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

這邊還在議論着,通事局財務處的人已經在大聲講解着剛剛張貼好的佈告了。

內容很簡單,遼陽鎮要大舉擴兵,在遼陽附近招募大量的新兵,同時也自然需要大量的軍需物資。

遼東都司在成立之初,所有的糧草都是由海路過來,自江南到天津,再過海送到遼東,後來二十五衛設立,遼東自行屯墾,八分種地,二分守備,不僅糧食自用足夠,還有大量餘糧支應前方軍隊,奴兒干都司就是在這種富強的情況下不停的擴張後設立的。

不過這種富足強盛的狀態只限於洪武年間,在明太祖強力統治和鐵腕之下,遼東都司仍然不可避免的崩壞,朱元璋的苦口婆心和剝皮實草也擋不住武官不停的侵佔軍戶的土地和人力,等到了永年早年,奴兒干都司就不得不廢除了,因爲沒有強大的國力是無法維持那麼龐大的國土,無法維持軍事存在,那數千里長的驛道和軍衛就不得不撤除,沒有軍事存在的都司自然也就毫無繼續保留的必要了。

現在的遼東都司已經再次無法自給自足,供給遼鎮的大量軍餉銀兩,軍糧,豆料,軍需物資,已經不再是由海運,而是從陸路山海關,一直不停的源源不斷的運送進來,軍戶貧弱,根本無法負擔遼鎮常年的做戰任務,特別是遼鎮多騎兵,論馬匹數量其實已經是九邊重鎮的第一,帳面上是不及薊鎮多,但遼鎮將領多家丁,多私兵,馬匹未曾計入軍鎮之內,所以實際來說,遼鎮第一。

這麼多騎兵,消耗驚人,一個雙馬騎兵,一年的消耗最少是五個步兵以上,而遼東都司十分貧弱,根本就負擔不了了。

最關鍵之處還是李達說的,軍戶等於奴才,卻在吃穿用度上還不如當人家的奴才,荷戈執鋤,一邊衛國,一邊種地,所得所獲,交去子粒,所剩無已,雖雲軍戶,實爲農奴,根本不能如內地百姓那樣,遇到好的年頭,能購置農具,牧畜,擴大生產,善爲積蓄,所以遼東都司下的軍戶,一年比一年窮困,而人身還不得自由,上官任意打罵,凌辱。

在城中居住的衛所軍戶,境況還算是好,叫他們到城外去什麼屯堡,一想起普通軍戶在外種地受的苦楚,能留在城裡的當然還是城裡好。縱使無地,好歹扛活幫傭,總能活的下去。

這一點,遼陽鎮當然也是想到了。

想要在遼陽乃至整個遼南落地生根,如何着手進行,這不是搶幾個衛所指揮就能辦的到的。底下的勢力,盤根錯節,你不能將所有的百戶總旗全換成了自己人?

一個衛所指揮使,兩同知,四僉事,十千戶所十個千總,還有副千總,上百個百戶官,幾百個試百官,還有冠帶總旗,總旗,小旗官……加上考中舉人進士的少量的官紳世家,還有商人世家等等,這些可不是

換幾個指揮就能了事的。

如果惟功是從遼南或遼中廝殺起來,一路到得如今這位置,這些倒不是什麼太大的麻煩,但他只是從京裡過來的外來戶而已,除了四千多將士和順字行外,別無可倚仗之處。

惟今之計,只能想辦法在地方豎立起自己的基業,慢慢兒的將原本的擠跨,舍此之外,別無他法。

屯堡,便是一個開始的先手,對惟功的種種打算,當時參與秘議的人,也惟有敬服二字而已了。

“屯堡,是專供我們遼陽鎮而設,朝廷當然會撥給錢糧,但我們鎮帥自有打算,也想麾下將士能過的好些兒,所以設立屯堡,算是本鎮公中的福利。從遼陽城爲核心,地域是一直到南到海州,西到牛莊驛前,北到河套,東到瀋陽中衛前,這一大塊方圓數百里地方,原本也就是定遼五衛的地盤,現在我們耕作,將養本鎮將士和家屬,正合其宜,是不是?”

這個人倒也有趣,一邊說,還一邊詢問,這邊軍戶們當然瞠目結舌,不知道怎麼答是好,倒是一邊的鎮軍們聽到家屬兩個字時,無不臉露怪像,或是哈哈大笑起來。

“你們別笑。”這個財務處的人也是妙人,回頭扮個鬼臉,笑道:“大帥在這裡可能好幾年,你們一個個要麼快二十,要麼過二十了,怎麼着,打算三十再娶親?”

這話說的,衆人無不贊同,但公然宣諸於口,倒也不怎麼好意思……跟着惟功出京的人,自然是權衡再三……要是打算留京過舒服日子,當然也就不跟着出來的,既然出來了,也就做好了短期不回京的打算。

如果不是考慮這些東西,當初舍人營的六千多人,怕是全部都跟了出來。

“剛剛是對我們遼陽鎮的說明,以資證明,我們並不是沒有通盤的打算……下餘的就是對你們的……屯堡中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忙時當然沒有話可說,閒時也可以做些匠人活計,做一日,得一日的工資。”

此前的話,衆人都不大放在心上,因爲都打定主意,不去這個什麼屯堡,固然現在失了家園,但還是要想方設法,留在城中才是。

然後最後一句,立刻引起了全部人的注意力。

“太祖年間定製上交子粒,弄的大家沒有餘糧,更不必說攢錢買牛買田,我們當然不會如此,屯堡一入,最少三年或五年,種的田或養豬養雞,甚至放羊,放牛,根據不同的活計,每日領不同的工錢,我們打聽過,在城裡扛活賣力氣,一日所得不過兩分到三分銀子,一個月才一兩不到的錢,這錢要拿來買糧買米,將養一家老小,一年到頭,實在落不下什麼……”

當時的物價縱然不高,不過一個月不到一兩的收入,也就是勉強不餓死,細糧是肯定不要想了,除了逢年

過節吃頓白麪,平時只能是雜糧主打,當時的東北和山東的飲食習慣基本相同,一年的吃食,一半是麥子,一半是各種雜糧,兩者混雜,有時還得加點野菜,這纔將就着填飽肚皮。

山東那裡已經是人煙稠密,東北這裡,實在是沃土千里,衆人溫飽尚且不能解決,用後世流行的話來說,只能是“體制問題”。

提起這些話來,衆人都不心酸,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很多人從落草就吃雜糧野菜,辛辛苦苦到死,也還是雜糧野菜。

酒肉倒是有,那是有錢人的,甚至是遼陽城中不多的民戶們能享受的,他們這些軍戶,也就只能是吃雜糧野菜的命。

“到了屯堡肯定不能這麼着,我們大帥的意思是要叫大家過的更好一些,你們的祖宗是爲朝廷荷戈執鋤,爲大明開拓了這遼東邊疆,鎮守北虜和女真諸部,都是正經的血汗功勞。是以自此之後,大家的日子該好過起來纔是……所有入堡的男丁,每月的月錢是一兩八錢,月支糧二斗,每三月給布一匹,鞋兩雙……”

“啥?一兩八?”

“俺沒聽錯吧?”

“這不是和家丁一樣的月餉?支糧和布匹,鞋子,都一樣?”

“人家還沒有說完,快住嘴。”

話確實還沒說完,不過說到這裡已經是投起一塊巨石砸在了水池之中,驚起了池蛙一片,在場的人們,真的很難徹底平靜下來。

遼東的家丁,功成名就的有一類,就是李平胡和李寧這樣的,官拜副將參將,遊擊等官職,擁有大量良田和軍戶僕役,一類是普通家丁,餉銀就是這一兩八,另外其實還有不少隱形的好處,比如發給馬匹的豆料,臨時派的可以貪污的差事等等。這些家丁,雖然不在軍籍之中,但朝廷承認其存在,月餉都是由朝廷發下來,是正兵的一種補充。再有一種,就是沒有月餉,將領給其事做,給其田畝養活家小,遇到大規模的戰事纔會徵調,由朝廷發銀子下來給月錢和安家銀子,這是第三種家丁。

眼下遼陽鎮開出來的條件已經是第二種家丁了,雖不能和那些起居豪奢當了武官的大家丁相比,但已經比第三種還強一些。

“有人說的不錯,這就是遼東家丁的餉錢,人家當兵打仗拿命去拼,是有這麼一份銀子,你們只要在屯堡種地,按月結銀,一分一釐也少不得你們的。但你們要將地種好,種好的,額外有獎,種不好的,便要受罰了。”

“怎麼種好怎麼種不好……要是老天就不下雨呢?”

“具體的細則會有,若是下冰雹砸死了莊稼,一粒麥子收不上來,這銀子也照樣發給你們……若是不信,先幹幾個月再說。”

這就是惟功的屯堡制度,算是大明朝的集體農莊。

(本章完)

第十六章 殺人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十六章 殺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九十章 說古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二百章 廷仗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五百章 牛酒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
第十六章 殺人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十六章 殺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九十章 說古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二百章 廷仗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五百章 牛酒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