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緣分

bookmark

“姓名?”

“馮大寶。”

“祖籍?戶籍?”

“祖籍大明帝國中洲吉安府,戶籍大明帝國東洲德州府青陽鎮馮家農場。”

德王府典仗仔細看了看馮大寶本人與戶籍上的描述,又問:“可曾受過軍事訓練?”

“去年小人曾參加青陽鎮冬閒民兵集訓半月,不過小人自十二歲就拎着火銃打獵,熟悉火槍使用。”

典仗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是個棒小夥。你去西前院,若是體檢合格,德王府就收下你了。”

馮大寶雖然明知道來了德州府,基本就不會被刷下來,但是現在塵埃落定,還是得意地向其他幾個同伴得意地一笑,小跑着跑向了西前院。

今日德王府前院四門打開,到處都有護衛指路,他也不怕迷路。

可是他剛一進西前院大門,從門內就竄出來一個年齡跟他差不多的年輕人。兩個人的速度都快,就在大門處,兩個人撞在了一起。

馮大寶胸口被撞的有些生疼,剛想問候一下對方,卻見對方一聲慘呼:“我的相機……”蹲下身去。

馮大寶這才注意到對方身上的大紅蟒袍和肩頭的雲紋,他的心裡咯噔一下,連忙站直了身體,右拳擊打了一下左胸。“小人馮大寶參見小王爺。”

對方卻顧不得他,從地上撿起了一個小鐵鍋一樣玩意,往懷裡的四方盒子上面套。

跟在年輕人身後的一個年輕人這個時候忍不住笑了起來:“朱見清,還讓你嘚瑟,這一下樂極生悲了吧!”

朱見清心疼的嘴脣一直跳,瞪了對方一眼,這才又擡頭看着一臉緊張,筆挺站立的馮大寶。“你是今日應徵的護衛?”

“是!”馮大寶不清楚這個相機是什麼玩意,但是看這個小王爺心疼的樣子,心裡擔憂不已。

這剛進王府就得罪了小王爺,以後日子怕是難過了。

朱見清卻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嘆了口氣扭頭跟自己的長隨說道:“你拿着相機去問一下吳昌盛,看看還能不能修復。”

長隨抱着那個木盒子,又拿着那個白色小鍋,奉命而去。

朱見清這纔跟馮大寶說道:“這相機是我剛從應天府帶回來的稀奇玩意,是工部剛研發出來,一臺就要四百個銀元,再加上各種材料,又要一百個銀元。如今剛用不到一個月,就變成了這副模樣,你說該怎麼辦?”

四五百兩銀子,馮家不用砸鍋賣鐵也能賠的出來,不過也要傷了元氣。

馮大寶不擔心銀子,只擔心惡了小王爺,自己馮家不過是普通百姓,哪裡惹得起小王爺啊!

他內心緊張,還沒有說話,卻聽另一個年輕人說道:“不是吧,朱見清你竟然想讓這個小子賠你的相機?別的不說,就說這事你們兩人都有錯,也不該讓這小子一個人賠吧?”

“閉嘴!再囉嗦滾回你的乾州去!”

對方卻絲毫不怕他,嘻嘻笑道:“喲,這就趕人了啊,嘿嘿,我偏不走……”

朱見清也不理他,回頭跟馮大寶說道:“我跟你說相機的價錢,不是想讓你賠,這件事我們都有錯,算起來,還是我的責任更大一點。我跟你說這些,是想告訴你,進了王府,今後行事不要毛毛躁躁,否則出了岔子,後果不一定是你能承受的,明白嗎?”

馮大寶心裡倒過意不去了,朗聲道:“小人明白!……不過,小王爺,小人做錯了事,也該賠小王爺一些銀子……”

朱見清笑了笑,在他身上打量了一圈,摘下他腰間繫着壓衣襟的一塊雲紋石。“這塊石頭花紋倒是別緻,孤看的喜歡,就當賠禮了。”

這塊雲紋石頭質地的石牌是馮大寶放牛的時候在野地裡撿的,然後自己打磨出來的,說實話不值什麼錢。

可是他又不敢插話,生怕讓小王爺不滿。

“去吧,王府不同你在家裡,處處要講規矩,今後行事沉穩一些。”

馮大寶哪怕就是再不經事,也知道這次是小王爺寬宏大量。他單膝跪拜了下來,大聲說道:“小人多謝小王爺恩德,今後當用心辦事。”

朱見清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點了點頭,回頭跟另一個年輕人說道:“走吧……這一下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府中了。”

馮大寶看他們要走,忍不住問道:“小王爺,那是什麼玩意,都要四五百兩銀子?”

看熱鬧的年輕人笑道:“那是照相機,對着人按一下,就能把人的模樣拍下來。你們小王爺買來還沒嘚瑟夠,這下就完蛋了。哈哈哈……”

朱見深卻說道:“只是斷了,說不定能修好呢……”

兩人走遠了,馮大寶才傻乎乎地站了起來,還有些不相信。這麼一個玩意就能把人模樣拍下來,那不是神仙仙法了?

後面也已經過了初審的同伴們一個個都過來了,剛纔馮大寶與小王爺相撞,把價值幾百個銀元的相機損壞的消息,通過其他護衛的嘴,不一會就傳遍了。

其他人都圍着馮大寶,要他再說一遍經過,一時之間好不熱鬧。

東洲各家親王府按例可有護衛三千,這三千護衛是由朝廷供養,負責壓制土人,保護親王。

在這三千護衛之外,還有各級官府的衙役,負責追兇緝盜,維持治安。

另有轉運司,驛站等朝廷機構的隸員,負責信息傳遞,維護官道。

除此之外,東洲北大陸還有一支人數五萬的精兵,直接隸屬於提督府,平息各方紛爭。

東洲沒有外敵,除了土人全是自己人,所以這些兵力已經足夠。

陸軍的人數雖然少,但是海軍的人數卻一點也不少,整個東洲的沿海地帶,足有二十萬海軍,負責海上轉運,並且有控制歐洲向海洋發展的任務。

親王府的三千護衛隸屬朝廷供養,只是名義上屬於親王府管轄。

但是各家親王府有五百名的名額,可以自己招收親衛,這些人,當然也是親王府自己用財政養着。

如今的朝廷稅賦,主要由五大類組成,其一是農稅,其二是商稅,其三是關稅,其四是礦稅,其五是車船稅。

除了礦稅依舊是皇家直接通過內務府徵收,其他稅種都已經劃歸了朝廷各部。

五十年前,農稅佔據了大明稅收的八成以上份額,但是幾十年過去了,農稅的比例越來越低,目前不足大明稅賦的三成。

這些稅收由戶部統一徵收,但是卻由議會監管預算制度。

東洲的封建各府,每年稅賦的三成是要劃給皇室,其他七成歸屬朝廷,而這三成中的三成,屬於各大親王府。

所以,只要各府不是極度奢靡,每家王府的日子都不會難過。

像德王府這樣的富裕之地,王府的日子更是好過,所以每隔幾年,都會換一批親衛。

朝廷如今實行的府兵制和募兵制並行制度,以前的親衛大部分都是府兵,但是難免良莠不齊,許多親衛年紀大了,還要養着,也是一種浪費。

更主要的是,這些人佔據這這些名額,對王府的實力增長沒有好處。

而轉爲募兵制來招收親衛,三年一換,好用的,忠心的就能提拔起來,平庸的三年時間一到,就能放回去。

他們這些人即使放回家了也不會浪費,經過三年的訓練,每個人都有基本的戰術素養,拉出來就能成軍。

所以近些年來,衛所軍還有一些府兵,基本上其他兵種都轉爲了募兵制。

馮大寶他們這些就是屬於募兵,要是聰明能來事,得了王府青睞,年滿三年以後,能轉成長期親衛,獲得重用。也能有機會轉到其他職位,成爲朝廷隸員。

當然,要是資質愚魯,不堪培養,幹滿三年就哪來再回哪兒去。

馮大寶和其他同伴都順利地入職,像他們一樣只是爲當親衛,見世面的年輕人佔了一大半,大約有兩百人。

還有幾十個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大家族的旁系子弟,他們主要是希望通過親衛這個平臺,與德王府拉近關係,然後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

進入德王府以後,兩幫人就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幫。這不是相互孤立,只能說同類相聚。

“大寶,後日纔開始集訓,走,我們去買生活用品。內務府在德州城有個大商場,據說售貨員都有好幾百個,不少美女呢……”

德王府的親衛營就是德王府的旁邊,屬於是德州城中心。

幾個來自鄉下的年輕人結伴來到了那個大商場,就被這裡的富麗堂皇給震住了。

地上是光潔的瓷磚,頭頂上的電燈隔着幾米就有一個,每天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電。

幾百個櫃檯平鋪着擺開,吃的,用的,玩的,穿的,應有盡有。讓他們幾個一會兒就有些眼花繚亂了。

售貨的大部分都是女人,不過讓他們有些遺憾的是,大部分都是已婚的媳婦們,小女娘很少。

也是,這裡每天要面對不同的客人,沒有成婚的女娘,那裡應付得來各種不同的人。

德王府會發衣服,發被褥,幾個人買了洗漱用品,就在這個大商場裡面閒逛了起來。

這裡的許多商品,他們都沒有見過,不過根據分類和標籤,他們大部分都能猜出來是什麼,幹什麼用的。

不過也有一些,幾個人都不認識,聽了售貨員的介紹,才明白是什麼東西。

馮大寶看了許多商品的標籤,摸了摸懷裡的銀幣。卻還是沒有行動。

他最喜歡看書,這裡賣的也有書,不過他聽說親衛營有自己的圖書館,所以現在不準備花銀子。

以後就是想要買書,也要買圖書館沒有的書看。

許多東西他都想買,但是不能亂花銀子,他想等三個月後的假期,回家的時候,給爹孃,給弟弟妹妹們都帶上一份禮物回去。

比如那個八音盒,擰緊了發條,一個小人就會慢慢轉圈,而且還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小妹早就想要這樣一個八音盒了,但是他爹纔不會捨得用五百銅幣買這樣一個不能吃,不能用的玩意。

他也注意了一下,這裡雖然大,卻也沒有小王爺的那種相機,看來的確是個新鮮玩意,還沒有傳到東洲來。

他又忍不住在想象,德州城就已經如此繁華了,那應天府,該是一副怎樣的情形啊!

其他人都已經習慣了馮大寶的走神,他雖然跟大家夥兒一樣,出生在遼闊的青陽鎮,從小在牧場里長大。

騎馬,放牛,打獵,但是他卻有一顆不同於一般牛倌的粗獷的細膩的心。

所以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他也有一個外號叫小秀才,這倒不是有歧視,純屬於同伴之間的戲謔。

“這位壯士,你走不走啊?不要擋住路啊……”

馮大寶轉身扭頭,身後有一個夫人帶着一個女娘跟在他的身後,這個時候有些不滿地看着他。

馮大寶女人見的少,也不擅長跟女人打交道,連忙賠禮道:“對不住夫人,在下走神了。”

情急之下,他沒有用官話,說的是老家口音。聽到他說話,對方卻楞了一下,問道:“聽你口音,祖籍是吉安府?”

雖然已經在德州生活了幾十年,但是馮來旺說話仍然說吉安話,馮大寶說話自然也隨父母。

“不瞞夫人,在下祖籍吉安府永豐縣。”

對方的態度親密了許多,笑道:“不曾想在東洲也能遇到同鄉,你們如今在何地落戶?”

他偷看了一眼對方的裝扮,顯然是大戶人家,不會圖他什麼。這次,他也看到了那個小女娘的長相,白白淨淨,笑的好甜。

“在下出生在青陽鎮,那是一處距離德州府三百里的小鎮,大部分都是以養牛爲生。如今在德王府當侍衛……”他又補充了一句:“在下剛入職,還沒有發侍衛服。”

對方看他拘謹,忍不住笑道:“我老家也是吉安府,不過已經出來幾十年了,這輩子,怕是都沒有機會回去了。瞧我這記性……我夫家姓楊,你可以叫我楊夫人。”

馮大寶不好意思地說道:“在下馮大寶……無字……”

楊夫人卻也沒有嫌棄的意思,仔細打量了他一番,把他看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就在馮大寶準備告辭的時候,楊夫人卻又問道:“瞧你年歲也不大,可曾娶親?”

馮大寶不好意思說道:“不曾。”

青陽鎮雖然家家戶戶富裕,在德州府也數得上,但是地勢偏僻,方圓幾千裡,只有幾千人。

當地的人口少,又都彼此熟悉,結親對象是手快有,手慢無。

馮來旺不操心,袁氏交際少,馮大寶十七歲了,還沒有遇到合適的。

要說他長的不算差,身板又壯,就是從小在牧場上放牛,臉曬得有些黑。

這次馮來旺願意讓兒子出來闖闖,也有讓他在外面找個老婆的意思。至於能不能有出息,其實馮來旺並不在乎。

對方聽了他的回答,笑容更盛了。她揮了揮手,一個比馮大寶還黑的長隨靠近了過來。

楊夫人要過了一張名帖遞給馮大寶說道:“既然是老鄉,以後就多多走動。我楊家雖然不算什麼大戶,在德州府說話卻也有幾分作用。明日來家中認認門,我讓人做一桌吉安菜……”

就是再遲鈍,馮大寶這個時候也有些會過意思了。他看了一眼那個嬌羞的女娘,心彷彿一下子被融化了。

楊夫人見狀更滿意了,又跟他交待了幾句,帶着那位女娘先離開了。

馮大寶手裡拿着名帖,一看之下,忍不住有些呆住了。

因爲名帖上面的名號,竟然是東海公府……

馮大寶這個時候無心逛街了,他一個鄉下的小子,初來乍到,就遇到這樣的美事,實在讓他心中無底。

他也沒人能求教,想了想,還是準備去找蔣家的那位大伯。他雖然不過是個普通百姓,不過住在德州府,對這德州府的權貴應該有幾分熟悉,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就是東海公府,還是騙子。

在他想來,東海公府的女娘,怎麼會愁嫁,怎麼會看上他?

蔣家,蔣家大伯把名帖在手裡看了半晌,然後帶着他又來到了德州城的書鋪。

“這東海公府家大業大,族系繁多。他們家族封地在橫斷島(古巴),在德州城,只有一座別院,族人來了大陸,基本上都會住在別院裡。老朽對楊家瞭解也不多,所以準備來買一本東洲勳貴譜系,看看這位楊致勳夫人,究竟是哪一系。

你也不要妄想是嫡系,嫡系的楊致和那可是直布羅陀總督,夫人是大明的永衡公主。不過,哪怕是旁系,你小子也算是攀上高枝了。”

馮大寶疑惑不解。“即便是旁系,難道結親就這麼難嗎?”

蔣大伯笑道:“楊家旁系是在橫斷島上發展的,那裡條件可比不上東洲,楊家人口多,一家結親,旁系就難再結親,東洲的勳貴又少,就連小王爺,小郡主們都要回大明結親,更別說普通的旁系了。

你也別擔心,楊家家大業大,不會圖你什麼,現在看上你,也是你小子的緣分。真要跟楊家結親,哪怕是旁系,今後你的路也好走許多。”

在書鋪買了一本東洲勳貴譜系,東洲不像南洲,這裡伯爵以上的勳貴就那麼幾家,其他的大部分都是伯爵以下的將領世家。

他們翻到了楊家的介紹,找到了楊致勳的名字。

說起來,這個楊致勳跟如今的東海公家,的確有點偏,他是如今東海公楊道五服的一個族侄兒。

楊家當初封地橫斷島,主系只有楊道和一個侄兒,家族無人,所以從老家召集了不少族人一同前來橫斷島開發。

楊致勳的祖父就是那個時候一起過來的,全家在橫斷島楊家封地上繁衍生息。

雖然是旁系,還比較遠,但是總要比馮大寶這樣的毫無根基的要強的多了。

馮大寶向蔣大伯鞠躬說道:“小侄現在心亂如麻,明日前往東海公別院,還望蔣大伯能指點一二。”

蔣大伯嘿嘿笑道:“好說,我們現在就去買禮物。你要是真能娶了楊家的女娘,也是給我們青陽鎮增光了。”

另一邊,楊夫人帶着女兒坐上了馬車,望着女兒笑道:“今日娘爲了你可算是不要臉面了,也不知道這個黑小子有什麼好的。”

雖然被親孃打趣,但是楊家女娘卻也沒有害羞的不說話。“爲了女兒的親事,委屈母親了。”

楊致勳是楊家旁系,一直在幫楊家打理咖啡園。這楊家女娘原本也是說了親的,不過說了兩次親,第一次剛說好,男方病逝,第二次又說了一個,男方游水被淹死了。

在橫斷島,關於楊家女娘的閒話就多了起來,而且傳言難聽。更主要的是,現在想找個婆家都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夫人就帶着女兒來到了東洲大陸,避開家鄉的閒言閒語。

她心裡其實也擔心,生怕女兒真是個喪門星。現在,楊家女娘名聲在勳貴家族裡面傳開了,難結親事。

他們也不指望再找勳貴家族,找個普通人,也不用聽那些閒言閒語。只要對方踏實能幹,楊家再幫襯一番,小日子過的舒舒心心,不比嫁到勳貴旁系家族,面對各種勾心鬥角差。

楊家女娘是個有主見的,今日陪母親購物,一眼看到馮大寶就有一種親切感,所以主動讓母親搭話了。

楊夫人嘆了口氣,拉着女兒的手說道:“娘不委屈,就是委屈你了……我讓人去德王府查探消息了,要是這馮大寶靠譜,娘就在這德州城爲你風光大嫁,不回橫斷島了。”

晚些時候,楊夫人就拿到了馮家的記載。這馮家雖然是小門小戶,但是馮來旺能幹,赤手空拳現在有了幾千畝的牧場。

而且馮大寶這個年輕人她也接觸過了,還算滿意,心裡就有了決斷。

第二日,馮大寶提着四件禮登門了,今日他特意借了一身德王府侍衛服,將自己打扮的氣宇軒昂。

陪他來的蔣家大伯雖然沒有身份,但是卻能不怕丟臉,一直順着對方的話接。他能說會道,倒是讓原本瞧不起他們的楊家主事心裡也非常熨帖。

臨出門時,楊家主事說道:“我已經讓人給德王府遞了帖子,我們家十四夫人還要急着回橫斷島,所以讓德王府給你幾日假,你回去讓你父母過來,雙方交換庚帖。”

(這幾天在籌備新書,老書反而耽擱了,不好意思。以後我儘量早點更,爭取這個月老書完本,然後上傳新書)

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二章 處政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九章 旅途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六章 東洲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零五章 戰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九八章 火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二章 家天下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八章 鄭家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
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二章 處政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九章 旅途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六章 東洲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零五章 戰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九八章 火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二章 家天下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八章 鄭家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