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

雖然朱瞻基想要讓大明境內嚴禁栽種棉花,但是這件事並不是今年就可以實施的,因爲現在已經八月,今年的棉花已經種了下去。

而且,在西北地區還沒有大規模的種植棉花,成爲大明的替代地之前,大明也不能就直接終止棉花的種植。

陳誠雖然出使歸來,卻沒有直接回吏部驗封司覆命。使團在接受了吏部的考覈,對這次出使進行了工作評估之後,朱棣按照慣例,對使團人員進行了封賞。

陳誠此時獲得的獎賞與其他人並無特別,甚至因爲他寫出了兩本介紹西域的書,封賞相對還有些輕了。

但是隨後,陳誠就被朱棣的一紙詔書,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調到了工部都水清吏司任郎中。

從六部之首的吏部,調到了六部之尾的工部,雖然晉升了一級,但是也不能說這就是晉升。畢竟,吏部清貴,掌管百官升遷,而工部卻是要埋着頭幹活的。

但是陳誠這個郎中,只是到工部點了一個卯,就被工部安排到朱瞻基的下馬橋農莊,都管農莊一應事物。

除了幼軍營之外,下馬橋農莊的一應大權,俱掌於他一人之手。

都水清吏司,是工部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制造詔冊、官書等事的部門。陳誠的這個調動讓一般人都有些摸不着頭腦,但是在六部上層,卻引起一陣豔羨之聲。

誰都知道,如今太孫的下馬橋農莊乃是工部除了夾江工業區之外,最有潛力的發展部門。

雖然大部分人還搞不清太孫一下子就成立了十家研究院,到底研究什麼東西。但是光憑成爲了太孫最親近的近臣,就足以讓所有人羨慕的了。

如今的朝廷內,就連太子也沒有太孫這麼大的影響力。除了掌管海軍,統管天下水師,這日進斗金的夾江工業區,包括下馬橋研究院,都是太孫搞起來的。

何況如今的太孫還相當於接手了寧波市舶司,掌管大明與朝鮮和東瀛的貿易,手裡有錢,有權,有人,有勢。

要不是太孫一直遊離於朝廷的管理系統之外,現在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想要抱住太孫這條粗大腿。

許多人都不理解,朱棣爲什麼寧願給自己的孫子這麼大的權力,卻吝嗇於給自己的兒子一部分權力。

但是隻要想想,不管是夾江工業區,還是下馬橋研究院,包括年入百萬兩的寧波市舶司都是在太孫手底下發展起來的,衆人也能有些理解了。

前幾年,衆大臣發放俸祿,還需要派着家丁,趕着大車去領俸祿,大部分俸祿都是布匹和糧食,還要操心變賣。

但是從今年以來,除了皇上的賞賜,官員的俸祿已經開始用現銀和銅錢支付,節省了官員大部分精力。

光憑這一點,就能知道,朱瞻基的貢獻有多大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官員屢屢上奏,認爲內監勢力太大,獲利過甚,這是與民爭利,不利發展。

如今皇上的內庫財貨豐盈,國庫卻不見起色,實乃本末倒置。

不過這些奏章並沒有什麼作用。

朱棣可不是人云亦云的君主,他現在嚐到了獨家經營的甜頭,手頭寬裕,內監光是收關稅就能讓他不虞資金壓力,想要讓他放開管制,那是不可能的。

陳誠雖然被調到了下馬橋農莊,但是實際上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

下馬橋農莊這裡,地理研究院,礦產研究院,鋼鐵鑄造研究院,格物基礎研究院,機械研究院,化學研究院,醫學研究院,紡織技術研究院,造船技術研究院,建築水利研究院。

這十家研究院目前也只是搭建起了框架,工部被調過來的工匠和管理人員,大部分也都是在夾江工業區坐班,研究。

而且,他只是在下馬橋待了一天,情況還沒有了解清楚,就被朱棣又派到了鴻臚寺,專門接待跟隨使團一起來應天府的十七國使臣。

陳誠不是一個愚魯之人,如果真的愚魯,他也不可能從一個寒門學子,成爲從五品的員外郎,並且出使安南,西域,都能取得不錯的成效。

他將自己從回到京城,經歷的一切只是簡單地回想了一遍,串聯在了一起,就有些明白皇上和太孫的對他的定位了。

他能被賞識,是因爲自己對西域的情況比較瞭解,兩本著作都頗受皇上和太孫重視。

而太孫將他帶到世界地圖前面,要在他的書裡面加上西域適合種植棉花的述論,從他的角度來說,是爲了讓西域各國重視棉花的種植,引導他們發展棉花種植。

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爲出使過西域,他很清楚,棉花最早本來就是從現在帖木兒國的西南部開始種植的。那裡在漢代,就已經開始種植棉花,而華夏卻是從宋代纔開始逐漸種植棉花的。

只要大明能夠承諾收購他們出產的棉花,然後將他們需要的各種物資賣給他們,這件事就很容易操作。

但是從皇上和太孫的角度,當然不僅僅只是這個目的。雖然現在陳誠還沒有完全琢磨透他們的想法,卻已經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將會是一個龐大計劃中的一個環節。

所以他拿出了萬分熱情,與這十七國的使臣進行全方位的交流與溝通,想要說服他們主動來種植棉花。

跟陳誠很快就明白了上層的意圖相比,工部虞衡清吏司的員外郎劉傑至今卻都一直是忙併迷糊着。

身爲誠意伯劉伯溫的曾孫,因爲曾祖和祖父都被胡惟庸害死,家族封爵在十八年前也被剝奪,父親劉廌從此隱居家鄉青田,無心仕途。

劉傑卻不甘如此,他自小得父親精心教導,少年成名,建文年間就以殿試二甲入仕。

不過,身爲誠意伯的後人,他在官場上卻遭到了或明或暗的排擠,十幾年來,仍然只是工部一個邊緣人物。

虞衡清吏司成立了新的專利部,無人知曉這個部門以後能不能起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個部門以後少不了打官司,所以將他給發配到了這個新部門。

專利部的第一個官司就是自己部門與內監的官司,雖然雷聲大雨點小,但是他的這個位置也如同是一座火山口。

但是任誰也沒有料到,在官司結束以後,專利司立即成爲了應天府最熱鬧的衙門之一,全國各地的商人,工匠,根本不在乎申請專利的些許費用,開始大肆申請專利。

只要有人所求,這個衙門就會水漲船高。劉傑從一個清水衙門被排擠的邊緣人物,突然就變成了一個紅人,這個變化之快,就是他也沒有想到的。

可是,他卻一直有些搞不懂,成立這樣一個部門的目的,到底是爲了什麼。

他雖然學富五車,自認不墮人後,但是四書五經裡面,也都沒有告訴過他,這個部門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專利固然能保護工匠的獨門絕技,也能促進工部各種技術的快速發展,可是現在似乎越來越成爲了豪門富商利用法律來壟斷技術的途徑。

所以現在他越是受追捧,也就越是膽戰心驚,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他覺得自己老了十歲。

他不知道該如何解開這個結,他毫不懷疑,以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他會越來越危險。

自己的曾祖和祖父雖然受到胡惟庸的迫害,卻罪不及家人,但是自己現在似乎比他們還要危險。

在心裡盤算了數月之後,他也終於忍不住了。他知道這一天朱瞻基要到夾江工業區視察鋼水提純,所以專門候在了內監的鐵水熔鍊場門口。

這家鋼水熔鍊場雖然隸屬工部,由工部的隸員管理,但是卻不歸工部管轄。工部吏員們每天進行的各種試驗,所有數據都被內監的人員收集了起來,任何人都不能帶出隻言片語。

不過,除了錦衣衛和內監的監督,工部人員在這裡還是有一些特權的,所以他的出現並沒有讓錦衣衛的人員太緊張,就連太孫要來,他和兩位隨員也沒有被清查。

巳時正,朱瞻基率領着自己的百餘侍衛騎馬來到了夾江工業區,行至熔鍊場的院落門口,就被守在門口的劉傑給攔住了。

“殿下,臣乃工部虞衡清吏司員外郎劉傑,萬請殿下與臣些許時間,臣有事啓奏。”

朱瞻基勒住了胯下的駿馬,斥退了楊章德等人,居高臨下地問道:“既是工部吏員,爲何於此處攔下孤?工部可是自有上言通道……”

“臣也不知此事於公於私,故不敢因私廢公,纔出此下策。”

聽到他的回答,朱瞻基有了一絲好奇。一件拿不準到底是公事還是私事的事情,就敢這樣攔下自己進言,膽子可不小啊。

朱瞻基卻不知道,劉傑也是沒有辦法,因爲他的這些顧慮又不能明言上書,沒有合適的理由,他的奏章根本到不了朱瞻基的面前。

這個時候,隸屬於孫林的一個小太監拿着一個名冊來到了朱瞻基的面前,遞給了朱瞻基說道:“殿下,此人乃是工部虞衡清吏司員外郎劉傑無疑,此人乃劉青田之後,如今掌管專利司。”

一聽是劉伯溫之後,朱瞻基心裡的一絲不滿就消散了,翻身下馬說道:“隨孤到會客廳來。”

(搖搖搖頭兄弟的三萬打賞,如今滿了三個盟主,雖然每天加更,現在欠賬卻越來越多了。幸福的苦惱啊……現在還欠搖搖搖頭兄弟七章,呼延晟兄弟三章,月票加更一章,一共十一章,且容我慢慢還……今天依舊三更)

感謝搖搖搖頭,半夜打狗,燈火見人家,大海oceanus,黃絃歌,大隋章德公,回憶愛的情,小瘋子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八章 習武第一一五章 戰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十七章 備戰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章 林家第十七章 備戰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十六章 隕石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二三三章 家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九章 厚賞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章 處政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章 北上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四章 悲與喜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四章 悲與喜第十九章 厚賞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四十四章 壓力
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八章 習武第一一五章 戰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十七章 備戰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章 林家第十七章 備戰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十六章 隕石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二三三章 家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九章 厚賞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章 處政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章 北上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四章 悲與喜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四章 悲與喜第十九章 厚賞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四十四章 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