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時機到

周武宗時的白江口大勝,對於東瀛的創損巨大,讓其戰艦盡毀,水軍覆沒,甚至連陸軍也傷亡慘重,這場大敗,導致東瀛國力衰弱,不得不向大周求和,學習大周盛世各項典章,恢復國力軍力。

距今已逾百年,但東瀛明白,他們仍然沒有力量侵伐華夏,除非坐享漁翁之利。

可突厥的戰敗,已經讓東瀛退卻。

之所以再奪白江口,那是因爲東瀛國君想要重新打通這條安全航線,最終目的,實際是爲了便利兩國通商,如果激怒大周,徹底斷絕邦交,那麼東瀛集全國之力興起的這場戰役,可謂毫無價值。

然而粟田健勇卻沒有這樣的遠見,這個權臣,看重的是家族權望,在他眼中,成功營救侄子粟田馬養回國纔是重中之重,東瀛國君心存擔憂,所以才安排青木字雅監督。

畢竟白江口一役,粟田家族是最大的功臣,天皇不可能反對粟田健勇請命出使,但如果粟田健勇不遵天皇詔令,損毀君國利益,那麼天皇就有了藉口懲治粟田家族,挫損其威望。

青木雖爲副使,手中卻有天皇密旨,所以當大周皇后公然宣佈決裂之後,他只能出示密旨,威脅粟田健勇交權。

但粟田健勇可會甘心?

當然不會!

莫說無法營救本家侄子,必定致使粟田一族顏面盡掃,且被奪談判大權,灰頭土臉歸國,更會導致威望大損!所有的功勞,全都歸於青木氏,粟田健勇這回出使,白白抵耗了白江口一役的功勳。

但粟田健勇也有無奈之處,因爲他的親衛,並不能跟隨使團入京,而衆多屬官,絕無可能違背天皇的密旨。

他只能衝着幕僚發脾氣:“自作主張?源之分明是聽令行事,卻被大周斬於刑場,受盡周民謾罵毀辱,源之乃我粟田氏子弟,乃我日本棟樑之臣,天皇怎能如此損毀帝國聲威!”

縱然有青木字雅等人的示弱,皇后收回了五日限令,答應可再協商,不過卻並沒有收回處死粟田馬養的詔令,仍然將其押赴刑場,當衆處斬,這引發了萬人圍觀,長安城的百姓,甚至一擁而上,將粟田馬養的屍身千刀萬剮,連收葬都省了。

且已經取消宵禁的長安城,一連數夜張燈結綵,過得比上元節更加熱鬧喜慶。

雖說,青木字雅代表東瀛國君,承認的是“失察”之罪,並沒承認他們自稱的天皇纔是主謀,但答應了賠償,答應歲歲納貢,大周朝廷宣告,將東瀛的貢金,全部賠付長安失陷後,被突厥屠殺的遇難者家屬。

且東瀛今後商船,納稅比大食等國更重,這相當於委婉承認東瀛理虧。

而且十一娘還要求東瀛,撤兵白江口,不過希望新羅能夠允許東瀛商船經此航線入周,但可以向東瀛徵稅。

對於最後一條,青木字雅無權答應,十一娘允許他回國稟報東瀛國君,但一日不籤協定,大週一日不許東瀛商船靠岸登陸。

粟田健勇大罵周國皇后狂妄,青木氏無能,但也別無他法。

而韋海池對於這件大事當然有所耳聞,連連冷哼:“柳氏還真敢大言不慚,既要獲利,就該寬敕粟田馬養,現在人也殺了,居然還異想天開逼迫東瀛撤兵白江口,她以爲她誰?”

如果皇后得逞,那麼不廢一兵一卒,就能維持東瀛、新羅兩國邦交,而且還使大周的國威遠揚四海,這天底下還有如此便宜之事?韋海池深深以爲皇后只是在妄想而已。

就連賀湛也表示懷疑:“最後一條,東瀛應不會答允。”

不過十一娘非常堅持:“東瀛人野心,決不亞於突厥,且如果發展航貿,我國必須強健水軍,新羅與大周接壤,倘若坐視不顧其被東瀛攻伐,勢必會成隱患,如果此時對東瀛不行壓制,將來只怕養虎成患。”

現在大周雖不宜與東瀛開戰,但如果東瀛不願臣服,那麼可以實施經貿封鎖,限制東瀛的強大,而且雖然大周不願損耗兵力干預別國爭亂,但維持與鄰國的邦交卻大有必要,十一娘這一決策,其實也可理解爲緩兵之計,要若東瀛足夠實力侵吞新羅,那麼逼不得已,大周也只能應戰。

相比此時的東瀛與新羅,大周畢竟還算強盛,需要的只是組建強化水軍,進一步精進戰艦的打造,十一娘認爲,就算抱持和平的態度,但軍事力量不能減弱,可以不戰,但不能缺乏戰鬥的實力。

威服四海,僅靠教化是不夠的,拳頭也一定要強硬,武宗朝的盛世,基礎可不僅僅是稅法的合理,政治的清明,堅不可摧的水軍以及騎兵,智勇雙全的將士,纔是大周帝國最有力的保障,否則便只能是一塊肥肉,遲早引起各國覷覦。

懦弱更加不可取,因爲和平,從來不是依靠妥協與退讓換得。

這道理如此淺顯,但曾經執掌政權的韋海池卻不明白,她的眼裡只看到了英宗等代帝王的貪圖享樂,堅信帝國仍是強大的,如武宗、明宗時期能夠威服四海,她的拳頭只用在內鬥,大明宮裡,一方朝堂,後來連大明宮與長安城都拱手讓人,卻還堅信靠着長江天險,她能偏安於金陵。

對於逐漸崛起的異族,對於日更敗壞的內政,她選擇閉上眼睛,她深深爲自己的功績感動,自認已經遠遠超越文皇后,而且一直到了此時,她仍然沒有接受一敗塗地的結局,仍舊自欺欺人,彷彿那條窮途末路,閉着眼睛走下去,就真能贏得柳暗花明。

她想如果東瀛拒絕和談,堅持開戰就好了,東瀛強大的水軍會給予柳氏狠狠的教訓,如果戰火再起,就連賀燁都會聲威大損,天下臣民都會懷念她執政時期的平靜,他們會質疑當今帝后的謬錯,會振臂呼籲,仍然由她臨朝聽制,一切都會回到正軌,賀燁能夠依靠人心所向位及九五,她也一定能夠靠着積威與民望東山復起。

但韋海池沒有留意,這一執念甚至荒唐到了連謝瑩、任氏都嗤之以鼻的地步。

她至始至終都看不起的兩個淺薄女流,此時對韋海池的異想天開同樣抱持着鄙夷與譏笑。

韋氏瘋了,絕望的處境已經徹底摧毀了這個風燭殘年的婦人——這就是謝瑩與任瑤光不約而同的篤斷。

只是相比任瑤光的麻木與茫然,謝瑩多了那心中一動。

她意識到她等待的時機已經來到,但稍縱即逝。

故而她開始附和韋海池:“太后所言及是,只要東瀛向大周宣戰,賀燁與柳氏便會遭到質疑,屆時太后再出來收拾殘局,讓百姓免於戰火,豈不贏獲人心所向?但太后可不能僅僅期望東瀛國主,必須創造時機。”

她的計劃是串通粟田健勇,刺殺新羅儲君。

“柳氏拒絕了兵援新羅收回白江口,並與東瀛有修好之意,倘若新羅王儲在大周遇害,新羅王必定便會相信這是柳氏私下與東瀛達成協議,新羅王怎能忍氣吞聲?必定會與大周開戰,東瀛豈不就能趁此時機,攻伐新羅?粟田氏乃東瀛權臣,再立功勳,威勢必定大漲,屆時便會暗助太后再奪政權!”

如此自以爲是的提議,卻正中韋海池下懷。

“只新羅王儲在長安城內,受禁軍護衛,僅靠伊力等突厥勇士,難以成功謀刺,唯有當新羅王儲離開長安,防範鬆泄時纔好下手,爲保計劃順利,需得與東瀛使團達成同盟,由東瀛使團掩護,伊力等人才能確保離開長安城,伏殺新羅王儲。”

韋海池已經沒有可用人手,只能藉助謝瑩手中的突厥死士,但有若喪家之犬的謝瑩是不可能說服粟田健勇與之聯盟的,這需要韋海池的親筆手書,聯絡粟田,遊說結盟。

於是謝瑩手中,終於握得了實證。

而粟田健勇原本就心存不甘,當得韋海池這廢太后“召喚”,也願意孤注一擲,廢盡心思擺脫耳目,面見韋海池,將那十餘突厥死士,安插於東瀛使團,等到新羅使團告辭離京時,他們也終於啓程返國。

韋海池一系列行動,自然沒能瞞住十一娘,且粟田健勇也不可能當真擺脫耳目,這個計劃註定會失敗。

不過捉賊捉贓,十一娘沒有打草驚蛇,任由那些喬裝的死士順利出城,只是暗中佈下天羅地網。

卻沒想到,伊力等人還未及行動,謝瑩已經釜底抽薪。

韋海池對謝瑩也並非完全沒有防備,當伊力等人混入東瀛使團出城之時,她便將謝瑩鎖在一間敝室之內,日常只讓任氏送入飲食,而手無縛雞之力完全落單的謝瑩,也不可能獨自“突圍”,但她早便觀察見任氏對韋海池的絕望,以及對於將來的茫然與驚恐,她大有把握再一次說服這個曾經野心勃勃,對她言聽計從的“盟友”。

“阿瑤,不要再寄望韋氏了。”謝瑩拉住任氏的手,滿面摯誠,卻也嚴肅:“她已到了窮途末路,且我敢擔保,自從我來投靠,皇后必定已經知悉,之所以按兵不動,就是想要將韋氏置於死地!”

任氏手狠狠一抖,食盒都險些跌翻地面。

被謝瑩穩穩接住,拿過來,放在一旁:“我爲韋氏出謀劃策,實際是想替自己贏獲一條生路,柳皇后是個明白人,知道我們兩個對她不成禍患,應當不至於斬盡殺絕,只要你配合我行事,尚且還有一線生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這回不與韋氏一同陪葬,將來仍有榮華富貴可期。”

任瑤光糊塗的腦子,釐清的只有條條死路,她壓根不知應當如何才能擺脫絕境,這時也唯有對謝瑩言聽計從。

於是這間敝室,此日沒有上鎖。

而韋海池現居這處宅院,突然卻燒起沖天火光。

第1097章 麗妃第363章 措手不及第1006章 計降東瀛佃第64章 應對含象殿第472章 謝姑娘的良人第1210章 轉眼一門二夫人第1364章 太子“救美”第1120章 起事第603章 再聞名號第734章 盤問要技巧第1190章 定妃嬪第420章 獻計第256章 小九歸來第6章 再嫁婦,卻爲寵妃第947章 故人舊事第1037章 楊先生初會新“東家”第1102章 偏向虎山行第251章 危急時刻第793章 “歹人”潛入第1290章 驚蛇第1217章 準了?第652章 一雙老妯娌第298章 弄巧成拙第1285章 生疑第306章 貼心的女兒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65章 不願爲敵的人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145章 朔日朝會第192章 好個意氣相投第90章 所謂“欽佩”第1259章 名利之間第1223章 康復第1391章 惡犬互鬥第368章 擋都擋不住的“遺命”第496章 大勝第669章 太谷行第1325章 揭幕第1396章 後宮怎會平靜第1141章 “明燈”的麻煩第926章 坊官有疑第1338章 母子第306章 貼心的女兒第1057章 自遺其咎的七娘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428章 阮嶺之用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590章 南陽王府的家事第779章 完敗第848章 晉王不急婢女急第264章 上清觀士子宴第942章 偶爾第289章 新科狀頭第820章 曇花將現?第427章 緗兒的“政敵”第3章 十四郎的裴五姐第1156章 一夜戰鼓急第253章 晉王要小心第405章 果然歸來者第208章 陸離的駁辯第407章 穿越非萬能第493章 誤解很致命第390章 晉王府第116章 雞飛狗跳第343章 母子殊途第154章 引人注目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82章 太夫人眼裡的好兒媳第656章 熱血大壯第1087章 營救不難第561章 報應不爽第691章 露尾第1104章 年號何滑稽第1142章 艾綠出演第359章 莒三哥?大蹊蹺!第1368章 致命疏忽第1168章 卿卿可曾苦相思第1203章 皇長子回宮第750章 孟九嫂第293章 扈氏的計劃第1178章 心病第95章 遠客第195章 不可能的事第52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5章 年少無知的軟柿子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1111章 這一把火第379章 對峙紫宸殿第69章 帝星者誰第359章 莒三哥?大蹊蹺!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222章 痛改前非的茵如娘子第724章 現形第602章 羅五的身份第1081章 成了?第683章 “不思進取”柳族長第1124章 賀郎遊長安第1330章 親征第492章 錯綜複雜的兒女情事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
第1097章 麗妃第363章 措手不及第1006章 計降東瀛佃第64章 應對含象殿第472章 謝姑娘的良人第1210章 轉眼一門二夫人第1364章 太子“救美”第1120章 起事第603章 再聞名號第734章 盤問要技巧第1190章 定妃嬪第420章 獻計第256章 小九歸來第6章 再嫁婦,卻爲寵妃第947章 故人舊事第1037章 楊先生初會新“東家”第1102章 偏向虎山行第251章 危急時刻第793章 “歹人”潛入第1290章 驚蛇第1217章 準了?第652章 一雙老妯娌第298章 弄巧成拙第1285章 生疑第306章 貼心的女兒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65章 不願爲敵的人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145章 朔日朝會第192章 好個意氣相投第90章 所謂“欽佩”第1259章 名利之間第1223章 康復第1391章 惡犬互鬥第368章 擋都擋不住的“遺命”第496章 大勝第669章 太谷行第1325章 揭幕第1396章 後宮怎會平靜第1141章 “明燈”的麻煩第926章 坊官有疑第1338章 母子第306章 貼心的女兒第1057章 自遺其咎的七娘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428章 阮嶺之用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590章 南陽王府的家事第779章 完敗第848章 晉王不急婢女急第264章 上清觀士子宴第942章 偶爾第289章 新科狀頭第820章 曇花將現?第427章 緗兒的“政敵”第3章 十四郎的裴五姐第1156章 一夜戰鼓急第253章 晉王要小心第405章 果然歸來者第208章 陸離的駁辯第407章 穿越非萬能第493章 誤解很致命第390章 晉王府第116章 雞飛狗跳第343章 母子殊途第154章 引人注目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82章 太夫人眼裡的好兒媳第656章 熱血大壯第1087章 營救不難第561章 報應不爽第691章 露尾第1104章 年號何滑稽第1142章 艾綠出演第359章 莒三哥?大蹊蹺!第1368章 致命疏忽第1168章 卿卿可曾苦相思第1203章 皇長子回宮第750章 孟九嫂第293章 扈氏的計劃第1178章 心病第95章 遠客第195章 不可能的事第52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5章 年少無知的軟柿子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1111章 這一把火第379章 對峙紫宸殿第69章 帝星者誰第359章 莒三哥?大蹊蹺!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222章 痛改前非的茵如娘子第724章 現形第602章 羅五的身份第1081章 成了?第683章 “不思進取”柳族長第1124章 賀郎遊長安第1330章 親征第492章 錯綜複雜的兒女情事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