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

“這遼陽鎮,將是我們的勁敵。”

把兔兒和板升,黑石炭、璦兔、拱兔等人,每個貴人都是面色陰沉,神色十分難看。

此次入侵,原本是大好局面,甲騎和牧人們都幾乎沒有任何損失。遼鎮官兵被一個個分割開來,開始時是李成樑不敢出擊,後來因爲被分割開來,就算是李成樑有心出擊,戰略勢態也太劣勢了。

明軍已經做出從廣寧等地繼續調兵的姿態,黑石炭等人再不退兵,遼陽和寬甸等地也要出兵,而此次掠民近萬人,牛羊過萬頭,還有大量的民間物資,蒙古人連一顆釘子也不會放過,收穫當然是不小,種種農具,傢俱,日常用具,全部被打包送回草原之上,包括每一斤茶葉,每一匹布,每一顆鐵釘,鐵鍋,再窮的漢人,在這些器具上也是比蒙古人要富裕的多。

原本是皆大歡喜,大家可以從容返回草原,排排座,分果果。

結果遼陽鎮突如其來,連續幾次大戰,將分開的各部打的灰頭土臉,加起來損失近千,純粹的甲騎損失也有五百以上。

蒙古人的甲騎都是精中選精,年紀在三十左右,做戰經驗十分豐富的才能披甲。這和後來的女真人也是一樣,雖然各牛錄都抽丁,但不是人人能成爲步甲或馬甲,更不是人人能成爲擺牙喇或葛布什賢。

每損失一個甲騎,就象是在這些頭人們的心上割了一刀,無比的疼痛。

待他們集結大兵從各處趕來瀋陽,卻是整整遲了一個半時辰之多。

遼陽兵已經退走很遠,追之不及了。

勉強輕騎趕上,就又是給人家送首級,人家高興還來不及。

會戰可不是那麼容易和簡單,眼前的戰事,只能到此爲止了。

“雖然是心腹大患,但我們不打跨李成樑和他的遼鎮,仍然對遼陽無可奈何。”

黑石炭面色十分難看,和把兔兒都面色陰沉,這一次黑石炭部損失也很慘重,他和把兔兒都對遼陽鎮恨之入骨了。

“叫人去繞城一圈,派些勇士去罵城,然後我們再徐徐而退。”

蒙古人中,不乏精通漢語的,於是一邊有數千牧人和甲騎繞着瀋陽城飛馳,不停的越過攔馬牆,沿着沒有箭樓守備的地方到城下,然後向城上射箭,大聲罵城。

種種污言穢語不絕於口,城中和城上當然聽的分明。

遼鎮上下爲之譁然,李成樑面色難看之極,但此時蒙古人集中了近六千甲騎騎兵和兩萬多牧人,列陣完好,瀋陽城中兵力不足,無法出城反擊。

這個羞辱,對李成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

“父帥,請賜我們將令,着我們去追擊北虜吧。”

李如梅,如悟,如柏兄弟幾人,一起跪在李成樑腳下,紅頭漲臉,請求出擊。

此時若再無反應,恐怕遼鎮上下,會對李成樑的大帥威嚴,有嚴重的質疑。

此消彼漲,遼陽鎮張惟功勳貴之後,少年新晉,如果不是擔心數年之後朝廷會召回此人回京提督京營的話,恐怕遼鎮上下,會有不少人放棄日薄西山的李成樑,轉投

張惟功了。

李成樑就是李家的頂樑柱,如果他的聲威受損,這些李家兒郎都不會好受,特別是現在安排在緊要之處,李如鬆正在宣府當總兵,積累聲望人脈,再過數年,李成樑致仕之後,李如鬆順利接任,李家就安如泰山。

在這種關鍵時刻,絕不能允許出現意外。

“放心吧。”李成樑臉上皺紋如刀刻一般深刻,看着幾個兒子,他的眼神也是變的深邃無比。

他緩慢而沉穩的道:“遼陽那邊,上頭幾個大人物有安排,我李家在這段時間要置身事外,防止捲入其中。你們,切記不要在這一段時間生事,就算我們有什麼挫折,也是要靜觀其變!”

“是,父帥!”

李如梅等人聽出父親話語中的警告和鄭重之意,他們感覺到此事與遠在宣府的李如鬆有關,幾人身形一震,均是低下頭去。

……

……

遼鎮受挫,北虜大獲其勝,這消息在朝廷引發的震動不下於當年俺答攻到北京城下。

畢竟在所有人的心裡,李成樑在遼東就在,北虜就拿遼東邊牆沒有辦法,哪怕將李家看成事實的藩鎮,如沐家那樣世鎮雲貴,亦是值得。

而此番北虜入侵,遼鎮受迫,雖然後來李成樑調集大軍,攆着北虜的屁股一路追到邊牆之外三百多裡,斬了二百多首級,到底扳回一些面子來,但失去的毫無疑問是比得到的多。

最重要的,便是有了對比!

以前的遼陽鎮雖然有欽差駐守總兵,但主要是守土爲主,節制瀋陽中衛和寬甸六堡加遼南,只是形式,沒有如惟功這樣將遼陽鎮範圍之內的力量整合起來,因此只能被動防禦。

在過去的一年,遼陽鎮主要是以軍屯爲主,只打了一次海盜和女真人,斬首並不算多,而且在斬殺速把亥這樣耀眼的戰功在前,惟功又以個人武勇聞名,變化只是悄然發生,並不爲朝中的重臣們重視。

這一次,惟功並沒有帶兵出擊,遼陽鎮和梅國楨分別上奏,都是奏明遼陽鎮出動的是兩千多精銳騎兵,分別由兩個副營官帶隊,以邊打邊走,間隙出擊的辦法,擊破多股北虜甲騎精銳,斬首九百餘級!

這個戰功,萬曆又得跑一次太廟!

不僅要去,還要鄭重其事!

此次不僅有斬首,遼陽鎮前前後後還救助了十幾萬流離失所的軍戶和民戶,還有數千人是直接從北虜的俘虜羣中救回來的。

明朝的皇帝,最少還將自己治下所有的百姓視爲自己的赤子,就如崇禎年間,流民已經成爲大患,崇禎還左一次右一次的招撫,用詞都是說百姓爲吾之赤子,造反亦是情非得已,有一線之明,自然是留其性命,赦其罪過。

當然,招撫或剿殺也是策略,只是說明了大明皇帝的一種態度,大明畿內百姓,皆明皇赤子也。

斬首是大功,救人亦是大功,李成樑在遼鎮二十年,這樣的功勞也沒立上幾回。

主要是,北虜這一次能夠深入境內,又沒有面臨強力機動兵力的反擊,這在遼鎮也是很少見的事情。

由此可知,遼鎮的兵力,確實是在持續的下降之中了。

而遼陽鎮的表現,只能以耀眼來形容,此消彼漲,朝廷在最初的震動之餘,又有欣慰之感。老將凋零,新銳興起,說明流水不腐,大明的國力仍然十分強勁!

在京師種種的風潮之中,一匹塘馬,悄然從德勝門離京,奔向數百里外的宣府鎮。

……

……

“大公子,就是這一封奏摺了。”

塘馬自京師出來,兩天就趕到宣府,在總兵府邸之外,有人將他的馬匹接了去,塘馬繼續前行,等到了李如鬆的簽押房中時,一邊跪下,一邊將沾滿了汗水的,打了火籤的密封信件,畢恭畢敬的呈送了上去。

李如鬆還是那種紈絝公子的模樣,大刺刺坐在交椅之中,四周是一羣惡少年模樣的軍中勳貴,屋子正中,擺着馬吊,色子等博戲用具……李如鬆好賭是遠近皆知的,在遼東時,經常一乘能坐十幾人的大轎上開賭,無非就是色子之類,和一羣將門惡少,呼嘯而過。

若不是李如鬆立功累累,怕也就是一個尋常的勳貴了。

而如今的他,年過三十,精力充沛,立功無算,父子雙總兵,一門顯貴,象極了漢時的霍去病。

他接過信,看看塘馬,點頭道:“出去罷,帳房上領二兩銀子。”

“是,謝大公子。”

這塘馬其實是一個保到千戶武職的軍官,李府家丁出身,所以稱呼都沒有改變,此時叩一個頭,趕緊退了出去。

“哼,奴輩!”

李如鬆看了一會,便是面若寒霜。

信中除了將遼陽鎮的奏報和梅國楨的奏疏一併抄錄了過來,還將朝中一些中下層文官的動向和議論也一併抄錄了來。

當然,這些都是因爲與遼陽鎮的軍情局開展鬥爭之後,李府也開始重視情報的收集而放在京中的細作所蒐集了。

別的也罷了,梅國楨的彈劾遼陽鎮和李成樑的奏疏,令得李如鬆十分惱怒。

奏疏言之有物,將遼鎮頓兵不出,畏怯懼戰的情形,寫的十分清楚。最要緊的,就是梅國楨深入敵境,與遼陽鎮的騎兵深入瀋陽附近數百里之多,如果不是這樣一個騎射俱佳的文官巡按,怕也做不出這等事來。

歷來巡按奏事,有聞風而奏,也有具聞,梅國楨的彈劾,是自己親眼所見,歷歷在目,將軍鎮懼戰,百姓流離失所,北虜殘暴等諸多情形,寫的詳細備至,李如鬆的憤怒,便是由來自此。

他已經知道,以這麼一封奏疏上去,有人蠢蠢欲動,李家最近要灰頭土臉是必然的了。

而另外一封信函,更是極密,看完之後,李如鬆陷入了長長的思索之中。

“置身事外!”

這一刻他並沒有被對方的誘惑所動心,那個人太危險,行事的風格叫李如鬆感覺正面遇上了一條毒蛇,與這樣的人合作還不如在雪地裡抱一隻狼過夜,實在是叫人感覺太危險了。

他沒有叫別人覆信,而是自己拿來紙張,開始一字一板的寫起回信來。

(本章完)

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十章 武場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八百九十章 擴編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
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十章 武場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八百九十章 擴編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