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

bookmark

雖然朱瞻基的臉上露着笑,但是楊士奇從他冰冷的眼神感受到了讓他恐懼的殺氣。

能夠沒有經過科考,就成爲大明文壇最頂尖的一撥人,楊士奇除了豐富的學識,還有着旁人難及的察言觀色技巧。

感受到朱瞻基施加的壓力,他不敢再顧左右而言他,連忙低頭長揖道:“殿下英明,這去年山東糧價高漲,主要是因爲缺少南洋救濟糧。”

朱瞻基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跟朱高熾說道:“因爲一己之利,置數十萬,上百萬百姓而不顧,這樣的貪官,千刀萬剮也嫌不夠。

至於那些爲虎作倀的商販,明知這些糧食是贓物也敢收。敢賺這樣的錢,那就要有償命的代價。”

朱高熾也不知山東災情的詳情,當山東官場形成默契,爲了提升糧價,不將受災情況告訴朱高熾,他就只是一個聾子。

但是,整個計劃是他從一開始就策劃的,提高大明的糧食價格,也是他承諾了的。

雖然他沒有讓那些商人去買救命糧,雖然他也生氣下面的人不把全部情況告訴他,但是他也不能看着這些人被抓。

何況,這裡面還有孔家的人,孔家是儒家的代表,他們也是自己最堅定的支持者,自己怎能置之不理?

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既然山東那邊並沒有大事,馬琪也已經伏法,這件事不如就從寬處理。”

朱瞻基笑道:“這件事孫兒只是替皇祖父辦案,最後還是要等三司會審,皇祖父裁決。”

朱高熾一想,自己真是昏了頭了。這件案子只要讓三司拖延一番,那個時候父皇就已經出征了,這件事最後不是由自己來決定嘛!

何必爲了這件事苦惱,還來給自己的兒子施加壓力……

他的心情立即好了起來,笑着說道:“這件事我會好好調查一番,若那些商戶真的爲非作歹,我也定當不會輕饒了他們。”

看着他的笑臉,朱瞻基的心裡只有淡淡的憐憫。

還有三天就是二月初一了,到時候,他恐怕會面臨人生最大的打擊。

他終究是自己這個身體的父親,這些年對自己也一直很不錯,所以朱瞻基的心裡會有愧疚和憐憫。

但是,在權力面前,朱瞻基絕對不會退讓,更別說,這不是一家之事,而是關係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路線的執政路線。

以他完全倒向儒家的搞法,只會把大明拖入深淵,而朱瞻基相信自己絕對不會。

哪怕現在他受到了朱瞻基的影響,對儒家的治國不再那麼迷信。

但是他現在利用儒家來爲自己爭奪權力,鞏固權力,他這樣與儒家的合作,讓他又走上了歷史的老路。

一場風波還沒有形成就風平浪靜,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兩人滿意。

但是對楊士奇和楊溥來說,卻對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滿意,因爲這件事本來是他們佔據了主動優勢。

想要利用父子人倫來壓制太孫,爲太子監國造勢,讓太孫看清自己的位置。

但是太孫一到,只是三言兩語,連打帶消,就化被動爲主動,變成了牽着他們的鼻子走。

太子遠不如太孫精明,根本不是太孫的對手。而他們身份所限,能對其他人用的對策,在太孫面前都不頂用。

從皇宮離開的時候,楊士奇和楊溥的情緒都有些低落,太孫的強勢讓他們對皇上出征以後,太子的權柄控制有些擔心。

但是太子,太孫本是父子,在太子並沒有對太孫不滿的時候,他們連小動作都不敢做。

何況太孫此人雖然不夠德雅,卻是個厲害人物。如果自己這些人敢弄出一些是非,太孫一定不會輕易放過自己。

有這樣一個太孫在旁邊,太子真的能控制局勢嗎?太子不能控制局勢,他們這些人的政治抱負想要實現,也沒有機會。

他們與太子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他們不僅爲太子感到擔心,更爲自己感到擔心。

這些年,他們這些東宮屬臣可是被朱棣壓制的太狠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已經是改變的歷史了。在原本的歷史中,因爲漢王朱高煦的陷害,東宮屬臣除了楊士奇之外,全部被關進大牢。

包括楊溥,還有如今的內閣大學士黃淮等人,一直被關押到朱高熾登上皇位,才把他們全部放出來。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朱高熾對他們這些人心有愧意。登基之後,立即將他們擢升內閣,並且還給他們都掛上了尚書銜。

而這一步,是整個大明文官干政的起點。

在此之前,內閣與堂部一個議政,一個治政,互不干涉,還相互制約。

當權力集於一身之後,內閣從一個秘書諮詢機構,變成了一個國家的決策機構,控制了朝政大權。

如今他們這些人因爲朱瞻基的強勢,直接讓漢王成爲明日黃花,他們也沒有遭遇那麼多的打擊和挫折。

這也養成了他們更加漂浮的心態。

出了承天門,兩家的車伕連忙將馬車牽了過來。

楊溥叫住了正欲登上自己馬車的楊士奇。“士奇兄,溥家人從家鄉石首送來了幾條石首魚,正想請士奇兄府上一聚。”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比楊溥年長六歲。這石首魚是石首特產,乃長江絕佳美味。

傳宋代詩人蘇軾從四川老家眉山出發,自岷江乘船入長江,沿江獵奇作賦,途經石首城區,吃了久負盛名的石首鮰魚,也聽了前所未聞的石首民謠:“鮰魚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棲石洞,晚上戲迴流”。

他隨即即興賦詩:“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這首詩讓石首魚聞名海內,附庸風雅無不以吃到石首魚爲榮。

但是楊溥家人在送魚來時,楊溥就給楊士奇家中送了兩條,現在喚他,自然不是因爲吃魚,而是有話想要跟他說。

他看了看皇城門口的侍衛,笑道:“這石首魚乃是天下美味,自然不可辜負。”

楊溥打開馬車車門笑道:“請……”

楊士奇笑道:“我的馬車乃是內監訂製,更加舒適,不如乘我的車。”

楊溥自無不可,讓自家的馬車跟在後面,登上了楊士奇的馬車。

兩人在馬車裡坐定,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忍不住輕輕嘆了一口氣。

如今太孫掌控了錦衣衛,諮情司這些機構,馬車外除了車伕,還有兩人的侍衛,他們不敢隨便答話,只是說着一些不鹹不淡的朝廷風雨。

楊溥家在應天府聚寶門內,這裡是應天府的南方,所以他也被一衆同僚稱爲南楊。

而楊士奇住學士街,那裡偏西,被稱爲西楊。

還有一個楊榮也姓楊,他是如今的內閣首輔,比起楊士奇和楊溥兩人更加位高權重,是朱棣近臣。他也被朱棣在長安坊內賞賜了一套住宅,因爲位於東方,被稱爲東楊。

馬車抵達聚寶門內楊宅,楊溥下車,請了楊士奇下車,兩人攜手而進。

楊士奇吩咐了家中廚子備下盛宴,請了楊士奇進入自己的書房。

楊溥是建文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永樂初年,楊溥任太子洗馬,成爲皇太子朱高熾的東宮僚屬。

他學識出衆,風度優雅,如今世人皆贊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

但是真的細緻思索,會發現除了楊榮有些才幹,他們二人都是沒有動手能力的嘴炮。

不過如今的風氣就是讚賞空有學識之人,反倒認爲有才幹,有能力的人過於市儈。

能做實事的人,反倒是比那些只會務虛的人要低級一些。

兩人在書房坐定,老僕送上了一壺龍井,守在了門口。

這個時候,作爲主人的楊溥纔打開了話題,有些憂慮地說道:“今日與太孫殿下親見,才知道他能以太孫之位,卻在如今的朝廷有赫赫威勢,除了陛下寵信,其本身也有梟雄之資。

他與陛下如出一轍,篤信武夫,宦官,對我等文臣卻多加防範。更因其能力出衆,比太子殿下還要強勢。

但太孫如此強勢,對我等卻無半點好處。太子殿下不得陛下所喜,如今好不容易想要趁着陛下西征,爲太子殿下謀劃一番,但……”

這話以梟雄相喻,又說陛下與太孫如出一轍,其實乃是杵逆之言。也只有在書房這樣封閉的環境裡,面對楊士奇這樣的盟友,楊溥纔敢說。

而他這樣說,實際上就是想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想要跟楊士奇來一場開誠佈公的對話,尋求抑制太孫勢力的方法。

楊士奇聽出了他的意思,點了點頭說道:“太孫殿下出海三年,如今歸國不足兩月,想要打發他出應天府也難。”

“是啊……”楊溥親自執壺,爲楊士奇加上茶水說道:“所以你我必須要有更隱晦的謀略,既要能幫助太子殿下,也不能讓太孫殿下記恨。”

想到今日朱瞻基盯着自己的眼神,楊士奇嘆了口氣說道:“這恐怕很難啊,太孫身邊不乏老謀深算之輩。”

在朱瞻基面前,楊溥連話都不敢說,但是這個時候卻嗤笑道:“一幫閹人,一幫武夫,能懂得什麼大道理?就是有個解大紳爲他執筆,但解大紳本人文采是我佩服的。”

這話也是說,解縉除了文采值得一提,其他方面並不值得他佩服了。

楊士奇卻不像楊溥這樣自大,他很清楚不管是宦官也好,武將也罷,其中不乏能人。

若那些人真的如同楊溥所說那樣無能,也不至於現在能壓制文臣。

楊溥這些年一直在詹士府著述經義,不像他一樣負責了詹士府的外事,自然有些心高氣傲。

所以他並沒有接楊溥的話,而是將話題又扯到了朱瞻基的身上。“若陛下西征,這太子監國,太孫殿下肯定會被陛下授予軍政大權。我們如今主要手段不在於抑制太孫殿下的權力,而是要讓他不要插手政事。”

楊溥這才又想起了在文華殿面對朱瞻基的壓力,長嘆了一口氣說道:“陛下讓太孫處理馬琪一案,就是很危險的徵兆,我們決不能讓他控制了軍政,還要插手治政。”

楊士奇嘆道:“那六家糧商,這次要遭罪一些時日了。陛下不走,即便是太子殿下也不好直接爲他們開脫。”

楊溥問道:“陛下出徵後,能否將太孫殿下調離應天府?他掌管軍政,無論西南山夷,還是東瀛事務,只要隨便挑一些糾紛出來,就能將他調離應天府。”

楊士奇點了點頭說道:“與謀不謀而合,殿下在京,我等行事都需小心翼翼,掣肘衆多啊!不過,如今大明西南安定,何況西南就是出了亂子,也有沐國公坐鎮,這邊不宜動作。”

“士奇兄的意思是……”

“陛下派了柳升前往北地,但是北地騎兵將會配合陛下西征,留下的兵力不一定能壓制瓦剌,韃靼,而北明山銅礦如今對大明不容有失,我們倒是可以在這裡做做手腳,這樣也能讓太孫離開京城。”

楊溥笑道:“北地遙遠,又不容有失,士奇兄此計甚好,只要太孫殿下離京,這京城可就是我們說了算了……”

但是兩人並不知道,他們的謀劃從一開始就是無用的,因爲事情絕對不是按照所想的那樣發展。

正月二十八,距離五軍都督府給黃淵考慮的時間還有兩日,黃淵終於拿定了主意。

身爲人子,他不能看着自己的老父在西北吃沙子,而自己躲在京城享福。

老父已經年近花甲,明年就要過六十大壽。母親早年曆經坎坷,如今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雖然在京中芸孃的笑容多了許多,兩個孩子也逐漸長大,讓他疼愛無比,但是身爲人子,終究還是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芸孃的確是個賢妻,她雖然不捨,但是卻也支持黃淵的行動。“自十三年以來,妾身與夫君一直是聚少離多,妾身雖不捨夫君,寶芽,春芽不捨父親,但是爲了家族計,妾身一切以夫君爲主。只是,盼夫君垂憐,能給寶芽再添個弟弟。”

黃淵忍不住輕摟住了妻子的腰,輕聲笑道:“這些時日,爲夫一定老驥伏櫪,鞠躬盡瘁。”

“夫君纔不老,倒是妾身發現眼角都有皺紋了。”

黃淵還欲再說話,只見才七歲的春芽一下子闖了進來,看見父親母親抱在一起,嘻嘻笑了起來,露出了一顆豁牙。

芸娘大羞,一把推開了黃淵。“夫君今日不是還要去坐堂,快去吧。”

黃淵卻不放手。“我們一起去見母親……”

一個小丫鬟匆匆忙忙地闖了進來,人還沒有進屋,就已經喊了起來。“大爺,來了幾個內侍,召大爺進宮。”

黃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來到前院,卻見到劉萬正在逗弄上早課的寶芽,看見黃淵出來,他鬆開了寶芽的臉蛋,笑道:“恭喜黃兄,殿下有請。”

黃淵在出海三年之中,以一己之力張羅了整個艦隊的後勤,回來之後被官升兩級,目前是海軍總部指揮使。

到了這個級別,他雖然沒有統兵,卻也是海軍名正言順的後勤負責人之一。

聽到劉萬報喜,他不信自己剛升職,還會再升。所以有些納悶地問道:“喜從何來?”

劉萬低聲笑道:“黃兄雖然算不上位高權重,但也是職卑權重。如今海軍,陸軍爲了黃兄爭執不休,殿下是替黃兄做主了。”

這個時候,黃淵的母親韓氏聽聞內侍登門,也連忙來到了前院,劉萬一見老夫人出來,連忙上前拜見。

姑且不說韓氏是響噹噹的二品夫人,就是一品誥命,在劉萬他們這些內侍面前也擺不了譜。

劉萬之所以如此客套,完全是因爲一起出海的三年,他們與黃淵朝夕相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黃淵能力出衆,朱瞻基又重視,對他禮遇有加。

而黃淵出身官宦世家,很懂得與內侍們接觸,也將一衆內侍的關係都維護的很好。

劉萬這不是以內侍的身份拜見,而是完全以晚輩的身份拜見。

韓氏當然也明白這其中的差別,讓管家拿出了封賞銀子,都比平日加了五成。

衆人一番見禮,黃淵連忙又回去換了一套新官服,這纔跟着劉萬一起出門。

“劉少監,這殿下究竟是何意圖?”

劉萬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咱家倒是不知,不過……,昨夜殿下跟陛下可是見了面,隨後讓咱家一大早就來尋你。”

聽聞與皇上有關,這一下連黃淵也猜不到自己會被如何安排了。

從太平坊出來,不遠就是皇城的北門,但是北門除了宮女,內侍,外臣不得出入。

他們向南走了一段距離,來到了西安門,從這裡進宮。

原本他以爲要從夾道繞到東華門那裡,可是劉萬卻帶着他直接進了西華門。

從這裡可以去朱棣處理早朝的武英殿,也可以去向處理午朝的謹身殿。

黃淵奇道:“這是……”

劉萬笑道:“殿下讓咱家帶你來武英殿,想必是帶你直接見皇上了……”

黃淵不敢馬虎,再次審視了一下自身的儀容,內心重新組織起了見到朱棣時應該說的話。

見太孫,他能稍微隨便一點,朱瞻基將他視爲臂膀,讓他在外臣不能住的旗艦上都住了三年,自然不會因爲小失誤就怪罪於他。

但是皇上不一樣啊,一言一行,點點滴滴都要注意。

還沒有到武英殿,就看到早朝已經散了。

文武大臣們彙報了一天的大事,就要回自己的衙門去處理政事。

而誰要有事跟皇上彙報,就會提前遞上奏摺,由司禮監,內閣按照事件的大小,重要性,官員的級別,安排彙報工作的順序。

黃淵與幾個內侍在殿外等了不大一會兒,就看到朱棣帶着朱瞻基走了出來,他們的身後還跟着以楊榮爲首的內閣。

看到黃淵他們,朱瞻基招了招手,幾人連忙上前拜見。

朱棣笑着說道:“太孫對你的處政能力讚譽有加,朕也很想知道黃如錫細心栽培的後人當地能不能擔得大責,所以,今日你有什麼本領,就全部拿出來。”

黃淵更有點懵了,不知道朱瞻基要讓他幹什麼。朱棣繼續前行,朱瞻基給了他一個安慰的眼神,卻什麼提示也沒有。

他不敢亦步亦趨,待幾位內閣笑着跟了上去,他墜在了隊伍的最後。

來到謹身殿,朱棣也並沒直接喊他上前問話,而是先讓上了早膳,賞了幾位內閣大學士一同進膳。

趁着朱棣入內更衣,朱瞻基才喊了黃淵上前,笑道:“我向皇爺爺推薦了由你擔任西征的行軍司馬,這一次,你可要給我好好表現。”

黃淵的心裡的第一時間不是驚喜,而是恐慌。御駕親征的行軍司馬,這可是整個西征的大總管。

他以爲,這個職位是楊榮的,也只有楊榮纔有這個資格。

指揮使雖然也算一個要職,但是擔任大軍的行軍司馬,是遠遠不夠的。

他望向了楊榮,卻發現楊榮並沒有氣惱的表情,反倒是有一種想要試探他深淺的躍躍欲試感。

而幾位內閣大學士都是一副看好戲的表情,這讓他很快冷靜了下來。

雖然資歷差了許多,但是跟隨太孫一起下西洋,上千條船,十萬人的後勤他都處理妥當了,如今並無心虛之感。

朱瞻基看他冷靜了下來,也暗自點了點頭。

指揮使相當於後世的師級將領,而御駕親征的行軍司馬,不說一定要是個集團軍司令這樣的將領才能擔任,最少也要是個軍級將領以上。

朱瞻基推薦黃淵,是非常信任他的能力,但是朱棣會不會許以要職,還要看他今天的表現了。

雖然已經在家吃過早餐,但是這個時候,黃淵得了賞食,自然不會標新立異說不吃,所以又吃了一小碗粥和兩個包子。

等朱棣放下了筷子,所有人立刻都放下了筷子,擦了擦嘴巴。

自然有內侍上前收拾了餐具,殘羹,而衆人移坐,來到了謹身殿的大殿。

朱棣在龍椅上坐了下來,也沒有鋪墊,直接就說道:“太孫推薦你爲朕的行軍司馬,朕也看了你在出海三年間做出的成績,但是有些問題,還是要親自考量一番,朕纔會放心,”

黃淵長揖道:“微臣年紀尚幼,恐難當此責,請陛下深思。”

(今天一萬二,還有一章,稍晚一點)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七十章 欽差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八十章 父子第十八章 驚喜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00章 分功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八章 習武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十五章 斬殺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七十章 欽差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八十章 父子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七十章 欽差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八十章 父子第十八章 驚喜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00章 分功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八章 習武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十五章 斬殺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七十章 欽差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八十章 父子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