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關係

永樂十四年的正旦朝會,相比以往的大朝會,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朝會的前半階段,主要是對上一年的總結,而後半部分,是對新年工作的安排。

與往常不同的是,朱瞻基第一次作爲主官,正式列席了朝會。

奉天殿的大殿一共有三層,第一層是朱棣和他身邊圍着的幾十個傳令太監。第二層的臺階上,有作爲太子的朱高熾與錦衣衛一席人等。

往常朱瞻基作爲太孫參加大朝會,他的席位在朱高熾的對面,分列朱棣左右兩邊,並沒有發言權。

但是這一次,他作爲海軍司令,大都督,位列武將勳貴前列。

在大朝會上,朱瞻基總結了去年海軍組建的歷程,並且就海軍與水師的區別,指揮構架的區別,作戰方式的不同,進行了一番闡述。

最後,他也代表海軍做了新一年的工作展望,並且就新年後的軍事行動先提了一個醒。

如今一萬多倭寇被抓到應天府,莊敬代表大明與東瀛的談判進展不順,還發生了衝突。

東瀛的使節和留學生們,經常沒事就到皇城外哭訴,他們不提倭寇,不提賠償,只是訴說對馬島民衆的無辜。

雖然這些事狗屁倒竈的,但是應天府可不僅僅是大明一家,還有數十小國的使節,爲了國際影響,大明也不能做的太過分。

這邊受了氣,那邊當然想要發泄一番。這個時代的文人們也都剛剛經歷了元朝統治的崩潰不久,對異族可沒有什麼仁愛之心。

話說回來,自古以來的文人們,其實都是極端的利益主義者,講仁愛,也要看看有沒有利益啊。

現在除了少數受到賄賂的文人會提東瀛人說幾句話,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贊同對東瀛動武的。

聽到朱瞻基提出來有心在年後懲罰東瀛,有無數的人已經在計劃,該如何在這件事裡面也撈上一筆軍功了。

今年的新年比往年還多了一點不同,那就是因爲將勳貴子弟收容了不少,今年千方百計,託了關係來給朱瞻基拜年的人又多了不少。

這半年來,幼軍的勳貴子弟營可謂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原本是從羽林衛挑選出來的一幫中級軍官,經過了幾年的摸爬滾打,對朱瞻基的訓練意圖有了充分的瞭解。

他們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規範,目的就是打造一支具有綜合實力的軍人。

特別是經歷了前甲字連被各軍衛爭奪以後,他們已經明白了朱瞻基想要將種子播撒到各軍衛的用心,對戰士的要求更高了。

雖然勳貴營的要求比孤兒營低一些,但是兩邊都是用同一操範規典,加上兩邊相互的競爭,即使是勳貴營的子弟也輕鬆不到哪裡去。

即便有一些受不了幼軍的約束,也被家長打的不敢說不來。

而只要來了,每個人都要些臉面的,每次小比輸要到對方軍營吃殘羹剩飯,還要打掃一旬的衛生,凡是要點臉面的人,都會主動地奮發圖強。

但是,這裡面也不是沒有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人,其中一個就是被楊士奇強塞進幼軍的楊稷。

此人在家鄉自由散漫慣了,在家鄉作威作福也無人敢管。

進了幼軍以後,他這個當翰林侍讀的內閣學士老爹,在勳貴裡面可就不算什麼大人物了。

幼軍營的陳禮,張鳳山他們一心想要通過幼軍營的訓練成果,獲得朱瞻基的重用,有他這個後臺,他們也不用給任何人面子。

楊稷進了幼軍營以後,還想繼續耍威風,那是找死,這幾個月,他受到的處罰多不勝數,就連現在過年,都還在關禁閉。

大年初三,朱瞻基去張昶家拜年,就遇到了前來求情的楊士奇。

“殿下,犬子頑劣,可是這大過年的,也不能就孤零零地一個人關在大牢裡吧?臣那老妻盼子心切,還想請殿下行個方便。”

朱瞻基絲毫沒有給他面子,說道:“學士到底是想我管教還是不想我管教,若是學士認爲我幼軍太過於嚴厲,儘可將楊稷領回家。”

楊士奇有些尷尬了,望着張昶,想要讓他轉圜一下。張昶當然知道親疏遠近,但是這個時候又不好推脫,扭頭問在下首作陪的張武,張威兄弟。“這楊稷究竟犯了何軍規,以至於過年都還關在大牢?”

張武拱了拱手才說道:“楊稷自入軍營,訓練怠慢,一直是各隊拖後腿之人。而且此人軍紀不振,已經數次偷食,逃逸,裝病逃避訓練。年前放假,他已經離開軍營,卻在下馬橋工地因工人阻礙了他趕路,就揮鞭相向,被常福良營副抓了回去,卻不服管教,所以才被圈禁一月。”

楊士奇爲之大慚,只能說道:“都只怪老朽家教不嚴,此事羞提,此事休提。”

朱瞻基這才又說道:“楊學士,年後幼軍各營都會被我直接拉上戰場,若你擔心公子安危,還是讓他回家的好,否則到時候上了戰場,刀劍無情。”

楊士奇慚愧說道:“老臣有兩子,哪怕就是死了一個,也還有第二個。爲國效力乃是爲人臣只榮耀,豈可因私廢公。”

朱瞻基這倒不是恐嚇他,已經確定了年後要對東瀛用兵,最遲三月,四月就會出兵。朱瞻基對幼軍寄予厚望,這次是要將幼軍作爲斥候營帶入軍中使用。

東瀛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他們山多地少,人口密集。哪怕就是打不贏,往深山裡面一逃,就很難再清剿。

一個沒有山林的阿富汗,後世的美國都用了十年才搞定,還有伊拉克,同樣也是如此。

現在的軍事實力相差比雖然跟後世差不多,但是現在的大明可沒有後世先進的衛星設施,電子通訊設備。

而且東瀛多山,想要徹底戰勝他們並不容易。

不過朱瞻基的目的並不是佔領東瀛,這樣一個貧窮的地方,打下來之後也只是累贅。朱瞻基希望利用東瀛的人口創造紅利,卻不願意給自己增加一個心腹大患,更別說帶他們一起發展了。

他需要的只是控制,只需要安插幾個釘子,分化東瀛大名甚至直接處理掉他們的國王,讓他們民心自散。

在這樣的戰爭中,幼軍的特種訓練對於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就有這非常明顯的作用。

朱瞻基不怕東瀛軍隊的反抗,只怕那些山區的瘴氣,以及殘酷環境下的疾病源,這纔是大明最大的敵人。

初八是各衙門開衙的日子,不過在正月十五之前,所有的衙門最多隻有一半人值班。

朱瞻基這一日一大早就趕到了下馬橋,參加幼軍營的開營儀式。

在這裡,他也見到了被關押了大半個月的楊稷。

此人雖然桀驁不馴,但是在朱瞻基面前,他也不敢有半點不滿。將近一個月的禁閉,也讓他精神有些恍惚,再沒有囂張的氣焰。

對於這個小人物,朱瞻基沒有關注的心思,不過作爲幼軍的一個反面典型,他被提溜出來在開營大會上被批判了一番。

雖然不是好名聲,他也算在無數勳貴面前好好出了一次風頭。

現在全京城都知道楊士奇有一個不成器的大兒子,也讓楊士奇的面子掉的一點也不剩了。

不僅是楊士奇,所有人這個時候也徹底明白了,幼軍絕不是勳貴子弟混日子,搶功勞的地方。

在幼軍營的開營儀式上,朱瞻基也第一次正式通報了幼軍營今年將會參與海軍的對外征戰。所有年齡超過十五歲的幼軍,無條件地需要進入軍中服務。

而當日觀禮的勳貴們就更激動了,他們已經決定召回家族沒有職司的子弟,想要將他們轉入海軍。

如今大明最大的敵人瓦剌和韃靼都已經屈服,鄭亨的二十萬騎兵讓他們如鯁在喉,不敢有絲毫的妄動。

更主要的是,北明山的開發也讓許多小部落參與了進來,他們如今已經嚐到了服從大明的甜頭,現在根本沒有了造反的心思。

大漠,草原的局勢穩定,陸地上的各軍衛就沒有了立功的機會。但是海軍的擴張,卻不會缺少征戰的機會,更不會缺少立功的機會。

去年一場戰爭就封了四個伯,今年眼看要打大仗,讓那些想要立功的勳貴們一個個都如同打了雞血。

原本在軍中只是邊緣人物的劉江,現在變成了一個大紅人,天天門庭若市,全是想要走關係的勳貴們。

朱瞻基這裡倒是沒有人來打擾,不到一定的級別,就是想要安插人進來,也不敢找到他的頭上。

但是,能找到他頭上來的,就是不好推脫的人,比如沐晟的四弟沐昕。

沐昕不僅是沐英的兒子,還是朱瞻基的姑父。雖然常寧公主在永樂六年就病逝了,但是他的駙馬都尉一職並沒有去除。

相反,沒有了常寧公主,沐昕現在還不用受出仕的限制。前幾年,他就一直奉旨在督建武當山道觀,現在武當道觀已經基本修好,他就急匆匆地想要來混一份軍功。

如果是別人,朱瞻基還真不願搭理,但是這位好歹也算自己姑父,只能將他收了下來。

(這一章寫的不算好,抱歉,狀態不算好。下一章爭取寫的更好。)

感謝老孟德,不一樣享受,額吐你哦,大隋章德公,竹籤子,真相只有一個2,燈火見人家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八章 習武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章 西北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九九章 錯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四十二章 刀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七章 蒙特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二章 家天下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零五章 戰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六章 分道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五章 隔閡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章 大明之大
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八章 習武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章 西北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九九章 錯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四十二章 刀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七章 蒙特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二章 家天下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零五章 戰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六章 分道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五章 隔閡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章 大明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