還是無用,遠不如皇祖當年身邊的陸炳!”

因爲失望,萬曆心中頭一回有隱隱的怨恨感。就象是一個人,平常爲某些人做的再多,一旦有一件事沒做好,以前的一切都白搭,反而被嚴重的記恨。

帝王的心思,就是如此,和常人遠遠不同,反而有類於心理變態。

“算了,不想這些事了!”

萬曆心中升起強烈的自暴自棄的感覺,他已經對最近的朝局失去控制,自己也毫無信心。從三提督之事開始,到黃道瞻被刺,再到戶部公然上奏,連續這麼多事,才十八歲的皇帝心裡已經是備受打擊,再也承受不住了。

孫海與客用對視一眼,均道:“皇爺說的是,不如去西苑散散心。”

“嗯,拿一套箭衣來,還有,軟皮靴,小帽,不要飾東珠的,就平常那種。”

明朝人的帽子和頭巾都十分有講究,光是頭巾就有數十種之多,比如東坡巾,有襆頭的唐巾,吏巾,生員的方巾,士紳的浩然巾等等,士農工商,按制是各有不同,比如農人就只能戴斗笠瓦楞帽一類,方巾是絕不允許戴的,至於官帽,官靴,更

不允輕易冒犯。

在萬曆早年,這種衣飾鞋帽上的規定還沒有徹底鬆動,而皇帝本人卻是要穿戴小帽,穿小衣窄袖,這是一種衣冠倒置,十分不體面的行爲。

很多事,在歷史的記錄上後人看着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在當時人看來卻是叫人難以容忍,萬曆的行事,便是類似如此。

“嗯?”看到兩個心腹太監畏畏縮縮的模樣,萬曆心裡邪火猛竄上來,眼神也變的凌厲之極。

“奴婢們立刻就去辦。”

兩個太監不敢違拗,屁滾尿流的爬了出去,皇帝心中不快,今天看來又要有人倒黴了。

……

明朝的刑部還有都察院,大理寺這赫赫有名的三法司並不在各部和衙門雲集的大明門東,而是三個衙門合在一起,全部孤單單的在當時的宣武門街,也就是後世的西單往西一點兒的地方。

數百年後,曾經叫刑部街的這個地方已經是蕩然無存,但在當時,這裡卻是國家法司聚集的地方所在,靠近這裡的人們,不由自主的就感覺到了一股威嚴肅殺的氣息,情不自禁的,便是要縮一縮脖子,用身上的暖意,驅走那種無以言表的寒氣。

在這裡,來往的都是供職於國家法司的官員,要麼是御史,要麼是大理寺的官員,要麼就是刑部的成員,無論如何,這些人都經常與犯人和犯官打交道,哪怕是那些穿着吏服,頭戴吏巾的小吏,亦多是在臉上有一股威嚴肅殺之氣。

這也是爲什麼三法司雲集一起,不與普通的部曹衙門放在一處的道理所在,煞氣越集越深,時間久了,接近這裡都會心臟一縮,更遑論被關押進其中的那些刁頑之徒呢?

刑部大門之外,也是有亭,有拴馬樁,落馬石,從大門進去,過百間房舍連綿成片,屋瓦之下,似乎有人哀叫嚎哭。

再入大堂,二堂,便是刑部監獄所在,兩側房舍,都關押着各式各樣的重犯。

在這裡,多半是各省和京城之中的要犯,每年秋決的數十乃至過百人犯,都在其中。

在這樣的地方,當然是煞氣十足,常人難以駐足。

再往裡,卻又是一變。

雖然是寒冬臘月,但刑部後部卻有後園一座,梅花十數朵,圍着一座典雅漂亮的樓房錯落開放,樓也不高,兩層小樓,精精巧巧,再有幾塊山石磊成的小道,一種士大夫特別喜歡的思古幽情,便是油然而生。

在國家法司內部,有這樣的別緻所在也是難得,嘉靖年間刑部出了幾個騷氣十足的雅人,在這裡蓋了樓,談詩論賦,今日的刑部尚書兩侍郎也是儒雅君子,翰墨飄香,這白雲樓就更是雅集之所,刑部這所小樓,被人稱爲“外翰林”,也就不足爲奇了。

今日這白雲樓內,卻是愁雲慘霧一片,兩位侍郎親自押陣,加上秋審司主事等諸多幹員,刑部精英齊出,一起會審刺殺僉都御史黃道瞻的兇徒張致祥,陣容強大,奈何效果實在不佳。

(本章完)

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十二章 寶刀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二章 驚變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四百章 意外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七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
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十二章 寶刀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二章 驚變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四百章 意外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七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