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

永樂十三年,朱瞻基初見馬迪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不到十五歲的半大小子。

整整五年過去了,他從一個自然科學的愛好者,工匠的兒子,變成了一個大明在物理學方面的專家。

雖然在資歷上,他比不過許多大半輩子都投身這個方面的工匠,但是在對物理學的總結和研究上,他卻走在了最前面。

這主要跟他還沒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觀,就被朱瞻基影響又很大的關係。

從小喜歡做工,喜歡研究,這給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後在十四歲的時候,遇到了朱瞻基,而朱瞻基爲他打開了一扇世界的大門。

朱瞻基的滑翔翼只是一個開端,他的手工作坊讓馬迪見識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關鍵是朱瞻基的引導,讓他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中國古代絕對不缺少對物理學的研究和應用,並且因此誕生了一系列享譽歷史的著作。

這些著作在民間是沒有機會看到的,許多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但是,朱棣從登記編纂永樂大典,整個大明幾乎所有的圖書,皇宮裡都有收藏。

從《墨經》,《考工記》,《論衡》,《考靈》,一直到宋代的《天工開物》,皇宮內都有收藏。

就連朱瞻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唐代《劉賓客嘉話錄》,這樣偏門的圖書,皇宮內都有。

所有涉及到物理學,格物方面的書,朱瞻基從小就讓那些太監們幫他蒐集出來觀看。

通過對這些書閱讀,讓朱瞻基很清楚中國古代在各個方面研究的成果和應用。也非常佩服古人在不瞭解事物本質的時候,就能以自己的一套經驗總結出一些結論感到驚訝。

當然也有一些在他看來啼笑皆非的結論,不過那只是因爲眼界所限。

總體來說,古人對物理學的認識,絕不是後世人認爲的那麼膚淺。

當然,因爲整個社會對格物的不屑,導致優秀人才都去學儒,只有少數人研究格物。

這種對格物的不重視導致了人才的斷續,也導致歷史上缺少對物理現象的總結和歸納,顯得很零散。

比如曹衝稱象的等量替換,就是對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開拓思維。可是這件事發生了兩千年,一直要等到外國人侵略中國,把他們那一套拿出來的時候,中國人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古人早就採用了這種方法。

春秋戰國時期的《墨經》,其實就對力學和光學進行了歸納,槓桿原理在書中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並且因此誕生了秤,獨輪車等一系列應用的工具。

而且在墨經裡面,也闡述了光與影,小孔成像,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可惜的是,這樣的學問只能藏在皇宮的典籍庫裡,根本沒有人願意學。

因爲學這些對改善一個人的生活環境沒有任何幫助,還會遭到打壓。

除了力學與光學,中國古人對其他學科的研究也並不少,比如聲學。

《莊子》藝術就記載了調瑟時發生的共振現象,這種基音與泛音共振現象的發現比西方早得多,歐洲直到十五世紀才由達芬奇首次進行共振實驗。

墨翟曾在地下設甕,利用共鳴現象,探查敵方挖洞攻城的計謀。到宋代曾公亮,在他的《武經總要》中,把這種方法稱爲“甕聽”,這是聲學效應在軍事中的應用。

而磁學就不必多說了,指南針的發明就已經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人在磁學研究方面的成果。

還有熱學,這又是一門被忽視的學科。

早在春秋時期,《考工記》就對熔鍊金屬過程中,根據物體顏色判斷物體冷熱程度。並且形成了長期以來的鋼鐵熔鍊工藝。

而在《論衡》中記錄了熱平衡,熱傳導及冷熱循環狀態下的物態變化。

三國時期的孔明燈,更是對熱學的一種應用。

至於電學,雖然這門學科是後世纔有的,但是實際上,這門學科的記載是從人類文明歷史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古時候雷電交加,點燃大樹,人們就對雷電有了認識。

《漢書》中記載了尖端放電,避雷知識和有關裝置。

西漢時期《博物志》就記載了摩擦玳瑁,能夠讓玳瑁帶電,吸附小顆粒。

《論衡》中記載了利用磁石摩擦生電。

到了唐代,《玄真子》一書裡面就已經對雷與電之間的聯繫和分別進行了科學的分析。

但是所有這一切,都只是零散的應用,很少有像秤一樣,能從古應用到現代的工具和理論闡述。

這不僅僅是古人只重應用,不重理論,關鍵還是缺少其他學科發展的土壤。

朱瞻基自己是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研究這些的。所以在遇到還不到十五歲的馬迪的時候,他把這些書全部送給了馬迪,讓他這個本身就對物理學有興趣的大孩子來研究這些。

而馬迪也沒有辜負朱瞻基的期望,很快就把古書裡面,關於物理學的應用,按照朱瞻基的分類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這是他在三年前拿給朱瞻基的書。

除了這些,他對朱瞻基的滑翔翼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又添加了一門流體力學。

又是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馬迪已經快二十歲了。

由於朱瞻基的吩咐,馬家並沒有給馬迪說親,他自己也沒有成親的想法,整天埋頭在下馬橋農莊的研究室裡。

三年前他拿給朱瞻基的書只是別人的東西,但是現如今,他將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大部分都進行過試驗,增加了許多內容。形成了一本集理論,實驗依據,原理分析的物理學叢書。

他雖然年輕,卻是朱瞻基的羽林衛學的講師,這幾年來,他的學生中不乏勳貴子弟,文臣子弟。

所有人哪怕一開始對他教的物理學不以爲然,卻不能忽視滑翔翼帶來的影響作用。

大明的滑翔翼都是在他的帶領下生產出來的,滑翔翼已經成爲了大明軍中的重要的偵察兵種。

不僅羽林衛學的學生,就連各邊軍,也都派出了經過專業軍事訓練的人來下馬橋學習滑翔翼,這讓年輕的馬迪受到了整個朝廷的重視。

那些勳貴子弟,文臣子弟再自認身份高貴,也不敢忽視這個未來的國舅,所以這讓馬迪的聲望越發高漲了。

朱瞻基原本是考慮將自己的大妹妹嘉興公主嫁給馬迪,嘉興生於永樂七年,比馬迪小八歲。

馬迪家境富裕,本人性格溫和,甚至有點小受,嘉興嫁給他應該是個好歸宿。

但是哪怕按虛歲來算,嘉興今年也才十二歲,想要結婚還要等兩三年。

但是這次回到大明,他把這件事跟張氏提了一次,卻遭到了張氏的反對。

不是因爲張氏看不中馬迪,而是因爲朱瞻基本身已經娶了馬迪的妹妹,再把公主嫁過去,有換親的說法。

雖然換親在百姓裡面很普遍,但是正因爲這樣,連地主豪紳都忌諱換親的說法,更別說皇室了。

所以現在朱瞻基看到馬迪,心裡還有些愧疚,有心要幫他找門好親事。

以馬迪的條件,原本可能並不在勳貴的眼中。但是朱瞻基娶了他妹子,以後登基,馬家最少也有個伯爵。

他雖然是家中次子,卻倍受朱瞻基重視,如今在勳貴,文臣中都名聲顯赫。

而且他還不用從軍,性格溫和,長的還好,家中更是家財萬貫。

所以他不愁找不到媳婦,就連一等一的勳貴家族,也是想跟他結親的。

視察了格物研究院,朱瞻基特意吩咐馬迪:“這本《格物基礎》目前已經完善,今後將作爲羽林衛學基礎教材。但是你不能一直把自己限制在這個位置上,今後的大明需要你的地方更多,你也應該把耕讀的精力放在繼續深化研究上。所以,你現在的任務是從羽林衛學中挑選幾個得意弟子,教會他們書上的東西,然後卸任講師之職。”

馬迪有些急了,長揖道:“殿下,微臣願意教書,何況現在微臣一日才許教課半個時辰,就是備課也不要半個時辰,一日一個時辰足矣,並不耽擱微臣研究。”

朱瞻基笑道:“以你如今的成就,讓你當講師是委屈了你,再等幾個月,我要組建我大明第一所大學,屆時會升你爲教授。”

“大學?不是太學?微臣連舉人都不是,還能當教授?”

“我說你能,你就能。”朱瞻基沒想現在就跟他解釋大學的不同,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欣兒如今已經懷孕七月,三月怕是就要生了。我們一出門就是三年,你也讓你母親多去宮中探望,不需在意他人的口舌。”

“是!”

讓李亮收起了馬迪新編的《格物基礎》,幾人移駕到了格物研究院旁邊的小院子。

電力研究院可是說是朱瞻基期望最高,卻發展最慢的部門,這主要源自於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電力的研究需要各種理論的奠基,連什麼是電都還不清楚,就想要利用電,這個步子有點太大。

其次就是應用研究方面,朱瞻基自己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說,他很清楚電機的作用,工業發展需要電,而電能轉化爲動能,最重要的就是電機。

可是朱瞻基只知道電機是用銅線包繞而成,但是什麼工作原理,他也不知道。

在最廣泛應用的電燈上,朱瞻基知道電燈泡最開始是竹炭的,後來是鉛絲。

他也跟研究人員說了燈泡的作用,但是直到現在,電燈依舊沒有能生產出來。

如何用竹炭做燈絲,朱瞻基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教別人?

至於用鎢絲做燈絲,那更難,因爲鎢的熔點有三千多度,現在的冶煉水平,根本達不到那一步。

所以現在的電力研究院,還是皇家的一個玩具,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派出去表演一番。

這些人的幹勁倒是不小,磁石越來越大,線圈越繞越大,用巨大磁石和線圈做成的發電裝置,能輕易把人電死。

朱棣就曾經突發奇想,在承天門外處置一夥盜賊的時候,就用這線圈發的電,活生生地把人電死。

以至於最後肉都快熟了,人還沒有徹底死。

還別說,這樣的死法很少震懾人,現在大明的百姓就喜歡把被天雷劈死作爲最重的賭咒。

這種走了歪路的科技樹讓朱瞻基也無可奈何,他知道發展方向,但是沒有基礎,如何能建立起空中樓閣?

“殿下,該回去了,今日是祁鍵小王爺的生日,太子妃還交代了讓奴婢提醒你。”

朱瞻基點了點頭,嗯了一聲,跟馬迪說道:“改天再去江邊看你們跟艦船研究院進行的船體和風帆改進,今日就到這裡吧。”

十家研究院,朱瞻基當然不可能一天看完,總要花費幾天。

出來的時候,他遇到了卡爾索利等一幫被組織過來的西洋學者。

這些人已經逐漸習慣了大明這裡的繁榮生活,但是整天無所事事,讓他們都有些待不住了。

陳誠現在走了,安排他們的工作也就成了朱瞻基親自要乾的事。

他沒有親自出面,只是讓李亮去通知他們明日會接見他們,離開了下馬橋。

這些西洋學者的用處他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那就是擔任新成立大學的講師,然後再根據他們每個人不同的特長,給他們發揮的平臺。

這個大學他準備用內庫的資金來成立,不經過戶部,這樣也不給文臣們插手的機會。

先拋開文臣們獨立弄一攤出來,以後再去考慮融合的事。

如果現在就把這些西洋學者們跟儒家混在一起,恐怕儒家絕不會讓這些西洋學者發出自己的聲音。

而且,一開始也不能叫大學,這樣會觸及儒家的敏感神經。

不如就叫皇家理工學院吧,就說專門培養技師,工匠,這樣儒家反對的力度也會小一點。

馬蹄聲震,朱瞻基透過窗口看見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期盼着朱棣和朱高熾都早日離開。

銀行的案子他一直不去碰,就是要給所有朝臣一個下馬威。

(不在狀態,今日過渡章節先來這些,明日爭取多更一些。)

感謝一斤白糖,大隋章德公,燈火見人家,竹籤子,額吐你哦,顧峰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章 家天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十章 學與道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十五章 斬殺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九章 拜師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章 處政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六章 分道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四章 蒲家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章 勳爵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十三章 震撼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二章 勳爵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七章 蒙特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六十四章 朝議
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章 家天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十章 學與道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十五章 斬殺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九章 拜師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章 處政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六章 分道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四章 蒲家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章 勳爵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十三章 震撼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二章 勳爵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七章 蒙特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六十四章 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