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

丘長青的突然出現也讓所有的官兵和錦衣衛的探子們愣住了,他們不是驚訝丘長青的出現,而是沒有想到丘長青竟然選擇了在萬衆矚目之下,主動認罪。

不等褚鬆他們撲上去,丘長青就雙手高舉他與漢王的通信大聲說道:“罪臣丘長青俯首認罪,願意交出所有物證,檢舉漢王!”

這一下,登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此時看熱鬧的人何止上萬,親眼目睹的百姓聽到這麼勁爆的消息,忍不住就跟身邊的人分享起這個消息。

“原來丘家是被逼的,一切都是漢王在後面搞鬼。”

“漢王還不是想要再來一次靖難之役,原來這都是皇上的家務事……”

衆口相傳之下,錦衣衛和刑部的差役還沒有來得及隔絕丘長青,這個消息經過上千人的口口相傳,立刻傳播開來。

而在海軍總部裡面,朱瞻基聽到這個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件事絕不是朱棣願意看到的,也不是朱高熾願意看到的,更不是朱高煦想要看到的。

但是,這件事絕對是他願意看到的。

朱棣是心疼自己的兒子,朱高熾也親近自己的兄弟,但是朱瞻基對這個叔叔絕對沒有任何好感。

而且朱高煦說起來是他的長輩,他就是再想動手,也要顧忌自己的名聲。

可是丘長青這樣一來,就要逼得朱棣不得不對朱高煦動手,哪怕是表面上的懲戒,也必須要有。

而且這件事傳開,對漢王的名譽影響甚大,以後自己登上皇位了,就是想要對付朱高煦,老百姓也會說:“還不是漢王一開始想要反,皇上纔要對付自己這個皇叔的。”

正如同他所料,在謹身殿內,聽到這個消息的朱棣將手裡的御筆都扔在了刑部侍郎姚明的臉上。“刑部和錦衣衛都是廢物,竟然就讓一個逃犯大明大白地出現,還向漢王身上潑污水!”

姚明不敢辯駁,跪下叩首言道:“陛下明鑑,這丘長青抱着必死的心意出來,此人一心想要救自己族人,自然要選擇對自己族人最好的方式!”

朱棣此人雖然雄才偉略,但是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人要挾聖意,並且眥睚必報。

一怒之下,他就忍不住叫道:“他想讓朕按他的心意走,朕偏要殺了他全家!”

“父皇萬萬不可啊!”

朱高熾肥胖的身軀在兩個太監的攙扶下進了大殿,就跪在了地上。“父皇,這丘長青向漢王弟抹黑,自當應名三司會審,查出真相,萬不可因一時之怒,鑄千古奇冤!”

朱棣大怒之下冷笑說道:“你真以爲你的漢王弟是清白的?”

朱高熾叩首說道:“即便漢王弟對王位有所企圖,那也是人之常情。何況他乃我同胞兄弟,我又怎捨得責備他!父皇,若是殺了丘家滿門,不僅是對死去淇國公的不公,更是讓父皇斷了後路,不得不處罰漢王弟。”

這句話倒是沒有說錯,如果丘長青是因爲漢王的原因滿門抄斬,那作爲幕後主事的漢王,要是受的懲戒太輕,那就是天下不公了。

如果想要讓漢王不因爲這件事受太大的牽連,對丘家的處罰自然也要輕一些。

朱棣胸膛不停地起伏,好一會兒才平靜了下來,厲聲說道:“重新擬旨,對丘家處罰不變,遷徙奴兒干都司爲民,後面加上斬立決……這丘長青不用再審,直接在承天門外行刑!”

這件事不能再查,因爲查的越深,對漢王也就越不利。真要弄個三司會審,查出了漢王一堆屎,該怎麼處置?

不到片刻功夫,楊士奇他們就又弄出了一篇花團錦簇的聖旨。大意就是丘長青鷙狠狼戾,不顧聖恩,妄圖挑撥太子與太孫父子關係。本應三族俱誅,但是念在皇上與淇國公舊情,只誅首惡,其餘人等徒涉四千裡至奴兒干都司爲民,三代以內不得科舉爲官。

當這篇聖旨在承天門外經二十餘內監高聲傳播開來,萬民還皆稱讚皇上寬容恩德。

而早已將性命置之度外的丘長青,聽到自己的家人們不需陪葬,也登時覺得自己的死是值得了。

同時,不經受審,就直接斬立決,也讓他真正明白,其實漢王的想法皇上都知道,只是不忍處罰他。

而自己敢摻和進皇室的家世,走上這條取死之路,實乃咎由自取。

他忍不住慘笑了起來,他只以爲聰明絕頂,向來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現在看來,自己卻是那個最大的傻瓜。

應天府皇宮分爲宮城和皇城,僅僅是宮城就有一百萬平米,宮城之外是皇城,又包括了內庫和社稷壇,宗廟等地。

宮城是內城,南門是午門,皇城包含了外城,南門就是承天門。

承天門外,是一個大廣場,中間是御道,東側是六部,詹士府等文職部門,西側是五軍都督府,錦衣衛等部門。

在承天門外,有登聞鼓,也有行刑臺。

當刑部的劊子手面無表情地走了過來,刑部侍郎姚明沒有讓他們往丘長青的嘴裡塞核桃。俯身低聲說道:“長青,念在淇國公的份上,我們給你留幾分體面。你也不要讓我們爲難,前往別說出對陛下和其他人等不利的話。”

丘長青慘笑道:“我如今還有辱罵的勇氣嗎?丘家三百一十五口都在此地,還有不懂事的孩子,若因爲我連累了他們,我就是下了地獄也無臉見祖宗。只盼姚大人能給長青些許時間,讓我與妻兒告別。”

姚明遲疑了一下,還是吩咐下屬將丘長青的妻兒帶了過來。

雖然他知道自己作爲監刑官,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其他人的眼裡,也會被彙報到皇上的耳中,但是他還是故意違例。

因爲這種憐憫,纔是一位文人應該有的風骨。通過這種舉動,他也能建立自己行事端方的形象。

丘長青看着已經被鬆開了捆綁的妻子,還有三個孩子,以及如今的丘家家主,也是他的大哥丘鬆。

當初父親爲他們兄弟分別取名鬆,柏,取字長安,長青,就是希望他們平平安安。可是自己卻不甘家族的流放,成爲了漢王手裡對付太子,太孫的刀。

現在,這把刀沒有傷到別人,反而傷到了自己。

望着自己的大哥,這個原本在他印象裡一直顯得有些木訥愚笨的大哥,此時並沒有如他預料的那樣,雷霆大怒,對他拳打腳踢。

他只是輕輕嘆了口氣說道:“你安心去吧,三個侄兒,侄女,我一定會幫你養大。”

全家被從海南扣押至京城,如今又要流徙到極北,要說丘鬆的心裡沒有抱怨,那肯定是假的。

但是事已至此,即使抱怨也沒有用了。

他們兄弟雖然衆多,但是同胞兄弟只有兩人。自己的親弟弟馬上就要死了,抱怨能有什麼用?

丘長青面對自己的兄長磕了三個頭,這才又擡起頭望着淚眼朦朧的妻子。“純兒,爲夫對不起你,三個孩子,就拜託你了。流徙奴兒干都司雖然苦寒,但是指揮使康旺與丘家有舊。他秉性純良,倒也能爲一大援,不過若非事關重大,這個關係還是不用爲好……”

他的三個孩子都也懂事了,看着自己的父親,知道面臨着死別,嘴裡喊着爹爹,一個個都嚎啕大哭了起來。

他這個時候露出了一絲笑意,安慰說道:“爲父走錯了路,連累了整個家族,死不足惜。只盼你們以後聽你大伯與母親的話,踏實做人,長大以後孝敬你大伯和母親。”

……

……

海軍總部裡,得到了丘長青已經授首的消息,朱瞻基很快就把丘長青這個人忘在了腦後,不管他是活着還是死了,他都沒有把他放在眼裡過。

他唯一對丘長青交上來的那些信件有一些興趣,可惜的是,那些信件根本沒有一個人敢看,直接呈交了朱棣,而朱棣在看過之後,又全部丟進了火盆燒掉。

雖然朱棣燒掉了那些信件,但是不代表這件事就此過去了,作爲一個剛愎自用的帝王,他最容不下的就是別人違逆自己的心意,哪怕對方是自己的兒子。

當天晚間,錦衣衛連同五城兵馬司,應天府就聯合查封了漢王在京城的幾處物業,抓獲了漢王留在京城的長史,典薄,行走等數十人。

這些人被關押進了大牢,沒有經過任何審訊,就處死了一大批。

三月二十六日,一道聖旨從應天府出發,被送到了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行文明令三司蒐集漢王這一年以來的不法違例之事。

朱瞻基隨後就得到了王彥的暗中通報,知道了朱棣的意思。雖然這不一定是對朱高煦動手的預兆,但是最起碼也警告瞭如今在封地無法無天的朱高煦。

以朱瞻基對朱棣的瞭解,這件事絕不會如此輕易就過去,這一板子或輕或重,總要打下來。

不過,這不是他關注的事情了,不管什麼樣的處罰,他朱瞻基在這件事上,都不能插手。

而在聖旨抵達青州之前,朱高煦就已經知道了丘長青逃跑,然後自首,並且被處死的消息。

這件事搞成如今這個丟人的被動場面,並不是朱高煦愚蠢,關鍵是他身在青州,鞭長莫及。

如果他在京城,肯定會很早就知道丘氏滿門被抓的消息,那個時候就會對丘長青下手。

可是他不在京城,當初授權給丘長青的自由度又太大,導致了無人能約束他。

在獲知了丘家滿門被抓往京師之後,下面的人還不敢直接對丘長青動手,必須要得到他的授權。

但是還沒有等他收到信,丘長青就已經跑了。

這個時候,王府的留守人員才如夢初醒,想要殺死丘長青,可是卻功敗垂成。

青州原本是山東布政司府城,洪武九年,府治才從青州遷移到濟南。

漢王被封青州,並沒有興建新的漢王府,而是住進了原本的布政使司府。

在得到皇上已經看了他跟丘長青的來往書信,並且處死了丘長青之後,他忍不住仰天長嘆:“若是我在京城,又怎麼會如此被動,只能捱打!”

這種憋屈和窩火讓他更加想要獲得無上的權力,哪怕他知道自己,實際上已經一敗塗地。

原本還有一個在軍中威望最高的丘福爲外援,他在軍中也遠比太子朱高熾更受愛戴。

可是如今丘福死了,太子雖然不受軍方愛戴,卻又出來了一個比他更受歡迎的太孫。

太子得文官集團的推崇,太孫得軍隊勳貴的推崇,兩人將他徹底排擠了出來。

他期待的機會就在於太子的身體不好,只要太子和太孫因爲繼承皇位的過程中出現偏差,他就有機會像自己的父王一樣,發動一場新的靖難之役。

這是他唯一的機會。

所以在青州,他抓緊時間聚集兵力,並且重金收買了山東都指揮靳榮,等待着這個機會。

在朱棣的聖旨抵達濟南府的時候,他就通過靳榮知道了聖旨的內容。得知自己的父親如此不顧念父子親情,想要懲治自己,他更是覺得自己被全世界都拋棄了。

“就因爲我晚一些從孃親的肚子裡出來,這一輩子都要屈居於一個窩囊廢的下面嗎!”

本就偏激的他怒從心來,大聲喝道:“王斌!”

“臣在!”

“將刀劍弓矢分發下去,着令紅衣衛前往周邊郡縣,蒐集所有馬匹。”

王斌大驚失色,連忙跪下懇求道:“殿下,萬萬使不得啊,這與謀反何異!”

朱高煦卻冷笑道:“我就是要做出這種姿態,我倒要看看,我的父皇心裡是否真的就再也沒有我這個兒子。”

王斌不敢再勸,他知道這個殿下繼承了皇上剛愎的一面,心胸卻不夠開闊。現在漢王想要跟皇上打擂臺,他們這些下屬,就只能在夾縫裡求生存了。

不過,漢王只是讓收集馬匹,卻沒有讓動用武力,那麼,他坑蒙拐騙都好,只要能弄來馬匹就好了。至於劫掠,他是萬萬不敢的。

走出了漢王府的大門,他忍不住長嘆了一口氣。怪只怪自己當初沒有投靠太子的機會,現在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

感謝超慫的毛球,祁風雲,小瘋子,三省總督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七十章 欽差第四章 蒲家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章 蒲家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九九章 錯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七章 蒙特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九九章 錯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八章 鄭家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八十章 糾紛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三章 皇宮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
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七十章 欽差第四章 蒲家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章 蒲家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九九章 錯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七章 蒙特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九九章 錯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八章 鄭家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八十章 糾紛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三章 皇宮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