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

朱瞻基長身挺立站起,然後單膝跪拜抱拳說道:“孫兒懇請皇爺爺重立大寧都司、開平、三降城、東勝、威虜衛、威遠衛、白城子千戶所等漠南諸衛,並沿九邊向漠南地區擇地興建塢堡,衛所,壓縮韃靼,瓦剌等族生存空間。”

朱棣皺了皺眉頭,沒有想到朱瞻基竟然突然會提到這個建議。

這個時候,他也有跟紀綱,楊章德一樣的感覺,這個孫子的思維太活躍了,根本把握不住他的真正想法。

永樂八年,朱棣第一次對韃靼用兵,當時撤銷了九邊長城之外的諸多的衛所。

朱瞻基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中,這些衛所撤銷了之後,就沒有再建起來。

甚至到了朱瞻基當政的時期,他爲了守衛北平,把長城外最後幾處重要的衛所都撤銷了。從此以後,長城以外就不再歸大明所有,北平也直接暴露在了異族的爪牙之中,再無寧日。

所謂的仁宣之治,不過是無恥文人的吹捧,在中華歷史上,他們是絕對的罪人,甚至還比不上被俘虜的英宗朱祁鎮以及愛胡鬧的正德皇帝。

朱棣笑道:“基兒是否擔心過甚,我抽出這些衛所的兵力,只是爲了討伐瓦剌,這些衛所當然不會撤銷。待戰爭結束,這些衛所都會復置。”

朱瞻基倒不知道朱棣是這樣想的,他對歷史的瞭解本來就只有那麼一點點而已。不過既然提到了這個話題,他也不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問道:“如果官兵損失慘重呢?這些衛所何時復置?有無詳細計劃?皇爺爺的心思那些軍士可知曉?那些將軍可知曉?”

朱棣不說話了,因爲這些完全都是他一個人的意思,他有不會讓下面的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好一會兒,他才說道:“今次只要滅了馬哈木一族,就復置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各衛所,則邊境可永無事矣。”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瓦剌固然要打,但是不能光想滅了對方,要是滅不掉呢?這些衛所裁掉容易,復置艱難。世上無萬全籌劃,任何結果都需要考慮。皇爺爺一意孤行裁撤衛所充實討伐軍,只會讓衆將士以爲皇爺爺想要放棄衛所,如此形勢下,那些將士也不會用心經營衛所,長此以往,就如同虛設。人心散易,人心聚難,皇爺爺熟讀兵法,難道就忘了這點嗎?”

朱棣呵呵笑了起來,指着他笑罵:“小猴子,還不起來,難道讓我親自扶你起來嗎?這十幾年來,還沒有人敢指着朕的鼻子說,朕做錯了呢!”

朱瞻基立刻站了起來,陪笑說道:“皇爺爺當然沒有做錯,但是上位者的信息封鎖,不能什麼事都封鎖。像這種關係到對外政策的決策,必須要讓下面的人知道皇爺爺的心裡在想什麼,這樣纔不會讓他們胡亂猜測,做出一些違背了皇爺爺意願的舉動。”

朱棣這才嗯了一聲,跟朱瞻基介紹了他關於漠南各衛所的計劃安排。

從朱元璋將元變成北元,在漠南設置了十七個衛所和都司,並且在北元的遊牧地域,也設置了羈縻衛所。

到了永樂年間,這些衛所已經擴張到一百七十多個,不過現在因爲站,大都名存實亡。

現在朱棣並沒有撤銷衛所之意,只是想用這些士兵來打仗,打完了之後再回去。

可是到最後,因爲多方面的因素,這些衛所除了靠近北平的幾座,在他死後,其餘全部撤銷。

現在有了朱瞻基的督促,他也答應了下來,不管這次戰果如何,回軍之時,就是衛所復置之時。

越過了黃河,大軍繼續北行,朱瞻基在參加軍務會議的同時,朱棣也經常會問他的意見了。

衆大臣和各軍將領開始還有些不以爲然,只以爲這是朱棣在有意培養太孫。

但是朱瞻基有意地在各種事務上都開始逐漸表現自己,他也慢慢引起了衆大臣和將領的關注。

不過,爲了不讓自己在現階段就成爲所有人的靶子,他的表現只能說在及格線以上。

比如針對草原的民族政策,朱棣就安在了自己的身上,這不是搶朱瞻基的功勞,而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針對草原的盟旗制還好,但是減丁制度和儒家開化制度,那都是在歷史上要被歸納爲暴政,並且要得罪一大批人的事情。

朱棣把得罪人的事安排在自己的身上,說是自己的意見,對朱瞻基的名譽就不會有影響。

不管朱棣擁有再大的權力,不管朱瞻基擁有來自後世的豐富經驗,史書總是控制在文人的手裡,而現在的文人,可以說就是儒家。

朱棣再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文人都殺了,那豈不是國家大亂。

所以有些事情,哪怕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也力不能及。

朱棣現在對朱瞻基幾乎是言聽計從,但是朱瞻基更需要注意在權力面前的定位。

朱棣老當益壯,他對權力的重視跟朱元璋一樣,即便是願意對朱瞻基放權,也不會讓朱瞻基動他的核心權力。

所謂的核心權力,就是軍隊和朝政。

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不給你,你不能爭。

權力之爭也是古代皇權時代,太子大部分都不得善終的主要矛盾所在和原因。

所以他哪怕得到了朱棣的允許,可以參與一些國家大事發表意見,但是他也注意地不去搶權。

何況,他也看不上現在這種受到重重製約的權力。

他更怕自己陷入到這種繁雜的關係糾紛之中之後,不得不成爲權力的奴隸。

加上他已經決定了兩年後就開始發展對外徵略,想要在如今的朝廷之外另起爐竈。所以他不僅沒有急着加強自己在軍隊和朝廷的影響力,反而有些避嫌地不與任何官員建立私交。

這種行爲也讓朱棣對他更喜歡了,一個有能力,還不爭權的孫子,纔是好孫子。

要不然,就會像太子一樣,被他防備和忌諱,找到機會就要敲打一番。

大軍抵達濟南府的時候,在濟南府進行了休整。騎馬和坐船的軍士受得了,但是那些步行的軍士連續行軍了快半個月,早就疲憊不堪了。

五天之後,大軍才又重新出發。這一次一鼓作氣,與二月十五抵達了北平城。

шшш¤Tтká n¤℃ O

在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以後,元大都僅剩下了不到十萬居民。

朱元璋當政時期,從山東,河北等地移富戶填北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北平的人口將將達到二十萬。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棣遷都北平,又一次大型移民,在永樂十六年,人口超過了五十萬,到了朱瞻基時期,人口超過了南京,達到了一百萬。

而南京由原來的一百二十萬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九十萬。

但是現在,北平只是一個陪都,攻略草原的行在,總人口也沒有突破二十萬。

不過,由於這次北征,如今的北平已經成爲了一個大軍營,數百萬人口雲集此地。

北平方面以趙王朱高燧爲首,軍隊方面以徵虜副將軍、安遠侯柳升爲主,數百高級將領從北平抵達了通州迎駕。

整個歡迎儀式持續了整整一天,皇帝儀仗才被迎進了北平,入住朱棣曾經的燕王府。

朱瞻基對趙王朱高燧的印象不深,他很早就已經就藩北平。這些年,也就回了應天府幾次,每一次跟朱瞻基也就只是在公衆場合見上幾面,叔侄兩人表面上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歷史上,被描述的競爭激烈的奪嫡大戰,根本只是一股暗流而已。

這曾經還讓朱瞻基有些失望,原以爲可以看一場好戲,誰知道竟然如此平靜。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了,朱棣雄才大略,他的皇位就是搶了自己侄兒的,怎麼可能允許幾個兒子搞風搞雨。

那些文人記載的歷史說朱高煦,朱高燧奪嫡,並且誇大的厲害,不過是想給自己的身上貼金而已。

因爲太子是他們支持的對象,不把對方寫的厲害一點,如何能顯示出他們的功勞。

但是實際上呢?

趙王朱高燧在朱瞻基抵達之時,就直接俯首稱臣。

就連朱高煦想要造反朱瞻基,可是朱瞻基的大軍一到,他的人馬立即四散,連一場大規模的戰鬥都沒有。

所以說,所謂的奪嫡,朱高煦想要當朱棣第二,根本沒有文人們描述的那麼厲害。

朱瞻基對柳升比較感興趣,這可是世界上第一支火器軍隊,炮兵部隊的始祖。

永樂八年,柳升隨朱棣第一次北征,到達回曲津後,他率神機營爲前鋒,大敗阿魯臺。

這是明軍的火炮和火器第一次大規模應用。

韃靼人雖然一人三馬,勢不可擋,卻在火炮和火器的威力下低下了頭顱。

柳升進封爲侯爵,加祿米五百石,仍世襲伯爵。

隨後朱棣派他鎮守寧夏,討伐並斬殺叛將馮答蘭帖木兒等人。

此次他被召回,總領京營兵,擔任北征大軍徵虜大將軍。

朱瞻基對他感興趣,是因爲自己的手裡有更有效的火藥配方,只是他之前一直沒有機會見識如今明朝的神機營,所以並沒有貿然把更好的火藥拿出來。

如果朱棣問他火藥配方從何而來,他根本答不上來。

所以,即使有更有效的火藥配方,他也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拿出來。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火炮,火銃鐵質不行。貿然提升火藥的威力,只會引起火器炸膛,而不是增加火器的威力。

在沒有研發出更好的火炮之前,火藥配方的重要性沒有在最前面。

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二十章 曙光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三章 克太子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八章 鄭家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二章 處政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十七章 備戰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五十章 交戰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
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二十章 曙光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三章 克太子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八章 鄭家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二章 處政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十七章 備戰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五十章 交戰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