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言振柴取

雖然韋太后只給長安城留下三萬守軍,且這三萬守軍還並非精銳,然而以崔、薛爲首的八大家族,儼然並沒有喪失固守京都坐等救兵來援的信心,他們集合因拒絕遷都留守長安的官員,用了整整三日時間,商討出種種計劃,然而這些部署當然需要韋太后任命的京兆尹柴取統籌安排,可是柴取並沒有赴邀出席這場至關重要的會商,八望最終決定由賀湛出面與京兆尹交洽。

賀湛既爲長安五子之一,一度也曾深獲韋元平信重,與柴取同朝爲官,更重要的是兩人還有同年之緣,總比崔、薛二公以及多數中立派的官員與柴取更加親近,看上去賀湛的確是最爲適當的人選,但這最佳人選顯然對此任務毫無信心。

柴取是靠着毛維的路子仕進,後來又與徐修能狼狽爲奸堅定貫徹飽受質疑,並最終引發衡州逆亂的工窯令擢升,這人當入職戶部後,再度攀附元得志,與徐修能旗幟鮮明的爭權奪勢,最終敗下陣來,與賀湛雖無明顯仇隙,但也素無來往,而賀湛一早洞諳柴取就是個心胸狹隘、睚眥必報的小人,二人表面無仇並不代表當真沒過結,雖然賀湛一直不清楚何時何事得罪了這位,以至於柴取回回見他都免不得一番陰陽怪氣。

然則眼下情勢急迫,賀湛也只能努力克服對柴取的鄙薄,快馬急鞭地趕往京兆府衙,將名帖遞了進去,他盤算着大約會吃閉門羹,正思謀着如何死纏爛打爭取與京兆尹會面,連賄賂柴取家奴的錢袋子都準備妥當,不想趾高氣揚的家奴迴轉時卻換成了副殷勤的笑臉,畢恭畢敬請迎賀湛入內,賀湛心下犯疑,錢袋子依然還是遞了過去,那家奴竟擋了回來,笑容越發曖昧微妙:“賀郎君是貴客,小人可不敢怠慢。”

卻是徑直將賀湛迎往後宅,屏門前家奴站住步伐,另換了一名婢女繼續引路,直到一所偏廳,柴取的妻子劉氏若蘭千嬌百媚迎了出來,福身一禮笑吟吟地稱謂“表兄”,賀湛才明白過來自己爲何成了貴客。

原來近十載以來,“劉表妹”依然對“賀表哥”賊心不死,起初每逢年節都不忘往上清觀騷擾,直至瑩陽真人忍無可忍直言對“劉表妹”並不歡迎,劉氏才終止了厚顏無恥上門騷擾的行爲,於是與賀湛路遇的“巧合”增多,雖回回都是三兩句寒喧客套,表妹稍示曖昧之意,表哥便冷臉拒絕,劉氏的一腔熱情卻絲毫沒有受挫,反而還有越挫越勇的趨勢。

今日聽聞賀湛主動登門拜訪,劉若蘭大喜過望,要不是賀湛的神色實在嚴肅,她幾乎打算旁若無人到挽着胳膊殷勤待客的程度,此時肢體上雖還不敢太過放肆,眼睛裡卻秋波洶涌,嘻笑道:“稀客稀客,表兄快快有請,只可惜這時兵荒馬亂,實在準備不及山珍海味,妾還藏着幾甕潯陽淚,待客也不算失禮。”

這女人竟然還曉得此時兵荒馬亂?!

心中老大不耐煩,但賀湛此時當然不能拂袖而去,他斜着身微一禮讓,有意與劉表妹保持距離——他幾乎忘記了劉氏是柴取之妻,如今方纔恍然大悟,難怪柴取對他陰陽怪氣呢,劉氏可不就是禍根。

“賀某今日來見,實爲公務,煩請劉娘子轉告柴府君一見。”

“妾便知道,若非公務,表兄是萬萬不敢登門。”劉氏嬌嗔,將“不敢”二字特意重重一咬。

見賀湛越發把眉一蹙,劉氏倒也懂得見好就收:“柴取這幾日心煩,只知借酒澆愁,未過午時便醉得有如一灘爛泥,此刻應還未醒,表兄若是肯求我,我也不妨替你喚醒他,就看錶兄,肯不肯求我了。”

賀湛年輕時也曾放浪形骸縱橫歡場,即便如今收斂許多,因着爽朗清舉的風貌,行走市坊,時常仍獲妙齡女子秋波頻來更甚錦囊投擲,但他縱然閱便芳菲無數,也實難消受劉氏這樣的奇葩,心中無比厭膩,然形勢逼人,也只好屈迎。

“表妹若喜飲酒,兄改日送來一甕親手所釀羨桃源,酬謝表妹引見之義,如何?”

劉氏聽他改了稱謂,態度也不比往日疏冷,怎不大喜過望,將一把團扇,稍稍擋掩丹脣,卻露出那嬌笑無限:“一人飲酒何趣?酒逢知己,方能盡興呢。”

賀湛輕輕一笑,不予承諾,只長揖而禮。

劉氏嘆了一聲:“表兄入內就坐吧,我這便去喚那醉鬼。”

已是下了兩步階梯,又再頓步,折身返回,兩眼直勾勾盯着賀湛,語音放得低輕:“柴取這人窩囊,若爲公務,表兄對他莫有太大指望,我也只能提醒一句,他這時,正將英國公世子恨之入骨,表兄若能大罵一番徐世子,與他便投機了。”

這才肯將手搭在婢女臂上,妖妖嬈嬈地去請柴取,走得一點脂粉氣都沒留下時,賀湛終於如釋重負般鬆了口氣,安安靜靜等待與柴取的面會,好在這處也沒有旁人再來打擾,倒讓賀湛又思量了一回該如何說服,足足過了半個時辰,聽見偏廳外兩聲悶咳,賀湛一扭頭,見柴取穿着一身圓領朱羅的公服,腆着腹肚,卻一臉萎靡,衣冠楚楚竟是一副倒黴樣。

賀湛起身,先行見禮。

他已經辭官,當然要對堂堂京兆尹表示恭敬。

柴取大剌剌坐下,並未還禮,斜着眼角打量賀湛一番,因爲酒醉後有氣無力,看上去更加陰陽怪調十分。

“賀郎真是稀客,今日因何來見啊?”

賀湛自然沒有采納劉氏的建議,先把徐修能破口大罵,自然也不因柴取的無禮而慍怒,安之若素,鎮定非常:“是爲京兆尹分憂。”

柴取嗤笑,賀湛卻不等他再出譏鄙之辭:“府君耿耿於懷,當是因爲徐世子排擠打壓,不得不留守長安,府君以爲蠻狄聯軍逼入京畿,長安城危不能保,一旦長安城破,府君必擔失職之罪,貶官去品,甚至可能被徐世子落井下石彈劾處死,未知在下所言確否?”

柴取只能恨恨悶哼兩聲:“我落得此危難地步,賀郎君正該興災樂禍,分憂之說,實在虛僞。”仍不解氣,又道:“我雖舉步艱難,賀郎君又能好去哪裡?一旦長安城破,賀君若然逃亡,豈不有違當日朝堂之上,擲地金聲與長安存亡與共之誓?賀郎君,不過也只能在殉國與名裂二者之間抉擇罷了。”

“所以在下與府君,方爲患難與共,又何談興災樂禍?”賀湛仍然不與柴取計較,就事論事:“府君,眼下還不到悲觀時候,倘若府君能夠固守長安不失,待到太后安全抵達金陵,調兵遣將來援,豈不轉危爲安、功成名就?”

“固守?就憑這三萬守軍?”柴取嗤之以鼻。

對於這一點,賀湛其實與柴取看法一致,並不信憑這三萬被韋太后拋棄的守軍足以抵抗氣勢洶洶的百萬夷狄,尤其守城的重職竟然落在柴取這麼個窩囊的京兆尹肩頭。

長安雖爲京都,城牆堅巨,可佔地遼闊,城門足有九座之多,軍勇不足,各座城門難以守望相助,實在是深陷城大難守的窘境,就更不提軍心渙散,人心惶惶,韋太后棄京東逃,哪裡還會兵援長安,她之所圖,必定以先在金陵站穩腳跟爲重。

崔、薛二公堅信能夠固守,那是明知晉王及燕公國部將會支援,可這一件事,賀湛卻不能向柴取道破。

“守軍雖僅三萬,但長安城中尚有百萬民衆,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有官府及貴族世家先爲表率,誓死護衛京都,百姓匹夫必定也不會退縮。”

正如突厥號稱百萬大軍,賀湛口中的百萬民衆當然也有水份,城中百姓至多隻有四十萬,加上各大貴族家中漢勇,堪堪湊齊五十萬,這其中還包括了老邁婦孺。

柴取作爲京兆尹,當然不信百萬民衆的樂觀估計,冷笑道:“就算衆志城誠,百姓身無盔甲,手無兵器,難道還能赤手空拳衝鋒隱陣,抵禦蠻狄大軍兵臨城下?”

“出擊雖說不能,但僅僅只是固守,未必就沒有希望。”賀湛這纔將八大家族的部署上呈柴取:“長安城中雖無足夠盾甲兵器,但口糧暫時之內,卻還不至於短缺,各大貴族願意大開私庫,振濟民勇,柴府君理當出面,組織閒勇鎮守各大城門,只要戰事陷入僵局,將蠻狄大軍抵禦城外,三月,只需三月,或許便有救兵來援,屆時敵軍士氣得挫,獲勝仍然可期,只要將敵軍重新驅逐關外,長安危難得解,未必不能勸諫太后回京,屆時,柴府君豈不立下大功,位及人臣指日可待。”

賀湛不得不爲柴取描繪一幅大有希望的宏圖,因爲時至今日,從情感而言,他當然不希望長安失守,他當然希望會有奇蹟發生,長安城能夠支撐到賀燁率兵來援,大破突厥聯軍,長安不至於淪陷,萬千百姓家業得保,臣民性命無憂,賀周社稷能夠起死回生,並不需要再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就是他必須要留在長安的原因,因爲在崔公、薛公的心目中,他此時便是晉王系的表率,他絕對不能貪生怕死捨棄長安如喪家之犬,無論局勢惡化到什麼地步!

“府君,賀湛區區之力雖不足爲道,然而長安還有百萬民衆,還有八大世望支持府君背水一戰,府君一定要振作,固守長安雖說險難,卻也是府君莫大機遇,勝則功成名就,譽傳千古,危機危機,正是危難與機遇並存方爲危機一說,府君,無論爲國爲己,必須固守長安,還望府君千萬三思,慎重抉擇!”

第1335章 迎戰第684章 博弈第1370章 一線第319章 上當第943章 驚變第 1042章 入險境第88章 離魂劍第1183章 厥上,門外,兩雙第597章 開始以勢壓人第1171章 廬州之亂第763章 財權第823章 流水果然無情第400章 兩大拾遺,配合無隙第1048章 毛維入殺局第995章 舍藥第1172章 賀瓊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648章 長輩的架子第1333章 暗鬥第832章 毛夫人又有計劃第1091章 任氏的落幕第834章 晉王很懊惱第1208章 慰妻第313章 煞克之謎第470章 心結第678章 晉王之病第679章 衝突第420章 獻計第215章 母子過招第690章 任重道遠第1405章 “老鄉”相見第233章 註定虛驚第1027章 謝瑩鬧夫家第141章 棄卒保帥第651章 不死心第287章 惹火燒身第429章 故交暗會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231章 問審對質第771章 大宴第1037章 楊先生初會新“東家”第439章 再警邵廣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1414章 病重第373章 崩逝第391章 問對之間第723章 滅門第596章 何爲遺憾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827章 意圖探親被拒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第915章 秦孺人的好算盤第610章 樹上“君子”第1216章 求子第1257章 賀燁說野心第400章 兩大拾遺,配合無隙第515章 幸與不幸第479章 陸離坦誠第795章 閻王跟前第754章 賢婦第1282章 越更心虛第935章 阿祿好眼光第1204章 隋奉御第1228章 拆穿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1313章 仲秋受惑第72章 關於韋中書的“交待”第747章 吵起來了第1176章 第一招第1029章 不服輸第419章 方氏成密友第1373章 衆叛親離第440章 入宮哭訴第301章 別苑密謀第265章 應戰第1296章 寧死不從第895章 殿下煽風第915章 秦孺人的好算盤第760章 擁躉們第918章 這是一出滑稽戲第798章 殿下的桃花劫第128章 不是舊時景物第74章 小韋氏眼中“公道”第1191章 公然打壓第38章 計劃進行時第149章 遺孤第516章 小九姻緣第955章 王知禮的毒計第1341章 御園鬧鬼第202章 又是一年了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795章 閻王跟前第1288章 捉刺蝟第558章 邵廣之悔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572章 御人之道第337章 韋緗添亂
第1335章 迎戰第684章 博弈第1370章 一線第319章 上當第943章 驚變第 1042章 入險境第88章 離魂劍第1183章 厥上,門外,兩雙第597章 開始以勢壓人第1171章 廬州之亂第763章 財權第823章 流水果然無情第400章 兩大拾遺,配合無隙第1048章 毛維入殺局第995章 舍藥第1172章 賀瓊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648章 長輩的架子第1333章 暗鬥第832章 毛夫人又有計劃第1091章 任氏的落幕第834章 晉王很懊惱第1208章 慰妻第313章 煞克之謎第470章 心結第678章 晉王之病第679章 衝突第420章 獻計第215章 母子過招第690章 任重道遠第1405章 “老鄉”相見第233章 註定虛驚第1027章 謝瑩鬧夫家第141章 棄卒保帥第651章 不死心第287章 惹火燒身第429章 故交暗會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231章 問審對質第771章 大宴第1037章 楊先生初會新“東家”第439章 再警邵廣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1414章 病重第373章 崩逝第391章 問對之間第723章 滅門第596章 何爲遺憾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827章 意圖探親被拒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第915章 秦孺人的好算盤第610章 樹上“君子”第1216章 求子第1257章 賀燁說野心第400章 兩大拾遺,配合無隙第515章 幸與不幸第479章 陸離坦誠第795章 閻王跟前第754章 賢婦第1282章 越更心虛第935章 阿祿好眼光第1204章 隋奉御第1228章 拆穿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1313章 仲秋受惑第72章 關於韋中書的“交待”第747章 吵起來了第1176章 第一招第1029章 不服輸第419章 方氏成密友第1373章 衆叛親離第440章 入宮哭訴第301章 別苑密謀第265章 應戰第1296章 寧死不從第895章 殿下煽風第915章 秦孺人的好算盤第760章 擁躉們第918章 這是一出滑稽戲第798章 殿下的桃花劫第128章 不是舊時景物第74章 小韋氏眼中“公道”第1191章 公然打壓第38章 計劃進行時第149章 遺孤第516章 小九姻緣第955章 王知禮的毒計第1341章 御園鬧鬼第202章 又是一年了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795章 閻王跟前第1288章 捉刺蝟第558章 邵廣之悔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572章 御人之道第337章 韋緗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