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選址

由清涼門出了城門,這裡靠近秦淮河邊,有一個碼頭。

朱瞻基一行在碼頭下馬,乘坐碼頭的搖櫓船,一個個的過河。

他們這一行,有太孫儀仗,有數千護衛,還有幾位二品尚書,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

與此同時,朱瞻基上午說的話就已經在朱瞻基的有意引導下,傳遍了整個京城。

他對工匠和商人的好感,以及要保護窮人財產的想法,讓他事情還沒有做,就已經收穫了不少了民心。

但是有人喜歡,就有人不滿。朱瞻基對其他學科的偏愛,讓那些自認爲儒家正宗的學子們,就認爲太孫實在有些太擡舉那些泥腿子了。

工匠,商人,如何能與他們這些研究聖賢學說的儒家相比。

當然,因爲朱瞻基沒有真正做這些事,只是流言,所以這些人就是想要反對,也無處反對。

太孫尚未親政,他甚至比太子還不如,太子好歹還有一個詹士府接觸國政。而太孫如今還住在皇宮裡面,一個海軍司令部如今還未建成,他們就是想要進言也無處進言。

皇宮內,謹身殿。朱棣看了一遍內監遞交上來的太孫言談記錄,他對朱瞻基天天口中吐出的新名詞已經免疫了,許多詞語雖然新鮮,但是在詞義表達上,卻很貼切。

而朱瞻基想要擡舉其他學科的發展,對朱棣來說,也是樂見其成的。

不過在表面上,他還是要做一下態度。“這個小猴子,無法無天了。尚未親政就要立法,保護窮人財產,那些窮人哪有什麼財產!”

胡廣,楊士奇他們這些內閣成員卻知道朱棣的話不能順着聽。窮人沒有財產,就不保護了嗎?當然不是!

窮人沒錢,這是朝廷的恥辱啊!

而且他們這些人都很清楚每一朝代更迭的原因,這些是他們需要專門研究的歷史問題。

土地兼併的問題他們真的就不知道嗎?當然不是!

但是每個朝代,發展到最後,既得利益者就是他們這些人,他們就怎麼肯說這是自己的問題呢?

對於這個財產保護法,在大明初步穩定的階段,在文人階級,地主階級還沒有發展起來的階段,實施的難度其實並不大,關鍵就是看他們願不願意做了。

更重要的是,朱棣到底願意拿出多大的狠心來做。如今的士人階級還未膨脹,地主階級也沒有發展起來,更重要的是,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如今的土地兼併,財富兼併問題還不嚴重。

楊士奇就是文臣中出身最爲貧窮的一個,他幼時喪父,母親改嫁。繼父待他甚好,卻因得罪權貴被判陝西戍邊,家破人亡。

他對權貴階層,地主階層有着一種天然的敵對情緒。

自永樂元年被召入翰林院,楊士奇爲官謹慎,持身守節,從不接受賄賂,對貪官也從無同情。

他對朱棣的性格瞭解甚深,聞言奏道:“太孫此舉乃利國利民之舉,只是隻言片語不足爲據,尚請陛下召殿下祥問,以免傳言曲解殿下之意。”

朱棣笑道:“他今日去大江公幹,待他天黑回宮,朕自會相問。”

這話就等於是朱棣拋開了諸臣,不當他們的面問,自然也是有保護朱瞻基的意思。

其他人一聽,也明白了朱棣的心意,轉而又都開始誇起了朱瞻基。

wωw_тtkan_¢ 〇

沿着清涼門出城,過河,衆人先來到了秦淮河的入江口。

這裡河灘淤泥深厚,地勢低窪,朱瞻基只是一看,就不認爲這裡適合建設工廠。

宋禮對河道,土質的瞭解更是遠超朱瞻基,也直接否定了在這裡架設水車。

衆人沿着河道繼續向上,江心出現了一座大島,這也是應天府著名的江心島。

長江在這裡被分成了兩條河,島北側是主河道,南側與江岸之間形成了一條長約三十里的夾江。

夾江水流不是太急,但是水量也不小。選了一處岸基牢固的江堤,宋禮讓人在水中安裝了幾處測力水車,並且讓人用木板船測試了水速。

雖然這些方法簡單,但是也能估算出大致的水速和水力。

而吳中則帶領了一幫人認真研究了江堤各處的地基,地勢,確定哪裡最適合建設工廠。

這種測試比較費時,費力,想要得出精確結果,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確定好的。

朱瞻基站在江邊,看着這六百年前的長江,心中一時之間也感嘆萬千,倍感孤寂。

這個時空也不知道與原來的時空是一致的嗎?他做的這些事,會影響到原來的時空嗎?

恐怕不能。

不過不管哪個時空,每個人都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能夠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跡,就足夠了。

除了水車動力的工廠,朱瞻基也考慮過發明電力。

上初中的時候,他就做過實驗,用兩塊磁鐵,加上一些銅線,轉動的時候,就能出現電,甚至還能點亮小燈泡。

而如果利用水車的原理,帶動一個大型的轉子,也是有可能發電的。

不過,這個更難,因爲絕緣銅線,絕對不是現在的科技水平能做出來的。

他也不懂做銅線,在冶煉水平還沒有達到更成熟的階段,電力還要等一段時間。

獲取了各種了數據之後,一行人又反轉回城,在回城的路上,就沒有再討論建設工廠的事宜了,朱瞻基跟宋禮和吳中詳細談了一下,他要建設科研所,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工部的官吏或許還有差額,但是工匠絕對不缺。

整個工部,有着全國各處的各種工匠的名冊,不管想要什麼樣的人才,最簡單的就是按照名冊挑選就好了。

這件事他也不準備一手操辦,而且這種事,他出面也不一定能比其他人出面更好。

所以工部派了兩個員外郎,四個主事,八個司務來幫朱瞻基挑選人員。

朱瞻基也派出了以金闊爲首的十幾個太監,按照朱瞻基的標準來挑人。

今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除了頻繁的人事調動,最吸引羣臣的就是奉天殿御座旁邊擺出的一個地球儀了。

大臣們在臺下能模糊地看到地球儀上面大明的疆域,人一開始他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但是幾次朝會下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那是皇上剛得到的一個天下地圖。

雖然人人都想湊上前好好看看那個天下地圖,但是卻只有少數人能有這個殊榮。

這個地圖目前只能重臣觀看,一個個被嚴格要求,不能講於他人知曉,特別是外國使節。

雖然大部分人不能知曉詳情,但是傳言最近一直塵囂日上。大明只在天下佔了不到五十之一的地盤,所謂的中央帝國,不過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

待這次鄭和回師,就準備按照這天下地圖,探訪新大陸。

所以,這個地圖是如今大明最大的秘密,不會讓其他國家的人知曉。

但是這樣說的人往往又會遭到其他人的反駁。既然是秘密,皇上爲何又要在奉天殿展示呢?

朱棣這樣做當然是爲了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也是在潛移默化諸位大臣,培養他們對外征伐的激情。

至於防範外國使節,其實朱棣並不在意。因爲除了大明,幾乎沒有國家有能力能派出大批艦隊,佔據那些土地。

不要說艦隊了,許多國家連海船都不會建,就連東瀛,他們的船也小的可憐,只能沿着海岸,躲避暴風才能在海上航行。

就是南洋的那些島國,他們的船也大多是一些小舢板,連超過一千石的大船,他們都不會建,更沒有適宜修建大船的木材。

所以朱棣並不很擔心其他人知道地圖以後捷足先登,他現在還保留着不公開,主要還是因爲朱瞻基不贊成這個時間就完全公開。

因爲朱瞻基擔心這些地圖被其他人抄錄了下來,流傳到歐洲去,那個時候,就等於給大明增加了海上的對手。

這個世界是屬於大明的,他絕對不會允許歐洲人再成爲世界的主人。

所以,這些地方只能先讓大明去佔據。而他,要把那些歐洲人關在歐洲,絕對不給他們發展的機會。

因爲這些原因,金闊現在算是自由了。

他資格夠老,官職夠高,加上在寧波市舶司的經驗,組織江南富商供應鏈的經驗。讓他這個人才幫着自己興建下馬橋農莊,組建科研所,可謂是人盡其才。

金闊的能力也的確不錯,他用一百多太監先建立了一個管理框架,每個人負責不同的項目,負責聯絡不同的對象。

短短的幾天時間,沒用朱瞻基操心,就把下馬橋農莊這邊的事務,全面鋪開了。

而朱瞻基被朱棣關在宮中好幾天,讓他將保護窮人合法財產,以及專利法規的細則給寫出來。

專利的法規其實朱瞻基瞭解也不深,但是他也知道後世的一些不同專利的申請和時效。比如著作權法在其人或者一直有效,即使死亡,仍然還有五十年的有效期。

而發明專利,改進專利,基本都是二十年的有效期,外觀專利,商標專利,則實行續費制度。

至於立法保護個人合法財產,這個就不用朱瞻基來費心了,自由朝廷法度來制定,朱瞻基唯一能做的就是將一些必要的細則註釋清楚。

既然是爲了保護窮人立法,就絕不能讓這個法律成爲貴人剝削窮人的武器。

(這一章寫的不算滿意,算是對前幾章的一個總結。待朱瞻基整合了水師,在上架之時,要讓主角去日本興風作浪。)

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四十二章 刀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章 克太子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一五章 戰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九章 拜師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三十章 選擇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三十二章 墳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章 蒙特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九十四章 懂事
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四十二章 刀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章 克太子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一五章 戰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九章 拜師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三十章 選擇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三十二章 墳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章 蒙特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九十四章 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