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遠行

而朱瞻基願意扶持路易十一,可不是看到歐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想要去幫助他們。

張瀚可能具有如此“高尚”的情操,但是朱瞻基這種利己主義者,永遠不會如此博愛。

他所做的所有一切,都不過是爲了一個目的,讓大明更強,歐洲更弱。

單純地隔絕,封鎖,是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規律相違背的。

因爲他的蝴蝶效應,大明現在走到了發展的前端。但是這種發展的領先只是一時,而不是永遠。

未來的大明,是不是能永遠領先,這就需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簡單粗暴的封鎖,只會造成社會的分裂,達不到永遠引導的作用。

因爲大明現在的領先,大部分是看得到的,是能夠學習的。

就以汽車,火車爲例,那些歐洲人看到這些東西,他們哪怕在材料技術上跟不上,但是進行反向技術的逆推,他們的技術也會很快跟上來。

後世的東方一窮二白,還遭遇技術封鎖,但是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就已經全面追趕了上來。

如今的歐洲沒有後世東方的基礎,因爲大明已經佔據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佔據了絕大多數資源,他們沒有了發展的基礎。

但是一味的分裂,封鎖,只會造成對立與仇恨,並不符合的大明的長期,永久利益。

因爲大明不僅要成爲世界的霸主,更要成爲所有國家的宗主國,成爲世界唯一的霸主。

所以,不僅要從技術上引導,更要從意識形態上來引導他們。

後世的美國失敗了,是因爲美國本身是一個新興國家,他們缺少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底蘊。

他們奉行的弱肉強食,霸權主義根本不能讓他們成爲所有國家的標杆。

以民族矛盾爲例,他們國內的民族矛盾可謂是世界第一,各民族,不同人種之間的對立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嚴重。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不僅沒有能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而大明不一樣,漢民族佔據了絕大部分比例,而且還有儒家文化,佛道意識形態的積累,現在更有了真理教在科學技術方面的規模化影響發展。

而歐洲現在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他們還處於愚昧之中,受到教會的思想約束,根本沒有形成自己的開明文化積累。

他們連文藝復興都還沒有開始,還認爲地球是一個平面,太陽圍着地球轉。

這個時候,大明如果不實行文化入侵,那可真是傻了。

讓所有的白人也都以大明文化爲文明的先驅,奉行大明的文化意識,價值觀,奉大明的文化爲皋臬,這樣幾代下來,歐洲就會自動成爲大明的附庸。

而且,這種統治比武力統治還要牢固的多。

在不能全部消滅的時候,保留一部分其他人種,讓他們沒有威脅地追趕,也給大明繼續向前發展的動力。

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不容易,因爲這要從政治,文化,經濟,工業,科技等各個方面對各國實行全方位的影響。

現在,法蘭西願意當這個大明帝國文化侵略歐洲的帶路黨,朱瞻基當然要給他們一些好處。

選擇法蘭西,也是因爲他們在歐洲有一定的影響力,卻又不可能站在歐洲的頂端。

雖然他們一直以歐洲老大自視,但是實際上,法蘭西因爲佔據了西部歐洲最富饒的土地,在經濟實力上,他們的確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

但正是因爲這種優越的生活環境,讓他們的人民缺少一種拼勁,缺少一種韌性,這種民族性格是改變不了的。

像日耳曼人,朱瞻基就絕對不會扶持,因爲他們有一股狠勁,有了機會,他們就能一飛沖天。

利用他們對付教會,失去了教會的意識形態價值,法蘭西目前沒有任何的思想主義沉澱,這個時候,他就只能利用張瀚的那一套來武裝思想。

而這套思想,核心則是大明的價值觀。

但是路易十一併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他將這次大明之行看做是法蘭西崛起的希望。

在大明受到朱瞻基的重視,並且願意售賣他火藥,這一切都讓他非常滿意。

朱瞻基實際上很早就已經決定放開火藥的限制,因爲歐洲缺少火藥,他們的戰爭規模並不大。

人死的太少,相互之間的仇恨太少,並不符合大明想要渾水摸魚,引領發展的利益。

朱瞻基已經決定,近期就從東瀛運送硫磺,從大明運送硝石,從西洲運送木炭。

這些原料運抵克里特島以後,將會在那裡進行配比,分成槍彈藥,火炮藥,出售給歐洲各國。

當然,爲了讓路易十一安心,這些火藥會先賣給他,後面在逐漸賣給其他人,必須要給他一點信心,才能讓他徹底登上大明這條大船。

朱瞻基也不擔心他們會用這些火藥來對付大明,如今的歐洲,根本不敢再跟大明作戰。

而且這種落後的火藥,早已經不是大明常備火藥了,大明有效果更好的高性能炸藥。

滿足了路易十一的大部分請求之後,朱瞻基打發了他離去。等他興高采烈地出了大殿,朱瞻基回頭跟李賢他們說道:“儒家經義的西化,如前做的如何了?”

李賢的心情也相當的好,笑着回道:“稟陛下,外交部已經將儒家經義翻譯成爲了各種文字,只等陛下定稿,就將刊印,然後運往歐羅巴。”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西方白人野蠻不堪,他們現在唯一儀仗的就是政教一體。如果法蘭西推翻了教會,他們就沒有統治的意識形態,這個時候,不管他們能不能接受張瀚的那一套,儒家經義,道教經義也都能讓他們學習,甚至不停地繞圈子。”

“陛下說的是,據說於總理想要親自前往歐羅巴宣傳儒家經義,被其他大臣勸了下來。他今年可也已經六十七歲,可不敢讓他再奔波。”

于謙跟朱瞻基同歲,不過他的身體比朱瞻基差的多了,現在看起來衰老不堪。

朱瞻基搖了搖頭笑道:“於廷益與朕同年,不肯服老也不行了。”

這話沒有人敢接口了,說于謙老,就是說朱瞻基老啊。

朱瞻基擺了擺手。“傳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見駕……你們可要把相機擺置好,把這一幕給朕拍的清清楚楚。”

幾個攝影師連忙低頭應是,等待着阿方索五世進殿。

這位阿方索五世在原本的歷史中就喜歡遊歷各地,去過不少地方,因此得了一個雅號“七次向世界出發之王子”。

他與他的弟弟恩裡克王子大力發展航海事業,是葡萄牙成爲世界霸主的主要功臣。

但是在這個時空,葡萄牙的航海事業遭遇到了重重挫折,他們根本進不了大西洋,至今只能在地中海沿岸貿易。

對於在大陸上勢單力薄的葡萄牙來說,在如今的西班牙逐漸驅趕走阿拉伯人,走向統一的時候,他們對海洋貿易的渴求感是最強烈的。

不過,大明會壟斷海洋貿易,絕對不會給葡萄牙任何機會。

阿方索五世這次雖然親自過來,大明最多隻會給他一些貿易甜頭,想要進入海洋,大明是不會同意的。

路易十一出了皇宮,忍不住回頭看了一下這巍峨的宮城。

一列環城火車發出一聲長鳴,停在了承天門外右側的站臺上。看着人流上上下下,路易十一嘆了口氣。跟自己的隨從說道:“大明的先進不僅是科技的先進,你們看他們的人民,一個個精神飽滿,像是這個國家的主人。而法蘭西的人民,根本不會在乎是誰坐在國王的寶座上。

法蘭西需要革命,需要推翻教會,只有這樣,纔會讓大明誠心誠意地幫助我們,才能讓我們法蘭西成爲文明國家。”

“但是,陛下,同時與大貴族和教會開戰,我們的實力還不夠。”

“我知道,所以我們需要借用大明的力量,你們說,假如我剛回到法蘭西,就面臨刺殺,那麼承諾了保證我安全和王位安全的大明會怎麼做?”

在歷史上,路易十一有一個最著名的外號叫“萬能蜘蛛”。

“萬能蜘蛛”這個外號說的就路易十一素以詭詐、機智、老練,並具有驚人的活動能力聞名。

他面對敵人,並不喜歡直接訴諸武力,寧願更多地利用繼承權和外交作爲手段,軟硬兼施,以陰謀詭計達到縱橫捭闔的目的。

而且他兇殘狡詐,對敵人從不留情。

在西方,貴族是有豁免權的,就是戰敗,一般也不會上刑,處死。但是他對叛亂的封建主不僅動以酷刑,甚至還滅了阿曼涅克這樣的著名大家族。

幾個下屬面面相覷,卻也不知道該如何來說服他。

路易十一這個時候卻又露出了了溫和的笑容,衆人望了過去,只見張瀚從廣場上走了過來。

他的手裡還有一些麥粒在餵食廣場上的鴿子,當他走過來的時候,一羣鴿子圍在他的身邊飛來飛去。

“我的朋友,這個時候我恨不得手上有一臺相機,可以將這一幕拍下來。這一刻,你猶如上帝。”

張瀚心中一笑,這一幕是道教的宣傳人才給他出的主意,就在他們的不遠處,兩個抱着相機的攝影師已經將這一幕拍了下來。

未來他們會選擇最精彩的照片沖洗出來,然後作爲宣傳的畫報。

聽到路易十一的話,張瀚將手中剩下的麥粒一下子全部扔了出去,一羣鴿子登上圍着他們來回飛翔。

“國王殿下,今天與陛下的商談可還順利?”

“非常順利,皇帝陛下不愧是這個世界最有權勢的人,他雖然身在大明,卻依舊對法蘭西的狀況一清二楚。他跟我說了很多有用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他願意售賣火藥給法蘭西。”

“僅僅只是火藥嗎?”如今的大明軍隊在換裝,從燧發槍改成連發槍,而有上百萬支燧發槍都將退役。這個時候,即便是燧發槍,應該也能向法蘭西出售。”

路易十一楞了一下,他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這方面的要求,因爲以前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現在……

更主要的是,因爲鍊鋼技術和製作工藝的不同,大明的火槍比歐洲的火槍威力要更大一些,射程更遠一點。

路易十一連忙抓住了張瀚的手,急匆匆說道:“我剛纔已經向皇帝陛下展示了我的忠誠,卻沒有提起火槍的事,如果能夠購買到火槍,我將不吝……”

他有些尷尬起來,因爲大明的好東西太多,他這次帶過來的資金早已經用完,還問張瀚借了六萬銀幣。現在,他根本沒有資金了。

“我的朋友,現在我需要你的幫助,不知道你那裡還能調用多少資金,等回了法蘭西,我都會加三成的利息還給你。”

張瀚猶豫了一下,說道:“我盡力吧,你要知道,在我的家族,我能調用的資源也是有限的。”

他們回到了樑國公府,讓張瀚意外的是,當他找到張海,想要再調用一批銀子。這一次,張海沒有像上次那樣囉嗦了半天,只是嘆了口氣,問道:“你們要多少銀子?”

如此順利就解決了資金問題,讓路易十一喜出望外。

第二天,他就託張瀚聯絡了大明國防部,試探性地提出了想要購買火槍的請求。

國防部的幾位官員雖然沒有直接答應他,說要向上層申請,但是從他們的態度也能感受到,他們並不介意將燧發槍出售給法蘭西。

幾天之後,回覆就下來了。大明願意以每支燧發槍五枚銀幣的價格,出售一批燧發槍,並且每支火槍,還配備一斤火藥。

而且,大明還很體貼法蘭西的運輸能力,願意在勒阿弗爾與法國進行交易。

屆時,法蘭西不管是用金銀,還是用其他礦產作爲結算物,大明都可以接受。

這讓路易十一喜出望外,這一下不用跟張瀚借錢,就能有錢支付貨款了。

但是張瀚明白了過來,這些火槍,應該是直布羅陀海軍和克里特島提督府淘汰下來的火槍。

想要把這些火槍運回大明,還要耗費精力,現在直接在那邊就地處理給法國,還能大賺一筆。

雖然不懂經濟,但是張瀚也知道大明因爲集約式的製造,一支火槍的造價不會高於三枚銀幣。現在一支舊槍都能賣五枚銀幣的價格,還省了一筆運費,如何不划算。

不過,他終究記得自己是哪一方的人,沒有把底細透露給路易十一。

對他來說,路易十一隻是他利用的工具,對這個狡詐的國王,他可沒有半點友情。

他的愛,只會給那些無依無靠的窮人們,他們才值得同情和憐憫。

不僅路易十一,每個國家的代表,這次來到大明,基本都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大明要開始對歐洲施加文化影響力,這種影響不能採用強制手段,想要讓對方按照自己的節奏走,自然要給他們一些甜頭。

像匈牙利,這個歐洲的農業大國想要拖拉機,大明就賣他們一批可以耕地的拖拉機,收割機,同時保證向他們提供汽油和柴油。

挪威面臨瑞典的威脅,大明在中間調和,讓瑞典承諾了不會入侵挪威。

而瑞典這邊,大明將會向他們提供勘探支持,在他們國內進行鐵礦勘探。

英國這邊,大明也願意向他們轉讓轉爐鍊鋼技術,當然,高昂的授權費是少不了的。

其他各國,各有訴求,大明都是儘量滿足,儘量讓他們都開開心心回去。

隨同歐洲代表團一同返回歐洲的是解雲,他雖然官職不高,但是身爲大明皇帝寵臣,加上思想開明,很受歐洲各國代表的重視。

衆人皆以爲解雲這次前往歐洲,是爲了宣揚儒家文化,但是隻有少數幾個人才知道,他這次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考察西洲情況。

正統元年大明封建,當初的南洲有十六個王爺。西洲因爲環境惡劣,加上要打仗,就只安排了兩個王爺過去。

這也造成了晉王府和漢王府一直是親王府中勢力最大的。

晉王府在非洲的南端,佔據的地盤相當於後世的南非一帶。

而漢王府佔據的是非洲赤道以南,也就是剛果熱帶雨林以南的大部分地區。

但是隨着這些年的漢王府的迅速擴張,如今的漢王府早已經將勢力擴張到大半個非洲。

除了大明的鐵桿小弟馬穆魯克王朝他沒有去動,非洲東部的大部分地區,現在都以漢王府爲尊。

不僅如此,他們還一直攻佔到了後世的安哥拉,並且因爲奴隸貿易,屢屢與晉王府之間產生矛盾。

以前的時候,他們相互之間還保持着剋制,但是隨着近年來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還發生過小規模的戰鬥。

當然,這兩家都將這些矛盾掩蓋了下來,但是大明的通政司不是吃乾飯的,已經掌握了不少證據。

朱瞻基從這種變化也能夠看出兩家現在的野心逐漸變大,他們在西洲待的時間太長了,已經有了別的心思。

他們雖然對朝廷依舊忠心耿耿,但這是因爲他們的經濟,技術貿易,全部要依靠朝廷。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朱瞻基還活着,他們兩家都不敢有半點異心。

如果朱瞻基要是死了呢?

對這種變化,朱瞻基是非常不願意看到的。但是他這個時候,也沒有藉口對付這兩家王府,畢竟他們依舊非常聽話。

而且,這些年,他們爲大明貢獻了超過五十萬的健壯閹割黑人,這些人爲大明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是有功於大明的。

另一方面,他們在非洲積極拓展,進行大規模的墾荒,讓原本許多不適應居住的地區,變成了良田。

原本的非洲中部,瘴氣肆虐,但是現在,大部分聚居點已經沒有了瘴氣,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朱瞻基想要對付他們兩家,或者說打壓他們,就必須要有正當的理由。

解雲這次去歐洲,就會前往歐洲,更加直觀地瞭解情況,以便朱瞻基做出決斷。

對解雲,朱瞻基是非常放心的。

在思想上,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是堅定的大一統思想主義者,對任何強藩都有戒心。

在爲人上,解雲自小在南洋,南洲生活多年,具有開闊的眼界和思維,任何人都很難在他面前隱藏自己。

破局的關鍵其實就在朱瞻基的手裡,這些年,除了曹國公李家等少數幾家勳貴被分封西洲,大部分勳貴都是分封到了南洲和南洋。

這幾十年,大明又積累了不少勳貴,完全可以再分封一批到西洲去。

但是,在此之前,朱瞻基還是想更清楚地瞭解一下漢王府與晉王府的態度。

不管他們聽話還是不聽話,朱瞻基都必須會做到一舉定江山。

他們如果敢不聽話,朱瞻基肯定會直接削掉他們這兩個勢力過大的強藩。

如果乖乖聽話,朱瞻基也會分封一批勳貴前往西洲,削弱他們的控制權。

如今的西洲可不是後世貧瘠的非洲,赤道以南的黑人幾乎沒剿滅一空,那裡氣候溫暖,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可要比南洲富裕多了。

晉王府和漢王府佔據了那麼一大片地方,早就惹得其他宗室羨慕嫉妒恨了。

所以,朱瞻基只需要在幕後輕輕推動一番,自然有人會爭着出頭。

出航之日,解雲一大早就已經起牀,安慰了妻子之後,他先帶着兩個要陪他一起前往歐洲的兒子到祠堂拜了祖先,然後來到主屋拜別父親解禎期。

解禎期比朱瞻基還要大幾歲,今年已經七十了。曾經的貌比潘安的狀元郎,如今已經是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子。

不過他這些年保養的還不錯,身體還算硬朗,要不然,解雲也不會興高采烈前往非洲。

打發了兩個孫子出去,解禎期看着面前已經成熟起來的兒子,沉吟了半晌才說道:“永樂二十年,爲父金榜摘下狀元,當時的陛下還是太孫殿下,他說我優柔少斷。我心中不服,以狀元之名要求外放。

可是後來爲官了,才知道自己以前是真的沒有沉澱下來。這幾十年,朝廷變化日新月異,爲父爲官一直戰戰兢兢,生怕應了陛下之言。

你與我不同,自小在南洋,南洲各地都生活過,見過大明各地百姓生活不同,見識還要長於爲父。”

解雲卻知道,自己在文采方面,是比不上父親的。

解禎期看着兒子嘆道:“這些年爲父是擋住你的路了,今日你要遠行,爲父也送你四個字:履薄臨深。”

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五章 碰撞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章 家天下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五章 碰撞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章 父子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十九章 變化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
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五章 碰撞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章 家天下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五章 碰撞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章 父子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十九章 變化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