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錯

德島市只是一個人口不到兩萬的小城市,駐守的兵士也不過數百人,只是最近爲了應對可能來的大明人,才從其他地區又調來了一千五百餘人,湊到了兩千士兵。

但是這些只有倭刀的士兵,面對手握新式火銃的大明士兵,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就被擊潰。

看到城市已經燃燒起來,朱瞻基不相信他們還有後力反抗。這裡不是攻擊的重點,即使要肅清這裡,也要等到大明軍隊燒光了大阪府再說。

兵貴神速,燒光大阪府,甚至是直接攻入京都,抓住足利義持纔是正事。

當然,還有那位退位不久的後小松天皇,傳說中一休和尚的父親。以及現在被推上傀儡地位的稱光天皇,他們都是所謂的永世神繼的天賦神權之人。

在朱瞻基看來,從肉體和身體上消滅他們,纔是真正打破東瀛穩固統治的主要手段。

除了大明,天下將無人再能稱皇,這纔是對大明皇家最重要的。

大軍留下了守衛後路的四千士兵,繼續向大阪進發。

兩百多艘船,排成了兩排,魚貫而入,進入了大阪灣,然後按照預定的計劃,在距離大阪近五里的海面上,組成攻擊陣型。

而這個時候,整個大阪灣已經沸騰了起來。

幕府在大阪灣也有着自己的防禦陣線,從大明艦隊進入海灣,他們的烽火臺就已經將信息傳到了大阪府。

他們心存的僥倖在見到威武雄壯的大明艦隊之後,徹底不復存在。

論船隻,東瀛倒也能湊出一支艦隊來,但是他們大部分都是四百石到一千石的貨船和快船,跟大明艦隊這種專門爲打仗設計的戰艦完全不是一回事。

即使用盡東瀛的洪荒之力,他們也湊不出一支這麼大的艦隊。

大部分的東瀛百姓開始向內陸逃竄,大明艦隊這麼大的陣勢,沒有人相信光是依靠這裡的幾千武士和數萬草頭兵,就能擋住他們。

那些武士還好說,而大部分草頭兵,他們甚至連一把武器都沒有,能有一把菜刀的,都已經算是精銳了。

旗艦上,劉萬在甲板上沿着護欄擺出了一排座椅。朱瞻基坐在正中間的位置上,坐在他左手的是大軍副帥鄭和,右手邊則是大明文官使團的禮部尚書金純。

在他們的旗艦左側,就是各國使節的觀禮團的使節們,看着大明艦隊如此的威勢,無不爲之恐懼。

如今的世界,只有大明能夠有如此的實力,擺出這麼龐大的一支脫產水軍。他們那些國家,不要說水軍了,就是陸軍,也很難一下子擺出這麼大的陣勢。

甚至有一些國家,連十萬的男人都找不出來。

大明此舉,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哪怕他們遠在千里之外,只要大明想要對付他們,他們也逃不掉。

大明想要制定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光靠籠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加以震懾。

朱瞻基靠在寬大的座椅中,手邊的桌子上面,還擺着新鮮的瓜果。碧海藍天,春風拂面,陽光明媚,很有一派悠閒度假的感覺。

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兩個妻子都待在房中沒有出來,不能紅袖添香,讓他享受溫香軟玉的伺候。

在這場大戰之前,她們根本不敢登上甲板,這個時代的戰爭,對女人的忌諱還是很大的。

這場戰爭勝利了還好說,要是假如失敗了,恐怕所有人都會將大半的責任推到她們的身上。

拋開主帥們的悠閒,所有人的神經其實都在緊緊繃着。特別是那些傳令兵,時刻緊盯着朱瞻基他們的表情和說話,不會漏掉任何一句話。

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沒有朱瞻基他們太多事情了,他們的存在,除了鼓舞士氣,最主要就是給所有人一個明確的指揮系統的確定。

但是這個時候,真正的作戰,還是需要依靠各艦隊,各登陸部隊的臨場發揮。

午時三刻,隨着各艦隊的準備就緒,各種信息就彙集起來,通過旗語和傳令營,彙總到旗艦上。

鄭和在朱瞻基面前的沙盤上,擺出了出戰的陣型和各軍的佈置,如今的佈置也基本符合了作戰之前的計劃。

朱瞻基這個時候卻關注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大軍進食了沒有?”

“巳時已經進食,臨戰之前,進食會影響體力。他們隨身攜帶的都有一天的口糧,不會餓着肚子。”

朱瞻基點了點頭,看了看太陽問道:“現在何時?”

“午時三刻。”

“那就傳令,按照預定計劃,未時正,展開炮擊,隨後,出動火器營。”

這個時候,柳升率先站了起來,抱拳說道:“殿下,末將願爲先鋒,爲大軍爭奪陣地。”

朱瞻基搖了搖頭笑道:“安遠侯稍安勿躁,海軍出戰,非比陸軍。且讓海軍健兒給東瀛人來點見面禮,壯我國威。”

柳升自動請纓也不過是表態而已,這次大明艦隊攜優勢兵力出戰,還全部都是火器營,哪裡用的上他這個侯爺上陣。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也是大明軍隊吃了敗仗的時候了。

如今的各部指揮體系雖然還有一些混亂,但是有朱瞻基的旗艦在這裡統管全局,就是有些偏差,也會自動糾正過來。

隨着朱瞻基的命令下發,大明艦隊從最東側順風開始了攻擊陣勢,所有的戰艦全部起錨揚帆,向着大阪駛去。

在距離大阪大約一里地的時候,船隻擺成了一條長龍,側舷的炮位全部露了出來,隨即便開始了攻擊。

這個時代的炮速很低,但是每艘船首尾相連,與大阪形成了一條平行線,毫不停頓就開始了炮擊。

如此密集的炮擊,根本不在乎攻擊的目標,所有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將大炮射距之內的每一棟建築全部摧毀。

從旗艦上望過去,原本清晰的東瀛大阪被煙霧全部遮擋住。每一艘船,射完了之後,繞着海岸線又向西航行,繞回到艦隊的後方,然後停在原本的位置上。

朱瞻基喝了一口熱茶,渾身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經歷過了那個屈辱的年代,沒有人知道他的心情有多麼激動。

在原本的歷史中,東瀛只是在十九世紀才經歷了黑船事件,遭遇了第一次侵襲。

但是他們隨後臥薪嚐膽,開始了明治維新,成爲了世界上數得上的強國。並且他們將黑船事件施加給了其他國家,還以此爲榮。

一直到朱瞻基穿越的年代,雖然他的祖國在整體實力上已經超過了東瀛,可是在民間,還與東瀛人相差了不止一個等級。

沒有人知道以後的東瀛會成爲一匹惡狼,一條反噬的毒蛇,一個絲毫不念舊恩,反過來狠咬了他的國家一口,卻絲毫不認錯的惡鄰。

不要說這個時代,哪怕就是六百年後,這個世界雖然被賦予了很多和平色彩,可是依舊實行的是強者爲尊的叢林法則。

大名如今擁有如此大的優勢,要是不能確定一種符合自己利益的社會法則,那他的穿越就是毫無意義的。

其他將領或許會不忍,或許會因爲軍功而激動,而他只有單純的快感,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感。

出動將近一百艘炮船,每一條船炮擊一次,就耗費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當轟隆的炮聲終於停下,船隊回到原位,海灣裡那濃郁的煙霧也逐漸散去,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的就是一個破敗的港口城市。

修建於大唐時期的古城已經被炸燬了小半,靠近海邊的一面城牆已經徹底損毀。

朱瞻基放下了望遠鏡,有些遺憾地說道:“如今的炮彈威力還是有些小了,這足足兩千炮,對這個大城來說,造成的打擊卻還太小。”

柳升有些疑惑地說道:“殿下,這種威力已經是難得一見,我不信有誰的武器能比我們大明有更大威力。”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假如將這種石彈換成炸藥的,碰到了目標纔會爆炸,或者燃燒,你認爲,現在的大阪還會存在嗎?”

柳升楞了楞,沉吟了一下說道:“殿下所言總是讓人振聾發聵,升這些年一直奉旨督促火器,卻未有如此之想,而這些,都有實現的可能。”

大明的火器營雖然沒有燃燒彈和爆炸彈,但是在攻城營,卻是有這方面的試驗的。

不管是金汁攻敵,還是用火箭燒敵營,這種攻擊方式與火器只是存在技術上的差異,原理上其實是一樣的。

現在只是因爲火器是用炸藥作爲動力,除了石彈,其他炮彈還有一些技術問題沒有解決,但是隻要往這方面發展,誰也不敢說未來這些技術不能實現。

朱瞻基反過來安慰說道:“安遠侯忙於案牘公務,自然對技術方面的研發沒有太多的時間,我確實閒暇時間多,所以喜歡胡思亂想。”

他看了一眼兩側的戰艦,又一次請纓道:“升願爲殿下先鋒,奪下此城。”

朱瞻基仍然搖頭道:“非是孤不願安遠侯出戰,只是我大明佔據天時地利,這個時候,根本無需安遠侯親自上陣,且讓我們靜候佳音。”

他左臂一揚,大聲說道:“登陸艦出征,輔助艦隨後測試水深,全軍逼近。”

隨着朱瞻基旗艦上的一面紅色大旗被升上第三根桅杆,所有人都明白了現在將會按照預定的第三套方案進行登陸作戰。

這個時候,兩萬隨軍的陸軍火器營是最爲激動的,因爲此戰他們將會是首先登上大阪土地的,若不出意外,首功必定是屬於他們的。

朱瞻基的羽林衛在上一次作戰中,以兩千將士,堵死了上萬倭寇的反攻,殺死殺傷數千人,俘虜數千人。

當時的指揮官趙永亮因此戰一舉成名,並且直接封伯。這一戰的過程也被幾乎的所有火器營認真研究過,並且學習了其中的先進經驗。

時隔半年,現在的將士手中拿着比半年前更先進的火槍,射速更快,人數更多,他們都有信心面對更多的敵人。

但是,大明艦隊的登陸並不是一帆風順,見到大明艦隊靠岸,從廢墟中就衝出了無數的東瀛武士,還有更多的平民。

他們手舉長刀短刀,爲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也爲了報仇,奮不顧身地衝向了登陸的大明將士們。

去年以來,戰爭的模式已經改變,他們的攻擊還沒有到近前,就已經被還留在船上的大明將士們用火槍堵住。

人員密集的東瀛人們原想憑藉着人數的優勢給大明人一個下馬威,但是他們根本衝不過散彈組成的槍林彈雨。

在這些將士的掩護下,其他的大明將士甚至根本沒有面對任何的壓力,就在碼頭上組成了前面盾牌軍,後面火槍手的攻擊陣勢。

當他們站穩了腳跟,隨着鼓點的節奏,他們開始了一步步的向前推進。

面對這麼長距離的攻擊,東瀛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手段,他們衝上來的人越多,倒下的人也就越多。

這種冷兵器與熱兵器的衝撞,武器之間的差距,讓東瀛的人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他們只能以更快的速度退了回去,同僚們的慘叫,讓所有人都失去了與敵人拼命的勇氣。

在大阪府天王寺的矮山上,駐紮在此地的南波將軍已經完全失去了主張,雖然這次的大戰會讓他變的一無所有,但是這個時候他也沒有了想要跟大明軍隊拼命的決心。

在他身旁的是一個年輕的將軍,這位是如今的幕府四代將軍足利義持的同胞弟弟足利義教,今年才二十出頭的他原本以爲憑藉着東瀛人的團結,能讓大明人灰頭灰臉地無功而返。

但是,這樣的戰爭他根本看不懂了。

勇氣和武力不再成爲決定性的力量,可是如果沒有了這些,東瀛的武士階層憑什麼還能凌駕於平民之上!

這一切的變化,不僅僅是戰爭的輸贏,更是爲整個東瀛都挖開了被埋葬的墳墓。

這個時候,他已經知道,自己的哥哥做錯了,他不該爲了籠絡激進勢力,去冒犯大明這個兇猛的雄獅。

以前跟大明戰鬥他們還能佔一些便宜,但是現在,他們只能被動挨打。

在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東瀛應該做的就是臥薪嚐膽,學習大明的經驗。

可是,一切似乎都晚了。

(本書絕對不會太監,我知道這段時間更新不力,待回家之後,一定加更補回來。)

感謝額吐你哦,超慫的毛球,淡淡的冰藍,大隋章德公,燈火見人家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十章 學與道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六章 東洲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五十三章 風暴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八章 習武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一章 逆反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四章 出征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六章 東洲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十五章 斬殺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七章 備戰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六十章 佈局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八十章 糾紛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章 囚禁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九章 旅途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七十六章 倭寇
第十章 學與道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六章 東洲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五十三章 風暴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八章 習武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一章 逆反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四章 出征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六章 東洲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十五章 斬殺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七章 備戰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六十章 佈局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八十章 糾紛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章 囚禁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九章 旅途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七十六章 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