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勳爵

寧波不是京城,京城的治安因爲長期受到管控,京城的百姓也習慣了太孫,甚至是皇上的出行,知道自己看熱鬧該怎麼做。

但是寧波龍蛇混雜,各地的商人都有,甚至還有不少外域商人和護衛。

所以現在道路兩邊的管控更加嚴格,即使有看熱鬧的人,也只能在制定的區域迎接太孫,而不是像京城那邊一樣,可以在道路兩邊跪迎。

在這裡,朱瞻基也不需要表現出親民的一面,他更需要維護的是皇室的威嚴,拉開與百姓的距離,神化自己的身份。

所以當歡迎儀式結束,他登上了餘先準備的豪華馬車的時候,他一直沉着臉,維持着一種不怒自威,高深莫測的形象。

他的形象也沒有讓那些百姓和外國的商人們失望,別的不說,光是他的塊頭,就是大部分人都比不上的。

留着短髭的他雖然今年才二十歲,但是看起來有二十五六,那修剪的整整齊齊的短鬚,給他增添了不少威嚴的氣息。

所經之處,百姓心悅誠服地跪地相迎,然後激動地偷偷看着坐在車中的他。只要能看到太孫一面,所有人就覺得不虛此行了。

到訪的人太多,碼頭距離市舶司卻很近。當朱瞻基的車駕進入市舶司的時候,後面的車駕都還沒有出發。

看到這樣的盛況,讓那些看熱鬧的人更是覺得不虛此行。

進入了市舶司的院子,朱瞻基才放鬆了自己的身體,扭頭跟自己身後的解縉說道:“寧波繁華不遜於應天,此地交通不便,能有如今繁華,完全是依託海運與江南水鄉的的水運便利。”

解縉搖頭說道:“江南一帶,自南宋起就是華夏文明腹地。江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只是近代以來,受商業薰陶,如今在儒學方面,已經遜色於江西。”

解縉是江西人,這個時候當然要替江西說話。

不過他說的也算實情,宋代的時候,江南才子層出不窮,朝廷大臣大多都是江南一帶人士。

自南宋以後,這裡就變成了商業中心,銅臭味逐漸掩蓋住了文氣。

明代初期,包括中期,朝廷大臣都是以江西,湖廣爲主,江南的大臣少之又少。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到了明朝中期以後,江南的經濟優勢逐漸擴大,導致了文人的數量增加。權力逐漸與金錢結合,導致了明代中期以後,朝堂幾乎都是被江南人士佔據。

那臭名昭著的東林黨,幾乎就全部都是江南人士,還有那更極端的復社,也是江南人士組成。

朱棣遷都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讓政治中心北移,但是有了金錢的支撐,哪怕遷都也改變不了江南文人逐漸佔據優勢的趨勢。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朱瞻基也就不再想着防範江南文人,而是要把這股力量據爲己有,然後再進行分化和削弱。

分化自然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削弱也很簡單,那就是扶持其他的力量,比如格物和數學。

但是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這次朱瞻基將近似賦閒的解縉安排成自己的“行政秘書”,目的就是爲了來刷存在感。

但是他不敢做的太過火,畢竟他的上面還有朱棣和朱高熾,而控制文臣這一塊,目前是朱高熾的主要勢力範圍。

所以他不敢到江南的中心蘇杭一代來刷存在感,只是藉着到寧波暫歇的時間,讓解縉來幫他在文人中闡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解縉雖然現在幾乎沒有了任何權力,只是皇室經籍庫的庫管,但是他依舊是大明文人的偶像,身爲太孫的老師,更是無人敢輕視他。

朱瞻基點頭說道:“解師這幾日可在寧波呼朋喚友,多與老友走動一番,那數字與符號,還要多多推廣。”

“老臣定當不負所托……”解縉長揖行禮問道:“那殿下是否約見一下江南文人?”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這一次就不用了,這一出海就是一兩年,待我歸來之時,再籠絡也不晚。”

“老臣明白了。”

打發走了解縉,朱瞻基才一撩衣襬,擡腿進入了市舶司的衙門大堂。

這市舶司相當於是後世的工商局,稅務局,海關的綜合體,擔負着爲皇室斂財的責任。

這裡面的人手主要以太監們爲主,但是卻受到了提舉司,以及戶科,都察院的監督。

不過由於分屬不同的管理系統,朝廷的監督其實沒有多大的作用,因爲太監們只需要對皇室負責就好了。

而太監們的身體殘缺也導致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對於金錢,美食,甚至女人有着偏執的追求,總體來說,他們一個個的都非常注重享受。

這一點是人性,即使朱瞻基也無法改變。

市舶司可要比一般的衙門光鮮的多了,他們自身經手各種商品和經濟大權,所以有條件給自己創造別的部門比不上的經濟條件。

看到這奢華的衙門,朱瞻基並沒有想要搞一番廉政風暴,因爲太監們也就只有這一點追求了。

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哪有這樣的好事!

他們雖然貪,但是最起碼他們忠誠,在很多時候,太監們比文人們更值得信賴。

只要不是因私廢公,朱瞻基也不介意寬容一點。

在大堂上坐下,餘先就湊了過來,輕聲問道:“殿下,是先進午膳,還是先接見外臣?”

“先見一見地方官員吧,把接見的名單呈交給金太監,讓他再選一遍。”朱瞻基喝了一口正宗的太平猴魁問道:“浙江布政司,按察司有人過來嗎?”

“王維新,葛成得了殿下指令,不敢前來,但是依舊派了下屬向殿下問安。不過兩浙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夏留原親自從杭州府過來了。”

兩浙都轉運使司是明初設置,掌兩浙鹽政。下轄嘉興、松江、寧紹、溫臺四分司。

設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同知一人,從四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判官無定員,從六品,及經歷司經歷、知事、各鹽課司、鹽倉、批驗所大使、副使等職。

同知、副使分司進行管理,總於都轉運使,所產鹽行銷南直隸江南諸府州及浙江全境。

朱瞻基當初只是令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王維新,提刑按察使葛成不必前來拜見,卻疏忽了這個都轉運使夏留原。

他既然親自到了,朱瞻基於情於理都該接見一番,畢竟這也是以爲從三品的地方大員。

不過,雖然要見,朱瞻基還是要把話說明白。“既然來了,就見上一見。不過孤尚未親政,此番不談公務。另傳令下去,孤此番是爲了出海而來,在寧波只談商業,不談公務,地方官員只是見上一見,着重安排商人代表來見。”

這話是說給朱棣和朱高熾聽的,不管他想要幹什麼,最起碼在態度上讓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會逾越。

而有了這樣的表態,下面的人來拜見他的時候,也能掌握住分寸,不會因爲掌握不好對朱瞻基的巴結分寸,讓兩位長輩難堪。

金闊這一次舊地重返,可謂是衣錦還鄉。

永樂七年,他身爲朱瞻基最重視的大太監,被委以重任,擔任了寧波市舶司的鎮守使。他原籍餘姚,本來就是寧波府人,這也是他當初能夠擔任這個職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寧波期間,他兢兢業業,很好地完成了朱瞻基讓他控制商業,拉攏商戶的任務,並且將大明與屬國之間的一系列商業運作過程都很好地掌握了住。

但是永樂十二年的那場欺君的謀劃,他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谷,甚至差點被朱棣摘下了腦袋。

雖然最後朱棣放過了他,但是這完全是因爲太孫保住了他。

他還因禍得福,晉升了十二監都知監的大太監。

但是那整整一年,他一直提心吊膽,生怕朱棣發現他跟太孫是在欺騙他,根本沒有“麥哲倫”這個人,那個地球儀是太孫自己雕刻出來的。

一直到石見銀山被發現,他才真正安全了下來。因爲“事實”證明,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

連仿刻地球儀的工匠都沒有被處死,他就更安全了。

再然後,他成爲了宮中二十四大太監之一,還成爲了興慶宮的總管,也成爲了太孫最重視的手下。

經歷了一年的低潮,他否極泰來。

這次出海,他擔任了艦隊的商業大總管,手裡控制的物資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人。

他也距離偶像鄭和的地位,更近了。

鄭和是大明每一個內侍的偶像,也是所有內侍都想成爲的英雄。

他文韜武略無一不精,作戰勇敢,深受皇上的重視。要不是他對宮中權力沒有興趣,一心想要在四海揚威,根本輪不到王彥這個司禮監大太監成爲宮中第一人。

如今的大明屬國五十有三,鄭和幾乎無人不曉,據說在南洋,還有人爲他立了生祠,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而殿下也對他信賴有加,不僅在東征期間封他爲副帥,更是因此得以封公,從此脫離內侍行列,成爲大明數得上的武將勳貴。

如今他在京城有了自己的公爵府,還得到陛下賜婚,令其長兄之子過繼,繼承香火。(鄭和是有老婆的,明初的太監許多都有老婆。而且他老婆陪他出海多國,另傳聞其老婆是麻將高手……)

金闊知道自己論打仗,外交,跟鄭和沒得比,他也從來沒有在戰場上面證明過自己。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優勢是商業能力,太孫殿下重視商業,自己只要在這方面幫他打理好,這一輩子都不怕有哪個內臣能越過自己。

當朱瞻基在會見浙江文武百官的時候,在市舶司附近最大的酒樓三江樓,也有數百江浙商戶,還有他曾經在這裡扶持的族人,等待着他的到來。

餘先畢竟還年輕,他以爲自己掌控了一切,實際上不過是掌握了官方的硬實力。而勢力範圍,不僅包括了硬實力,還有軟實力。

這幾年來,金闊一直沒有疏忽自己在江浙這裡施加影響力,他又是本地人,在民心方面,他根本比不上自己。

金闊率領一隊內侍抵達三江樓的時候,這裡已經雲集了數百江浙各地的商戶,領頭的就是他金家的幾位族親。

仇和也站在人羣的前方,他能夠跟朱瞻基合作開龍鳳銀樓,當初就是託了金闊的關係。

雖然龍鳳銀樓仇家並沒有多少利潤,因爲大頭都被朱瞻基拿走了。但是有了這張大旗,仇家在其他的行當上面都賺的盆滿鉢滿。

所以仇家雖然不會給餘先的工作增添障礙,但是最多也就是公事公辦,外加施一些小恩小惠。

真正能夠被仇家視爲盟友的,只有金闊。

最少在餘先能夠真正壓住金闊之前,這一點不會改變。

衆人煩煩擾擾依次上前契闊一番,纔將金闊迎進了三江樓。

三江樓和這個時代的其他大酒樓一樣,有一個表演的中庭,中庭是四角形,四周有三層樓,每一層的食客都能在品嚐美食的時候,順便觀賞中庭的歌舞表演。

在沒有擴音器的時代,幾乎所有的酒樓都是這樣的佈置,因爲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聽到歌聲,欣賞歌舞。

包括朱瞻基在海軍總部修建的會議室,也是採用了這種模式。舞臺比一層略高,比二層略矮,在三層也能清楚地聽到說話的聲音。

唯一不同的是,酒樓裡面都是四面環繞,而會議大廳則是扇形,並且專門修建了迴音壁,擴大聲音。

金闊這次擔負的任務就是代表朱瞻基慰問各界商人,並且向他們推廣銀行。

待得酒足飯飽,與衆商戶就這次內監欠款,海關調稅,銀行貸款等業務詳細解釋了一番。

他才走上了一層的舞臺,一個小太監用銅盆端上了一盆清水,他洗了洗手,纔拿出了一卷明黃的綢質卷軸。

這卷軸與聖旨款式一樣,卻沒有聖旨的花色,顏色單調。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聖旨,也不是詔書,而是太孫令。

秦始皇以前,凡上級對下級發的命令文告都可以稱爲“詔書”。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定名號爲皇帝,自稱爲“朕”。

他規定只有皇帝文告才能稱爲“詔書”。除“詔書”外,還有“制書”,兩者區別是“命爲制,令爲詔”,涉及重大的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叫做“制書”,也叫“命”。“詔書”是皇帝所發佈的對於某個具體的人和事的命令,所以說“令爲詔”。

“制曰”是有關重要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詔曰”是皇帝對具體人具體事件發佈的命令。

而聖旨不過是民間的通俗說法。

在明代以前,皇帝的詔書,制書其實都沒有嚴格的格式。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的時候,說:見人言動皆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然後在聖旨上面正式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

除了皇帝,太子和太孫也能發佈自己的命令,但是統稱爲令。

面對衆人,金闊深吸了一口氣,大着嗓門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座下孫瞻基令……”

此聲一出,三江樓裡面的衆人不管是在吃飯的,還是在聊天的,全部起身然後跪伏了下來。

一衆內侍見所有人都跪了下來,跟金闊點了點頭,他才又念道:自太祖立國,政局逐穩,社會太平,民間秩序重立,民戶墾田增多,糧產逐年增加。江南一帶,官營民營手工業發展快速,東西南北商業流通暢快,海外貿易往來活躍,諸商戶立下汗馬功勞。

自去夏剿滅東瀛海寇,今朝廷意擴大海外貿易,但是太祖海禁令一日不去,各方貨物出海需經內監之手往來,各方商戶不得逾越。

內監當秉公行事,爲各商戶提供便利與服務。特此設立商業銀行,凡銀錢不足者,皆可向銀行申貸,年息不超一分二,若有逾越,諸商皆可直接向當地市舶司,轉運使,以及大明銀行申訴。凡支持內監易貨貿易商戶,優先獲得銀行貸款,並獲金銀轉運便利。

去歲以來,江浙各商戶踊躍支持朝廷法令,故此,特授予一批愛國商戶將仕郎佐至承事郎之爵,有此爵位,自當從九品至七品,凡見官低於此爵不跪。

聽到太孫令的內容,衆人一片譁然。這個時代的商人可還沒有跟文官集團勾結起來,士農工商階級分明,即使這些大商戶有錢,但是一個小小的稅吏,一個小小的衙役,都能讓他們苦不堪言。

現在如果得了封爵,那就是相當於七品貴族,以後見了低於七品的官員,就可以不用跪拜,哪怕是見了縣太爺,也只需要拱手禮即可。

這可是一個巨型炸彈,一下子把衆商戶炸的魂不守舍,所有人都感覺自己要瘋了。

即便是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怕一些小官吏,因爲能在這個時代發展成爲大商戶,當然是有自己的關係。

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是以聯姻或者的花錢買來的關係,自己本身還是屬於借勢,但是現在這條太孫令卻是給了他們合法的身份。

光是爲了這個身份,在場的大多數商戶就寧願捨棄一半家產來換。

金闊是顯然預料到了這一點,他跟這些商戶在過去接觸衆多,當然知道他們最在乎什麼。

等到聲音略平,他才又說道:“諸位平身吧……,寧波仇和,寧波吳進文,紹興韓一郎,餘杭金知元,杭州廖成賢,今日未時二刻至市舶司接受殿下親自接見,並接受殿下授勳。”

這四人裡面,除了金知元是金闊的族兄,對這個內幕消息有些耳聞,不算驚喜之外,其他三人都激動地一副要抽過去的表情。

他們的一些好友連聲恭賀,但是大多數人都在詢問,爲何這四人能得授勳。

當聽到他們只是因爲大批貨物都沒有直接要現錢,而支持內監的貨物籌集的時候,立刻有許多人就瘋了。

一樓一位長鬚老者湊到舞臺前面,大聲問道:“金太監,若老朽捐銀萬兩,可否獲得勳爵?”

金闊認出了這位老人是寧波著名姚氏家族的嫡系外支姚安年,他也是姚氏的商業總管。姚氏世代從仕,如今在朝中還有一位侍郎,一個知府,兩個縣令。

他們在寧波一帶影響頗深,家族嫡系一般都以出仕爲主,學仕不成才會統管家族商業。

因爲在官場有臂助,他們對內監繫統往往只是平淡相交,不得罪,不巴結。

但是在金闊看來,這就是一幫倨傲清高之人。他聞言說道:“滑天下之大稽,朝廷爵位豈是金銀買賣?這四位授勳,不是因爲他們爲內監省錢,而是因爲他們有爲國爲民之心,乃甘願奉獻之楷模。故此殿下才在陛下爲此四人求得封賞,讓天下百姓效尤,這無關金銀之事。”

那姚安年抱拳又問:“那如何能再得此勳,請太監指點……”

看到以往倨傲之人現在卻低聲下氣,金闊覺得格外舒心。他原本還想賣關子,但是想起朱瞻基的吩咐,他立刻說道:“殿下曾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實想要獲得朝廷授勳,要麼有爲國爲民之心,要麼乃道德典範,要麼有重大貢獻。這次是不行了……,但是待殿下海外歸來,會再挑選一批於大明有貢獻之人授勳,如若姚老先生時刻不忘救濟鄉民,爲家鄉修橋鋪路,或支援朝廷建設,屆時都有可能獲得授勳。但……”

金闊面色一變,大聲說道:“凡以往有欺壓百姓,掠奪百姓良田,或有命案者,不在授勳之列。”

金闊有些想不通,既然要開給商戶授勳的先例,爲何不讓他們貢獻金銀換取。一個虛銜,只是讓他們有不跪之利,也不能傳承後代,但是恐怕有無數商戶願意傾家蕩產來換。

只要開了這個先例,一戶只收五千兩白銀,恐怕整個大明能收入五千萬兩白銀以上。

大明的百姓雖然窮,但是這些商戶可不窮,能拿的出五千兩白銀的商戶,恐怕還不止一萬家。

不過,授的多了,恐怕也就不值錢了。

(本來想寫寫這些商戶,但是跟目前的情節沒有太大的干係,即使要整改,也是出海回來以後的事情,所以先忽略這些,留到以後再寫。還在卡文,不過情節慢慢捋清了。)

感謝燈火見人家,蟲寄市RR,隨豬奔跑,額吐你哦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五章 隔閡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五章 碰撞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九八章 火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十章 學與道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四十二章 刀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七章 遷都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一章 根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七章 備戰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十章 工部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八章 鄭家第一百章 生日
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五章 隔閡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五章 碰撞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九八章 火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十章 學與道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四十二章 刀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七章 遷都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一章 根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七章 備戰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十章 工部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八章 鄭家第一百章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