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四權分立

bookmark

應天府。太平坊。

時近午夜,太平坊這個京城最古老的權貴社區卻依舊燈火通明。明亮的路燈照射着枯瘦的老枝,在地面上形成了張牙舞爪的怪異圖案。

緊靠城牆的黃府,今日卻因爲家主人的突然吐血,陷入了一片慌亂之中。

今年剛從理工學院畢業的黃軒本來晚上跟同學相聚,喝了一點酒。這一會兒也顧不上了,開動了家中的汽車,風擎電馳般地就向東華門外的皇家醫院駛去。

母親一直在旁邊哭哭啼啼,讓黃軒有些煩躁。可是扭頭看了看後座倒在奶奶腿上,頭髮花白,身材瘦小的爺爺,他的心卻冷靜了下來。

曾幾何時,這個在自己印象中一直猶如一座大山一般的爺爺,竟然變成了如此虛弱。

車子停在了急診室的門口,還沒有下車,黃軒就開始大聲喊了起來:“快來人啊!”

能開的起汽車的人家都不是普通人家,兩個醫生帶着兩個護士很快就迎了出來。

當他們看到車裡的竟然是前年因爲身體原因而辭去議長職位的黃淵,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將人擡上了擔架車,送進了急診室。

“軒兒,你父親不在,弟弟妹妹又小,這可如何是好?”

老夫人的眼睛從搶救室那邊收了回來,看了一眼自己兒媳,不滿地說道:“慌什麼,你父親還沒死呢。等到斷氣了,你再哭也不晚。”

黃軒知道母親自幼嬌弱,沒有主見,拍了拍母親的胳膊,以示安慰。又來到了奶奶身邊,像小時候一樣摟住了奶奶的身體。“奶奶,爺爺會沒事的。”

芸娘擠出了一絲笑容,旋即又淡了下來。“人生自古誰無死?你爺爺這一輩子勵精圖治,至死無憾,他近些年身體一直不好,死,或許是解脫。”

這句話說的黃軒的眼淚立即掉了下來,心裡有氣不想理奶奶了,但是又覺得不對,擦着眼淚大聲道:“爺爺不會死的!”

他們的動靜也驚動了醫院的不少病人和醫生,聽到有相識的人介紹說那是東平公主和家人,其他人也不敢過來打擾。

這個時候,一個身穿紅袍的老人在護衛的保護下走了過來。隔着一段距離,就開口問道:“嫂夫人,剛纔看到你們的車進醫院,是不是議長的身體……”

“勞指揮使大人費心了,潛九這是老毛病了。希望他能捱過這一關……”

哭啼的東平公主看到老人,就猶如找到了主心骨。擦着眼淚喊了一聲“姑父”,又囉嗦道:“申直被父皇派去了奧斯曼,也不知道幾個歐洲小國打仗,還要我大明派人去幹什麼。他自己又起了雅興,說要去黃山看雪,臨到老了,天天在京城待不住。如今家翁這樣,宇昂他們年歲還小,家裡連個管事的人都沒有。”

老人板着臉說道:“你這說的什麼話,你今年可也四十三了,還跟個小孩子一樣,求人不如求己,你就應該把這個家撐起來,而不是指望別人。”

不過,他顯然也知道面前的這個東平公主是個性子弱的,嘆了口氣道:“放心好了,議長門生遍天下,誰也不會不管。”

“那你能給父皇發電報,把家翁的事告訴他嗎?”

“黃山沒有電報線路,不過我會讓人發電報到徽州的……”

剩下的話老人沒有說,但是衆人都明白。皇上雖然跟病重的黃淵君臣相得近五十年,但是他畢竟是君,不一定會爲了黃淵改變行程。

老人看了看眼睛通紅的黃軒一眼,聞出了他身上的酒味。“宇昂,今後喝酒不許開車,要是讓陛下知道,肯定又要打你板子。”

“只要爺爺沒事,打二十板子我也願意。”

兩個飛魚服的錦衣衛走了過來,低聲說道:“指揮使大人,疑似朝鮮的細作抓住了,他們反抗的厲害,我們的人傷了一個。”

老人的臉一片煞氣,道:“先把他們的腿都打斷一隻,再審訊。”

等兩個錦衣衛離去,老人才抱拳跟老夫人說道:“嫂夫人,公務在身,我就不多留了。不過議長去年打發了護衛,我就先留下兩個護衛,也能給你們乾乾粗活,打打下手。”

老夫人輕聲說了一聲謝謝,沒有拒絕他的好意。自從去年黃淵退休,就將朝廷的護衛全部趕了回去,現在家中只有幾個跟了一輩子的下人,還有東平公主陪嫁的宮女,也沒有幾個能在外面當事的。

看到老人離去,黃軒忍不住說道:“姑老爺真是威風……”

老夫人怕他多想,搖了搖頭說道:“你只看到他威風的一面,卻不想想他的命……你性格軟,這輩子都不要想跟他學。等你皇外祖回來,讓他把你安排到研究院去當差,那纔是光宗耀祖的差事。”

黃淵點了點頭,雖然有時候對身爲錦衣衛指揮使的姑老爺的權勢有些羨慕,但是他也從來沒有想過去錦衣衛幹。

他最喜歡的還是在實驗室裡面,做那些有趣的試驗。何況,現在下馬橋研究院一等研究員的待遇,就比得上五品官員,而若是成爲皇家級專家,俸祿與二品大員持平。

雖然現在整個大明,也只有一個皇家級專家馬迪,但是馬迪在整個大明的名聲,絕對要比他爺爺這個曾經的總理大臣,議長還要響亮。

不管是在東洲,還是在南洲,馬迪不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無數人的熱捧。即便是皇室的那些親王們,在他面前也要小心伺候。

整個大明,除了皇外祖不算,也就只有一個藍貴妃能跟馬迪媲美。

不過,藍貴妃可是鬥姆娘娘轉世,真理教聖母,大明皇家科學院的院長,還是皇外祖最喜歡的貴妃娘娘,馬迪能跟他相比,已經是高高在上了。

黃軒對物理的興趣不大,最喜歡的是化學,所以最崇拜的也是那個名義上的外祖母。

可惜的是,自從幾年前她的身體不好,就前往她的封地藍妃島了。那裡距離大明一萬多公里,孤懸海外,想去見她一面,可不是那麼容易。

黃軒原本準備今年畢業之後,就做一趟全球旅遊,可是爺爺身體不好,他也不敢出門。

要不然,他一定要去一趟藍妃島。那裡可是皇外祖親口所封的天下第一美島,所有去過的人都認爲是名副其實。

他更想去見見那個神奇的外祖母,想知道她,究竟得到了鬥姆娘娘的什麼能力,竟然能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發明了成千上萬的化學應用產品。

走廊那邊又走過來了一羣人,他們是被馬伕送過來的弟弟妹妹們,因爲擔心搶救室裡面的爺爺,一個個都哭哭啼啼。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被譽爲人間奇秀的黃山,在正統八年就被朱瞻基冊封爲皇山。

從那以後,皇山就成爲了皇室度假的勝地。不過往年每年都是夏天過來,而今年夏天,朱瞻基去了一趟極西,耗費了三個月,回來之後,天氣也涼快了,沒有來皇山。

時間到了十一月底,皇山竟然下雪了。朱瞻基看過多次夏季的皇山,卻沒有看過下雪後的皇山,一時興起,就帶着衛隊跑了過來。

而冬日的皇山也沒有讓他失望,被大雪覆蓋的皇山鬆,山間繚繞的雲海,在暖陽下呈現溫暖色彩的皇山石,都呈現出不同夏日的美景。

皇家別院位於紫雲峰下的湯泉,在大雪紛飛的冬夜,泡着溫泉,別有一番情趣。

朱瞻基今年六十五歲,但是因爲長期練武,身體不比壯年人差,即便是現在,羽林衛中的功夫好手,也少有他對手。

自永樂十三年成婚,這四十七年來,朱瞻基爲兒子們選妃多次,宮裡增減宮女多次。

卻也只是在正統二十年,他的妃子們大部分都年過四十五了,不能在侍寢,纔在大臣們的強求之下,爲自己選了十個妃子。

到了去年,又選了十個陪侍,平日打發一些時間。

由於妃子們之間年歲差的遠,層次分明,等級分明,倒也沒有太多的煩心事。

也就是今年九月,皇后孫嫺去世,一些貴妃有了些心思。朱瞻基從極西回來,快刀斬亂麻,直接以今後不再立皇后,斷了所有人的念想。

這次陪他一起來皇山的是去年新選的十個妃子,這倒不是朱瞻基喜新厭舊,前面的妃子,最年輕的也在四十歲左右了,哪裡比得上這些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姑娘。

而且,這次撒馬爾罕的西域總督鄭宏挑選了一個絕色的波斯美人,很得朱瞻基喜歡,這幾個月來,寵幸她的次數,比其他人多了數倍,也很有些離不開。

他雖然妃子多,但是在民間的名聲還是很好的。他喜新不厭舊,對每一個妃子都仁至義盡,從不穢亂宮廷,在老百姓看來,他這個皇上已經是很重情義了。

溫泉房外,傳來了李亮顫巍巍的聲音。“陛下,徽州府傳來京城電報,黃潛九大人快不行了。”

聽到劉萬的聲音,原本靠在他懷裡的兩個妃子也都收起了笑容,坐直了身體。

朱瞻基嘆了口氣,說道:“吩咐下去,明日早起準備,我看完日出,就啓程回京。”

這些年,當初跟隨他的臣子,一個個先他而去,如今比他年歲大,還能看得到的,也就只剩下李亮,楊章德等少數幾人。

不過,這些年崛起的臣子,卻也層出不窮,如今的大明朝,依舊是繁花似錦。

不,現在的大明,遠比幾十年前更加輝煌。

如今的大明,甚至要比二十世紀初的歐洲更加繁榮,不論在科技,工業,還是農業上,如今的大明,都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

但是,大明也不是沒有隱憂,而隱憂,就隱藏在這繁花似錦之中。

大明的強大,是建立在他一統天下的基礎上,他只要活着,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給大明帶來禍患。

但是,他現在已經六十五歲了。在他之後,現在並沒有一個能夠穩定天下之人。

原本,他一直在培養太子朱祁鎮,可是朱祁鎮今年才四十五歲,身體就有些不太好,如今只能在京城養病。

不得已,他只能現在將精力轉移到長孫朱見深身上。

朱見深生於正統十二年,今年二十九歲。他是朱祁鎮長子,皇太孫,爲人寬仁儒雅,性格溫和,倒也是個中興之君。

但是他出生的時候,一幫皇叔全部都分封到了東洲。朱瞻基可是知道自己的那些兒子們,到了東洲之後一個個如同放風的犯人,原本壓抑的天性全部爆發了出來。

這些年,因爲自己的壓制,加上他們的人口數量還少,沒有爆發大的衝突,但是私底下的明爭暗鬥卻不少。

他們兄弟之間都這樣,能指望他們臣服這個侄兒?

從溫泉起來,穿上衣服,朱瞻基已經決定,趁着自己的精力還在,細心栽培這個孫子一番。

大不了,再來一次造神運動,把朱見深打造成大明新一代的明君。

打發了兩個妃子,房間裡面只留下了李亮一人。

李亮今年已經七十,在內侍裡面相當高壽。十年前,他就卸任了司禮監大太監一職,專心在朱瞻基身邊伺候。

但是他的身體也肉眼可見地衰落了下去,朱瞻基在房間裡面僅穿一件棉袍,他裹的裡三層,外三層,還在火盆旁邊烤着火。

“宮裡如今還有多少內侍?”

李亮回憶了一下,眼淚掉了下來說道:“若是不算看守中都和皇陵的老人,如今還在宮中和各處當差的僅剩下了不到六百人。”

朱瞻基忍不住笑道:“怎麼,還難過起來了?”

李亮嘆道:“永樂爺還在的時候,各地監軍,採買,稅監,礦監,還有宮裡伺候的,有幾萬人,現在剩下總共不到兩千個,讓老奴怎不心酸啊!”

朱瞻基道:“廢除太監,只用女官,事實證明,也是可取的。女人雖然比不上男人體壯,但是伺候人方面,比太監更細心。”

“可是那些監軍,採買,稅監,都用文官,陛下就不怕以後會成禍患嗎?”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關鍵還是制度。如今民政分離,軍政分離,任誰只能管自己負責的事務,就不會出現權傾朝野的權臣來。”

“那陛下就不該在三十年的時候,弄一個總理大臣出來。”

朱瞻基知道李亮在擔心什麼,說起來,這個忠心耿耿的老太監,可是真正的從無私心,一直爲朱瞻基着想的人。

他笑道:“你也搞了一輩子的政治,還是沒有搞明白四權分離背後的意義。”

李亮不服地說道:“老奴是不懂,可是也知道,不管是法權,政權,軍權,皇權都是人來操控的。陛下又如何保證今後這幾方不會串聯,直接影響皇權呢?如今陛下雄才偉略,自然不會擔心,可是以後要是出現主弱臣強的時候呢?”

這句話說到了朱瞻基的心裡,這也是他一直擔心的一點。

如今沒有黨派,皇權就像黨派。

而朝廷現在已經被朱瞻基一分爲三,刑部,都察院,錦衣衛,大理寺,各地按察司,這些都屬於監督,執法機構。

兵部,五軍都督府,海軍,地方衛所,都被他劃歸到了國防部。國防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總參謀部,皇帝親任總參謀長。

而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分裂出來了工業部,資源部,加上朱瞻基又成立了一家外交部,這六個部門組成了新的六部。

原本這幾個部門之間互不管轄,但是在正統三十年的時候,朱瞻基又在六部之上,設立了一個總理大臣的位置,徹底打破了平衡。

總理大臣是一品,爲了平衡,朱瞻基又成立正式的議會,議會成員由退休大臣,各地先進人士組成,負責立法。議長也晉升爲一品大臣。

這還不算完,因爲執法機構的級別不能比議長和總理大臣低,否則難以執法。

所以他在執法部門成立法務院,設立秘書長,秘書長的級別同樣是一品,但是他不能直接管轄下面的機構,只是負責協調。

因爲刑部,都察院,錦衣衛這些執法權力,可不能控制在一個人的手裡。

除此之外,朱瞻基成立了一家內務府,專門負責替皇室管理天下財富,取代了以往的太監。

他們不僅幫皇室管着天下商業,同時也逐漸接手了皇家商業銀行和諮情司,這個屬於皇室的私人財富和耳目,什麼時候都不能丟。

內務府大臣雖然只是二品官員,卻獨立於朝廷以外,不受任何人管,只有皇室能管。

新六部擁有處政權,看似權力最大,但是他們同時受到法務部和議會的雙重監督。

這個裡面,真正說起來,總理大臣的職權,其實還要低於議長。

議會每半個月一次大會,幾乎每天都有小會,原本的六科被劃給了議會,讓他們對六部的任何的決策,都有否決權。

基本上,現在的議會,承擔的是後世美國參衆兩院的職責。

這裡面,只有國防部是超然的,只受皇室管轄。

就連全國各地將士的俸祿,也從原本屬於戶部的發展銀行,換到了皇室直管的商業銀行發放,爲的就是不讓文官有遏制武將的機會。

權力的重新分配,新設立了三個一品大臣,減少了太監,就等於是削弱了皇權。所以這一點,也是李亮不能接受的。

但實際上,如今很少有小事還會打擾到朱瞻基,那些程序性的事務,包括一些瑣事,都在各部門內部就處理了。

朱瞻基要求也就是每個月兩次大朝會上,各部門要處理事務的存檔交上來,以備覈查。

目前看來,處處平衡,相互遏制。但是李亮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那就是一切權利的衍伸是通過人,當主弱臣強的時候,難免不會人心思變。

可是這一點,朱瞻基也沒有辦法,他能做的就是建立穩定的規則,然後加強皇室教育,增強皇室與軍權之間的聯繫。

聽了李亮掏心窩子的話,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最起碼也不會出現一個昏君,就壞了朕的千秋大業的延續。”

李亮嘆了口氣,不再勸了。坐的位置不同,考慮的問題自然不一樣。

他是一個內侍,一輩子考慮的是皇室的利益。但是朱瞻基不同,他不僅要考慮皇室的利益,更要考慮江山的長久延續。

現在,幾乎全世界都是朱家的子孫當權,跟兩百年前,成吉思汗的子孫差不多處境。

那些蒙元人,善於戰,疏於治,不到一百年,勢力大損,兩百年不到,曾經的龐大帝國就煙消雲散。

當然,現在沒有能跟大明競爭的對手,但是在治理方面,從來都不是靠單方面的強力壓制能持久的。

不論什麼時候,掌握平衡最重要,特別是在他之後的大明。

何況,現在的大明也不是高枕無憂。因爲文明的大步跨進,朱瞻基雖然極力遏制,一些技術不知不覺被人學了過去。

正統二十三年,老帥鄭能,唐賽兒他們佔領了後世的烏克蘭一帶,將兀魯伯驅逐到了歐洲境內。

可是在那裡發現,他們已經通過改進高溫空氣室,煉製出來了鐵水。

火槍最重要的就是鍊鋼技術,至於加工技術,因爲大明已經發展了三十年,不管是水車,還是蒸汽機的加工技術已經成熟。

那些人通過改進加工工序,很輕易就能打磨出槍管來。此後,這項技術迅速擴張開來。

西方如今火槍氾濫,而大明士兵的火力也沒有了絕對優勢。

正統二十九年,西方多國組成的聯軍,向烏克蘭進攻。鄭能一心想要佔據烏克蘭糧倉,結果最後英勇戰死。

而後,大明士兵只能退回了裡海東岸。

而唐賽兒他們的地方軍,也丟失了伏爾加西岸的大片土地,如今據守伏爾加河東岸,與對方對峙。

對方的人數雖然多,火槍雖然多,但是火藥不足,也沒有炸藥,進攻無力,雙方現在算是平分秋色。

反點科技樹的現象,朱瞻基早有準備,大明的技術想要普及,讓對方學過去就避免不了。

所以他親自前往了一趟極西,目的就是爲了給己方移民加油鼓氣,然後看情況是否繼續攀科技樹,將對方再打壓下去。

大明的內憂外患並不明顯,卻已經有了兆頭。假如他突然身死,大明註定會大亂一段時間。

既然明白,那就要未雨綢繆了。

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十六章 隕石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五十章 交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章 天才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百章 北上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四五章 計劃
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十六章 隕石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五十章 交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章 天才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百章 北上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四五章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