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援兵1

孟昶派遣雄武軍節度使何建出隴右,武定節度使李廷圭出子午谷,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出大散關,支援王景崇,有且有意吞併關中。\\\\不過在三路人馬裡面,前路里只是起個策應的作用,實際兵力並不多。蜀軍的主力是張虔,還有帶領大軍從成都出發的匡聖軍指揮使安思謙。

三路叛軍裡面,王景崇是最後一個造反的,他造反之前就和蜀國有兩來往,他反了之後,張虔部三萬人馬立刻出大散關,正好碰上了有意圍攻鳳翔的漢軍趙暉部。倉促之下,趙暉連戰連敗,退守寶雞。

郭榮率部到了岐山之後,並沒有直接開往寶雞,大軍悄不聲的駐紮在距離寶雞50裡地的人煙稀少而又十分偏僻的陽平鎮上。郭榮派遣高懷德帶領500騎兵,馬不停地的趕到寶雞東面的唬縣駐守,又派石守信帶領500長槍步兵,趕赴寶雞南邊,大散關北邊,蜀軍出入關中的必經之路的陳倉山一帶活動。

唬縣成上旌旗飄飄,城樓上都是都是軍士,大門開着,卻是許進不許出,顯得異常的謹慎。而石守信則顯得頗爲招搖,他帶着500兄弟,盔明甲亮,打着“郭”字大旗,敲鑼打鼓,兩人成列,鬥志昂揚的進了陳倉山。

這麼一鬧,誰都知道漢軍來了援兵了。

寶雞城外蜀軍帥賬裡,節度使張虔皺着眉頭仔細的思索着送來的情報。寶雞城被自己團團圍住,這漢軍不來結尾,呆在30裡外的唬縣是做什麼呢?他們有什麼企圖呢?這陳倉山的出沒的漢軍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事實上,他知道了這些情報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漢軍的援軍這是想斷我的糧道啊!陳倉山蜿蜒近百里,地上險峻,山腳下有着進出大散關的唯一通道。漢軍是不是想把這條道路給切斷,讓我軍成爲孤軍呢?或者,他想斷了糧道,餓死我軍?如果,這是真的,張虔反倒不怕了,爲什麼?第一,他這次出兵,是帶足了糧草,足夠支撐三個月的了,第二,安思謙的大軍最慢最慢一個月也肯定可以殺出大散關。到時候內外夾擊,這斷糧道的漢軍可就很難逃掉了。

可是,他有些不明白,爲什麼漢軍還在唬縣留了些人馬呢?唬縣外送內緊,十有就是空城計啊。漢軍的援軍竄到陳倉山,他們難道不怕我派人去佔了唬縣,斷了漢軍自己的退路了嗎?這陳倉山東面不遠處可是子午谷,李廷圭的軍隊可是在哪裡出沒着呢;背面就是寶雞、唬縣,西面是隴右地區。漢軍會蠢到自跳包圍圈嗎?

張虔左思右想,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該攻打唬縣呢,還是抓緊時間攻取寶雞?

“大人,你有何憂愁之事呀?”看着自己的老闆如此憂愁,節度判官孫付問道。

“孫兄,你看看這些軍情,漢軍的援軍來了。”張虔悵然的將斥候偵查的情況遞給了孫付。

孫付看了眼,笑着問道:“大人,不知您是想如何應對啊!”

張虔瞪了他一眼,不滿的說道:“哎,老子要是知道該如何對付,那會想現在這麼發愁啊!你看這唬縣是不是空的呀?”

“大人的意思是陳倉山裡的漢軍纔是主力嗎?”孫付笑道:“如果漢軍到了陳倉山,哪裡地勢險峻,我們可不好攻打啊。這唬縣,就像大人您說的那樣,它十有是個空城,可是,這空城咱們佔了之後,對漢軍反而有利,對我軍反而不利啊。”

張虔一愣,對漢軍怎麼會有利呢?他奇道:“孫兄,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啊?”

“我給您算筆賬,被咱們團團圍住的趙暉現在估計有15000人馬,這漢軍既然來救援恐怕人數至少也要有個一兩萬人吧。這樣的話,就是三萬人馬。可是咱們總共才30000人啊。要是咱們攻克唬縣,至少要留下七八千的軍隊駐守吧。萬一陳倉山裡的漢軍,突然圍攻過來寶雞,內外夾擊,咱們可恐怕會招架不住啊。”

張虔眉毛一挑,陰冷的說道:“孫兄的意思是,這漢軍是有意想分開我軍的軍力了。可是如果我們掉頭攻擊陳倉山的漢軍,這。。。這恐怕也是易守難攻吧。”

“要攻的話,肯定是這個樣子了。可是,我們何必要攻呢?爲什麼不能保持原樣呢?”孫付笑道。

張虔猛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厄,孫兄的意思是等安思謙將軍的大軍到來之後,我們在對付漢軍嗎?高啊,實在是高啊。”

“呵呵,漢軍不來寶雞解圍,咱們就不管他,只是派人重點看守一下我們放在五河鎮的糧草。咱們就靜等着安將軍的到來吧。”

兩人哈哈大笑。

“郭將軍、趙將軍,情況已經查明,蜀軍的張虔知道消息之後,只是派了一支千人隊,趕赴寶雞西南十五里外的五河鎮,其餘並沒有什麼動作。”

趙匡胤呵呵一笑:“成了,蜀軍的糧草必在五河鎮。三哥,王先生,咱們是不是可以出兵了?”

王樸笑道:“趙將軍的計策果然精妙,一環緊扣一環。如果蜀軍攻擊唬縣,咱們的軍隊就突然從唬縣東面殺出,消耗掉蜀軍這部分軍力,如果蜀軍派人去清剿陳倉山,趙將軍就可以帶着兵馬,馬踏寶雞城外的蜀營。而如果,蜀軍不動,它的糧道收到石將軍的干擾,肯定不敢在輸送糧草了,這種時候,他一定會加強對現有糧草的保護,這樣我們就輕而易舉的查出蜀軍糧草的所在。呵呵,要想在短時間內查處蜀軍的糧草所在,這個辦法真是精妙到了極點。張虔這麼配合,沒什麼可說的,我們當然要去五河鎮,放把火了。”

三人也是呵呵大笑,王樸忽然又說道:“不知放了火之後,趙將軍覺得我軍下一步應該做什麼啊?”

“陳倉山有我軍的人馬活動,蜀軍必然不會從大散關撤退了。這樣一來,就只剩下隴右和子午谷了。只要高六哥在唬縣還是大開着城門,驚異之中的蜀軍必然不敢再冒險,它只有隴右的一條路可走了。我們當然是向西移動,卡在蜀軍逃往隴右的道路上,將蜀軍全部殲滅!”趙匡胤自信滿滿的說道。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98章 立功第49章 越牆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206章 鳳翔第182章 對峙第80章 豫章行(三)第67章 疑兵第115章 西征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45章 神棍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36章 打不打第17章 滅蜀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27章 孤注一擲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17章 滅蜀第87章 援兵323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06章 樊若水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8章 盛典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31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63章 堅守第80章 騎射第17章 滅蜀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12章 夜宴(三)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28章 請君入甕第74章 算計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58章 如墜霧中第46章 蜜月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185章 追擊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49章 chongle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91章 契丹楊袞第69章 一鍋燴第136章 詩賊(3)第105章 會戰(4)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108章 臨江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6章 架起油鍋第5章 觀兵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77章 奇襲第47章 關門打狗第84章 驛站春風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1章 周娥皇第35章 燒不死你第19章 援軍第18章 謀臣(3)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56章 碰壁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48章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93章 夜宿周府第54章 留一手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9章 西遷(1)第9章 典軍使第86章 林仁肇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45章第20章 死諫
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98章 立功第49章 越牆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206章 鳳翔第182章 對峙第80章 豫章行(三)第67章 疑兵第115章 西征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45章 神棍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36章 打不打第17章 滅蜀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27章 孤注一擲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17章 滅蜀第87章 援兵323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06章 樊若水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8章 盛典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31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63章 堅守第80章 騎射第17章 滅蜀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12章 夜宴(三)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28章 請君入甕第74章 算計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58章 如墜霧中第46章 蜜月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185章 追擊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49章 chongle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91章 契丹楊袞第69章 一鍋燴第136章 詩賊(3)第105章 會戰(4)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108章 臨江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6章 架起油鍋第5章 觀兵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77章 奇襲第47章 關門打狗第84章 驛站春風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1章 周娥皇第35章 燒不死你第19章 援軍第18章 謀臣(3)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56章 碰壁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48章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93章 夜宿周府第54章 留一手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9章 西遷(1)第9章 典軍使第86章 林仁肇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45章第20章 死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