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

郝傑與李成樑的矛盾爆發就是板升之役。

這一仗打完,郝傑當然如實上奏,不過蹇達沒有用他的草稿,而是隱瞞下來,直接用總督和巡撫名義一起上奏。

結果郝傑被坑了這麼一道,胡克儉身爲巡按也知道遼東情形,怒而上奏彈劾李寧充師先逃,奏詞中涉及李成樑和蹇達,當然郝傑也被掃了進去。這件事當時在朝中已經引發軒然大波,奏張每天都有,但最有力的肯定是胡克儉這個遼東巡按的奏摺,無論如何,遼東巡按是當事者之一,他的奏摺當然最爲有力,也成爲李成樑下野的最重磅的武器。

不過在當時看來,兵部把這一封彈劾給“淹”了,束之高閣,置之不理。

胡克儉大怒,將蹇達等人諱過冒功之事,一古腦又上奏一次,這一次又將李成樑和李寧,郝傑等人一併掃了進去。

還有義州守將孫守廉諱過冒功,不敢出戰,只擊老弱,任憑義州衛被搶掠之事,也一併上奏。

孫守廉也是遼西將門世家,早就走通了申時行和許國的門路,結果兩個閣老一起護着他,屁事沒有。

胡克儉因此上門和郝傑大鬧一場,他說我彈劾孫守廉,結果申時行和許國護着,彈劾李寧,申時行和許國又護着,這申閣老惡張惟功,許閣老倒是兼收幷蓄,人人都算是他的門下,出了事就都護着,如此徇私違背公理,毀壞邊防,實在是叫人無可容忍。

說到這,郝傑苦笑着道:“這老哥和我大鬧一場,又狠狠彈劾我一道,還好後來李成樑出了事,我算是被摘了出來,不然的話,這個巡撫當不到兩年就得掛冠而去了。”

雒於仁和盧洪春對視一眼,兩人齊聲道:“老前輩這麼一說,原來還有這麼多不爲人所知的內幕啊。”

“正是呢。”郝傑安然道:“這一次遼陽大舉興軍出塞邀戰,恕我直言,效果未必見佳。得功不大,未必見賞,稍有小過,必受嚴罰。”

“我們明白了。”

盧洪春和雒於仁站起身來,兩人齊齊拱手告辭,郝傑也不留他們,這兩人一路坐着馬車遊歷過來,在這裡也有兩天了,也沒有什麼可看之處,不必再留他們在廣寧久住了。

當下賓主送別,郝傑是科場老前輩,又是巡撫之尊,只送到雨檐就停了步,盧洪春和雒於仁兩人畢恭畢敬的辭了出來,有一輛輕型馬車正在外頭等着他。

“等等。”雒於仁突然道:“我怎麼覺得郝老前輩話裡有話?”

“對啊。”盧洪春撓頭道:“我也覺得沒有那麼簡單,可是怎麼想也不大明白。”

“那我們就仔細想想。”雒於仁頗有一點咬牙切齒的感覺。

這兩人都是直心腸又大膽大如斗的人物,但算不上是官場高手,要不然也不會現在雙雙沒有了官身。

但他們以前不行,不代表愚笨,能在八股時文中搏殺出來的,一要天賦,二要頭腦,三要毅力,缺一不可,這一類人中是當時中國人的人尖子,沒有幾個真正的庸材。

當下細細一想,盧洪春先道:“恐怕有好幾個意思,一則,是提醒我們,許閣老已經早就靠不住了,看起來一直在提攜幫着少國公,其實已經早就別有心思。”

“這也難怪,他是閣

老,扶植少國公只是想有一個強藩幫襯,拿軍功來替他涮聲望,這幾年遼陽一直沒有打大仗,最大一次斬首還是萬曆十年的事,許閣老入閣快八年了,上頭首輔一直是申閣老沒換過,現在又有王閣老沈閣老,還有王家屏沈一貫虎視眈眈,他也着急啊。”

閣老首輔一定要兩頭通吃,一頭是能吃住六部,在中樞掌握相當的權力,內閣說是宰相,但有唐宋宰相的一定權力而有很多限制,其實更象是後世的政治人物的大秘,與皇帝是有私人的交誼的同時又要能替外廷代言,彼此溝通,這其間的度很難把握,就象是在鋼絲繩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會兩頭不討好。另外一頭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軍鎮,涮軍功是小事,不要捅簍子纔是大事,無事就是好事!

許國已經算是有耐心的了,不過惟功明顯知道許閣老與自己的交情是怎麼回事,顯然也沒有怎麼樣的效忠之心。

對這一點兩個書生沒有細談,他們接着想起更下面的意思。

“就是說許閣老不會怎麼支持,這一次出兵的事,搞不好會激怒皇上和朝廷。”

“我看是這個意思。”雒於仁大爲皺眉,頗爲擔憂的道:“若不是這樣,撫臺何必同我們說這麼多隱秘之事,他閒的慌?”

一個政治人物,首先是不能太大嘴巴,有的話能說,有的話就絕不能宣諸於口。

郝傑將自己和胡克儉的事和盤托出,只能說明他知道朝中風向頗爲不佳,這就只能說明一點:巡撫大人是在點明一場政治風波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道,席捲而來。

惟功面對政治上的暗算和考驗已經不止一回,這六七年的時光當然不可能一直是風平浪靜,總會有一些暗算,但這一次卻是十足的兇險,郝傑的警告便是源自於此。

“唉,真複雜。”

“是啊,可算想明白了,腦仁生疼。”

“怎麼辦?聽說少國公是在右路,我們趕去之後黃花菜都涼了吧。”

“遼陽總會有留守人員,我們趕緊奔赴遼陽,然後叫他們想辦法通知就是了。”

“嗯,也只能如此了。說起來,我倒不是特別緊張啊。”

“我也是啊。”

盧洪春和雒於仁彼此對視一眼,均是笑出聲來。

“少國公怕是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吧。”

“嗯,都認識這麼多年,他是什麼樣人我們還不知道麼?”

“好吧,雖然如此,還是早些把消息送過去比較好,雖然我懷疑遼陽早就知道了。”

“巡撫和巡按的私下談話,恐怕未必啊。”

“我們不妨賭個小東道,如果遼陽早就知道,在城中最好的酒樓擺一桌酒怎麼樣?”

“好吧,那就這樣說定了。”

遼陽城中,頗多這兩人的知交好友,劉士忠和張維新都是張黨成員,在京師時長相往來,想到能重新相聚,倒也開心。

“我們到遼陽還是別做官了,跟着卓吾先生講學吧。”

臨行之時,雒於仁突然來了這麼一句,沒頭沒腦的,不過態度倒不象是說笑。

“我亦有此意。”盧洪春摸着腦門,一臉頭疼的道:“官場之事,委實不是我們所擅長的啊。”

……

兩個書生官員離開之後,郝傑明顯也鬆了口氣。

他的臉上有明顯的深刻的皺紋,到遼東上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特別是在遼東武備廢馳,李成樑暮氣深沉之後。

如果是在浙江干巡撫,或是鳳陽巡撫,只要應付民政就可以了,對一個長期在地方爲官的官員來說,民政事務是信手拈來的小事,幾乎不需要費什麼精力。

公務閒暇,還能迎來送往,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子,還能和當地的名士吟風弄月,也許數百年後,什麼筆記雅集的紀錄上頭就有自己一筆。到遼東當巡撫,也就比到雲貴強些,責任大,受的關注也高,不做實績出來,地位就很尷尬。

前幾任巡撫,不乏依附李家來獲得軍功的例子,甚至薊遼總督蹇達也是這樣乾的,郝傑從一上任就不打算依附李家,他已經看的出來,李成樑快完了,暮氣深深,遼鎮的騎兵體系也快完了。

原本他沒有什麼辦法,兩年多巡撫乏善可陳,只是在他的領導之下,遼東出全力支持入朝鮮的軍團同倭人打了一仗,後來就調任南京工部任尚書,正式養老了。

今日情形,與原本不同。

遼陽異軍突起,使得原本偏向廣寧的佈局越來越偏向遼陽,原本的歷史上是北虜在萬曆中期後漸漸乏力,努兒哈赤開始成爲威脅,後來的幾任遼東總兵,有的駐節遼陽,比如李如楨和李如柏,有的駐節在鎮武堡,有的駐節在瀋陽,隨着遼東情形的變化,總兵駐地也一直在變化。

現在看來,遼東的中心將直接由廣寧傾斜向遼陽,現在郝傑已經有了移節到遼陽的打算了。

不過他也知道,在遼陽體系下,自己這個巡撫搞不好會成爲高級食客,這也是他留在廣寧沒有動窩的重要原因。

無論如何,和當年王政和一樣,郝傑也不會坐視自己的權柄被削弱,被地方上所無視。

這以後,在遼東的巡撫和各道官員究竟怎麼和武夫們相處,郝傑覺得這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了,現在還不必太着急。

“東翁,”一個幕僚走過來,對着郝傑輕聲道:“雒、盧兩位先生已經坐車出城了。”

“這兩傢伙也不知道懂不懂得我的意思。”

“看兩位先生在衙門前私語很久,應該是曉得東翁話裡的用意了。”

巡撫的幕僚都是最信的過的人才能充當,重金禮聘,就算是州縣官見着巡撫也要跪接遞手本,幕僚和東主卻是敵體,彼此平等,這個幕僚也是郝傑的心腹之一,當然知道今天的事情經過和郝傑的具體安排。

“還有,黃大人氣沖沖的出城去了。看樣子,果真是尋遼陽鎮兵的麻煩了。”

“不知死活的東西。”郝傑對黃嘉善就沒有什麼耐心了,當下冷笑一聲道:“人家大軍到遼鎮這邊,一切不煩地方,但也擔心我們這邊有人攪和搗亂,正要拿人作伐子立威,這廝不知死活,正好撞在人家的槍口上,我們樂得看笑話。”

幕僚是一個傳統的讀書人,私下裡對武夫跋扈凌辱文官並不以爲然,不過這事既然涉及到遼陽和遼東的大局,還有文官小集團中的鬥爭,那麼自然不必多事,他很知機的閉上了嘴。

(本章完)

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十四章 寶和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四十章 官店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五章 薊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六章 兩帥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
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十四章 寶和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四十章 官店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五章 薊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六章 兩帥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