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

集慶門內,貢院與秦淮河之間的一條幽靜街道。

這條與貢院只有一牆之隔的街道原本叫貢院西大街,但是因爲文臣們都喜歡居住在貢院四周,這條街因爲鬧中取靜,更是惹得不少文臣青睞。

因爲居住的學士衆多,這裡如今被人們稱作學士街。

楊士奇早年間在這裡就置辦了一套兩進小院,這些年來一直居住在這裡。

除他之外,像解縉,胡廣等人,也是住在這條街上。

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一個騎士騎着一匹駿馬進了這條只能容兩輛馬車交錯的不寬街道。

雖然還沒有看清馬上的騎士,但是楊府的門房已經憑藉熟悉的馬蹄聲,感覺到了這是二少爺回來了。

守在門房內的老管家羅伯連忙迎了出去,待馬匹靠近,認出了馬上正是自家的二少爺,讓門房小二牽住了馬繮。“二少爺回來了,老爺在書房等你。”

楊道從馬上跳了下來,搓了搓有些冰冷的手,將大氅解開遞給了羅伯。“羅伯,這馬今日已經被廣平侯家的馬伕餵飽了,不要再餵了。”

“好勒。”羅伯接過了大氅低聲說道:“二少爺,跟老爺好好說話,別又跟他犟,老爺也是爲了你好。”

“我知道……”

楊道率先進了院子,繞過了影壁,就大踏步地向着正房西側的角房走去。

跟在後面的羅伯年老體弱,根本跟不上他的腳步,忍不住在心中暗歎:年輕真好啊!

楊府面積不大,原本只是住了楊士奇老兩口,兩個兒子都被安排在家鄉伺候老母親。

楊父早逝,當時的楊士奇才一歲。他母親年紀輕輕當了寡婦,又來又嫁給時任德安同知的羅性。

羅性雖然是繼父,但是待楊士奇甚好,原本楊士奇已經改姓羅,因見楊士奇在祭祀之時悼念亡父,遂主動替他改回楊姓。

可惜的是,楊士奇還未成年,羅性因爲得罪權貴,被調任陝西戍邊。

在陝西的時候,羅性一個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苦寒,染病去世。

其母帶着他從陝西回了老家,從此沒有再嫁,撫養他成人。

楊士奇待母至孝,因其母不習慣應天府風氣,所以他把兩個孩子都放在老家替他盡孝。

但是兩個孩子不在身邊,他也沒有教導太多,讓兩個孩子都疏於管教。

原本他最喜歡聰明的大兒子,可是大兒子驕縱淫邪,仗着他的關係橫行鄉里。

東征東瀛期間,竟然違反軍令,染指東瀛皇室女眷,被殿下親自下令處死。

這個時候,楊士奇才醒悟過來,兒子還是要自己親自教導,才能成才。

他親自回鄉與母親分說,因長孫被自己教歪了,楊母也頗爲自責,不再留戀家鄉,搬到了京城來。

這個小院原本只是住了老兩口很寬鬆,但是母親來了以後,還有大兒子的妻妾和幾個孩子,二兒子,這小院住的就有些擁擠。

楊道經過西廂房的時候,聽見大嫂在教侄兒寫字,三個侄女卻被打發到了外面玩,不讓她們影響了哥哥寫字。

楊道心裡嘆了口氣,這個大嫂哪裡都好,就是太過苛刻。

因爲不到三十歲,丈夫去了,按例是要再嫁的。

要想不嫁,還要花錢買了身籍。

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竟能立志守寡,不用再嫁人,一心撫養侄兒成才。

就是待妾室太薄,待妾室生的孩子也太苛刻。

大哥死後,她就賣了幾個妾室,待兩個妾室生的女兒也跟小丫鬟一樣。

三個小丫頭看見楊道,都露出了笑意,輕聲喊了一聲“二爹”。

楊道點了點頭,溫柔說道:“外面冷,哥哥要學字,你們可以去我書房玩。”

幾個小丫頭笑了笑,點了點頭。

聽見外面的動靜,龐氏打開了窗子,開口說道:“二叔回來了,致同今日又貪玩了,兩百個大字到現在都沒有寫完。”

楊道扭頭看了看愁眉苦臉的侄兒說道:“剛過完年,心還沒有收回來。大嫂不必心急,給致同一些時日調整。我要去見父親,稍後來檢查致同課業。”

來到了角房,他在門上敲了敲。裡面傳來了楊士奇的聲音:“自己進來吧。”

楊道推門進去,一間不大的書房,四周都是各種書籍,中間的一張案几上,一盞油燈發出着暗黃的微光。

楊士奇戴着馬氏琉璃坊出產的一副玳瑁眼鏡,隔着鏡片正望着進來的楊道。

“廣平侯府如今惡了皇上,雖然皇上還顧念外孫,但是他們家族的衰落已成定局。你如今與廣平侯交往親密,使我不喜。”

楊道看着眼前有些蒼老的父親,自從大哥死後,他就明顯地衰老了下來。

一時心軟,他就沒有反駁父親的話,而是在父親對面坐了下來。“父親又想讓我參加秋闈?”

楊士奇嘆了口氣,才說道:“我知你文采平平,能考上秀才已經是盡力了。但是如今朝廷用人趨於正規,非舉人,進士,不得爲官,你終究還是要走這條路……”

楊士奇這樣說,是因爲他本身是沒有經過科考當官的典型。但是在他的時代,大明的文人數量不多,有點才華就能得到重用。

他天性聰明,多年的遊學生涯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學識,所以才能在得到惠帝的賞識後進入翰林院。

但是現在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哪怕太孫殿下也弄了不少秀才和舉人擔任官職,但是那些都是低級事官,想要升職難上加難。

楊道也嘆了口氣道:“父親,孩兒天性愚魯,當初能中秀才,也是託了你的福分……”

“距離秋闈還有大半年,這大半年只要你潛心學習,爲父加以輔導,一個舉人的功名未必就不能到手。”

“可是這不是孩兒想要走的路……”

“難道爲父還會害你嗎!”楊士奇臉色嚴厲了起來,沉聲說道:“你自西洋回來,就一直在誇海外的瑰麗,難道爲父不知道你的心思?”

楊道知道,自己躲避了許久的選擇,現在再也躲不過去了。

他起身跪了下來,面向楊士奇說道:“父親,孩兒不孝……”隨即拜了下去。

楊士奇的心裡感到一陣寒意,身子也忍不住顫抖了起來。好一會兒,他才壓抑住了自己內心的惶恐,儘量溫和地說道:“你如今也大了,要不是隨殿下出海三年,如今也早娶親了。爲父並不是不知變通之人,你有何謀劃,爲父也能替你周詳一二。”

楊道擡起頭來,原本敦厚的臉上也呈現出了一股凝重。他堅定地說道:“父親,孩兒想要加入海軍!”

果然是最壞的選擇……

楊士奇控制不住內心的惶恐,顫抖着說道:“道兒,爲父現在就只有你一個兒子了啊……”

楊道堅定地說道:“請恕孩兒不孝……,父親,如今致同已經慢慢長大,他雖然年幼,卻比我有才,父親不必憂慮後繼無人。況且,孩兒也欲今年成親,就是進入海軍,也不是今年就離家,總要給楊家留下血脈。”

楊士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厲聲喝道:“那海軍有什麼好?哪怕是一軍主帥,也不過是個兵頭。魏公的那句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纔是好男兒,難道你就忘記了嗎!”

楊道不動聲色,硬着頭皮說道:“父親,那是前宋,已經過了幾百年了。如今已經是大明,太孫殿下重視海軍,重視武將,這武將哪裡就比文臣差了?”

“太孫……”楊士奇冷笑了一下說道:“你們這些年輕人一個個口口聲聲太孫殿下,可知他就是個太孫,連太子都不是!太子殿下一心撥亂反正,如今皇上年邁,要不了幾年,就是太子殿下的天下!”

楊道一愣,看着自己的父親說道:“可是他們終究是父子啊!”

“太子殿下並非只有一個兒子!”

楊道渾身一震,看着自己的父親,臉上露出了恐懼了神色。他本就跪在地上,這個時候又拜伏了下去。“父親,慎言慎行啊!這楊家一應榮辱,可都繫於你一身!”

楊士奇也自覺失言,裝作輕描淡寫地說道:“我也就是一說,太子殿下對太孫並無不滿。”

楊道卻深知此事不會如此簡單,文臣對太孫不滿不是秘聞,他們想要蠱惑太子易儲也不是一天兩天。

父親身爲太子殿下的最信任的屬臣,怕是在這件事上脫不了干係。

想到這裡,他也恐懼了起來,顫聲說道:“父親,孩兒有一事不解。”

楊士奇心中有些懊悔,溫和說道:“起來說話,何至於此。”

楊道直起身來,卻沒有從地上起來,而是問道:“皇上爲何對太孫殿下恩寵有加?如今這朝中只知有太孫,不知有太子,父親可曾想過這背後的緣故?”

“皇上一介武夫,自然更喜歡像武夫的太孫,而不喜偏向文臣的太子。”

“父親說的只是表象,孩兒以爲,這其中最重要的緣故是,皇上認同太孫殿下的治國理念。而太孫殿下的治國理念,孩兒這幾年在羽林衛學進學,也能體會一二,那就是平衡。”

楊士奇原本一直有些不喜這個二兒子,認爲他偏執,愚魯,卻沒有想到,這個兒子如今卻還要給他講理。

“何爲平衡?”

“宦官控制經濟,文臣掌管民政,勳貴掌握軍政。這三家不能一家獨大,不能此強彼弱,只有這三家平衡,朝廷纔會穩定。太子殿下一心偏向儒家,偏向文臣,這會導致朝廷失衡,所以這纔是陛下不肯重用他的原因。”

楊士奇沒有想到兒子有這等見識,問道:“既然如此,我身爲孔門弟子,爲文臣謀劃何錯之有?”

楊道堅定說道:“父親怕是誤會了儒家與文人,文人與文臣的關係。羽林衛學的牆壁上就寫了一句話:‘思想歸思想,政治歸政治’。學文不代表就是儒家,文臣不一定就是儒家,這文字也非儒家所創啊!”

“此乃大逆不道的荒唐之言!”

楊道感覺與父親根本無法正常溝通,一時氣急,問道:“那‘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豈不是更大逆不道?”

楊士奇聽了這句話,反倒是冷靜了下來,冷笑道:“這也是羽林衛學牆壁上寫的吧……我早就知道了。黃毛小兒,就敢質疑聖人學說,這當然是大逆不道!”

楊道反問道:“既然如此,皇上爲什麼會允許這句話留在羽林衛學的牆壁上?”

楊士奇還欲再說,楊道又說道:“父親怕不是因爲大哥之事,一直對殿下暗中不滿吧?”

楊士奇渾身一震,身子顫抖了起來,隔着鏡片,楊道依舊能看到自己父親的眼眶紅了起來。

楊道開口道:“大哥是咎由自取,若父親因此仇恨太孫殿下,那被大哥無故害死的平民百姓豈不是更應該仇恨我們楊家!”

“這是誣衊!”

楊道搖了搖頭說道:“父親,這是真的。”

楊士奇手扶額頭,渾身輕顫嘆道:“你去吧……”

楊道知道父親不想在他面前表現自己的軟弱,但是他不能因此就離去。他又勸道:“父親,太孫殿下如今已經掌握了大明三成兵力,待皇上御駕親征,這大明的兵力除了邊軍,都在殿下的手裡。即便是太子殿下想要易儲,怕也是由不得他啊!父親身爲人臣,應在太子太孫之間促和,怎可不爲人臣,有心挑撥?”

“放肆!爲父豈是那等人?”

楊道長嘆了一口氣,拜伏下去,堅定說道:“父親,孩兒如今更加肯定了要繼續跟着太孫殿下的決心,希望父親允諾。”

楊士奇冷笑了一聲說道:“爲父豈是糊塗之人,又怎會讓家族陷入險境?你要去,就去吧。不過待封賞之後,就隨你母前往解家提親。”

楊道一聽就明白了過來,父親原本在解家小姐與蹇家小姐之間猶豫不決,如今算是拿定了主意。

他父親雖然官職不顯,只有五品,但是身爲太子殿下第一輔臣,又文采風流,在文臣中的地位不低。

他身爲家中次子,原本是不可能跟達官貴人家結親,就是結親,最多也是大家族的庶女。

但是在大哥楊稷被處死之後,他就是楊家唯一的兒子,現在他的婚事,就是配大家族的嫡女也配得上。

蹇義就曾提過自己有一個侄女,豆蔻之齡,尚未說親。而解縉之兄,太學博士解綸家中也有兩個嫡女。

楊道自己是中意解家的。在下西洋途中,他跟解禎期,解楨亮都接觸過,那解禎期人中龍鳳,不僅樣貌出色,更是文采絕倫。

他父親是太學博士,母親是歐陽修後人,他這麼出色,他的妹妹,應該也不會差吧。

反倒是蹇家,除了蹇義身居高位之外,其他人都算不上出色。

跟着殿下走了大半個世界,楊道現在的眼光也更高了起來。

如今父親選擇瞭解家,是不是看中了解家如今跟殿下走的很近呢?

這恐怕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是這也正合楊道的心意,他對跟解家結親,沒有半點不滿,甚至還很期待。

因爲揭破了父親心中的一點隱私,他同意了自己選擇的道路,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他並不怕父親會一條道走到黑,將自己變成太孫殿下的敵人,能夠從建文帝時期到永樂時期依舊得到重用的人,都不會是那種死腦筋的。

像方孝孺那種人,早就死乾淨了。

因爲解決了這個難題,第二天醒來,楊道顯得格外開心,吃完早餐,他跟母親說道:“娘,你將我從羅馬帶回來的那套銅器找出來,今日放學,我準備去一趟春娘那裡。”

他大嫂剛好從門外進來,聽見楊道的話說道:“一個賤妾,那裡還用的上你這個爺們去照拂?”

楊道無心改變這個大嫂,只是說道:“春娘自從離了大哥,在羽林衛學安居了下來。她勤快,能幹,在羽林衛學飽受好評,追求者衆。這次回來,才知道她嫁給了羽林衛一個喪偶的把總當繼室,據說那把總對她寵愛有加,我楊家以前對不住她,她夫君前程遠大,自當緩和一下雙方的關係。”

坐在上首的楊道奶奶開口說道:“那春娘也是個苦命的人,如今有了好歸宿,自當爲她慶賀一番,將我箱子裡的那一支牡丹金簪,一併給她送去。”

聽到那春娘竟然嫁給了一個把總當繼室,正妻,而自己如今卻要守寡,楊道他大嫂的臉上露出了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悵然,頗有一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物是人非的感覺。

而楊道將攜帶的禮物掛在了馬鞍旁,騎身上馬,徑直向城東的下馬橋農莊行去。

今日耽擱了一些時間,出門有點晚了,但是楊道也不敢在城中縱馬。

應天府內嚴禁縱馬,不管你是超品勳貴,還是二品大臣,縱馬都難逃處罰。

罰金倒是小事,凡是縱馬都要斬殺其馬,這就讓所有人都不敢違例。

如今雖然因爲皇上大力養馬,大明不缺馬匹,但是一匹駿馬依舊價值不菲,因爲一時放縱就要被斬殺,誰都會心疼。

出了朝陽門,楊道遇到了好幾個同窗也都騎馬出城,幾人結伴而行,聊着最近的人事變動。

他們這批追隨太孫殿下一同下西洋的六百羽林衛學學員兵,五百個都被朝廷各方要走,目前只剩下了一百人,隨着人員的減少,各人也都重視起了同窗之誼。

現在,勳貴子弟和那些孤兒出身的士兵也都沒有了劍拔弩張的氣氛,看到低年級的學員們依舊分成了勳貴子弟和孤兒子弟,他們只會感到好笑。

只有上了戰場,纔會發覺,所有的身份都是虛的,只有同窗之誼是真的。

不管是勳貴,還是孤兒,以後都是敢把後背交給對方的戰友。

留下來的一百人,自然都是朱瞻基精挑細選,能夠勝任中層將領的精兵,除了有少數文臣子弟想要繼續走科考路線,大部分都會在這段時間選定未來的道路。

“正路,你說服你家老爺子了,今日怎地如此快活?”

正路是楊道的字,他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正是,想到今後能指揮戰艦,縱橫四海,吾就喜不自禁。”

說話的男子叫郭昂,是成安候郭亮的後人,他是勳貴世家出身,以後的發展道路本來就在軍中,沒有楊道的煩惱。

見楊道嘚瑟,忍不住嫉妒地說道:“你能加入海軍,可惜我卻不能,以後只能進幼軍了。”

他是成安候第三代長孫,即使從軍,也只能在陸軍。家族不可能讓未來的成安候冒險出海,一年到頭不落家。

“幼軍乃是殿下親軍,以後發展不比海軍差。”

“可是卻見不到壯觀的日出日落,無邊大海,還有那椰林沙灘的美景。”

武城候世子王澹笑道:“你怕是捨不得那異域美人吧?”

郭昂一愣,幾人相視了一眼,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作爲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期待加入海軍,當然不是因爲喜歡在海上漂泊。

能忍受幾個月的漂泊,固然有年輕人愛冒險的特質,更主要是因爲海外的奇景,還有那各式的美人。

進了羽林衛學,低級的學員們已經在進行早操。他們幾人來到軍機處點卯後,就一起來到了圖書室看書。

他們這批人雖然現在近乎畢業,已經不用在每日上課。但是因爲太孫殿下如今忙碌不堪,還沒有來得及安排他們。

他們如此積極,是因爲過幾日他們就會舉行一場考試,通過文比,進行操典,謀略,天象等考覈,然後決定他們的職位。

根據羽林衛學的規矩,他們進入軍中,最少都會是一個副千總。但是留下來的人,最高也只能擔任千總一職。

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依舊願意留下來,在幼軍擔任一個千總,也比到其他軍中當一個守備強啊!

人多,位置少,那就要經過考覈。

大家都是同窗,現在是平級,自然不願意到了軍中,他當千總,我當副千總,去了就要矮一級,還要受管。

所以到了這個關頭,所有人學習的勁頭更大了。

感謝連連有餘,燈火見人家,傲遊、紅塵,竹籤子,額吐你哦,書友20181103202216774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七十章 欽差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九章 拜師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三十章 心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章 新生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章 蒙特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章 大明之大
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七十章 欽差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九章 拜師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三十章 心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章 新生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章 蒙特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章 大明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