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潛龍在淵(一)

表章不斷的上去了,雖然措辭不一,可都是大同小異,燕地河北文臣與武將,各行其是,各當其責,也就罷了而入衛河東之晉陽軍,軍中主將岳飛,雖然勇猛,更有大功但資序遠遠不夠,領一軍尚可,擔起方面責任就怎麼也不夠了,當善選文臣爲安撫使,領起路帥之責,由此上下得安,河東可謂無事矣!這些表章,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而已,而且對於朝堂上面那位官家只怕也是他內心中所最願意見到的安排,這些表章上後,頓時就有了反響,官家也甚爲上心,連日與執政談及的,都是這件事情。

王稟更是數次入禁中與官家親對,朝野當中,幾乎沒有對這樁大事提出什麼反對意見,一則就是北面防線必須得整理一下了,始終淹留西軍在那裡頂缸,畢竟不是一個事情西軍可以分化,可以壓制,可以瓦解,但是朝廷還是得保存這麼一支武力,以備緩急之用。

而且西軍已經傳來消息,老種相公已然病倒,眼看病勢還不算輕,只怕熬不了太久的時間了,西軍這次出征轉戰南北也的確消耗甚大,加上統領全局的老種不豫,朝廷忌憚也少了許多,調其回鎮陝西將養一下元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西軍去後,必須要有軍馬鎮守,而且要是再將河北河東軍鎮養起來,對西軍也不必那麼提防了,正可以起到制衡之效,一些不能說出口的話就是,晉陽軍的確是一支不依常規興起的強軍,比起其他宋軍,戰力實在過於彪悍,而現在得用的楊某人對晉陽軍影響太大將這支軍馬遠遠調出,這是防閒的正理。

官家雖然因爲財計事不得不用甚而是重用了,楊某人可不能不有提防預備的手段,而且晉陽軍居河東,就可以將這支軍馬的將來限制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哪怕代價是以七零八落,兩軍互調,這麼個兇險直面女真之地,也在所不惜。

楊凌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發出半點聲音,就當不知道有這麼回事這件大事,是汴梁城中這些時日擺在明面上的焦點,而且通行得也異常順到,不多時候就到了快要進行實質性準備的地步。

在大宋這幾十年來算是前所未有的高效,也沒有任何關於朝中決策一定伴有的黨爭,大家都很默契的有志一同細論原因,只怕還是黨爭之中的文臣士大夫,在壓制武臣,壓制強兵,防範深得軍心,曾掌軍權之輩上頭,不論哪個黨派,這上面還是同氣連枝的罷。

另外一樁事情,就屬於不怎麼提得上臺面,在底下暗流涌動的了最近汴梁城中,風傳着有一樁很大好處的事情,就是買以每年收入爲付息保證的所謂債券一年帶來多少收益,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在其間每日滾動的就是一條銅河,多少人眼熱得都睡不着覺,恨不得喉嚨裡面伸出手來一把攘奪過來。

可是當初成事,聯絡的是在汴梁樹大根深的將門世家,背後更有禁中人支撐現在更是成了應奉官家的產業,大家也只好瞧着流口水罷了,誰知道管勾這產業的楊某人,竟然是手段百出拿出了這麼一個發債的勾當!

這發債還不是明面上面發售都是口口相傳而已,若是一人得知消息,告訴了另外一人,就是好大的情分到了,這個時候,據說第一批債券已經銷售出去多是大有勢力的人物認購了,發出去約一千萬貫的債券,多者一家買了數十萬貫百萬貫,少的也有幾萬貫不等,帶來的好處也是驚人,楊某人給到了三分利!

每年經營所得,優先用來償付利息!每年收益,大家多少都有個數,六七百萬貫以上是怎麼也跑不掉的,楊凌此舉,就是將這條銅河敞開讓大家舀水!他爲什麼有此舉,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最靠譜的判斷就是楊凌知道自己地位不穩,能做的事情就是以錢來結個善緣,只要將這些好處分出去,嫉恨他的人自然就少了,肯幫忙維護他地位的人就多了起來。

而且這付息上面,花頭太多,明釦暗釦的,楊凌自己落的好處也不在少處,眼見晉陽軍要到燕地,楊凌以後怕是再難給他領兵在外,居於重要地位的機會,無非就是以一今天子倖臣身份留於汴梁乾脆多撈一些,做一個足谷翁安樂一生,也是正常。

這般消息暗自以極快速度散佈而出,頓時風靡汴梁全城,汴梁這座此刻全世界繁華第一的城市天下財貨,都是朝着這裡集中汴梁城中沉澱淤積的財富,不下數億貫而這個時代,投資渠道終究有限,哪怕現在這今天朝對應於社會財富的投資渠道,也是不夠的所以纔有那麼多集資案發生,這些錢淤積在這裡,不僅不能生財,說不定還是後代取禍之道,而有一個穩定的收益來源,則才足以傳家。

三分利誠不算高,但是這債券卻可以吸納大額投資!放高利貸可以要到七分八分,但是一筆放出去也就是區區之數,還怕放淌掉了,投入人力心力也大,現在吸納債券,動則就是數萬貫數十萬貫,具體在每一貫上回報雖微,但是總數卻是驚人!

而且這個也有穩定收益來源,付息有絕對保障,只要在家裡坐等每年收錢就成,這般消息一旦傳出,汴梁城中有積儲之家頓時對楊凌又趨之若驁,私下裡尋門路託關係想買這個債券三分利指望不上,就是二分甚而更低一些,也是不錯!

這兩件事都是在楊凌得差遣之後,幾乎同時發生的,在一副平靜模樣,再沒生出什麼事情的楊凌身上,就是冰火兩重天的待遇,在仕途上大家都不看好將來楊凌得很,要刻意疏遠於他楊凌和晉陽軍之間深厚關係的事情上,所有人更是避之則吉,唯恐給沾在裡面。

可是在錢財上,楊凌卻熱得炭團也似,每日裡不知道有多少人抱着錢財只想找門路到他面前,求他准許買債,再給一個數字好點的回報,整個汴梁城對這位楊大人,此時此刻,倒是真難分清愛多一點,還是恨多一些,而且誰也不知道,現在這副平靜局面,到底什麼時候纔會被打破。

……

楊凌帶着十幾名元隨,沿着御道,直向宣德門而去,沿途入宣德門內入值的中樞諸公,在御道上也紛繁於途,現下汴梁,誰還認不得這位楊大人,有在他手裡獲得好處的,有背後切齒唯恐他不死的,還有站在幹岸上等着看笑話的,所有人投過來的目光都是很堪玩味。

楊凌雖得要緊派遣,可是看好他將來的人,反而比他未得派遣的時候還要少了,以前樑師成打壓於他,楊凌就算是真的不利出外,得一個什麼閒差也還有掙扎回汴梁的時候,那時候回來,反而沒人會去怎麼專心爲難他了。

老實在這官場沉浮,以他平燕的根底,大宋官家向來待臣下寬厚,致仕的時候什麼也該是衣紫腰玉,可以蔭及孫了,安平穩穩的在大宋也算是能過完一生,現在卻是不對,他奇蹟般的下了樑師成一城,就已然義無反顧的站在風口浪尖之上,幾多人聯合起來,就要整垮他而後快?

別看他因爲理財而一時得官家信重,可是爲官家理財的人,哪一個有好下場了?楊戩朱緬之輩,無不如是,要滿足這位官家無窮無盡的奢侈用度,最後只會生出事情來,楊凌也是如是,一個財計,是絕難滿足這位手筆極大的官家了。

想多生財,也只有在禁軍財計事情上着手,這可是百年來沒有人能料理得了的一潭深水,栽進去就出不來的,楊凌真要動了和禁軍財計事,盤根錯節的那麼多既得利益團體的盤中餐,他的下場只怕還不如楊戩朱緬等輩。

大家瞧着就是,瞧着就是,看他還有幾日的風光!所以這段時日,楊凌的境遇很奇怪,在錢財事上,貼過來的很多可是也只論及錢財,少提其他事情,原來跟隨他經營財計的禁軍將門團體中人,只管安心坐收每年楊凌許給他們的五百六十萬貫收益,以這五百六十萬貫發債作爲抵押發債,他們也無意見。

認購也頗爲踊躍,可是除這些財物上面的事情,和楊凌往來反而比以前更少,原來跟隨楊凌左右的那些禁軍將門弟,就曹興和潘飛兩人還在全心做事,其他的都有些半心半意,一副冷眼旁觀的模樣,對着一路行來這麼多奇怪的目光,楊凌卻是安之若素,完全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遇見執政的元隨步隊,他就避道,遇見官品地位不如他的,他就昂然而過。

他人不向他示意,他也懶得硬湊上去,就這樣昂然直至宣德門外,此時此刻,在宣德門外早就有內使模樣的人等待,人數還頗很多,都是內諸省諸庫的檢校官,計議官,勾當奉值官看見楊凌帶着元隨到來,忙不迭的迎上來。

當先一個內使身着綠袍,地位恐怕已經從內奉值諸班升到了武臣班次,借昨日趙佶傳旨要楊凌入禁中覲見,無非就是爲那麼一點財賄事情,趙佶一時重用楊凌,其實也是硬着頭皮的。

這些年來,他提拔重用的信臣着實很多,生出的事情也是頗多,現在國事談不上有多好,趙佶想要再隨意提拔信臣顧慮也是良多,並且楊凌不管從哪個角度而言,也着實讓人忌憚,是需要提防戒備的那種。

然則趙佶實在是有些窮瘋了的感覺,這個時候也只能撿到盤裡都是菜,給楊凌要緊派遣以後,趙佶就有點提心吊膽的看着事態成長,未嘗沒有一覺察風聲不妙,大家羣起否決,就讓楊凌只是擔當着名義隨時晾起來的籌算。

沒想到羣臣反應還算得體,拿出了讓晉陽軍和神策軍調軍的章程來,這正是趙佶所喜聞樂見的,重新整練京都禁軍可以拋在腦後,再想其他辦法,這簡直是去了好大的顧慮!

既然如此,楊凌就可以罷休,使用一陣,看看他的生財本領究竟如何,所以這兩軍換鎮之事,趙佶也是竭力推動,但有所請,無不照準,還召王稟入對過幾次,王稟態度有些含糊,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

自從方臘亂後,天家已經久長沒有額外進項了,堂堂大宋官家,居然窮了許久,這是何事理?卻不知道,今日楊凌會帶給他這個官傢什麼樣的驚喜!看着一衆內諸省管庫使臣奉值在宣德門外這般急切模樣,楊凌心下只是一笑面上卻是誠懇正意:“諸位內使辛苦了……聖人傳召,下臣豈敢輕慢,輕身前來,只等面承清光,再沒有讓聖人等下臣的事理……”

到這裡,一衆內使都臉色難看,官家用是爲什麼?還不就是爲了應奉兩字?昨日回稟過來消息今日有財賄奉上,內庫傍邊大家在這裡巴巴的候着,內庫沒錢,大家也湊不了官家的趣,正是苦惱,現在好容易有了額外進項,大家和官家一般,也歡喜得跟什麼似的,內庫一旦有錢,官家就要營造花用。

作爲經手人大家也有所得,卻沒想到,這楊某人卻是大話使錢的,今日兩個胳膊架着個腦袋就過來了!楊凌看衆人臉色難看,只是神秘一笑,靠近了些:“應奉天家財賄,雖然是理所固然的事情,但總不宜於太過於大張旗鼓了些……跟着下臣直入宣德門,總顯得孟浪了一些……五十萬貫財賄,半是金銀純銅,半是折抵交鈔,交鈔都是按四扣計,已經在下臣南薰門宅邸傍邊裝車,諸位內使自去交割提取就是,另有一萬貫,卻是諸位內使茶酒之資,還請諸位切莫嫌少,咱們的日子,還在久遠呢。”

幾名內使馬上就轉怒爲喜,甚或是喜出望外,這楊某人果然有財神之目,一出手就是五十萬貫!他許了官家是二百五十萬貫一年的應奉,現在不過一個月夫,就是五十萬貫出手,一年下來,豈不要頂得上原來整個東南應奉局?(。

第37章 困局(二)第645章 擁駕(十五)第700章 合兵(完)第109章 涿州(九)第466章 朔州會戰(四)第46章 各有動作第268章 徒呼奈何第287章 毀之一旦第204章 風雲亂(十一)第317章 兵變第489章 鋒芒暗蘊(九)第302章 權臣奸相第612章 北上(二)第386章 暗撥乾坤(五)第564章 殺破狼(十二)第367章 宗弼心思第378章 着眼市井第212章 雪滿弓刀(七)第640章 擁駕(十)第58章 暗流(四)第407章 收網(十六)第219章 雪滿弓刀(十四)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480章 初入汴梁(完)第4章 有敵來襲第40章 困局(五)第667章 破關而入第596章 將出第527章 倖進(七)第48章 攻打營寨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472章 初至汴梁(二)第66章 局面翻轉(下)第367章 宗弼心思第530章 倖進(完)第688章 趕至第131章 暗潮生(十七)第6章 首戰第307章 汴梁蔡京第371章 破關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368章 鬼門關第262章 壯士死節第583章 改天(十三)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364章 吳玠之才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368章 鬼門關第493章 潛雷生(三)第36章 困局(一)第149章 風雲動(十六)第500章 潛雷生(完)第115章 暗潮生(一)第77章 奪城(二)第491章 潛雷生(一)第304章 王稟援手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656章 整頓京師(六)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87章 大功(六)第639章 擁駕(九)第445章 莫須有(十六)第306章 滿江紅第261章 強兵弱帥第168章 馬蹄急(十五)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664章 防禦漏洞第477章 初入汴梁(七)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652章 整頓京師(二)第181章 馬蹄急(二十八)第7章 慘烈廝殺第669章 御駕親征第469章 朔州會戰(七)第704章 宜芳大捷(四)第216章 雪滿弓刀(十一)第117章 暗潮生(三)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585章 改天(十五)第517章 行路難(七)第41章 困局(六)第9章 攜功歸返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308章 都門暗流第656章 整頓京師(六)第374章 退兵第255章 鐵馬冰河(四)第326章 行路難(上)第276章 女真南下第325章 寸步難進第21章 易容第482章 鋒芒暗蘊(二)第322章 內亂平定第161章 馬蹄急(八)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651章 整頓京師(一)第511章 行路難(一)第400章 收網(九)第436章 莫須有(七)第275章 老種恩情
第37章 困局(二)第645章 擁駕(十五)第700章 合兵(完)第109章 涿州(九)第466章 朔州會戰(四)第46章 各有動作第268章 徒呼奈何第287章 毀之一旦第204章 風雲亂(十一)第317章 兵變第489章 鋒芒暗蘊(九)第302章 權臣奸相第612章 北上(二)第386章 暗撥乾坤(五)第564章 殺破狼(十二)第367章 宗弼心思第378章 着眼市井第212章 雪滿弓刀(七)第640章 擁駕(十)第58章 暗流(四)第407章 收網(十六)第219章 雪滿弓刀(十四)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480章 初入汴梁(完)第4章 有敵來襲第40章 困局(五)第667章 破關而入第596章 將出第527章 倖進(七)第48章 攻打營寨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472章 初至汴梁(二)第66章 局面翻轉(下)第367章 宗弼心思第530章 倖進(完)第688章 趕至第131章 暗潮生(十七)第6章 首戰第307章 汴梁蔡京第371章 破關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368章 鬼門關第262章 壯士死節第583章 改天(十三)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364章 吳玠之才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368章 鬼門關第493章 潛雷生(三)第36章 困局(一)第149章 風雲動(十六)第500章 潛雷生(完)第115章 暗潮生(一)第77章 奪城(二)第491章 潛雷生(一)第304章 王稟援手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656章 整頓京師(六)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87章 大功(六)第639章 擁駕(九)第445章 莫須有(十六)第306章 滿江紅第261章 強兵弱帥第168章 馬蹄急(十五)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664章 防禦漏洞第477章 初入汴梁(七)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652章 整頓京師(二)第181章 馬蹄急(二十八)第7章 慘烈廝殺第669章 御駕親征第469章 朔州會戰(七)第704章 宜芳大捷(四)第216章 雪滿弓刀(十一)第117章 暗潮生(三)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585章 改天(十五)第517章 行路難(七)第41章 困局(六)第9章 攜功歸返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308章 都門暗流第656章 整頓京師(六)第374章 退兵第255章 鐵馬冰河(四)第326章 行路難(上)第276章 女真南下第325章 寸步難進第21章 易容第482章 鋒芒暗蘊(二)第322章 內亂平定第161章 馬蹄急(八)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651章 整頓京師(一)第511章 行路難(一)第400章 收網(九)第436章 莫須有(七)第275章 老種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