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

bookmark

張麒正妻有兩子一女,也就是說,朱瞻基正兒八經的舅舅有兩個。

大舅舅張昶襲了彭城伯的爵,是中軍都督府的左都督,二舅舅張升也在軍中,目前有個指揮使的虛職。

今天是張昶三十九歲生日,這個時代的男人過虛不過實,過九不過十,所以三十九歲生日,就屬於是整壽。

朱瞻基他們進屋之後,自然是先讓衛士們將準備的壽禮送了進來。幾輛大車的禮物,下人們忙着接待,又按照清單入庫。

既然是大壽,張昶又身爲五大軍區的司令員之一,自然有無數拜壽的下屬。

朱瞻基身爲太孫,不能跟外臣接觸,但是跟這些軍士,勳貴接觸卻已經沒有了忌諱。

朱家以武立家,建國,對軍權一直看的很重,也有一套培養繼承人的完整方法。

所以只要不跟朱棣在朝堂上爭權力,在軍中發展一點自己的勢力,朱棣從來不會干涉。

像朱瞻基,名義上就是羽林左衛的大都督,朱高熾的名下,更是有三個衛。

但是因爲他領的軍權是虛權,而像朱高煦以武起家,領的兩個衛卻是實權,所以朱高煦纔有底氣跟朱高熾競爭。

但是這種競爭在朱瞻基看來,其實就是小打小鬧。他們三兄弟之間雖然有競爭,但是都還維繫着表面的和氣,從來沒有翻臉過。

看到這樣的情況,朱瞻基算是明白了,朱高煦就是朱高熾的一塊磨刀石。

只是朱高熾太窩囊了一些,所以看起來漢王在似乎佔了上風。

不過這一切,都是假象。

所以在內心裡,他從來沒有把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當作是自己的敵人。

朱高熾身體不好,也不願意跟勳貴和軍士們多打交道。在張升的陪伴下,進入了後宅休息。

朱瞻基卻留在了前院,結識了一大幫軍士。

再過一個多月,第二次北伐就要開始了,今天衆人談論最多的話題也是這個。

朱瞻基這次要隨扈去北伐,而這些將士裡面,也有不少是這一次要一起上戰場的,所以談起打仗,還是有很多共同語言的。

不過,這次北伐的幾位高級將領,卻沒有一個過來。

這不是因爲張昶的面子不夠,而是那些大帥,現在大多不在應天。

此次北伐,以安遠侯柳升領大營,武安侯鄭亨領中軍,寧陽侯陳懋、豐城侯李彬領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譚青領左、右掖,都督劉江、朱榮爲前鋒,率兵共五十萬人北征。

柳升在上個月就已經去了北平,他的麾下大部分是火槍隊和炮兵部隊,輒重衆多,所以是跟前鋒軍隊一起出發。

鄭亨,陳懋,李彬等人,如今也已駐守大營,做戰前動員和準備。不過,哪怕他們沒有到,也都吩咐了家人送來了禮物。

如今還沒有經歷土木堡之變,勳貴世家勢力龐大。那些文官也好,宦官也罷,都還不敢跟武將勳貴們別苗頭。

兩百八十萬大軍,五十萬匹戰馬,這是可以橫推世界的戰鬥力啊。

所以越是看到這些,朱瞻基也越是嘆氣。

這麼好的一把牌,竟然被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爺孫三個打成了一把臭牌。

幾百萬軍隊最後成了廢物,五十萬軍馬最後連十萬匹都沒有。

爲了守護北平,把長城外面丟了,把東北丟了,把安南也丟了。

朱高熾和朱瞻基還被那些無恥的儒教推崇成“仁宣之治”,朱瞻基真想吐他們一臉啊。

雖然與衆將士談笑風生,但是朱瞻基始終也守着最後一條線。他只需要跟這些人混個臉熟就好了,讓所有人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對戰爭有什麼樣的態度就好了。

私下交情,現在是絕對不能發展的。

朱棣還要當十幾年的皇帝,他的權力慾望非常強盛,朱瞻基可不想直接跟他起什麼衝突。

這次北伐回來,朱瞻基就已經想好了,想要跟着鄭和去一趟外面。

對他來說,在國內跟人勾心鬥角,遠沒有去縱橫四海,征服世界好玩。

只是他不知道,朱棣會對這件事怎麼看。

身爲這個帝國,最被朱棣看重的繼承人,朱棣會不會讓他去冒險,還很難說。

不過,朱瞻基也有信心說服朱棣,那就是權力之爭。

從張家離開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回到東宮安置下來,天已經黑了。

中午大魚大肉,晚上太子妃就讓廚房準備了一些清淡小菜和粥。

朱高熾看着面前這個跟自己一點也不像,卻跟他爺爺宛若一人的兒子。打發了下人離開,嘆了口氣說道:“大兒今日與衆將推杯換盞,不怕你皇爺爺疑心?”

朱瞻基這些年算是看明白了,自己這個父親不能說沒有能力,對於時局,他一直都有清醒的認識。

他推崇儒家,卻遇到了自己的父親朱棣是個強勢的人,根本不給他發揮的空間。

現在自己這個兒子也跟他的治國思路完全不同,也讓他懷疑自己的這一套了。

但是他沒有打算改變自己,因爲這已經成爲了唯一支撐他的精神力量。

朱瞻基也不想在這方面打擊他,不管他有多迂腐,他也算是一個好父親,一個好太子。

再過兩個月他就會去北伐,隨後又想出海,UI少十年內,他還需要朱高熾來幫他穩定局面。

所以他想了想,決定還是指點朱高熾一下,不要讓他完全被儒家那一套給迷住了。

“皇爺爺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子孫能幹,甚至對這樣的情形還會心喜。只要我們不去主動搶奪權力,該給我們的權力他一點也不會少給。我與衆將推杯換盞,這種接觸是他許可的,我們也要在這種過程中,逐漸將權力接手過來。如果我們做不到,他纔會失望。”

朱高熾盯着朱瞻基看了半晌,問道:“大兒,這些是你皇爺爺教你的,還是你自己想到的?”

“有區別嗎?父王,你最大的誤區是你想用儒家的方式來治國。如果你是一個凡人,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你是太子,你是未來掌管天下的皇帝,你卻被儒家迷惑,將自己的思路限制在一個方法上,那麼就是最大的錯誤。”

“爲何?”

“你還不明白嗎?既然是皇帝,就要海納百川,不能將自己現在在一種方法上,何況,這種方法還是錯誤的。”

“自漢以來,哪個朝代不是以儒家治國?”

“所以他們全部都被覆滅了。”

朱瞻基的話讓朱高熾心頭大震,他顫抖着聲音問道:“難道你找到了更好的方法?爲何將朝代的覆滅推到儒家身上?”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由此可見朱高熾的心已經完全亂了。

朱瞻基的聲音更淡然了,輕聲說道:“這個國家,由皇族,由將士,由貧民,由地主階層等等組成。歷朝歷代以來,地主階層是每個王朝最堅實的基礎,他們穩定,國家就穩定。而儒家正是地主階層的代言人,他們在每個朝代創立之初,對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儒家也成爲了我們皇族最理想的合夥人。但是中原大地的土地是有限的,朝代穩定,就會讓地主階層迅速發展起來,他們如同一個貔貅,貪婪地吞噬着有數的土地。富者更富,窮者則無立錐之地。當土地與人口之間的矛盾達到了一定程度,就會造成社會穩定的整體變化,也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朱高熾問道:“這就是你皇爺爺常說的,儒家可用,不可重用?”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說到底,我們皇家需要的是整個國家,各個階層各安其職。但是儒家到了最後往往會把所有的利益都吞進去,那個時候,皇族也不過是傀儡而已。所以我們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做好社會的整體平衡,而不是自己完全倒向儒家一邊。”

“那麼,能不能找到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

“父王,這不可能。社會的變化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就如同儒家一樣,他們在一個朝代建立之初是有好處的,但是後來就逐漸會變成一個國家的負擔。任何政策,在今天看來是合適的,但是,過幾年,可能就不合適了。”

朱高熾沉吟了半晌,才又問道:“大兒,這些你都是聽誰說的?”

朱瞻基面對他也沒有絲毫的在乎,笑了一下說道:“你以爲有誰能教我?這些問題都是我自己分析出來的。我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把自己看成了是一個皇帝,那麼,我自然會把如何維護皇權當做最大的目標。這就是帝王之術。”

“何爲帝王之術?”

“經國之道、閱人用人、縱橫捭闔、統御之術,包納百家,這些都是帝王之術的核心。而帝王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平衡……平衡各方勢力,不讓任何一家做大。”

朱高熾恍然嘆道:“大兒聰慧,吾不如也。”

“生於帝王之家,一定要做到不爲一家一言矇蔽,否則就如秦二世之趙高,李斯。”

“可……”

朱瞻基笑道:“父王倒也不用急着改變,什麼事做到心中有數就好,儒家可用,卻不可爲儒家所用。”

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九章 拜師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七章 呂宋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零五章 戰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九九章 錯第七章 蒙特第一百章 北上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章 悲與喜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章 悲與喜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七章 蒙特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章 天才第一一五章 戰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十六章 隕石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八十四章 機牀
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九章 拜師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七章 呂宋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零五章 戰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九九章 錯第七章 蒙特第一百章 北上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章 悲與喜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章 悲與喜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七章 蒙特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章 天才第一一五章 戰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十六章 隕石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八十四章 機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