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

這樣的顧慮,使王家屏,王錫爵,這兩樣性格剛直的閣老都沒有反對,更不必提與遼陽關係十分親近的許國許閣老了。

“張惟功,封侯。”

確定了很多事之後,萬曆終於下了決心,展顏笑道:“斬首三萬,俘虜七萬,牛羊二十萬頭,其餘物資無算,甲仗如山,首級足可壘城京觀,這樣的功績,封侯亦說的過去了。”

衆閣老默然,自嘉靖之後,文臣對武臣封爵幾乎是採取絕不允許的態度,戚繼光和俞大猷的功勞足夠封侯,卻始終未封,李芳等邊將,在英宗和憲宗諸朝都夠封爵了,在嘉靖末期到萬曆,卻是都最終未能封侯,惟一特殊是李成樑,也是因爲遼鎮的特殊地位和李成樑超出普通邊將的家丁實力,朝廷不得不拿出爵位來安撫這個強悍的邊將,但那絕非出於樂意和鼓勵武將的榮譽。

後人很難理解,當時的人爲什麼總喜歡自廢武功,但事實上信息的不對稱和出於安全的考量,過於強悍的武將並不爲文官集團喜歡,甚至也不會爲皇帝喜歡。

邊境可以吃點虧,只要有穩固的防禦和厚實的城牆就好了,過於能幹精明的武將和令行禁止的軍隊纔是真正的惡夢。

這也是戚繼光建議重整京營失敗,練兵十萬失敗,五萬失敗,三萬也失敗的由來。

在南方戰場,面臨倭寇禍亂南方半壁的危險時,允許戚繼光練一些勁兵做戰是可以的,但在京師,九邊,這是絕對不可以答應的事,寧願邊防吃虧,也不要出現一個可以威脅政權的武裝集團,這個信念,看似文官們的獨斷,其實是皇室與文官的共同認知。

但在此時,壓是壓不住了,這樣的殊勳再壓下去,對整個軍隊和民間輿論都不好交代,好在已經先做出扶持遼鎮的決定,而萬曆心裡還有一個足以抗衡惟功的人選,他打算過一兩年後,把李如鬆從宣府調到遼鎮,接任遼鎮總兵。

李如鬆,亦虎將也!

有李如鬆坐鎮遼鎮,還有李家和其嫡系的一兩萬精銳家丁,穩住現有的局面還是很容易的,有此一念,給惟功封侯,也就成爲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殿中衆人,包括皇帝在內,都是情不自禁的瞟一眼張惟賢,臉上都露出苦笑來。

英國公府的這一筆帳,真的不知道怎麼算法!

……

……

朝中的風風雨雨,張元芳幾乎一無所知,他不懂,亦不去打聽,更不會關注。

因爲這種態度,遼陽的前前後後的事情,他幾乎是一無所知。

張惟賢派人去拿捕惟功,張元芳夫妻當然知道,但他們的心中,並不曾有太多的擔心。

遼陽的情形,惟功曾經向這兩位尊敬的長輩提起過,雄師數萬,士民歸心,這樣的情形下,遼陽方面肯定不會束手被擒,張元芳已經打定主意,不論惟功做什麼樣的決定,自己都是從內心支持,就算因爲惟功而牽連於他,也是可以坦然接受。

他們夫妻已經年過四旬,漸漸邁入老境,張元芳自己感覺已經很難有什麼

事情叫自己再度激動起來。

除了回憶和懷念與惟功之間的親情,已經再無其他。

夫妻兩人回到原本的那個小院居住,兩進院子,十來間房,有一個小丫頭,一個婆子,還有來興兒這個小廝,一共五個人關起門來過日子,張元芳手頭還有幾千銀子,城外還有一個莊園,一年收入也過千兩,過日子是不愁了,只是街坊鄰居多半都是英國公府一脈,原本這裡就是祖居地所在,這房子也是祖宅,四周住的鄰居也多半都是英國公一脈,英國公府這二百餘年下來,開枝散葉,原本的大宗變成小宗,小宗變疏宗,出五服,歲月悠久,一個公爵家族每一代總會有相當的子嗣誕生,每一脈再開枝散葉,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每一代家族當然不可能都住在英國公府裡,只有近支有這種資格,比如這一世的張元功和張元德兄弟,還有他們的直系兒孫,待到張元德兒孫掌英國公府的時候,張元功這一系傳到惟功孫輩的時候,肯定早就搬出府去另尋住處了。

襲爵就可以使自己的一脈留下來,別人的子孫就成爲支脈,又有哪一個勳貴能如大明皇室那樣,不分嫡庶皇子一律封王,皇子之子一律封郡王?就算是皇室,現在親郡王太多也成爲大明財政沉重的負擔,有一些疏宗,將軍,中尉一級的宗室,漸漸連溫飽也維持不了,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了。

張元芳還不算疏宗,勉強也能在英國公府內居住,可是他惡了張元德父子而被趕了出來,剛搬回祖居,四周的宗親都是一副嘲笑戲弄的神情,不少宗親拿他的事來說笑嘲諷,張元芳也不過就是笑笑,不把這些人的態度放在眼裡。

“喲,老七,聽說你那好侄兒大總兵打了勝仗?”

“等他回來,你又發達了。”

幾個宗親,都是張元芳叫大伯三叔的人物,年紀倒不一定比他大多少,仗着長幼有別,一見張元芳,便是肆無忌憚的說笑起來。

張元芳也只淡淡一笑,根本不放在心上。

現在是辰時,他預備到菜場買些今日的菜食,雖說有小廝可以使喚,做一做這些家常的事,可以排解他心中的無聊和煩悶……不爲無聊之事,何以遣有聊之生?

他已經不看兵書,不看邸抄,不看塘報,對大明的一切已經不在關注……有這樣的皇帝和這樣的朝廷,關注這些,隊季給自己添堵之外,又有什麼意義呢?

惟功的事,是他心底深處真正還能惹動他情懷的事情,但既然自己幫不上忙,他也絕不會做什麼事情來干擾惟功,現在的他對惟功最大的幫助,就是什麼也不做。

有這種覺悟的張元芳,又怎麼會對這些宗親的嘲笑真正放在心上,並且爲之動容呢?

越是看到張元芳這種恬淡的表情,那些不得志的宗親的嘲諷聲就更大了,他們都是一些閒人,談不上富貴,但也並不窮困,他們都有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甚至在京營掛着參將的頭銜,每月領取餉銀,過着溫飽線以上的生活,以前,張元芳這樣的人根本是他們近身不得的存在,他們看着

張元芳只能遠遠的眺望,哪裡有資格近前?別的不說,張元芳曾經的宗子惟功,就是他們難以想象的存在。

現在麼,張惟功都要自身難保了,嘲諷一下張元芳這落難的鳳凰,給自己尋尋開心,又有什麼不好的?

他們正要再組織一輪火力進攻時,一陣異響在皇城方向響了起來。

“這是什麼聲音?”

“奇怪了,現在是什麼時辰,怎麼上午好端端的放起爆竹來?”

“還有不少人叫喚,出了什麼大事?”

“待我想想……”一個在都督府做過事的英國公府的遠宗撓了撓頭,猜測道:“莫非是皇上冊立皇太子?”

“我看多半是,要不然好好的怎會有這般大動靜?”

說話間,皇城的動靜越來越大,這裡屬於西城地界,英國公府的這些疏宗當年搬出府住的並不算遠,因而離皇城的距離也是很近,聲響越來越大,隨着距離推進,燃放爆竹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當時人依坊而居,要麼自己家收的有爆竹,要麼街角坊市中的小店便有出售,入冬之後,玩爆竹煙花的人也是越來越多,所以各處都是備貨充足,這一會兒功夫,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起放炮,整個京城,都似乎在煙火之中,看向天空,雖然是晴天白日,但一縷縷的煙花和爆竹燃燒炸向天空,居然也有明顯的火光痕跡,甚至在陽光的折射之下,也有一點兒絢麗的色彩呈現出來,這樣的奇景奇事,真是難得一見,剛剛猜測是皇帝冊立太子的幾人已經知道自己必然猜錯了……冊封皇太子當然是皇家和天下人的喜事,對皇帝來說是有了繼承人,對天下人來說是有了固定的天子繼承序列,本朝不會出現什麼變亂,戰事,也是一樁喜事,但這種事絕不會引發這樣的歡呼和這麼大的動靜,似乎隨着皇城的響動,整個京城也都在一片騷動之中了。

這樣的動靜,連張元芳也停住了腳步,被勾起了好奇心,有不少人往皇城方向趕過去,他們要打聽出了什麼事,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快,快,回家拿炮仗。”

過不多時,人羣跑了回來,在他們身邊也有不少小孩子跟着,興奮跳躍,吵吵嚷嚷,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着興奮之色。

剛剛嘲諷張元芳最厲害的一個,拉住一個熟人問道:“到底怎麼回事?”

“大捷,大捷,遼陽鎮兵出三路征伐北虜,斬首三萬,俘虜聽說也有十來萬,馬上就要獻俘闕下,朝廷都炸鍋了,說是這二百多年來對北虜第一大捷!”

“是啊,那些文官都要瘋了,一個個手舞足蹈的。”

“誰不高興?我家世襲七代,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在北虜手裡,太宗爺手裡,我家就死了三個,嘉靖爺手裡,我太爺就是死在城門口,當時我還小,家裡人哭的那是一個悽慘。”

說話的人,難耐興奮,到底掙脫了開去,跑去家放炮慶賀去了。

這種自發的興奮,確實發自內心,京城之中,普通百姓,行商,世襲武官之家,與北虜有血債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十五章 決絕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七十章 異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十五章 決絕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七十章 異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