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

在大明宗室之中,有兩家倍受關注,一家是晉王府,一家是已經被貶爲平民的漢王府。

這兩家王府並不在這次南洲分封的行列裡,他們將會單獨分封西洲。

而且,這兩家的分封,也是早早就確定了下來。

漢王朱高煦被封西洲中部森林南方的大平原地區,而晉王府則被分封到西洲的最南部地區。

相比其他王府都只能配備三千護衛,他們也超出定例,各領六千護衛。

這主要是因爲,在西洲,還有大批的崑崙奴,他們那些人雖然像野人一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沒有多大的戰鬥力,但是個人力量方面,卻非常強壯。

八月下旬,得到皇帝召見的各大王府幾乎都是全部精銳出動,雲集應天府。

他們一方面是爲了參加這次的禪讓大典,另一個原因,就是爲了參與南洲分封。

自朱元璋時期大封天下之後,應天府也是首次有如此多的王爺齊聚京城。

不過在朱棣的威勢之下,他們不敢像勳貴一樣還想爲自己爭取更好的封地,一個個參加了朱棣和朱瞻基之後,就閉門謝客。

哪怕是再荒涼的土地,也可能有金山銀山。在一片比幾個省還要大的土地上,他們就是名譽上的主人,總比圈禁在大明境內要強的多。

要是因此觸怒了朱棣或者朱瞻基,在家法面前,他們完全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

對勳貴,朱棣還要顧慮一下面子,但是對他們,一切皆在一念之間。

晉王朱濟熺其實是不想去西洲的,那裡是崑崙奴的土地,而且崑崙奴懶散,好鬥,幹活偷奸耍滑,卻一怒之下就拔劍相向。

他不是那種雄才偉略的王爺,前些年被弟弟朱濟熿給關進大牢,差點餓死。如今的他,就之下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但是,他有幾個強勢的弟弟,不論是平陽王還是慶城王,都巴不得朱濟熺不敢前往西洲,這樣他們也能主事西洲,雄霸一方。

而且,在晉王府麾下,朱瞻基首先就確定了曹國公府一家附庸。

曹國公李景隆雖然在靖難之役大敗特敗,但是他跟其弟李增枝,李芳英,都是明初著名的將領。

曹國公府雖然這些年衰敗了下去,但是家大業大,能領軍作戰的家族成員就有十幾人。

他們這幾年得到了錦衣衛指揮使楊章德的支持,大力招收親兵,如今三百親兵營,在大明勳貴之間,也是首屈一指的精銳。

除了三百親兵營,按照朱瞻基的安排,公爵府可以招收一千五百親隨前往西洲,加上他們的家屬,這就是萬人。

朱濟熺怕曹國公府有異心,因爲李景隆的長女,嫁的就是已經被圈禁至死的朱濟熿。

朱濟熺與朱濟熿兩人勢同水火,但是他的另外兩個弟弟,卻跟朱濟熿關係甚好。到了西洲,曹國公府會靠向哪邊,現在誰也不敢說。

當然,這是朱瞻基故意給他們安插的一個強勢下屬,晉王府的宗室子弟,沒有幾個成器的。

手段最厲害的,還是被他關在呂宋,最後身死的朱濟熿。

朱瞻基安排曹國公府到西洲,不是爲了對付晉王府,實際上,對付的是佔據了西洲中部的朱高煦。

朱高煦雖然在朝政上有短板,是個馬上將軍,但是正因爲這方面的能力,朱瞻基害怕他會統一西洲,變的尾大甩不掉。

此人一直野心勃勃,要是統一了西洲,那裡資源豐富。然後他要是據此地與朝廷作對,天高皇帝遠,朝廷也難以對付他。

但是,朱瞻基還不能打壓的他太狠,因爲他要利用朱高煦來遏制崑崙奴。

他可不想,讓現在只有人口百不足一的崑崙奴,在後世也變成一個巨大種族。

他們的發展是因爲當初的白人開發美洲,缺少人口造成的,如今他們沒有了這個發展機會,但是仍然要得到強有力的遏制才行。

八月二十七,朱瞻基專門接見了晉王府,漢王府,包括曹國公府的一衆青壯,當家人。

在這次的接見過程中,他沒有讓史官參與,陪他接見的只有陳瑄,楊榮,柳升等一衆鷹派大臣。

朱瞻基當着數十個堂叔伯,堂兄弟的面,明確提出了要限制崑崙奴的人口,並且限制販賣奴隸。所有販賣的崑崙奴,也必須全部去勢的要求。

針對東洲的土著和針對西洲的土著,必須執行不同的針對策略。

東洲的土著是黃種人,是可以同化的。只要他們接受大明的文化,寫大明字,今後會逐漸融合進來。

但是崑崙奴的優勢遺傳基因,讓他們的後代,也有着同化其他民族的能力。

哪怕他們說大明話,寫大明字,也很難將他們看做大明人。

朱高煦現在對皇位已經沒有了奢望,這次從西域回來,連朱棣這個他心目中的大英雄,都已經被朱瞻基架空,不得不禪讓皇位,他又哪裡還有一點機會。

他也沒有想過自己能在西洲跟朝廷作對,哪怕就是移民過去幾十萬人,相比大明的幾千萬人,他們的實力也相差甚遠。

何況,他最多能帶幾萬人去,那些人也不一定跟他一心,外海還有大明的海軍限制。

他如今只想能到西洲去當一個自由自在的土王,在那裡發展貿易,將那裡發展起來。

親眼看到了外面的廣闊世界,他如今的眼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再盯着眼前的這一點利益了。

朱瞻基的話讓他又認識到了一個巨大財源,那就是奴隸販賣。

在西洲,特別是在雨林以北,沙漠以南的地區,生活着大量的崑崙奴。

他們,沒有武器,只有一個個小部落,想要捕獲他們再簡單不過。

將他們去勢之後,不管是運回大明,還是賣到南洲去,都能換取大量的物資。

他可是聽說了,南洲那裡地域遼闊,人口稀少,連種地,挖礦都找不到人。

原本他準備去西洲的時候,多帶一點農戶去,但是現在,他覺得,帶上一批精通去勢的醫生,也是非常必要的。

李景隆卻非常激動,從永樂二年,如今已經是永樂二十年,他都一直被圈禁在府中。

如今,李家終於又有了崛起的機會。

有楊章德提供的幫助,他們這幾年一直在積極籌備,所有子孫習武練功,學習兵法。

還傾盡家產,組建護衛營,招收農戶。有錦衣衛的一些或明或暗的幫助,他們對移民西洲的準備,做的是最充分的。

楊章德其實最想跟曹國公府一起去西洲,但是他只是旁敲側擊了一番,就受到了朱瞻基的警告。

他也不敢再提,轉而退而求其次,想要前往東洲。

朱真前往東洲主管軍政,楊榮前往東洲主持民政,再加上內監主持貿易,形成了一個三權分立之局。

但是,在東洲涉及到了大量的礦山開發。從後世的墨西哥到玻利維亞,這裡有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白銀儲備,四分之一的黃金儲備。

這種利益分配的大權,朱瞻基一定要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楊章德前往東洲負責協調,是符合朝廷的利益的。

而且,朱瞻基也準備對錦衣衛實行改制,這個皇室的鷹犬,也要跟朝廷的通政使一樣,變成一個監控全世界的機構。

朱瞻基對東洲最爲重視,以後也準備留給自己的子孫,在那邊,首先建立兩個情報網絡,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近幾年,朱瞻基在國內不準備大動干戈,以休養生息,基礎建設爲主。讓楊章德去東洲歷練一番,也不會誤事。

最近的應天府變的熱鬧非凡,所有人都在等待九月初九的來臨。

九月初一的大朝會上,朱棣親自參加,不過,他只主持了一件事,那就是給漢王恢復王爵。

除了漢王,朱瞻基的幾個大一點的弟弟也都已經成年,六弟朱瞻堈都已經十六歲了。

在這次朝會上,他們五人也得到了冊封。

朱瞻埈被封鄭靖王,朱瞻垠被封蘄獻王,朱瞻堈被封荊憲王。

而朱瞻基的兩個同母胞弟,朱瞻墉、朱瞻墡分別被封越靖王、襄憲王。

不過這些名號只是名譽上的,他們的封地都沒有在大明境內,而是在南洲。

也是加上他們,大明如今的親王府在除開晉王府和漢王府之後還有十七家,不然的話,總共只有十四家了。

原本的二十多家,有三分之一已經被廢。

這些被廢的宗室,這次也被安排進了南洲的分封之中,不過只有侯爵府的待遇。

這主要還是爲了增加宗室的力量,不要讓他們以後被下面的臣子們架空。

除了這方面的手段,所有的宗室,勳貴家族,主支是一定要留在京城。

前往南洲,西洲的分支,凡是出生的孩子,也要全部在三歲左右送回大明,在十六歲成親以後,才能前往封地。

凡是沒有在大明成長起來的子弟,將會沒有繼承權。

而這些孩子,滿六歲都將會統一進入皇家學校進學,接受大明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技教育。

用這樣的手段,最少能夠在百年以內,防止有人有私立之心。

至於以後,朱瞻基暫時是管不了那麼久遠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大明的科技發展肯定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各地聯絡頻繁,就是有人有自立之心,怕也難以實現。

朱棣對朱瞻基的這些安排,都是非常認可的,許多方面,比他自己想的都要完善。

而他在朱瞻基的堅持下,爲朱瞻基挑選了一個年號“正統”。

會選擇這個年號,讓朱瞻基有些意料未及,他沒有想到,自己會搶了自己兒子的年號。

不過,從這個年號,也能看出朱棣對皇室正統的重視。他當初竊位成功,爲了掩飾他的不正統地位,他將朱允炆時期制定的政策幾乎全部廢除。

就連太廟裡面,也沒有朱允炆的牌位,自認爲大明第二任皇帝。

現在,又爲朱瞻基挑選這個年號,自詡正統,他的心思可謂人盡皆知。

朱瞻基對這個年號其實很滿意,最少比那個宣德要強得多。宣德這個年號,一聽就非常小家子氣。

而就在整個大明都在爲朱瞻基登基做準備的時候,在夾江工業區,卻發生了一件“小案子”驚動了皇宮裡面的朱瞻基。

八月初六,大明特種鋼廠的八品主事湯伯庸,在去秦淮河風流之後,一直未曾歸家。

過了兩天,他的家人和工部發現他的失蹤,立刻到處尋找,但是他這個人卻如同從世間消失了一般,渺無音訊。

一開始,應天府接手了這個案子,他們排查了他那兩人的行程,進行了縝密的調查,沒有結果之後,驚動了刑部。

刑部接手了這個案子之後,也什麼線索都沒有找到,但是沒有找到任何線索,就是最大的疑點。

任何一個人,在國家機器面前,他的所有行蹤都會被清查出來,而沒有留下疑點痕跡,只能代表這件事已經遠超了他失蹤本身的重要性。

刑部這個時候纔開始重視了起來,並且請了錦衣衛協助,開始從他的家人,社會關係,工作性質各個方面進行調查。

兩大機構聯合起來,也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這個人似乎就直接從世間消失了。

也就在衆人一籌莫展的時候,襄陽府那邊傳來了一個消息。

一家旅舍的小二,在客人離開第二日,整理屋舍的時候,在土炕與牆的夾縫裡,發現了一小塊布,布上有用血跡寫成的“救命,普什圖人,湯伯庸”九個字。

這個小二整日接待的都是過往客商,也算見多識廣,看到這封血書,不敢隱瞞,立即報官。

襄陽知府俞士吉恰巧從襄陽府啓程來京,他被提拔爲刑部侍郎,想要敢在九月初九這一日之前,抵達京城。

同知孟懷在仔細詢問了商隊規模之後,派了五十個衙役追趕這支商隊,並且在均州追上了這個商隊。

可不曾想,這個商隊人數雖然略少,卻個個勇猛無比,這批衙役不過是普通小吏,竟然被對方殺死,殺傷大半,而對方棄舟上岸,隱匿於山林之中。

得到消息的孟懷不敢怠慢,立即上報湖北布政司,並且促請提刑按察司,當地錦衣衛,襄陽衛協助追剿。

這個消息傳到了應天府,刑部和錦衣衛這才知道,湯伯庸竟然是被人直接綁架,顯然是想要把他帶離大明。

他雖然只是工部八品主事,但卻是特種鋼廠的技術人才之一。

如今鋼鐵廠的鋼鐵冶煉,特徵鋼材的配比,他幾乎都非常清楚。

消息上報到朱瞻基這裡,朱瞻基立即下令,整個湖北,陝西,包括西北方向的所有府縣設立關卡,攔截對方。

既然已經找到了對方的蹤跡,那這支商隊的來歷也被調查的清清楚楚。他們是通過東察哈臺汗國拿到了勘合符契,從那裡運送了五百匹種馬到滁州馬場。

這些人明面上來自東察哈臺汗國,但卻是借用他們的名義,實際上來自後世的阿富汗。

他們在此前,也是一直受帖木兒國管理,只有少數部落依附東察哈臺汗國。

因爲他們從來沒有進應天府,所以當初調查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懷疑到他們的身上。

而這批人裡面竟然還摻和的有普什圖人,綁架原因就很明顯了。很大可能是兀魯伯的餘孽,想要得到大明的鍊鋼方法,直接實施的行爲。

當然,也有可能是東察哈臺汗國自己故意用普什圖人掩飾自己的目的,幕後主使就是他們兩家之一。

海捕文書傳達了下去,而東察哈臺汗國的使節代表,也都被圈禁了起來,被刑部和錦衣衛挨個排查。

不僅僅是他們,包括來自西域的商人,使節,一個個都脫離不了嫌疑,被嚴密監控了起來,並且短期之內不容離開。

爲了一個八品主事,現在直接圈禁,調查一國使團,而且還將所有西域人都監控起來。

這個行爲不僅引發了各國使節的抗議,就連大明的官員們,也認爲朱瞻基有些小題大做了。

但是,這個時候朱瞻基比朱棣還要強勢,所有抗議的使節都被關押起來,而那些認爲朱瞻基小題大做的大臣,也都被訓斥,思過。

在九月初五的報紙上,朱瞻基直接讓人撰文,在頭版頭條發表了一篇“技術保密法案”制定計劃。

在這片文章裡,朱瞻基明確提出儘快建立技術保密法案,並且將技術保密與叛國罪,細作罪,列爲同等嚴重的犯罪,一經查處,誅三族。

這天的報紙一經發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某種程度上,讓過幾日就要舉行的禪讓大典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歷朝歷代都將格物作爲奇技淫巧,如今雖然有了專利法,但是除了民間商戶,工匠對這些格外重視,一般的官員都不以爲然。

如今,朱瞻基卻將技術保密當做大明最嚴重的法律建立,還超過了殺人罪,這豈不是苛政!

就連朱棣也對他這樣小題大做不以爲然,還專門喊了朱瞻基過去問話。

面對朱棣,朱瞻基坦然說道:“我大明的發展未來在工業,保持住工業的領先,就等於保持了大明的領先。要是那些異族得到了鍊鋼的新方法,造出了比我大明更好的火槍,那個時候,我大明還有何優勢?”

朱棣是打了帖木兒人,打過瓦剌和韃靼人的,當然知道火槍的重要性。但是他還是認爲朱瞻基有些危言聳聽了。

“那異族人口比不上我大明,如同散沙,豈會趕上我大明。”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若是不加限制,誰也不知道未來誰會成爲我大明強敵。我大明數學,幾何,許多都是學自極西,他們那裡英才輩出,不可小覷。想要保持優勢,必須嚴格立法控制。”

“可是這對你的名聲不利,如今不少文臣都認爲法過嚴苛。”

朱瞻基冷笑道:“孫兒會好好看看誰敢出頭,自當殺雞駭猴。爲了技術保密,孫兒不介意再來一場大戰。”

這個是朱棣最感興趣的,他立即笑着說道:“要是去打東察哈臺汗國,朕自當御駕親征。”

朱瞻基笑道:“殺雞焉用牛刀,一個鄭亨就足夠了。何況,現在還沒有查清楚到底是東察哈臺汗國,還是兀魯伯余孽所爲。”

怕朱棣多想,朱瞻基又補充了一句。“真要打,到時候,皇爺爺想去遊玩一番,孫兒也是贊同的。”

聽到這句話,朱棣也就知道朱瞻基對他並無猜忌,心情登時好了許多。“你就放手去幹,有我爺孫兩人壓着,任誰也翻不了天。”

東察哈臺汗國如今的名字是奕力把裡,也是由多個民族組成的,白人,黃人都有。

他們自己內部權力比較分散,互相之間也勾心鬥角。

錦衣衛和刑部雖然沒有直接查出他們與那支商隊的勾結,但是卻查出了不少隱私出來。

爲了保持應天府的安寧,在登基大典之前,即便是沒有查出問題的人,如今也被控制着。

而通過刑部發布的海捕文書,很快傳到了西北,五軍都督府也直接下令,各地駐軍清查各大商隊

除此之外,每個府縣都設立關卡,老百姓之間也都相互傳播,抓獲一個商隊成員,就獎賞二十兩銀子,救回湯伯庸,死的賞一百兩銀子,活的賞兩百里銀子。

那些商隊人員都是異族,特徵明顯,他們一開始還能依靠武力逃竄,但是隻要他們一旦暴露,救回吸引大批追兵,包圍圈也是越來越小。

從均州到商州的秦嶺之中,這批商隊的成員一個個被留下,而湯伯庸因爲對方始終捨不得殺,在商南被當地衛所救出。

到了九月十一,商州當地的衛所在山林中抓獲了最後四個人,這批商隊的人員一個不剩,被全部殺死或抓獲。

而活着的成員,也被餵了安神藥,從均州裝上了船,一路順水,運到應天府審問。

湯伯庸自己都沒有想到,爲了自己一個人,竟然動用了幾個省的大軍,整個西北都動員了起來。

這個時候,他才真正發覺自己的這條賤命,竟然如此寶貴。

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十七章 師弟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五章 斬殺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八十章 父子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二章 家天下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一九九章 錯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章 囚禁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
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十七章 師弟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五章 斬殺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八十章 父子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二章 家天下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一九九章 錯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章 囚禁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