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

bookmark

北征的大軍抵達銅山這裡的時候,朱瞻基終於突破了。單純以練武的境界來說,他已經超過了玄真和一清子。

除了身體上的弱勢,朱瞻基跟他們相比已經旗鼓相當,因爲朱瞻基還有前兩世的豐富打鬥經驗。

這座銅山佔地約三平方公里,已經發現了兩個礦帶,可以直接露天開採。

在朱瞻基的眼裡,這座銅山並不大,因爲前世在澳大利亞,秘魯,智利見識過世界排名前十的超級礦山。

但是對這個時代的大明的人來說,這座礦山的價值卻無與倫比。雖然依靠現在的技術,不清楚這座礦山的儲量有多少,但是光憑可以看到的,就超過了大明境內的任何一座銅礦。

如今雲南的銅礦剛被發現,每年的產量只有區區的幾萬斤,總共不到五十噸。

而目前全國的銅產量最大的是浙江和江西,四川,這些地方加起來,一年也不到一百五十噸,這是全國的產量啊。

而這座銅礦可以出銅兩百多萬噸,相當於目前大明一萬年的產量。

別說還有一百多噸黃金,一千多噸白銀的儲量了。

朱棣聽到曹達明彙報,這片顯露出來的山丘,幾乎全都是金和銅的時候,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而其他將領一個個也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攏嘴。

對於將金銅作爲貨幣的大明來說,這裡就是名副其實的錢山。只要把控住這裡的金銅,大明將永遠不會擔心沒錢。

本來準備回撤的大軍走到了這裡徹底不走了,朱棣不敢相信這裡全部都是金銅,非要眼見爲實才肯離開。

而他看向兀良哈部嚮導的眼神裡,就透着殺氣了。

此次北征,除了少數漢人嚮導,各軍各衛都配備了內附的北元嚮導。其中以洪武年間就徹底屈服的兀良哈部,也就是朵顏三衛的人最多。

從北平往北三百里,出了張北,那裡的草原就被賜給了兀良哈部放牧。

大明雖然最遠把衛所都設立在了開平前屯衛,也就是後世的錫林郭勒盟,但是這裡的主導權並沒有在大明的手裡。

明朝在草原實行的是羈縻政策,也就是後世的那種自治模式。

主要原因還是大明看不上這裡的土地,在這裡駐軍的成本太高,收益太少。

但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爲了這座礦山,朱棣就能動員把漢人遷幾十萬過來,把這裡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裡。

從朱元璋開始,朱家就喜歡搞遷移這一套,聞名中外的山西大槐樹移民,距今也不過四十年。

而爲了增加北方的人口,朱棣登基之後,也從山東,江南遷了十多萬人到北平。

以前看不上這裡的土地,可以讓兀良哈部在這裡放牧,但是有了這座礦山,爲了保證以後的運輸線安全,朱棣就開始動了心思。

而那些邊軍,邊衛們,也都激動了,都想留在這裡保護銅山。有這座銅山在,他們的日子就永遠不會難過,這比守着幾畝地的日子要好過多了。

最近一段時間,除了京軍,京衛之外的數十個高級將領,把朱棣的中軍大帳變成了菜市場,變成了法院的庭審現場,只差變成角鬥場了。

朱瞻基在一邊看熱鬧不嫌事大,反而覺得很有意思。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爲了利益,所有人的鬥爭精神都很強。

就連朱棣這個皇帝也壓不住場了,他總不能因爲衆將領搶着要來駐守這裡,就把所有人都大罵一頓吧!

還是柳升一句話驚醒了衆人。“諸位,就是要爭,也要等到看清楚這裡值不值得爭吧?”

他不是超然世外,而是因爲神機營首先被確定能在這裡面分一杯羹,所以他纔有現在的姿態。

這次的大戰,所有人都看出來了火器對北元人的剋制作用,任你騎術再好,面對火器,也沒有對抗之力。

留一支神機營在這裡保護礦山,是必須的,而且,開礦需要火藥,要論玩火藥,除了那些配火藥的工匠,也只有他們玩的最好。

而配火藥的工匠在大明屬於高端技術人才,他們在大明境內都受到了最嚴密的保護,絕對不會讓他們來草原上。

所以,神機營除了守衛任務,還有開礦的技術指導任務,他們也是一開始就確定好的留守軍隊。

然後,礦山這裡就住不成了。

因爲,一天到晚都能聽到震耳的爆炸聲,礦山周邊每天的灰塵漫天。

但是除了朱瞻基,沒有一個人嫌棄。他們看着那升起的濃煙,漫天的灰塵,卻有一種陶醉之極的享受感。

包括朱棣在內。

那純度極高的銅礦石被發現的越來越多,所有人的情緒也都越來越亢奮。當在一處礦脈處發現了一處伴生黃金脈的時候,連朱棣這個皇帝都親自跑過去看了半天,興奮的渾身發抖。

根本不用朱瞻基費盡口舌來闡述草原對中原的重要性了,也沒有人把留守在草原當做苦差事了。

經過了足足一個月的爭吵和鬥爭,宣府,大同這些臨近草原的衛所,勝出了競爭。

草原上將會留下一支十萬人的騎兵,還將遷移過來十萬衛所兵,並且將從山東等地遷移過來最低十萬戶農戶,把這裡當做大明對草原的最重要據點。

當然,這十萬戶農戶主要不是爲了開礦,而是爲了運輸。

因爲銅的提煉不會在礦山這裡進行,而是將放在開平前屯衛。那裡也是後世的錫林郭勒,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也距離大明更近一些。

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化學提煉方法,只能依靠木炭或者是煤來燒融銅礦石,然後提純。

爲此,朱棣也決定先不修整長城了,將修長城的工匠調過來,從北平修一條直達銅山的道路。

這條路從北平到開平前屯衛,再到銅山,差不多一千一百公里,雖然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這裡直接挖出來的就是硬通貨啊!

而在道路沿途還將設立驛站和護軍營,保護道路暢通,在開平前屯衛,還將駐紮一支人數不少於十萬人的大軍留守。

這裡也將會成爲以後大明與漠北草原最重要的經濟中繼點和軍事中繼點。

這就足夠了,甚至是超出朱瞻基期望的好,一切都只是因爲一座礦山。

如今大明勢力蒸蒸日上,北元卻日暮西山,只要不給他們太大的恢復空間,他們將會一直被削弱。

最起碼,絕對不會像原來的歷史中那樣,原本一盤具有優勢的好棋被走成死棋。

大軍從六月十一就開始回撤,抵達礦山這裡的時候是六月十六。但是一直拖到了七月二十,纔算是安排好了這邊的事務,繼續趕路。

但是,朱棣只帶了六十萬人回來,在當地留下了近三十萬人,保護這座銅山。

臨走之前,朱棣大筆一揮,留下了北明山三個大字。

這個名字也成爲了銅山的正式名稱。

朱棣也在旅途中跟各將領包括朱瞻基商議,回到北平後,會召開朝會,準備在這裡建設一座都司府和承宣布政使司。

都司府負責軍事,而布政使司則是負責民政。

以前是管理這裡入不敷出,不划算。但是現在這座銅山能帶來無數的利益,除了夠給大軍的軍費,還能給國內帶來急需的銅,銀,金。

看到所有人都爲這件事感到激動和興奮,朱瞻基的心裡纔是真正得意。

有時候,根本不需要費心費力跟所有人對着幹,也不需要苦心經營非要壓住對方。

只需要輕輕撥動一下天平上砝碼,天平就自然會歪向自己這一邊。

這種操控歷史,將歷史人物都放進自己棋盤的感覺,真的很爽!

七月三十日,大軍抵達了開平前屯衛,修整三天。

朱瞻基特意到這裡的露天煤礦去查看了一番,計劃着以後在這裡建幾座炭窯。

唐宋時期古人就已經學會了燒炭,除了木炭,竹炭,還有將煤烘乾成炭,上佳好炭專供達官貴人,石炭則供給普通人。

但是這不是絕對。像淮北,揚州一帶,成片的山林很少。所以這裡的人們很早就學會了將有煙煤經過高溫烘烤,變成無煙焦炭,大部分人家都是用這種炭取暖。

應天府皇宮的御膳房裡,用的就是溧陽出產的焦炭,並且用量不小。

兀良哈部卻不會煉焦炭,實際上他們對煤炭的利用還處於初級階段,那些窮人們冬天天冷的時候,纔會拉上一兩車露在外面的煤炭,回去燒了取暖。

朱棣一幫戰爭狂是不願意讓兀良哈部跟着佔便宜的,要不是顧忌面子,他們恨不得將兀良哈人直接也驅趕走。

不過朱瞻基勸住了朱棣,利用現成的利益,籠絡住兀良哈人,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與其給自己增加一個敵人,不如增加一個朋友。

南門立木,千金市骨的道理朱棣可要比朱瞻基更清楚。被朱瞻基點醒了一下,大軍還沒有抵達開平前屯衛的時候,朱棣就已經給兀良哈各部發了召集令。

大軍駐紮下來以後,朱棣連續三天都在款待各部落首領。按照朱瞻基的提議,把煤炭都讓給了兀良哈各部,將他們綁在了大明的戰車上。

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十章 囚禁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一章 各國第七十章 工匠第十三章 人心第六章 分道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十章 林家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章 處政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七章 遷都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一章 各國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十一章 各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七十章 欽差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四九章 登基
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十章 囚禁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十一章 各國第七十章 工匠第十三章 人心第六章 分道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十章 林家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章 處政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七章 遷都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一章 各國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十一章 各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七十章 欽差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四九章 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