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駐兵靈州(1)

史虛白微微一笑,岔開話題,道:“陛下和朝廷充塞關中,以關中制關東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惜啊,時移世易,今天的形勢和前漢、李唐想必,已經是大不一樣了。單單想仿效前賢的樣子,治理關中,恐怕很難成功的。”

趙匡胤心中暗讚自己三哥計謀高超,竟然使用這種流言的方式來遷移百姓,聽了史虛白的話,趙匡胤不由自主的瞧了這老頭一眼,見史虛白手扶短鬚,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趙匡胤思索了一下,說道:“先生擔心關中地近蜀國,憂慮蜀國出兵『騷』擾關中,影響屯田的計劃嗎?”

史虛白笑道:“恩,將軍所言極是,朝廷屯田關中,爲的就是想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着力開發出一個後援地,關中之地沒有契丹、楚國這樣的大敵,可是,周圍卻又小敵無數。關中之南沒有漢中,之西沒有隴右、隴西,之北沒有夏州、銀州,少了周圍這些重鎮扶闕,關中看似安穩,卻是暗藏激波。”

“那依先生之見,在關中屯田豈不是失策了嗎?”趙匡胤眼睛翻了翻,一絲似喜似憂的眼光一閃而過,也許是武將出身的緣故,趙匡胤對屯田關中並不很在意,或許,在他內心深處,他並不認爲屯田關中是什麼好的對策。如果他是皇帝,如果他能執掌着大周的天下,那麼與其費心費力的搞屯田,不如鞏固河南之地,接着挑選精兵南下,渡過淮河和楚國爭奪淮南之地。當今天下三強,從軍事實力上來看,契丹爲最,大周次之,而楚國明顯是最弱小的。既然楚國弱小,再加上楚國剛剛奪得淮南,民心並不一定歸附,這個時候,如果周軍的大軍南下,渡河跨江,楚國未必就是大周的對手。趙匡胤對軍事很熱心,在他看來,大周有不下二十萬的河北百戰精兵,而楚國的精銳部隊充其量也不過十萬,綿長的大別山、淮河一線上,楚軍軍隊雖多,可大部分都是李唐的降兵,那些降兵根本就是擺設,沒有什麼戰鬥力。周軍南下很有可能一鼓作氣,擊潰楚軍淮南部隊,奪得淮南。

可惜,前一陣子楚國戳戳『逼』人的軍事動態,讓大周朝廷上下心有餘悸,不敢南下,當然,更重要的是,楚國新得淮南,可是大周也是剛剛立國,不管是皇帝還是朝廷,對地方上都是有所防範的,這個時候,沒有人敢提議起兵南下的。

“呵呵,莫非將軍心中是想南下攻楚嗎?攻楚卻是是一招好棋,不過也是一招險棋,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險棋啊。皇上未必看不到這一點,可是楚國不是紙糊的,一旦在淮南打敗,不管是劉崇還是契丹人,甚或是楚國,都會出兵攻周的。藩鎮叛『亂』,強敵入寇,到時候大周可就必敗無疑了。”史虛白對趙匡胤比較瞭解,此人長於軍事,短於政務,在戰略上絕對是當世難得的大將,可是政治上還是有些稚嫩。

史虛白點到爲止,不再討論現在攻擊楚國的事情,畢竟這事基本上就屬於天方夜譚,在大周確定了充塞關中的政策之後,無疑是放出了一個明顯的政治信號:民政優先。以經濟建設爲主,適當注重國防建設。史虛白接着分析充塞關中的政策道:“趙將軍,充塞關中是不是失策之舉,有兩點是很關鍵的。”

現在的趙匡胤對民政還不算上心,直接詢問道:“是那兩條啊?”

“第一,要讓老百姓安心,民心安,則百業興,民心不安定,那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第二,要讓朝廷安心,畢竟正在中原,制衡天下是大周將來的必然要做的,與契丹、楚國這樣的強國爲敵,如果不傾盡全力,又怎麼可能有必勝的把握呢。如果才能做到這兩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讓關中真正的安定下來,不再受周圍實力的威脅。”

“安全?”趙匡胤眼睛一轉,他很快就明白了史虛白的意思,他笑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三哥練兵之後,就會南下攻蜀嗎?蜀軍孱弱,三年前我們就曾交過手,他們根本就不是咱們的對手,大舉南下攻克了蜀國,佔有了成都,關中的形勢就會立刻好轉起來。”

“呵呵,將軍你想的太簡單了,蜀軍孱弱,蜀國弱小,國君昏庸,政治不清,可是,蜀國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攻下的,如果我們攻擊蜀國,那麼楚國必然會出兵救蜀,有了楚軍的干擾,我們想滅掉蜀國可就不容易了。不過,我說得安定關中,不是指奪得蜀國,而是直奪取蜀國的隴右一帶。同時打痛蜀國,讓蜀國閉關鎖國,獨坐蜀中,不敢輕易出兵,這樣我們就達到目的了。”

趙匡胤呵呵大笑:“好啊,這麼一來又有仗可打了!不過僅僅拿下隴右,不足以維持關中的安全吧。”

“那倒是。所以還要取隴西,還要守靈州。”史虛白說道:“南下攻蜀,西佔靈州,這兩件事將軍不可能同時佔有的,不知道將軍是想攻蜀呢,還是守靈州呢?”

“我不過是一個武將罷了,要說心裡話,我自然是想南下攻蜀了。這戰功畢竟要大一些嘛。”趙匡胤略微思索了一下就說道。

“呵呵,將軍這麼想就差了。南下攻蜀不外乎隴右的那幾個州縣,而西守可不僅僅是守城而已啊。晉王要練兵必然是分馬步軍的,而步軍十有八九就在永興附近,而馬軍則很可能會在靈州練兵,畢竟那地方是天然的大草原嘛。練兵、練兵,可不能只練不戰,靈州以西有党項、回鶻等民族混戰不已,而且那些人多有不服王命者,將軍可甚是討伐之。党項、回鶻各個部落之間互有仇隙,如果巧加挑撥,一萬馬軍足以橫掃河西走廊了。靈州以西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等地土地肥沃,聽說有不少漢人和党項人在哪裡種地。如果將軍佔領整個河西走廊,擴大了騎兵部隊,那功勞可比攻取隴右還大的多啊。”

第100章 長江水勢第83章 豫章行(六)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69章 側翼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82章 對峙第55章 失蹤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35章 潑髒水2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53章 奇謀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2章 岳陽樓(下)第2章 吳越使臣7.1425第153章 趙季札第47章 關門打狗第86章 南下第22章 借兵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35章 燒不死你第69章 側翼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50章 家書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61章 迷惑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47章 五代諸葛第95章 新軍情第112章 孫晟來訪(2)50第67章 疑兵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21章 劉崇南下第9章 長沙朝議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3章 出使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64章 收編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58章 如墜霧中第15章 下杭州(3)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4章 晚宴第134章 詩賊(1)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06章 會戰(5)第8章 火中會師第83章 豫章行(六)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210章 聊天26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05章 會戰(4)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67章 疑兵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12章 驅除契丹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49章 chongle第83章 豫章行(六)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8章 盛典第31章 推波助瀾第2章 回家第93章 夜宿周府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32章 刺殺第155章 藏獒第97章 向東!第100章 戰高平2第45章 水攻第28章 黎陽大戰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116章 含元殿第98章 論戰第39章 茅山道長第56章 碰壁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49章 巧取雄州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8章 把柄
第100章 長江水勢第83章 豫章行(六)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69章 側翼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82章 對峙第55章 失蹤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35章 潑髒水2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53章 奇謀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2章 岳陽樓(下)第2章 吳越使臣7.1425第153章 趙季札第47章 關門打狗第86章 南下第22章 借兵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35章 燒不死你第69章 側翼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50章 家書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61章 迷惑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47章 五代諸葛第95章 新軍情第112章 孫晟來訪(2)50第67章 疑兵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21章 劉崇南下第9章 長沙朝議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3章 出使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64章 收編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58章 如墜霧中第15章 下杭州(3)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4章 晚宴第134章 詩賊(1)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06章 會戰(5)第8章 火中會師第83章 豫章行(六)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210章 聊天26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05章 會戰(4)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67章 疑兵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12章 驅除契丹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49章 chongle第83章 豫章行(六)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8章 盛典第31章 推波助瀾第2章 回家第93章 夜宿周府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32章 刺殺第155章 藏獒第97章 向東!第100章 戰高平2第45章 水攻第28章 黎陽大戰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116章 含元殿第98章 論戰第39章 茅山道長第56章 碰壁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49章 巧取雄州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8章 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