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

“請位請免禮。”

梅國楨沿途趕路,加上出來的時間久了,當時的旅行可不能與後世相比,乾淨的牀鋪和潔淨的飲食都很難獲得,有時候趕不上驛站巡按大人也只能在路途之中露宿,時間一久,再強壯的身體也有點頂不住,在抵達武靖堡城之後,梅國楨有點感染風寒,在與遼陽諸將說話的時候,也有明顯的鼻音顯露出來。

不過他的精神很好,特別是看到佟士祿時,梅國楨笑道:“佟士祿你人是最沒規矩的,當初看你時就象是一個屠戶,也就剩一把子力氣可賣,不成想你也有成爲統兵大將的一天。”

這話當然是當着衆軍官的面的說笑,梅國楨是惟功張黨文官中能文能武,而且特別年輕的一位,若不然也不會想盡辦法將此人調爲遼東巡按,七品文職位卑而權重,連續彈劾陶成嚳和李平胡,李寧等人,證據十足,詞氣斐然,加上文章中對兵事的熟諳程度也不低,所以儘管被人攻訐是惟功的私黨,但朝中御史誰沒有站隊?主子叫嚷就汪汪叫的御史纔是主流……徐階鬥嚴嵩是這樣,高拱鬥徐階也是這樣,現在張四維攻惟功,也是御史殺在最前頭,明朝的黨爭跡象不僅開始而且已經是十分明顯了,都察院的御史們也是狗咬狗一嘴毛,梅國楨雖然站隊明顯,但奏議好歹是言之有據,而且明顯精通軍務,有這些優點,站隊根本不算什麼……再說了,許國和真正的張黨中人當然也會替梅國楨鼓與呼,這兩年下來,梅國楨已經儼然是一位名御史,在歷史上他是在萬曆十九年時寧夏之亂才嶄露頭角,成爲諸路大軍的監軍御史,現在算是惟功拔苗助長,提前好多年將梅國楨放了出來,好在人的秉性和能力倒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梅國楨的表現,倒不愧惟功的苦心提拔。

如果不是當年黃道瞻被刺,估計在惟功的扶持下,現在可能功業也不會在梅國楨之下,甚至會猶有過之。

惟功的文官班底,漸次成型,人數雖然不多,但都是精中選精,未來的道路,自然是十足精采。

被調笑一句,佟士祿倒也不惱,只大大咧咧的道:“按院大人莫拿末將說笑了,前途頗多風險,還請按院一定要聽從末將的安排,如果不成,末將斷然不敢帶按院大人上路。”

“得了,一切聽佟將軍的安排便是。”

說到正事,梅國楨也沒有說笑的意思,神情嚴肅的道:“本官前往瀋陽中衛,自然是要親眼看到地方情形,北虜的主力現在還在靜遠堡,十方寺堡,清遠堡一帶,目前並未破一堡,只是沿關牆而入,風險自然是有,不過,不入虎穴,安得虎子?”

“怪不得咱們大人很少和文官往來,卻對按院你青眼有加。”佟士祿讚一句,緊接着便是安排人手,保護頗有人單勢孤之感的梅國楨一行。

在遼陽軍準備的時候,靖武堡的守備和其麾下官兵也是呆徵徵的看着眼前一幕。

眼前的兵馬,何等雄強威武,

原本看着不到千人的隊伍就要深入到瀋陽一帶,這裡的守備兵馬頗想說幾句風涼話,但在看到遼陽的重騎兵軍容之後,一切冷言風語就又咽回到肚子裡去了。

天知道這些重騎兵遼陽還有多少,就眼前這些,不知道要死多少北虜才啃的下來!

……

……

靖武堡守兵替北虜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事實。

從靖武堡繼續前行,沒有經過虎皮驛這個重要的驛站,而是自另外的小道繞行,等距離瀋陽城不到十里的地方時,遼陽兵與蒙古人遭遇了。

最先發覺蒙古人蹤跡的是燃燒着的村莊,自瀋陽中衛附近的各千戶所全面收縮,地方上因爲糧食收光了,乾脆就全面棄守,所以任得虜騎在四郊奔馳,不論是否搶到物資和人丁,蒙古人都會放火焚燒四周的村落和小型的堡寨。

繞過瀋陽的披甲蒙古有一千五百餘人,分屬於奈曼部和巴林、科爾沁等三部,還有泰寧部的三個臺吉,領軍的是泰寧部的卜言兔,是黑石炭的長子,也是一個領軍經驗十分豐富的首領級人物。

除了一千五百披甲外,還有四千多近五千的牧人,他們大部份引弓策馬,充當隨役輔軍,也負責搶掠和燒殺。

在長長的馬隊之後,是大量被捕獲的百姓,不論男女,都用長長的繩索捆着,任憑這些漢人百姓哀聲四起,苦苦泣求,蒙古人仍然大聲用蒙語說笑着,赤紅而圓圓的臉膛上,全部是高興之極的色彩。

這一次,貴人和頭人們抓了一個好空檔,預計拿獲的漢人全部加起來有過萬人,這對二三百萬人的瀋陽中衛爲核心的遼東地區倒不算是致命的損失,但對蒙古人來說,這一次的人丁收入是前所未有。

以前打草谷,一次打到幾百男丁就算不錯了,這一次的收穫,可以用豐碩來形容。

卜言兔根據部落會議的決意,率領這一股兵馬深入到瀋陽城西南不到二十里的地方,果然因爲越往境內,漢人的警惕心理就越低,越往邊牆處,佔的便宜反是越小。

這一次他們在瀋陽城西南搜刮一圈,掠得過千男婦,加上大量的物資,全部用馬裝好,大量的馬匹上裝滿了鼓鼓囊囊的戰利品,每一次牧人和披甲們一起回望,都會感覺十分的開心。

在行軍途中,卜言兔知道把兒兔親自帶着兩千披甲和大量的牧民就在瀋陽附近活動,還有黑石炭親自領着大量披甲主力在側,其餘的小部落纔是在開原和安樂州三萬衛活動的蒙古疑兵……瀋陽的李成樑如果出擊的話,黑石炭等人不介意給已經疲憊不堪的李成樑部重重一擊,也許能再次重演遼陽之戰的故事……如果能生擒李成樑的話,那遼東明軍二十年來的所有光輝,所有對蒙古人的震懾和威壓,一夜之間就會蕩然無存。

與主力相距不到二十里,這使得卜言兔的心裡十分篤定安然,在他的眼前,無數的牧民呼喝嘯叫着,方圓十幾二

十里內幾乎都在哨騎的掌控之下,四周的官道和田埂上,河堤夾渠上,甚至是田野之中,到處都可以看到牧民們手持弓箭,縱馬奔馳的身影,這些穿着黃皮襖子的牧民多半持騎弓,每人都有一支騎矛或是長刀,少數人有鐵盔,多半人的裝束就是這樣,不過裝束上的劣勢可以用騎術彌補,看到一隊隊輕騎不停的在行軍途中表演着藏身馬腹或是跳下馬再上馬的雜戲,卜言兔等貴人都是情不自禁的大笑起來。

……

……

“北虜搶飽了,這一下會戰可得。”

梅國楨等人被安排在後面相對安全的地方,佟士祿和自己的親衛及馬世龍李達等人策馬趕上一處夾堤的高處,觀看數裡外的北虜大隊。

這裡又接近往瀋陽的官道了,沿途的幾個村莊全被焚燬,黑煙不停的冒起,在夾堤和農田之間,還有稀疏的樹林裡,時不時的能見到北虜哨騎來回的奔馳戒備。

這也是他們太過囂張,不然往這邊最少十里開外就應該佈滿哨騎,不使明軍有窺探本方主力大隊的機會。

“中間全是被掠人丁,這些狗日的騷韃子,佟將軍,下令叫俺們殺過去吧。”李達看到一個婦人因爲抱着孩子,大約還是小腳,在行走途中突然摔倒了,然後幾個穿黃皮襖子的北虜策馬過來,用皮鞭不停的抽打,還有人拔刀,看樣子是想把那孩子給斬了。

後來一羣漢民過來,將那對母子護在中間,算是僥倖救了孩子的性命。

成年人丁,不分男女都能放牧,女人能暖腳,生孩子,所以蒙古人會留下他們的性命,只有孩童,家人捨不得他們,而蒙古人又不會白白養着,眼前這一幕還沒有發展到最悲劇的地步,但可想而知,在方廣千里的被入侵的地域之中,不知道相同的一幕發生過多少次,而幸運如眼前這一對母子的又有幾個?

李達差點咬碎滿嘴牙齒,佟士祿看他一眼,搖頭道:“龍騎兵不是這個時候出動,請稍候,等待命令。”

李達對佟士祿不是十分服氣,他一直在張豬兒麾下,張豬兒的指揮風格是謀定後動,層次分明,李達雖然怪話多,心裡倒是服氣的。這個佟士祿,聽說的名聲就是鬧餉,指揮到目前爲止也看不出什麼層次來,李達忍不住橫了一眼,嘴裡還想抗議,不過想想最近在整頓軍紀,自己亦不必往槍口上撞,這才勉強退了下來。

佟士祿也不理他,又研判了一會兒,纔對驃騎兵局的指揮道:“叫架樑和哨騎都出動,沿兩翼接敵,各兵都做出解救百姓的模樣,敵騎若退便不追趕,只將逃散百姓護着,由他們自行逃走。”

“若敵大隊集陣如何?”

“不得退後,沒有指示之前要與敵狗鬥,不得擅自後退。”

“是,屬下明白。”

膘騎兵們也明白了這一次戰事的艱苦之處,但這些傢伙不僅沒有沮喪和害怕,反而開始興奮起來。

(本章完)

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六十章 國公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
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六十章 國公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