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

“告訴軍令司。”惟功對張用誠道:“可以繼續將力量向遼南傾斜了。”

“大人是說再調兵馬過去?”

“嗯,獨立千總部的名義不必用了,可以將第二營調到海州,第三營到蓋州。第四營到復州……金州暫且不需要了。”

“這般大動作要不要向上報備?”

“當然不必。”惟功道:“我是總兵,境內標營調動自然是我說了算。”

“嗯。”張用誠答應一聲,由衷道:“若是有什麼強敵侵犯海蓋四州便好了。”

“可惜女真人不要說到海蓋,以後縱是寬甸也不易去得了。”

惟功留着第一營並不是要留在遼陽,遼陽雖然不久前被圍過,惟功只准備將騎兵總隊和特科總隊留着對付蒙古人就足夠了,騎兵會是下一步充實的最主要的對象,大量的戰馬源源不斷的買了過來,以後的新兵只要是合格的肯定留在騎兵隊伍裡,而且募兵對騎兵人員是不停止的,只要是年齡和經歷適合,又會騎馬,隨時都可以加入鎮軍之內。

月餉二兩四,這個數字對很多人來說還是有十分的吸引力,惟功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其中。

第一營老兵多,戰鬥力保持的相當強,惟功打算將第一營調到寬甸,藉口當然是防備女真。

其實防的是誰,遼陽鎮上下都有數,包括寬甸和廣寧一方,估計都是清楚的很。

這三千精銳過去,李成樑有所動作的時候,自然也就得小心。

現在遼陽鎮的態度就是遼南四衛立壓,寬甸一方則拉攏爲主,壓制爲輔,對開原鐵嶺瀋陽諸衛,老實說,現在只能防禦爲主,連買馬都是小心翼翼的,在價格上吃了不小的虧,如果不是寬甸並不在李成樑實際掌握之下,估計遼陽想買馬就不容易了。

遼東的情形,在外人看來並無不妥,其實身處其中的人早就明白,除非不能大打出手以外,廣寧和遼陽已經事實上分成兩個中心,分庭抗禮,彼此惡意滿滿。

李成樑是不容後輩冒起,同時對惟功這隻強龍是必務要趕盡殺絕方可……這裡頭涉及到李家的佈局:當遼東王,這是李成樑的底線,李如鬆能不能掌薊鎮,宣大,都是無所謂的事情,李成樑並無不軌之心,但雖不能裂土,卻想分藩,遼東便是李家的禁臠,絕不容他人再來染指。

李家有後,李如鬆其子如龍,如柏,如梅,皆不在常人之下,所以李成樑有這個底氣,有子如此,加上數千家丁,無數心腹,遼鎮大半勢力在他掌握之中,所以惟功與遼陽鎮前來,縱使有朝廷分權之意,亦是萬萬容不得。

而對惟功來說,遼鎮就是一顆毒瘤,現在看似能捍衛邊疆,但這種形制之下,二十年後,則毫無能力,又尾大不掉,歷史便是在那裡,根本無需多說,他要改變大明,與遼鎮的爭鬥則是勢不可免。

兩邊已經擺明車馬,好似象棋下定了落子,只等突發事件一起,可能就是一番你死我活的龍爭虎鬥。

“到底是打的錢糧和人才,”惟功看看略有憂色的張用誠,微笑道:“我們兩年後再看吧。”

……

……

“在下宋錢度,這位想必是徐兄?”

被稱爲“徐兄”的青年實在太年輕了,說是十八,看起來才十五六,身量頗高,但實在太瘦,下巴尖,上顴骨略高,臉色亦不大好看,下脣上有細密的絨毛,與鬍子還相差甚遠。

這副形象,說是鄉間的童子也差不多,說是什麼鄉隱大才,亦實在是太過份了一些。

在宋錢度抱拳的一瞬間,他幾乎以爲自家祖公是在拿自己耍樂玩笑了。

“不敢當,”徐光啓雖然貌不驚人,談吐卻很從容,最少,很明顯有讀書人的風範了,他拱手還禮,從容道:“學生正是徐光啓,請老兄後院裡談。”

徐家住在法華會,距離當時的華亭縣城十分遙遠,總得有小二十里路,一路雖是坦途,但兩邊全是水塘農田,這個時候稻田裡全是水,穿過大道小道,到徐家的路十分難行,宋錢度還好是騎馬過來,若是坐轎,不免要狼狽了。

院落亦不大,四四方方十來間正房和廂房,看的出來多年未曾修葺過,好在打掃的十分乾淨,沒有一般農家院落的那種骯髒的感覺。

穿過一道粉牆月門,便是後院,倒是另成一番天地。

後院臨河,一條小河蜿蜒而過,河水清幽徹底,隱見游魚,徐家這段,似乎是自己種了藕,荷花開的正豔,徐光啓在河邊建了一座水軒,一邊臨水,一邊在岸上,開着窗子,任風吹過,光是看這模樣,已經是雅士一位了。

當時的讀書士子,做出種種手段來吸引人評論,暴得大名的很多,江浙一帶的文人,於此道特別擅長,宋錢度見的也是多了,眼見徐光啓如此,心中暗笑,對這少年能被人所知,隱隱倒是有些答案。

但進屋之後,就知道自己有些淺薄了。

徐光啓這屋中幾乎是堆滿了書籍,滿滿當當,幾乎要沒有下腳的地方,書擱的也是到處都是,雜亂不堪。

宋錢度進來的時候,徐光啓正在收拾,模樣頗有幾分狼狽。

“老兄不必這麼急着收撿……”宋錢度攔住了徐光啓,因爲他眼前一亮。

這少年收拾的,全部是有關農學的書籍,雖然宋錢度並不是純粹的文人,但宋家已經早就發達,宗學也是請的正經的儒學宗師來教授,學中子弟不少中舉中進士的,他立志於商,但並不代表他腹中空空。

隨便用眼一瞄,立刻便知道這少年在農學一事上已經用了極大心思,可以說,費心費力良多了,而且不止是純粹的農學書籍,還有天文學,水利學,幾本最著名的水利書籍,也是擺在十分顯眼的地方。

很顯然,徐光啓的研究已經入門了,因爲農學是不能拋開天文和水利來單獨研究的,光是從徐光啓的書籍閱讀情況來看,這個少年的雜學水平,實在是已經很高。

宋錢度此時當然不知道,徐光啓後來成爲進士,大學士,禮部尚書,文名滿天下,但當時的儒生評價他,總是說他“不純”,就是因爲徐光啓的雜學水平,實在是太高太高了一些。

“叫老兄見笑了。”徐光啓索性放下,微笑道:“原該擺幾本應時的書籍

纔對。”

“秋闈得意,確實似乎該趁熱打鐵?”

中秀才只是一塊敲門磚,或是一個不大牢靠的飯碗,特別是江南地方,太多才俊之士,秀才最多隻能就館,或是成爲領祿米的生員,生活也就比普通人略強一些,好歹免四個力役和有免役的土地,只要善於經營,總不會太差。

但若是久試不能中舉,那就完了,生活會比較困頓,畢竟讀書的投入可真不小。

徐光啓家的家境並不富裕,光是買書這一塊來說,後人就很難想象明朝的讀書人在書籍和字紙上要投入多少資產,一令好紙就得好幾兩銀子,普通農家一年就賺這個錢,讀書人練字總不能一直用沙盤,好了,光是這紙就得叫中產之家買破產。

徐光啓顯然不願太勉強,搖頭道:“學生以爲,南直隸的解試太難,想連捷固然是好,但凡事不預則廢,所以學生打算離鄉一段時間,找些機遇。”

歷史上徐光啓不知道是接受了誰的推薦,遠離江南,跑到廣西和廣東一帶開館授徒,估計是因爲江南本地竟爭太激烈,而江南的秀才跑到兩廣,身份當然就不同了,館金可以格外從優。教書多年以後,估計是攢了不少銀子在手裡,徐光啓纔回到家鄉,還是繼續一邊開館授徒,一邊應試。

他的舉人試果然不順,二十不到中秀才,三十六歲才中舉人,江南鄉試之難,可見一斑。

“子先,”宋錢度很親熱的稱呼徐光啓的字,微笑道:“往兩廣,不若往北方去試試。”

“北方?”

“是,遼陽。”宋錢度道:“遼陽總兵官張惟功,少年勳貴,思慕人才,我想,你去兩廣就館,一年館金最多數十兩,若到遼陽被錄爲參隨,則一年最少百金之數是有的。”

侍從室的參隨按把總例,月領十二兩,一年可不就是一百多兩,參隨當然也分等,若是高等,那銀子就更多了。

徐光啓一聽,果然大爲意動。他現在最大的需求就是銀子,若不然也不會想着到極南煙瘴地面去謀生了,若果真一百多兩的年金,當然還是去遼陽的好。

“只是……”他微微沉吟道:“學生才疏學淺,又復過於年輕,入總兵幕府,恐怕未必能夠留用。”

“哈哈,子先多慮了。”

當時的江南文人確實有屢試不中的入武將的幕府,不過南方總兵勢微兵寡,已經非嘉靖年間是戰時和戰場,徐渭那樣的大才入的也是總督的幕府,總兵的幕府肯入的人就不多了。不過徐光啓的顧慮顯非在此,而是擔憂自己過於年輕,不能取信於人。

宋錢度笑罷,方又道:“你去去便知,至於來回的路費,自然在我身上。”

“如此,學生就走上這一遭。”徐光啓心裡的擔憂都被宋錢度解決,站起身來,長揖一揖,道:“先生真是盛情可感。”

“我這情非爲子先一人啊。”宋錢度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但凡精於雜學,天文星相醫理農學算學精通者,我都會這般待他,倒是那種只知四書五經,不知唐宗宋祖的書蟲,恕我就無情了。”

一時間,兩人俱是大笑起來。

(本章完)

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訊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二百章 廷仗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三十章 講官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
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訊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二百章 廷仗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三十章 講官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