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

太平坊,蹇宅。

顧佐被蹇宅管家孫緒領進正院,看到倒座房的屋檐下,還坐了一滿排的等待接見的官員。

他忍不住問道:“尚書大人這每日真是日理萬機啊!”

蹇府的管家孫緒不以爲然地說道:“自永樂初年,我家老爺升任吏部尚書,這家中就沒有片刻安寧。”

那些人看到剛被晉升爲刑部尚書的顧佐,紛紛起身行禮。

顧佐長揖一圈作爲回禮,然後才又跟着孫緒的後面,走向了蹇宅的書房。

中國古式的揖禮,是最優雅的禮儀。只是手掌的動作,鞠躬的角度,再配上頭部的動作,就能衍生出無數的意義。

任何禮節都不可能像揖禮一樣,既能長輩對晚輩,晚輩對長輩,又能多人對單人,單人對多人。

只是簡單的一禮,就能一下子面向幾十個人行禮,這是什麼禮節都做不到的。

而且,還乾淨,衛生。

書房門口,蹇義長揖到底,輕聲笑道:“禮卿大駕光臨,瑢喜不自禁。”

蹇義原名蹇瑢,字宜之,義這個名字是朱元璋所起。

顧佐雖然現在級別跟蹇義一樣,都是正印尚書,但是蹇義從永樂初年就是吏部尚書,統帥百官。

他不過是前些時日才從應天府尹晉升爲刑部尚書,刑部比不上吏部,他年紀更是比蹇義小了二十歲,哪裡敢託大。

他連忙全禮迴應道:“宜之兄客氣了。佐乃後進之輩,不敢當宜之兄之禮。”

蹇義對顧佐的態度還是很滿意的,他又回了一個半禮,纔將顧佐引進了書房。

這幾日,應天府風雲叵測,從皇上透露出要讓太子去嘉峪關,這彷彿一滴清水掉進了沸騰的油鍋,引發了文臣之中巨大的反應。

雖然大部分文臣並沒有任何動作,不過是因爲他們很清楚自己在皇上面前絕對討不了好。

何況,他們如今都有職司在身,不論是誰監國,對他們的影響都不大。

真正跳的歡的,也就只有那些沒有正式職司在身的學士們。

像楊士奇和楊溥這樣的東宮屬官,他們的命運都系在太子的身上,受影響最大的,也就是他們這一幫人。

但是蹇義本來就是百官之首的吏部尚書,還有夏元吉,呂震他們這些人,本就位極人臣了,反而並不在意誰監國。

太子監國也好,太孫監國也好,總還是需要他們來做事。

而從前幾日顧佐才被火速提拔爲刑部尚書,蹇義就知道,這個顧佐絕對算得上是太孫的人。

傍上了太孫不稀奇,他蹇義要是想要投靠太孫,太孫絕對倒履相迎。顧佐能看清自己的位置,不以此自傲,也就不枉他在調令上面簽名了。

兩人在書房裡坐下,顧佐知道蹇義事務繁忙,在家還要接待這麼多的官員,也就長話短說。“佐蒙殿下青睞,如今掌管刑部事務。但佐以前一直在應天府這個小池塘裡做事,自然沒有宜之兄的眼界和胸懷。這幾日刑部一下子抓進來了十幾個學士,數十監生,這如何處置,還望宜之兄有以能教。”

蹇義向着皇宮的方向拱了拱手說道:“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你我固然位極人臣,但是一切都應以陛下心意爲準。”

顧佐搖了搖頭說道:“陛下因死諫大怒,要佐從嚴從重。但是殿下卻又認爲此情可原,讓佐從寬從鬆。佐左右爲難,只能向宜之兄求教。”

蹇義笑了笑,問道:“太子殿下情況如何?”

顧佐沒有絲毫隱瞞,答道:“佐剛從東宮回來,太子殿下二次吐血之後,這幾日一直昏迷不醒。不過此番昏迷,倒也合了休養生息之論,恢復只是指日可待。”

蹇義點了點頭說道:“皇上既要出征,這以後主要還是要看太孫殿下想要如何施政啊!”

蹇義是老政客了,當然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很清楚顧佐是朱瞻基的人,所以故意點明朱瞻基的意見很重要,這也是間接說明他支持從寬從鬆來處置這些監生和學士了。

但是,他這是站在顧佐的角度來說的,並不一定就是他的真實想法。

但是顧佐依舊錶現的很感激,真誠說道:“佐受殿下青睞,如今榮膺刑部尚書,本應粉身碎骨也要以身相報。但殿下畢竟年幼,一些想法怕是不合陛下心意。我們身爲臣子,自應爲陛下和殿下解憂而不是爲他們增加矛盾。”

蹇義笑着說道:“陛下乃天命之人,他的反對不一定就是反對,他的贊同也不一定就是贊同啊!”

這話說的真是屁話,一點作用也沒有。

顧佐乾脆地說道:“宜之兄,你乃朝廷棟樑,今日佐就是想向你尋一妙策。儘量還是從寬處置這些監生,不要讓他們一時矇蔽,就失了一世前程。”

這一下,蹇義不好再以場面話應付了。他沉吟了一下說道:“不如以查證爲由,暫時拖延一些時日。陛下現在一心西征,若陛下遠行,這如何處置,就是殿下說了算了。”

顧佐又抱拳說道:“宜之兄可知殿下命錦衣衛,刑部,前往寧波查抄六大糧商的家業?”

“有所耳聞,這儒以文亂法,俠以武亂禁,商以銀亂國。如此不法奸商,當嚴懲不貸。”

“這裡面有兩家都是山東孔家的旁系……”

這一點倒是蹇義不知道的了,他驚訝地問道:“果真如此?”

顧佐點了點頭說道:“千真萬確!殿下一方面對文人保持疏遠,一方面又給予保護,可是如今又要對孔家動手,所以佐實在有些不明白殿下的心意。”

蹇義這一下也有些把握不定了,他皺着眉頭想了好一會兒才說道:“禮卿與殿下關係親密,可否聽他說過片言隻語?”

顧佐裝作沉吟了一番說道:“殿下說過夫子是夫子,孔家是孔家,分支是分支這樣的話。以佐之見,怕不是要區別對待。”

他的眼睛緊盯着蹇義的臉,希望能從蹇義的臉上看出一些端倪。但是蹇義老謀深算,臉上絲毫不見動容。

“殿下年紀是輕,但也算老成,如此區別對待,纔是成熟的治國理念。我原來還擔心殿下心思偏激,現在不用擔心了。”

兩人畢竟不算親近,今日顧佐登門拜訪,就是想給蹇義賣個好。但是蹇義絲毫部位所動,一副大公無私的模樣。

兩人你來我往,卻也沒有把如何處置這一幫監生的意見說出來。

隨後,顧佐提出告辭,蹇義親自將他送到院子門口,才停下了腳步。

蹇義感覺顧佐這一趟來的目的不明。他似乎是爲那些監生的命運而來,但是自始至終,對那些監生的命運卻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關切。

顧佐坐上了馬車,掀開了窗簾。“宜之兄,今日冒昧前來,獲益頗多,多謝宜之兄爲佐解憂。”

“好說,好說。”

看着馬車離去,蹇義卻突然渾身一震,一下子明白了今日顧佐的來意。

他今日不是不是爲那些監生而來,也不是爲了孔家那些商人而來,只是爲了讓他知道太孫殿下的心意而來啊。

今天一番會談,說道雖然都是別的事,但是通過這些事,他已經把朱瞻基的態度很明確地表達了出來。

顧佐這人能力是有的,要不然,也不會當了八年應天府尹還讓人挑不出大過。

他能死心塌地跟着太孫,今日又向他透露太孫的真實心意,就是在點明太孫此人不容小覷,讓他以後行事不要太過違逆太孫啊!

他急忙伸手招過來了侍衛,低聲吩咐道:“你派人跟着馬車,看看顧尚書接下來去了哪裡,然後速速來報。”

蹇義又接見了兩撥客人,侍衛回來稟報了。“大人,顧尚書先去了夏尚書府,在夏尚書府待了兩炷香時間,出來後又去了呂尚書府。”

“知道了。”

蹇義徹底明白了過來,今日顧佐來不是爲了問計,只是爲了跟他們闡述朱瞻基的態度。

這個太孫,還真的是不一般啊,難怪太子一系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學士街,楊府。

這幾日楊府的主人楊士奇情緒不佳,連帶着府中的氣氛也顯得格外壓抑了起來。

二公子在家的時候還好一點,他不在家,連一個大聲說話的人都沒有。

說都知道,如今太子生死未定,他們楊府完全依靠太子,命運也就未卜。

楊士奇一生奔波,就是爲了跟着太子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但是大志未竟,如今就要凋零。

他以往很少飲酒,更不白日飲酒。但是這幾日,除了每日上午去詹士府一行,回來後就躲在書房看書,飲酒,顯得格外消沉。

太子生死未定,他空有餘力,卻無處可發泄,甚至連一點小動作都不敢做。

如果太子就此離世,他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這種憋屈,是他十幾年來都沒有嘗過的了。

而且,原本沸沸揚揚的詹士府,翰林院,包括國子監,也因爲太子的生死未卜,變的平靜了起來。

他們想要爭,想要出頭,一切都是建立在太子身上。

如果太子不在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

而這個時候,已經昏迷了四天的朱高熾終於醒來。

他醒來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被朱棣有意讓人傳播了出去,說實話,他內心也鬆了一口氣。

他不是在乎朱高熾的身體,而是如果朱高熾這個時候死了,他的西征大業就又要拖延下去。

他是父親,固然不用爲太子守孝。但是如果他不顧太子剛死,就要出征,那些文人更是要把他寫成一個無情無義之輩了。

他鬆了一口氣,朱瞻基也同樣如此。只要他不影響朱棣的西征大業,他就是帶來一些小麻煩,朱瞻基也根本不怕。

大不了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一個健康的朱高熾他都不擔心,何況一個病重的朱高熾。

至於他手下那幫文人,不過是一個個無用的書生而已。

文華殿內,朱高熾的眼睛看着氣宇軒昂的兒子,心中失落不已。

連續兩次吐血,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根本撐不起大明這個龐大的帝國。

想到四十年的期待成空,他要是不失落,那都是聖人了。

“因爲我的事,又抓進來了數十個監生和十多個大臣?”

朱瞻基點了點頭,平靜說道:“父王不用擔心,我已經讓刑部好生照應,不會讓他們受了折磨。”

“能放……就都放了吧……”朱高熾一時感從心來,忍不住哽咽了起來。“何苦爲了我一人,又牽連進來如此多的赤子之心的監生和大臣。”

得到了消息的朱棣走到了大殿門口,並沒有讓人通傳,而是站在了大殿門口,聽着裡面的兒子和孫子的對話。

朱瞻基溫聲說道:“父王請放心,孩兒明日奏請皇祖父,就放了他們。你不要爲他人擔心,更要注意保重身體。”

朱高熾良久不語,朱棣有些不耐煩,正準備進去的時候,聽見朱高熾又說道:“瞻基你一直比爲父做的更好,父皇執意要把這大明交到你的手裡,也比我更合適。只是……”

朱高熾又咳了兩聲,才說道:“你把湯池農莊讓給我吧,今後我想到湯池去住一些時日。縱有萬丈豪情,沒有一個好身體,也看不到你將大明帶向輝煌。”

聽到他這樣說,不僅朱瞻基意外,就連站在殿外的朱棣也感到意外無比。不過想想他那軟弱的性格,朱棣又欣慰了起來。

這可以說是最好的結果了,一個軟弱溫和的太子承擔不了大明這個重任,但是他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是自己孫子的父親。

這是一直不曾有半點壞心思的好兒子,他從來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只會爲他人着想。

他不再旁聽,起身走進了大殿說道:“大郎且安心養病,待你身體康復,再出來做事。”

朱高熾看着走進來的朱棣,眼神閃出了一陣痛苦和不甘的情緒,不過很快又平靜了下來。

“父皇,孩兒已經想通了。湯池那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適合孩兒養病。我詹士府裡諸位臣子都是博學之士,以後我們就在湯池那裡編書,著書,也是自得其樂。”

朱瞻基注意到了朱高熾的眼神,但是並沒有擔心。朱高熾不想去西北,就不去唄。只是指望他手下那一幫文臣,翻不了天。

不過,他也小看了朱棣的氣度和自己的心胸,一開始他們準備讓他去西北,只是爲了不讓他影響朱瞻基監國。

他根本沒有必要以退爲進,去湯池那裡編書,就是讓他留在皇宮,又有何妨!

朱高熾醒了過來,朱棣和朱瞻基心裡鬆了口氣,他的那些妃子們更是又死裡逃生的感覺,待朱棣和朱瞻基離開,一個個紛紛來到他的病牀前看望。

朱瞻基又想到如今的殉葬制度,越發覺得這種制度的不人道。

不過,現在絕不是提起修改這種制度的最佳時刻。過兩年,等朱棣大勝而歸的時候,自己又能控制了大明的局勢,這個時候才最好。

他看了看天色,跟劉萬說道:“去將楊章德叫來見我。”

這幾日,朱高熾一直昏迷,以至於他也不好接見外臣,變的跟個聾子差不多。

他現在不擔心別人,就怕那個漢王還賊心不死。

天快黑了,明日就是二月初五的大朝會,即使外面有什麼變故,現在也顧不上了。

不過漢王已經失勢,他如果真的賊心不死,朱瞻基不介意挖個大坑,再把他埋進去。

楊章德這幾日跟朱棣見了幾面,但是朱瞻基要侍候太子,沒有機會見他。

劉萬隻是到前殿那邊跟錦衣衛的大漢將軍說了一聲,不一會兒,楊章德就快馬加鞭來到了東華門處。

諮情司內,楊章德細緻地將這幾天的抓捕經歷說了一遍,最後總結道:“那些書生一個個就是嘴上厲害,見了刀槍一個個嚇的都要尿褲子了。臣這幾日抓了數十人,沒有一個硬氣的,根本不用擔心他們。”

朱瞻基點了點頭問道:“那漢王府這幾日還平靜嗎?”

楊章德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疑惑,說道:“漢王府這幾日一直在閉門不出,臣這幾日聽到了一個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說說看……”

“根據錦衣衛漢王府的暗探彙報,漢王這幾日給陛下遞帖子,想要跟陛下西征。”

朱瞻基楞了一下,又沉吟了一下說道:“帖子遞上來了?”

楊章德點了點頭。“只是臣沒有探知到漢王到底寫了什麼。”

既然已經遞了帖子,內閣那邊,司禮監那邊應該都是有消息的,一會兒問問王彥就知道漢王到底想幹什麼了。

“好了,這件事你不要管了。這幾日加緊對各位勳貴的監控,我至今不知道那些勳貴暗中投靠了父王,讓我寢食難安。”

朱瞻基不怕明面上的敵人,就怕那些暗地裡的敵人。如果一面跟自己投誠,暗中倒向太子,那纔對他有影響。

楊章德領命欲去,朱瞻基又突然想起來問他。“山東那邊有消息傳回來嗎?”

“這纔不到半月,還沒有消息傳回來。要不要臣派人催一下。”

“不用了。已經掌握了大局,個別細節影響不了局勢。”

楊章德離開以後,朱瞻基很快就從王彥那邊得到了消息,漢王的確是跟朱棣遞了帖子。

不過,他沒有奢望能單獨率領北路軍,而是跟朱棣申請隨軍出征,並且向朱棣申請了幾條船,想要在西征期間,前往西洲。

只要不是窺伺軍權,朱瞻基就不會在意。他申請隨南路軍也就罷了。要是他敢看上北路軍的大權,朱瞻基就絕對不會放過他。

李亮輕聲提醒道:“殿下,漢王現在看來的打定主意要出海了。他想隨軍,恐怕也是怕了殿下。”

朱瞻基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他這裡防着漢王,漢王卻更害怕他。

現在最念着兄弟之情的朱高熾病危,朱瞻基監國。要是他趁着朱棣西征,直接找個藉口就將朱高煦一家滅了,他才冤枉了。

所以現在朱高熾病危,朱棣要西征,他纔不敢留在國內。

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來,他也未免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啊!

這樣一來,自己根本就不用擔心他了。

不過還有一個趙王,讓他有些左右爲難。

這幾年趙王朱高燧很聽話,但是他在聽話的同時,貪慾也大增。跟在內監的後面賺輕鬆錢還不滿足,更學會強取豪奪了。

他現在惹了一大堆麻煩,雖然很容易處理,卻將朝廷的信譽都給破壞了。

這樣的人就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不過他是親叔叔,朱瞻基也不好直接針對他。

還是等朱棣走了,再找法子治他一治,讓他知道,不是所有錢都能賺的。

從諮情司回到了興慶宮,卻正巧碰到了張貴妃正準備離開。

只是一看天黑了還沒有走,還留下吃飯這陣勢,朱瞻基就知道張貴妃是有意來尋自己。

她是後宮名義第一人,又長了兩輩。不管是孫嫺,還是胡良娣,藍良娣她們,都要細心伺候着。

她這次來不是爲了張輔傳話,而是爲了她另外兩個哥哥張輗和張軏。

張輗如今是神策衛指揮使,不過他這個職位是名義上的,一直沒有職權。

張氏因爲要封藩交趾,他們家族的成員大多現在只是賦閒。

還有張軏,如今掛名錦衣衛指揮僉事,實際上也只是多領一份俸祿。

但是張氏既然要封藩交趾,也要爲以後做準備了,所以如今張輔駐守京城,兩人就都想跟隨大軍出征。

這只是一件小事,即使是張貴妃不來說,朱棣恐怕也會直接將他們帶上歷練一番。

所以朱瞻基直接應承了下來。

不過在走的時候,張貴妃輕聲說道:“陛下昨夜夢中驚醒,不知做了什麼噩夢,渾身顫抖,還拔劍斬殺了一個宮女。”

朱瞻基知道她是擔心朱棣的身體,不過有歷史經驗,朱瞻基知道朱棣最少還有三年多能活。

他只是笑了笑,點了點頭,並沒有接話。

前世就有永樂二十二年,這輩子朱棣更加意氣風發,不打敗帖木兒國,恐怕他死不了這麼早。

只要給他兩年的時間,他就有信心控制整個朝局,到時候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能從容以對。

現在,就只等明日的大朝會了。

(不好意思,今天晚了,明天儘量早點)

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九九章 錯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五十章 交戰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七章 遷都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章 生日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九章 錯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十七章 備戰第六十章 佈局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七章 遷都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七十章 欽差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章 旅途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
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九九章 錯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五十章 交戰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七章 遷都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章 生日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九章 錯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十七章 備戰第六十章 佈局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七章 遷都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七十章 欽差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章 旅途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