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

“大帥,再走一天,就能到和州(安徽省和縣)了,只要渡過長江,就能在採石、蕪湖佈防,楚軍就算是長了翅膀也飛不過去了。哈哈哈”楚州刺史張彥卿哈哈大笑道。

劉仁瞻捋了捋顎下的短鬚,面露笑容,不過還是謹慎的提醒道:“楚軍軍力精銳實力很強,不可小瞧啊,咱們的軍隊雖然比新軍要強一些,還是小彃一些纔好,現在咱們大唐可是萬萬不能再有所失誤了。”

“哼,只要朝廷以劉大人爲帥,老張就不怕打不過楚軍,可要是讓查文徽他們來,嘿嘿,再多的人馬那也是打不贏的。大前年,咱們在宿州打的那場大戰,真叫tmd窩囊,我在後軍,還沒明白咋回事呢,就莫名其妙的敗了。8萬人竟然被8千人給打敗了,真。。。真。。。”

“呵呵,張將軍,不管朝廷是用什麼人爲帥,咱們還是應當遵守號令,這個時候,再也不能有意氣之爭了。”

“報。。。將軍,前面有來了個欽差大人。”一個斥候說道。

劉仁瞻一愣,趕緊下了馬,整了整自己的衣冠,說道:“快,快快有請欽差大人。”

一看到欽差的樣子,張彥卿的眼睛就低拉了下來,精神頭一下子就沒了,說曹操曹操就到,這人還真是不經念道。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剛纔被他鄙視的那個查文徽。

聖旨很簡單,就是讓查文徽做監軍,任命李景的弟弟魏王李景達做了大元帥,大元帥李景達已經帶着潤州、常州的人馬南下采石了,正準備和劉仁瞻匯合呢。

李景怎麼又啓用了查文徽呢?沒辦法,他整天談詩論詞的,對大臣們的瞭解,只要是側重於詩詞上面,對誰能帶兵,誰能打仗,誰能守牧一方,是基本上心裡沒數的。而平時也只有五鬼會在談論詩詞之後,發一發議論,討論一下天下形勢。於是,李景就覺得他們幾個算是具有一定軍事能力的了,雖然經常失敗,可是失敗是成功他媽呀,當年秦穆公的手下第一號大將孟明視不也是常敗將軍嘛,這人總要有個成長的過程。於是,查文徽又開始積累兵敗的經驗了。

查文徽做了監軍,直接就把劉仁瞻給靠邊站了,自己掌握了兵權,帶着軍隊繼續向和州進發。走在半道上,又傳來了一個糟透了的消息,泰州的水軍徹底戰敗了。而且,和州司馬韓熙載還送來了一份軍文:這楚軍的水軍太狠了,簡直就是一夥子強盜,他們不僅僅攻打唐軍的水師,還把長江兩岸老百姓的大小漁船、商船,全部給收繳了。

聽了這個消息,查文徽、劉仁瞻等人徹底愣着了,這下子糟糕了,自己雖然有7萬大軍,可沒有用啊,沒有了船隻的接應,自己總不能游泳橫渡長江吧。

劉仁瞻第一個反映了過來,他伸手從旁邊的侍從手裡要了一份地圖,攤開來說道:“陳大人,諸位將軍,你們看,這是金陵一帶的地形圖,楚軍既然已經徹底擊潰了泰州的水師,又收繳了長江兩岸的大小船隻,事實上,他們已經從水路上徹底封鎖了金陵了。如果楚軍的陸軍接到這個消息,必然會晝夜不息趕赴金陵,一旦攻克金陵,咱們大唐就徹底。。。。且不說這軍中的將領有多人的家眷都留在了金陵,就算士兵們都有一些江南人,這。。。我們現在應該立刻轉移軍隊,不是朝和州進發,而是立刻要趕到揚州去,和順着大運河南下的淮河水軍回合,到時候兩軍合一,與楚軍在金陵城下決一死戰。”

劉仁瞻說完看了看大家一眼。查文徽雖然有點不滿意劉仁瞻的喧賓奪主,可是現在軍情緊急,在拖延下去,萬一金陵。。。自己一家老小,可全在金陵裡面呢!

查文徽立刻說道:“傳令三軍,立刻改變防線,朝着東都(揚州,金陵被稱爲西都)進發。恩,再命人騎快馬,趕緊趕往東都,攬着淮河的水軍,先不要讓他們去金陵了。”

忽然,查文徽臉色一黑,他緊張的問劉仁瞻道:“劉將軍,這。。。金陵現在的人馬恐怕不足一萬人了,這。。。金陵會不會。。。會不會等不及先失守了啊?”

劉仁瞻一愣:“親軍營不是有1萬五千人馬嗎?怎麼會不足一萬人呢?”

“哎,魏王要掛帥,常州和潤州的兵馬不過才10000人,他。。。陛下,就又派出了7000人保護魏王啊!”

劉仁瞻一笑:“查大人,你多慮了,我們遠在江北都很得知泰州水軍戰敗的消息,魏王就在金陵附近,又怎麼會不知道呢?他說不定已經退回到金陵去了呢。這樣金陵的人馬就不是15000了,而是25000了,有這麼多的人馬再加上,金陵城高糧食充足,畢竟能堅守一些日子的,等到我們匯合了水軍,到時候形勢就大大改觀了。。。恩。。。”

“劉將軍,眼下事關國家存亡,有什麼事情,你就只管說好了。”

“查大人,末將在想,如果楚軍一面和我們在金陵對峙,另一面再派別的軍隊侵擾光州(今河南潢川)、黃州(今湖北黃岡)、蘄州(今湖北蘄春)等地,那。。。那。。。我可不得不防啊!”

“那。。。那劉將軍和有什麼對策啊?”

劉仁瞻躊躇了一下,說道:“最好的辦法就是。。。”

“是什麼?”

“我只是建議,沒有別的什麼意思,這最好的法子,當然是把淮南和楚軍的荊南隔開纔好啊。”

“隔開,這怎麼隔開啊,地連着地。。。”查文徽愣了,他陡然明白了劉仁瞻的意思,劉仁瞻的意思是在暗示,把這些地方的軍隊收斂起來,可土地獻給大漢朝,這麼一來,楚軍肯定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和大漢朝翻臉的。這樣不就把荊南和淮南給隔開了嗎?而且自己的戰線也收斂了很多,正好便於防守。可是,那麼大一塊兒地盤,說讓就讓了,他們誰也沒有這個權利啊!

第135章 潑髒水2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98章 罪狀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49章 爲你做主第205章 借道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105章 後宮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3章 曹氏父子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6章 投石問路第111章 夜宴(二)第117章 造反第2章 回家第65章 二合一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81章 分兵第16章 應對第4章 美侍女第17章 調軍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7章 援救24第28章 黎陽大戰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6章 謀臣(1)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71章 設伏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20章 死諫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06章 鳳翔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2章 新妃(3)第17章 伏擊(三)第76章 出城第19章 圈套第33章 定策(下)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23章 召回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17章 救人第23章 曹氏父子第8章 把柄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00章 戰高平2第95章 新軍情第75章 置之死地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65章 攻城第110章 新策略第13章 周宗犯錯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94章 箭在弦上第4章 人心難測第46章 奇功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53章 圍困汴京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0章 未來的CEO第20章 死諫第29章 詐門第167章 中間人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4章 威逼第4章 人心難測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70章 益津關第36章 兵圍荊門
第135章 潑髒水2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98章 罪狀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49章 爲你做主第205章 借道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105章 後宮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3章 曹氏父子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6章 投石問路第111章 夜宴(二)第117章 造反第2章 回家第65章 二合一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81章 分兵第16章 應對第4章 美侍女第17章 調軍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7章 援救24第28章 黎陽大戰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6章 謀臣(1)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71章 設伏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20章 死諫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06章 鳳翔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2章 新妃(3)第17章 伏擊(三)第76章 出城第19章 圈套第33章 定策(下)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23章 召回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17章 救人第23章 曹氏父子第8章 把柄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00章 戰高平2第95章 新軍情第75章 置之死地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65章 攻城第110章 新策略第13章 周宗犯錯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94章 箭在弦上第4章 人心難測第46章 奇功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53章 圍困汴京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0章 未來的CEO第20章 死諫第29章 詐門第167章 中間人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4章 威逼第4章 人心難測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70章 益津關第36章 兵圍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