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鋒芒暗蘊

邊關的悲壯蒼涼,在汴梁這個太過於輕軟富麗的城市,就近乎煙消雲散。百姓們談論的,又是另外的新鮮花樣了。百官們一時震懾,這個時候又在不約而同的晾着他這個復燕統帥,在挖空心思怎樣分化瓦解這支太過於強悍了一些的晉陽軍。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大宋太繁華了,太富庶了。卻忘記了這種繁華富庶,是百萬邊軍拋屍無定河邊才苦苦守衛下來的。大宋關山,有名臣墓,有文壇盛事遺蹟。誰卻知道,潘美墓何在,曹彬墓何在,狄青墓何在?大宋邊軍歷史犧牲軍將士卒,他們忠魂在那裡可稍做憑籍,可供垂吊?

直到四年之後,當女真南下,掃平河北。河北漢民銳減至僅剩八十七萬戶。這個現在在自己麾下遭遇十二道金牌故事的岳飛嶽鵬舉之後,西湖之側,纔有了嶽王墳,纔有了這個民族永遠不會忘記的慘痛記憶!

毫不誇張客氣的說,自己這等可統大軍,禦侮邊關,平滅敵國的統帥。應該是國之重寶,應該爲大宋呵護重用。縱然是要平衡分權,也絕不該不聞不問。哪怕是用一個清貴名義養起來,也來禮重之,結納之。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再鄭重請出來,假節鉞行征伐以討不臣。大宋真要能這樣,楊凌也不介意放棄自己的軍權。他可沒有多少篡宋自立的心思。

可是偏偏是自己想貼上去都沒人搭理,那位官家就當沒這麼個人。朝中站在另一黨的人物在拼命挖自己牆角,只等時機合適就做最後一擊。

自己這等可領重兵,可護國平邊,立下了不世大功的統帥,還得自己挖空心思,想怎麼樣去媚上。才能保住地位,才能做一點事情出來!

這天當真要塌下來,憑藉一人之力,想挽回來。真的近乎於一種堂吉柯德似的勇敢呢…………

想到這裡,楊凌忍不住有些心灰意冷。岳飛和牛皋都有些茫然不解楊凌話中所指。在汴梁城外這個莊園安居,岳飛不明白,所以理直氣壯的和楊凌對視。冷冷道:“小楊將主籌劃,俺實在是不明白,還請小楊將主明示!”

楊凌正是爲岳飛的話引起滿腹心思,思前想後的覺得鬱悶,當下也沒好氣的道:“不明白就瞧着。日後你就知道了!老子這是要當奸臣臣大白臉,要貼上官家,要掙扎着爬上去,才能繼續照應着你們這幫傢伙,讓你嶽鵬舉可以建功立業當大英雄,讓你牛皋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娶比老子還多的媳婦兒!”

岳飛氣得脖子上面筋一蹦一蹦,年輕人覺得自己受了委屈那憤懣可不是一般化的。只覺得連小楊將主都不理解自己一番忠心了,這世上還有什麼事情可爲?牛皋也一下跳起來,直着脖子大喊:“小楊將主說話切莫欺心!俺老韓如何了?廝殺的時候退在後面了?就是犒賞繳獲。也從不爭多論少,西軍那些同僚,誰不是腰囊滿滿,俺老韓什麼時候向小楊將主你說過嫌少的話了?還不是想着小楊將主底子薄,將來用得上!”

楊凌岳飛牛皋三人,這個時候大眼瞪着楊凌,三人都呼呼喘着粗氣,場中一下僵住。楊凌瞪着牛皋,他是早就知道牛皋臭嘴,卻沒想到牛皋嘴能臭到這種地步。還虧是在自己麾下。要是在別人麾下,早打死了,怪不得如此勇武怎麼也升不上去呢。

被兩個心腹手下一頂,楊凌也怒了。僵持半晌就開始拍桌子打碗:“不幹了,不幹了!分行李,分行李散夥!燕地一處,河東一處,老子還有點積蓄,一人一股。分了拉****倒!老子跑遠點,實在不行就在江南當個土財主,愛誰誰,不幹了,分行李!”

這個時候楊凌絕對是二師兄附體了。

牛皋也瞪起牛眼:“分行李就分行李!俺也不爭多論少,你小楊將主看着給!”

岳飛也難得語調激動:“小楊將主,俺是你使出來的,俺大不了回相州去侍奉老母。女真要是入寇,俺在河北,和他們拼死了拉倒,絕不拖累你小楊將主半點!”

三人在這裡激動,張顯還有晉陽軍的軍將們張大嘴看着,一個個手足無措。不過三人這麼一鬧,竟然原來那種隱隱的隔閡一下少了許多。畢竟入汴梁以來,楊凌前途未卜,大家也不知路在何方。楊凌在汴梁也再不能名正言順的手晉陽軍軍中事物。上下感情也是要靠長時間培養的,也會爲時間爲環境所改變。三人這麼一鬧,倒彷彿當日在燕雲之地平日上下之間言笑不禁,臨陣之時同生共死的模樣。

這個時候一直含笑看着楊凌在那裡和兩個麾下心腹鬧意氣的李邦彥,才站起來揚手解勸:“有什麼好爭的?晉陽軍出來的,早就是一體。你們將來如何,全看小楊將主能到如何地步。而小楊將主雖然不在軍中了,這些日子在此,哪一日不是殫精竭慮在想着如何化解眼前局面,在汴梁脫穎而出?你們仔細看看,小楊將主是胖了瘦了?”

這個時候大家才注意到,雖然仍然每天堅持鍛鍊,楊凌體型顯得越挺拔結實。可着實是又瘦了一圈,尤其兩個眼圈有點泛青,明顯是思慮過深,睡眠不足的樣子。怎麼也沒個在這裡安居享福的樣子。

李邦彥又回頭責怪楊凌:“小楊將主也是,今日鵬舉來了,出你的籌劃便是。和鵬舉鬧什麼意氣?兩人都是你使出來的,一心爲的也是晉陽軍,你在辛苦籌劃,難道他們不也在苦苦維持全軍?大家勁朝一處使便是,朝中人看我輩笑話,我輩偏要出頭。自家鬧意氣,難道還怕朝中諸公不夠得意麼?”

三人也是入汴梁來,這股鬱氣實在是憋得久了。今日突然爆出來,心下都覺得頓時鬆快了不少。楊凌先望望猶自氣哼哼的兩人,突然嘿嘿一笑,先拍拍兩人肩膀:“彷彿還在燕地,每逢大戰,總要扯淡這麼一番。到了汴梁,真懷念那時的日子……想着老子要去當一個奸臣,這心裡就怎麼也不爽,難得發作。勿怪勿怪。”

楊凌提起燕雲時候,牛皋和岳飛又何嘗不懷念?當下都行禮下去:“小楊將主言重了………”

接着岳飛就擡頭:“臣?”

楊凌一笑,本來想示意除岳飛他們幾人外其他軍將都退下,後來一想又何必?能在今日找上門讓他拿主意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了。牛皋和岳飛自然也會識人。靠不住的不會帶來,自己就別做那麼多小家子的氣的做派了。

當下坐下來笑道:“今日都是同心共yù之人,都是不甘心在汴梁沉淪之人,都是還不死心,想做一番事業之人。都是想將來在青史留名之人!今日所言,出之我口,入之你耳,不得外傳!我就將自己如何籌劃,你們如何配合,細細說來就是,想玩死我,沒那麼簡單!”

夜幕沉沉,在汴梁蔡太師府邸當中。同樣只有寥寥幾點燈火。

比起蔡京復位之前,蔡京反而低調了許多。在相位上。這些日子蔡京反而多是埋頭在三司,在戶部,在河北三路宣撫制置使署留後那一堆帳目當中,努力的想將伐燕戰事這開銷億貫的一筆爛帳扯清楚,該報銷的報銷,淤積在各地轉運庫藏中的追回,努力的想多摳一點錢出來。

其他時間就多是在和相關人等討論再新屆交鈔的事情,伐燕戰事打完,大宋財政體系說是無窮六絕近乎崩潰也差不多了,雖然大家現在多少也明白交鈔濫不得。也只能靠着這個先緩一口氣了。

蔡京擺出這個埋頭財政的姿態,讓多少人都覺得意外。老公相復位,以蔡京xìng格,自然是睚眥必報。當日誰趕他下臺,一個個排頭都要照應過來纔是。沒想到蔡京不僅沒有在王黼童貫事情上落井下石,也沒有和樑師成別苗頭。個始終不諒解的倒是自己兒子蔡攸。到現在蔡攸還沒有得到大的差遣。

雖然現在大家口中都不提,但是知道下面朝中最要緊的事情就是整練禁軍。一則是禁軍實在不堪用了,不整練實在說不過去,還要用來平衡日漸不馴的西軍。二則就是一旦禁軍整練。大宋財賦自然要向禁軍整練傾斜。伐燕戰事讓多少人已經撈得盆滿鉢滿了,這禁軍整練事如何能輕輕錯過?哪一黨主持,誰最有話語權,誰來主持分這大蛋糕,都是人人懸望關心的事情。

本來大家都以爲蔡京要憑藉楊凌這個才投入門下的人物和朝中有心人別別苗頭,說什麼也要將這大權掌握在手中。蔡京從來都是攬權不嫌多的性格。卻沒想到,這些日子來,他對楊凌卻是不聞不問,吳敏偷偷在動晉陽軍的手,在挖牆角,總有有心人報到蔡京這裡來試圖討好,蔡京卻總是淡淡一笑就當沒聽見,事後也絕無動作。

如此這般舉動,自然就讓意圖投效的人覺得心冷,覺得太師是不是真的老了,只想安心在相位上以終老。與其這樣,倒不如向內相或者清流舊黨他們靠攏了。

蔡京現在上值的時間也少,不僅是兩日一值,而且每值不過半日。中午才過,就回到自己府邸,閉門不見外客。

可是今夜,如此深夜,蔡京還在內院書房當中,難得見一個外客。這個外客身份,卻是誰也想不到,正是那個和自己爹爹惡了許久,在上次趕自家爹爹下臺事中還是很出了一把氣力的小蔡相公蔡攸。

蔡京靠在軟榻之上,書房當中絕無旁人。對面的只有自己兒子。蔡京精神的確是比不得以往了,當着自家兒子不用做什麼態,一副有點支撐不住的樣子。

坐在他對面的蔡攸,其實歲數也很不輕了,已經是五十多望六十的歲數。但是不知道是老蔡家基因好,還是有什麼保養秘方。看起來不過四十許人。繼承了他父親的好相貌,玉面恂恂,倜儻儒雅,三縷長髯仔細用須囊護着。此刻卻是滿臉的熱衷神色。

“大人,這天予不取,只怕不詳……楊凌此子無依無靠,只要我等出手相援。他豈能不感激涕零?內相雖然在努力隔絕中外,讓獻捷這個事情先在官家面前淡下來。官家本就不是什麼有長心的人,到時候一旦進言,輕巧巧就將整練禁軍事掌握在手中了。到時候豈不是可惜?”

蔡京看看自己兒子,一時沒有開口。

自家兒子本事,自家清楚,蔡攸是很不錯的,早早就成了翰林學士。其時也頗富文名。雖然替官家所作詔旨不多,然則一旦有之,每每口口傳頌。偶有詩詞,也是清麗富貴,有晏殊氣象。

除了這個之外,就沒有了。

蔡京得用之後,過得實在太富貴,太會享受。到老才漸漸返璞歸真一些。往日那些以生活豪奢出名的達官貴人,他們的舉止做派,蔡京往往就用一個字表示鄙夷:“蠢。”而能得這一字點評的,都還有點與有榮焉,表明大生活家,大享受家蔡京眼裡還有他們。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蔡攸,要是有什麼大本事,那纔是真的逆天了呢。偏偏這位小蔡,熱衷之心,比起老子來絲毫不曾稍讓。又眼大如箕,非兩府使相位置不能讓他動心。他老子霸佔高位時間實在太久,小蔡相公等不及了,乾脆投靠了樑師成他們,將老子拱下臺來,居然一時也撈到了一個參知政事的位置。

然則蔡攸本事比起老子來,實在是天差地遠,雖然得了參知政事之位,卻不過是王黼之下伴食畫諾。什麼事情真交給他辦的話,準定搞砸。伐燕戰事眼看是建功立業好機會,蔡攸想盡辦法,才撈到一個宣撫制置副使的位置。指望能立下什麼邊功,到時候說不定能取王黼而代之,成爲真宰相。王黼也估計知道這位小蔡相公做大事是不成的,讓他當宣撫制置副使倒也沒什麼大不了,說不定還有什麼笑話可看。

結果果不其然,蔡攸一行,比笑話還要不如,這就是所謂爛泥扶不上牆了。(。)

第476章 初入汴梁(六)第582章 改天(二)第190章 恩怨了(七)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381章 撲朔迷離第404章 收網(十三)第112章 涿州(十二)第399章 收網(八)第525章 倖進(五)第349章 擒將第231章 江山如畫(完)第346章 狹路相逢(三)第348章 勇者勝第571章 改天(一)第615章 北上(五)第84章 大功(三)第292章 抵定勝局第410章 收網(十九)第384章 暗撥乾坤(三)第344章 狹路相逢(一)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28章 接使入城第486章 鋒芒暗蘊(六)第368章 鬼門關第159章 馬蹄急(六)第92章 招攬(一)第357章 河東亂象(三)第536章 潛龍在淵(六)第525章 倖進(五)第674章 全線動搖(三)第639章 擁駕(九)第183章 馬蹄急(完)第44章 借兵第605章 大風起兮(五)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724章 整軍會獵(完)第563章 殺破狼(十一)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431章 莫須有(二)第83章 大功(二)第302章 權臣奸相第122章 暗潮生(八)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650章 擁駕(完)第493章 潛雷生(三)第373章 居庸關陣前(下)第102章 涿州(二)第260章 台州王德第172章 馬蹄急(十九)第512章 行路難(二)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267章 擎天壁柱第671章 折家喪膽第17章 託孤重臣第152章 風雲動(十九)第284章 死地後生第404章 收網(十三)第692章 合兵(二)第695章 合兵(五)第541章 整練禁軍(一)第428章 明爭暗鬥(七)第263章 一個不留第468章 朔州會戰(六)第277章 完顏宗弼第548章 整練禁軍(八)第235章 槍挑鐵滑車(七)第15章 營中事第451章 慶父不死(一)第347章 狹路相逢(完)第325章 寸步難進第41章 困局(六)第569章 殺破狼(十七)第96章 招攬(五)第662章 靖康元年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616章 北上(六)第693章 合兵(三)第328章 躊躇第159章 馬蹄急(六)第262章 壯士死節第586章 改天(十六)第379章 侍郎李若水第698章 合兵(八)第245章 大江東去(十四)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443章 莫須有(十四)第271章 力挽狂瀾第690章 宜芳重鎮第371章 破關第482章 鋒芒暗蘊(二)第284章 死地後生第450章 莫須有(完)第296章 非我族類第584章 改天(十四)第315章 蔚州局勢第490章 鋒芒暗蘊(完)第574章 改天(四)第323章 爭論第58章 暗流(四)
第476章 初入汴梁(六)第582章 改天(二)第190章 恩怨了(七)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381章 撲朔迷離第404章 收網(十三)第112章 涿州(十二)第399章 收網(八)第525章 倖進(五)第349章 擒將第231章 江山如畫(完)第346章 狹路相逢(三)第348章 勇者勝第571章 改天(一)第615章 北上(五)第84章 大功(三)第292章 抵定勝局第410章 收網(十九)第384章 暗撥乾坤(三)第344章 狹路相逢(一)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28章 接使入城第486章 鋒芒暗蘊(六)第368章 鬼門關第159章 馬蹄急(六)第92章 招攬(一)第357章 河東亂象(三)第536章 潛龍在淵(六)第525章 倖進(五)第674章 全線動搖(三)第639章 擁駕(九)第183章 馬蹄急(完)第44章 借兵第605章 大風起兮(五)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724章 整軍會獵(完)第563章 殺破狼(十一)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431章 莫須有(二)第83章 大功(二)第302章 權臣奸相第122章 暗潮生(八)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650章 擁駕(完)第493章 潛雷生(三)第373章 居庸關陣前(下)第102章 涿州(二)第260章 台州王德第172章 馬蹄急(十九)第512章 行路難(二)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267章 擎天壁柱第671章 折家喪膽第17章 託孤重臣第152章 風雲動(十九)第284章 死地後生第404章 收網(十三)第692章 合兵(二)第695章 合兵(五)第541章 整練禁軍(一)第428章 明爭暗鬥(七)第263章 一個不留第468章 朔州會戰(六)第277章 完顏宗弼第548章 整練禁軍(八)第235章 槍挑鐵滑車(七)第15章 營中事第451章 慶父不死(一)第347章 狹路相逢(完)第325章 寸步難進第41章 困局(六)第569章 殺破狼(十七)第96章 招攬(五)第662章 靖康元年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616章 北上(六)第693章 合兵(三)第328章 躊躇第159章 馬蹄急(六)第262章 壯士死節第586章 改天(十六)第379章 侍郎李若水第698章 合兵(八)第245章 大江東去(十四)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443章 莫須有(十四)第271章 力挽狂瀾第690章 宜芳重鎮第371章 破關第482章 鋒芒暗蘊(二)第284章 死地後生第450章 莫須有(完)第296章 非我族類第584章 改天(十四)第315章 蔚州局勢第490章 鋒芒暗蘊(完)第574章 改天(四)第323章 爭論第58章 暗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