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娶親

褚鬆神態恭謹地進了大堂,身後跟着的那個笑意盎然的媒婆,卻被老管家攔在了門外。

曹國公府雖然沒落了,但是也不是一個平民百姓隨便就能登堂入室的。這大堂曾經款待過三任皇上,門楣上依舊掛着朱元璋親筆題寫的如淵堂三個字,不容一般人等褻瀆。

這褚鬆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而這媒婆未免就太上不了檔次了。

這媒婆也不生氣,反正今天就是走這一趟,不僅領了謝金,還能見識一下這以往的輝煌的國公府,已經是不虛此行了。

褚鬆進入了大堂,畢恭畢敬地向李景隆長揖到底,說道:“鄰舍褚鬆見過公爺。”

李景隆對他的態度還是相當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我記得你,想當初,你大哥頂替你父進入錦衣衛,原本還想把你安排到我的府中來行走,卻不防你大哥與逆賊廝殺身亡,你才進入了錦衣衛。”

褚鬆不敢馬虎,恭敬說道:“公爺當初對我們這些鄰居街坊都格外照顧,鬆在幼時也頗受公爺照顧,不敢忘本。”

李景隆搖了搖頭說道:“公爺這個稱呼不必再提,我如今一介平民,比你這位錦衣衛千戶還不如了。今次來訪,所爲何事?”

褚鬆雙手抱拳說道:“鬆此次拜見公爺,實乃想爲公爺結一門良親,希望能有助王爺脫離困境。”

李景隆呵呵笑道:“褚家小子,此話可有大言不慚之嫌啊!”

李家的衰落,是朱棣的意思,在朱棣沒有改變心意之前,任何人也救不了李家。

褚鬆現在這樣說,的確是有些大言不慚了。這是李景隆現在一介白身,要是以前,光憑這句話就能將褚鬆打了出去。

褚鬆正容說道:“這話若是從我口中說出,的確是大言不慚,但是……若是從太孫殿下口中說出呢?”

李景隆臉上的笑凝固在了那裡,望着褚松露出了驚異的神色。好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望着褚鬆問道:“此話怎講?”

褚鬆先是面向皇宮的方向拜了三拜,才說道:“鬆此行受太孫殿下所託,爲公爺幼女結一門良親,實爲奉命而來!”

李景隆的臉上露出了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激動之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的曹國公之爵乃襲爵其父李文忠。

十幾年了,從當初的羣臣之首,變成了人人躲之不及的瘟神,李景隆可謂是愧對先人。

這些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罄竹難書。

但是如果能有機會重新讓李家崛起,他又怎麼不渴望?

寓居京城的這十幾年,他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於這個自小就被朱棣重視無比的太孫,他也瞭解甚深。

正因爲了解,他很清楚太孫在朱棣心目中的份量,如果說有誰能讓朱棣改變主意,那也就只有這個太孫了。

如果這是太孫的意思,根本不用考慮,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個時候,他纔對褚鬆的提親有了一些興趣,問道:“男方何人?”

褚松露出了笑意,太孫的招牌還是好用的,任何人面對太孫,都放下了自己的驕傲。“男方乃是太孫殿下新近提拔的錦衣衛指揮僉事楊章德,此人家族單弊,人口簡單,此人在京城只有兩房沒有子嗣的小妾,女公子嫁過去上不用伺候公婆,下不用面對偏房傾軋,實乃良配。”

李景隆瞥了他一眼說道:“自國朝以建,太祖老人家建立錦衣衛開始,這錦衣衛的官員,有幾人得以安然無事?”

褚鬆笑道:“公爺,此一時,彼一時。當初的官員傾軋只是在這個小圈子裡面競爭,但是自從太孫殿下立意海外,如今的局勢已大不相同。別的不說,就說如今的指揮使紀綱,指揮僉事莊敬和鎮撫使龐瑛,他們雖然作惡多端,但是如今還不是多了一條退身之路!只要那楊章德不違逆殿下,以後哪怕是國內天怒人怨,也能在海外有容身之地。公爺或許還不知,那紀綱如果這次大功告成,封公封侯都不在話下啊!”

李景隆雖然對京城局勢有一些瞭解,但是在涉及到一些人事變動和人員調整方面,就無從知曉了。

他只知道紀綱從去年開始就出海了,但是具體出海幹什麼就不知道了。

褚鬆也有意在他面前賣弄,將紀綱在東瀛的所作所爲,挑選了一些說了出來。

最後說道:“公爺,這楊章德如今深受聖眷,只要給殿下當好了這把刀,即便以後天怒人怨,也能遠避海外。而李家有了這位的照應,最少日子不像現在這麼難過吧?何況,如果公爺答應了這個條件,殿下一句話,宗人府就會發還你們的家產啊!”

李景隆沉吟了許久問道:“爲何是我李家?”

褚鬆又正容說道:“殿下曾言,曹國公府當初是大明一等一的勳貴,自然要有個好下場,不能讓人覺得我朱家寡恩薄義。”

李景隆也向皇宮的方向拜了三拜,雙目含淚道:“能得殿下掛念,老朽死而無憾。別說老朽一個女兒,就是搭上我李家人的命,也不負殿下洪恩。”

這話當然是說給褚鬆聽的,李景隆雖然當初兵敗如山倒,一敗再敗,卻還真不是無能之輩。

李景隆年輕時喜讀兵書,舉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洪武十九年襲爵曹國公後,他多次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還曾負責與西番的茶馬互市貿易,都成績卓著。

年紀輕輕就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只是他自小錦衣玉食,人生順利,實戰經驗太少,臨陣決戰能力太差,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這就是典型的安排錯了位置,如果讓他當個軍校校長,他絕對做的比任何人都好。但是打仗讓他上陣,就變成了趙括。

他也很明白朱瞻基這樣安排的意思,就是借用曹國公府在勳貴中的地位,扶持自己的這個親信。同時也能借用施恩曹國公府,讓勳貴階層對皇室更加忠心。

既然這件事對曹國公府有利無害,他如果不答應下來,那就是傻了。

這也可能是他曹國公府唯一重新崛起的機會,失去了可不一定還會有這樣的美事。

這個時候,他揚聲跟老管家李壽說道:“帶喬寡婦去後院見夫人,就說我已爲晴兒定下了這門親事。另去讓二老爺和三老爺也都過來……”

作爲一家之主,李景隆既然答應了這門親事,那麼這婚事自然也就無人反對。

第二日,楊章德就淨身修面,打扮一新,親自登門求親。

楊章德的年紀雖然大了一些,但是身強力壯,器宇軒昂。何況他此前也未成親,只有兩個小妾侍寢,家裡人口簡單,這李家小女嫁過去就是一家主婦,不受約束,算起來也是一門良配。

楊章德當然不知道這件事的背後還是朱瞻基在使力,只以爲自己魅力過人,褚鬆口才了得,才玉成好事。

因爲皇上已經下令,出征東瀛在即。既然朱瞻基要求了出征之前就要楊章德成親,那提親納吉這套程序就一切從簡。

這楊章德攀得如此一門好親事,自然是高興無比,將自己多年儲存的積蓄也都拿了出來,想要辦一場熱鬧的婚禮。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曹國公府雖然破落了,連祖宅都賣出去了大半。只留下了三個院子,卻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李家雖然被抄沒家產,但是曹國公府原本就是大明一等一的勳貴,這些年獲得的救濟支援不少,賣房子也只是給朱棣看的。

有點表苦的意思,我都這麼可憐了,你就不要再針對我了。

也知道原以爲自己還要救濟一番自己的這個泰山家,但是李家嫁女,還是嫡女,拿出來的嫁妝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最少,他這次結婚,不僅不會虧錢,還要賺不少。

唯一可惜的是,李家講規矩,雖然他多方打聽,都對這位李家嫡女的樣貌人品讚譽有加,但是始終不曾親眼得見。

二月初六提親,初七定親,十六納吉,婚期就定在了三月初二。

楊章德這些年視財如命,着實積攢了不少家資。特別是到朱瞻基身邊行走以來,即使他不貪,這兩年也得了不少人情銀子。

如今他榮膺錦衣衛指揮使,塞哈智是個老好人,自然不會得罪他這個太孫座下的紅人,派了不少人幫他打掃屋子,置辦新房。

到了三月初二這一天,楊章德帶着兩幫迎親使,一幫是錦衣衛,一幫是與他關係的羽林衛親衛營,衆人都騎着從太孫御廄借出來高頭大馬,浩浩蕩蕩地到了曹國公府迎親。

婚禮的陣勢不小,卻也不算特別,畢竟京城的高門望戶不少,比他這婚禮規模更大的不知凡幾。

但是,當婚禮舉行之前,朱瞻基親自登門,並且給楊章德主持了婚禮,這動靜可就大了。

現在誰都知道,這楊章德是太孫殿下的人,還是大大的紅人。

朱瞻基除了與皇室關係親近的那些近親家族,一般很少出席這樣的場合,即使出席,最多也只是作爲貴賓,像這樣親自主持婚禮,還真是頭一遭。

楊章德此人固然寡情薄意,但是這次也着實被感動了,有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感動。

因爲朱瞻基的出現,前往楊家送禮的人數最少多了三成,一直到天黑,都還有管家,近侍,來到楊家送禮,將幾個登記禮薄的文書累的手軟。

主持了婚禮,天色也已經黑了,朱瞻基連飯都沒有吃,只是喝了楊章德和新娘子敬的兩杯酒,就返回了皇宮。

而這個時候,楊家的熱鬧纔剛剛開始。

作爲新郎官,楊章德今日自然也是找了不少擋酒的同僚來替他應付。

曾幾何時,他這個幼年連飯都吃不飽的窮小子,做夢也想不到能娶國公家的千金大小姐爲妻。

而且雖然看不到新娘子的臉,但是其身姿娉婷,早已讓他心癢難耐了。

他要留一個清醒的大腦,仔細品嚐這個小美人才對。

“大人,今日的禮金都在東屋裝下,屬下也派了幾個人守着東屋,不會讓人渾水摸魚。”

楊章德接過了兩本禮薄,隨手夾在腋下,拱拳說道:“今日各位兄弟也都辛苦了,快去多飲幾杯酒,待明日,我再好好款待各位兄弟。”

“大人春宵一刻值千金,我等就不再叨擾。”

幾人交接了禮薄,到了前院在鼓樂齊鳴下,開始了觥籌交錯。而楊章德則志滿意得地夾着禮薄,來到了後院。

國公府雖然沒落,但是嫡女出嫁,還是陪嫁了兩個小丫頭伺候。楊家不大,楊章德一進後院,其中一個小丫頭就看見了他,低聲說道:“老爺回來了。”

楊章德看這個小丫頭也姿色不俗,對着門親事越發滿意起來。如果新娘子真的如同傳言所說,那他真是結了一門好親。

他有朱瞻基的照顧,不指望妻家多有權勢,只望妻家名氣帶挈,讓他也進入勳貴階層。

要是再收穫一個嬌滴滴的小美人,夫復何求啊!

進屋之後,只見新娘子依舊端坐在榻前,一個小丫頭在旁邊伺候,還有那個媒婆喬寡婦等着他回來行禮。

用秤桿挑開了新娘子的蓋頭,櫻桃小嘴,瑤鼻,瓜子小臉,還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也知道一下子就有些神魂顛倒了。

好不容易等喬寡婦安排了行禮,鋪牀這一系列新房過程,他就拿出了六枚銀幣丟進了她手中,將她和小丫頭打發出去了。

剛喝完了交杯酒,新娘子的臉色有些發紅,看着楊章德的臉上也滿是嬌羞。

楊章德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畢竟結婚對他來說也是頭一遭。

他將桌上的禮薄遞給了小妻子,說道:“我自幼喪母,父親在我成年後又早逝,家族也就只有幾門近親,關係簡單。我在太孫殿下跟前服侍,家中一切,今後就全拜託你了。”

新娘子李氏,閨名晴兒,今年才十八歲,對眼前這個氣宇軒昂的丈夫還是比較滿意的。她嬌羞說道:“嫁於夫君,我今後就是楊家的人了。從今以後夫婦一體,持家乃是本分,不敢當拜託一說。”

聽到新娘子說話條理分明,對自己也不無青睞,楊章德更滿意了。

他讒着臉伸手摸上了她的小臉,笑道:“今夜是我們的大喜的日子,春宵一刻值千金,我們不要浪費這良辰美景了。”

李晴兒越發羞澀了,但還是顫抖着雙手來幫他解衣。“妾身伺候夫君寬衣……”

他一把抱起對方,哈哈笑道:“今夜我不要你伺候,讓我來好好伺候你……”

感謝燈火見人家,大隋章德公,額吐你哦,超慫的毛球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三三章 家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章 處政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八十章 父子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五十章 老人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八章 習武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七章 遷都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四十章 遠行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百章 北上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十九章 思想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十九章 思想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
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三三章 家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章 處政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八十章 父子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五十章 老人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八章 習武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七章 遷都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四十章 遠行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百章 北上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十九章 思想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十九章 思想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