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

日落時分,雲中古城古老的城牆,籠罩在一片昏黃裡,城外還沒有形成大片大片的沙漠,雖然過度放牧,這時,依是一片片矮草地。但在這片寂寥與荒涼裡,雲中古城顯得莊重肅穆,又帶着一絲滄桑。

就要到關城én的時間,叛亂的中心就是圍繞這個古老的邊陲小城拉開序幕的,可是身處在暴風眼裡,阿史德族人重要的成員全部出去聯繫各個部族。反過來這座城池在叛亂中沒有失守,因此也沒有遭到戰火的破壞。

城中多以駐兵爲主,還有不少百姓,以商業謀生的,用草原的特產,從中原換來大批的貨物,來回jā易謀利爲生。另外還有少量的客棧酒肆。除了客棧酒肆外,其他各個店鋪也到了關én的時候。

經營布行的阿史德海默正準備將他的帛行關起來,忽然一個身影攔在他身前。

擡起了頭,眼中露出一陣驚喜,然後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將此人立即拉入店中,匆匆忙忙地將店鋪關了起來,坐下問道:“主人呢?”

“他還好,你們在城中怎麼樣?”

“象原來那樣,可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牽連,唐軍對我們族人不似從前了。”話音一轉,問道:“主人在何處?”

“他在狼山,不過現在不在了,正準備返回,此次我來,是找你相助的。”來者將來意說了一遍。

李治對軍事不懂的,認爲這次輕鬆地將突厥打敗,突厥人應當老實了。但忽視了百姓的盲從ìn,以及百姓對大局的全瞻ìn。作爲高的統治者,能清楚知道各種消息,能打還是不能打,或者能叛不能叛。但百姓哪裡能知道?就象南方各蠻僚,時叛時降,都死了多少人,他們力量弱小,鬆散,沒有響應能力,然而叛亂,有沒有真正平息過?

這不是當年,唐朝軍隊一次次地擊敗,草原每一家每一戶都受到傷害,打寒了,不降不行了。過去了近五十年平穩的時光,突厥人早就恢復過來元氣,雖是敗了一下,唐軍殺死的戰士並不多,元氣並沒有大傷。

阿史德溫博逃到狼山後,又將前後反思了一下。總結了不少經驗教訓,此次敗得很慘,是有多種原因的。戰略的失誤,自己是草原的民族,馬背的民族,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向大漠深處,這是揚長避短的戰術。然而自己心太大,居然背倚着黑山,想同唐軍決一死戰。是主動放棄了自己的長處,選擇了短處與唐朝軍隊作戰。結果讓人家用一包包火yà炸暈了頭。

一萬人決戰,又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當時輸得慘,沒有想到,事後想出來,不是很對,裡面近半人不是真正的漢人,再回想一下,知道是党項人。這反應過來,遇到了唐朝jīn銳的部隊,自己手下戰士雖然勇敢,可缺少實戰經驗,所以敗得如此悽慘。實際唐朝軍隊沒有這麼強大的戰鬥力的。反而,戰鬥力如自己所料,是確實在下降,否則也不會出動三十萬唐朝軍隊對付自己。

以前無論突利與頡利可汗,或者鐵勒的薛延陀部,唐朝多會出動如此之多的大軍?

真是如此?沒有了火yà與黨項戰士,裴行儉就沒有擊敗他們?

認爲自己想明白了,在狼山寄居人下,受葛邏祿人的一些小小的白眼,人家葛邏祿部也擔心,萬一收留後讓唐朝知道怎麼辦?這樣下去,終不是長久之計,還要叛,但這一回放聰明一點,能打則打,不能打則往大漠深處逃。大漠那麼大,到哪裡找一小股軍隊去?不可能唐朝每時每刻都集中三十萬軍隊防備自己,再有錢再有人,也吃不消。

於是派出使者去了吐蕃與西突厥,看能不能找到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的得力屬下,重再叛。唐朝雖然強大,可架不住狼多,你啃一下,我啃一下,唐朝只好接受我們突厥人重崛起了。我們得聯合起來,放下成見,共同舉事。又派使者前往吐蕃,我們響應你們大論的提議,反叛了,可你們吐蕃也得動手,難道青海那麼慘,你們不想恢復過來?

又派了手下一些重要的心腹,秘密再次聯繫各部。不過成效不大,次二十四州皆叛,一度使反叛的兵力達到幾十萬,他與奉職二人稱四十萬大軍,那是誇張的。但叛軍總數也達到了二十多萬軍隊。一下就輸了,又沒有阿史那得力的人爲首,許多部族表示了緘默。

於是又想出一計。

再次總結,突厥族人主要沒有從正面戰場獲得一場真正意義的大捷,信心不足。幾十萬唐朝軍隊對付不了,便將眼睛集中在雲中古城,程務tǐn這支唐朝駐軍。

人少,容易擊敗,雲中古城又爲了防備突厥各部,集中了許多糧草、兵器與物資。而且雲中古城是yīn山南側重要的城池,奪下意義也非同小可。這派了手下的重要心腹與大將阿史那骨咄錄潛回雲中古城,謀求城中族人到時響應。

聽完骨咄錄將話說完,阿史德海默說道:“骨咄錄將軍,恐怕不易,我對行軍作戰不太懂,可觀看唐朝這名將軍治軍嚴謹,也非是易與之輩。”

“再嚴謹又如何,他也沒有過青海作戰,並且士兵又少。”

說得似乎也對,唐朝的軍隊能拿得出手的,無非就是青海的將士。本來就是簡選天下兇猛的青年前往青海,又經過一年多漫長不停的戰役磨練,所以實力還在自己族人之。但青海也就那麼幾萬駐軍,自家主又聯繫了吐蕃人,唐朝軍隊不得不防,這樣說來,復國還有望……

於是又說道:“好,我盡力而爲。”

說完了正事,把酒言歡,對光復故國,阿史那骨咄錄同樣也是心中的夢想,想到這一年多來的艱難,不由喝多了,用低沉沙啞的歌喉唱道:

“唐朝人,你們從南面進攻契丹人,你們從東面進攻我,鐵勒人,從北面進攻模擬敵人的口ěn

……我們讓十箭出兵西突厥,我們也出兵,我們跟在他們後面,渡過了珍珠河,翻過了天的聖én山,我們一直到達鐵én。

……可以走那條路,於是我對可汗說了,我讓軍隊出發,我們渡過了河略,突厥很有名氣的一首歌,見於暾欲谷碑”

至少現在看起來,復國的道路很漫長遙遠,唐朝支持回紇人的武器,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件,在草原影響很大,骨咄錄不可能不知道的。契丹與奚族前面一反覆,後面讓唐休璟打得狼狽不堪,立即投降,轉變風向。

想復國成功的希望並不大。

唯一的好處,讓溫博在此事能做一些文章,鐵勒人與突厥人有世仇,今天唐朝大肆支持鐵勒各部,特別是死敵回紇部,再不反,也後你們也休想有好日過,也真讓一些部族再度蠢蠢欲動。

僅平靜了幾個月,暴再次打響。

然而唐朝洛陽歌舞昇平,全然不知。

……

端來了兩杯冰鎮的酸梅湯,鄭宮楚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剛從冰窖裡取的冰,陛下,婉儀,喝一杯解解暑。”

讓李威嚇了一嚇,鄭宮楚不敢作聲了。但在東宮裡生活了一段時間,知道李威一些規矩,可頭腦也不笨,看似表面的公平下,李威還是有些偏愛的,比如對碧兒,還有對這個氣過人僅大自己一歲的小表姐官婉兒。

前者是自小成長的感情,後者是驚人的氣。

沒有敢以爲她們地位低下,就慢怠了。

李威放下手中的奏摺,說道:“放下來,楚兒,我有一句話要對你說。”

“陛下,請吩咐。”

“不用那麼拘束,次的事我不怪你。你畢竟還小,不知道人情的險惡。與你們幾大家族,我一直不惡,大家配合,使這個國家變得強大,你們幾家也能長久地享受國家穩定和平,帶來的機遇。這是合作,必然有一些計較。但不要緊……不過你已經進入了東宮,他日也是後宮的主人,就要替我着想。一旦想到你們家裡面,不僅是你們家裡面,你們幾家姓相互聯姻,關係錯綜複雜,一家往往能代表好幾家。那麼不但會阻撓我的一些計劃,反而得不償失,還會干涉到後宮的和平,這是我不能容忍的。”

“是。”

“坐,你畢竟還小,不知道。不怕犯錯,貴在知錯能改。”

了下來,很安靜,不象她的ìn格。

李威又笑了一下,說道:“也來東宮很長時間了,呆得可習慣否?”

“臣妾習慣。”

“習慣好,”李威再次和顏悅è地說。

但鄭宮楚話鋒一轉,又說道:“就是陛下次動怒,將臣妾嚇着了。”

“呵呵,”李威一樂。

這是一個真實的世家女,舉止高雅大方,但終究是一個人。過及笄之期,儘管家世好,對人情世務,未必能全部瞭解。有可能鄭家囑咐過,可想法還沒有成熟。不象官婉兒,自小在深宮長大,並且幼年還在險惡的環境下長大的,所以心思眼兒多。鄭宮楚看到的東宮,僅是後宮的冰山一角。在自己壓制下,東宮不象正常的後宮,黑暗yīn沉,大家至少在保持着表面的和睦相處……但能保持多少呢,李威自己都在懷疑。

想了想,道:“來人哪,到四方館中將阿瓦爾人與薩摩公國的使節喊來謹見。”

這次重視的使節,第一是拜占庭人,要用拜占庭人掣肘大食人的擴張,只要拜占庭人與大食人糾纏在一起,難分勝負,大食就不會真正擴張到河中地區。如果à作得當,又能成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結局。那麼唐朝的影響力,有可能真正地到達波斯灣。

只是讓他感到遺憾,對理科方面的學問不大好,記得知識不多,否則提前能開採石油,因此,佔下來的意義,僅僅是保持河中地區的安全。頂多有可能將旁遮省地區奪下……

其次就是阿瓦爾人。

薩摩公國發展到今天,實力已在阿瓦爾人之,可他們卻在向歐洲主動同化,與拜占庭與天主教廷示好。指望他們變成蠻族,將歐洲攪爛了,可能ìn不大。不過也略略重視了一下。

怎麼說,他們血統中,還流着亞洲遊牧民族的血統,能攀關係。

但對阿瓦爾人很重視的,想提前將歐洲未來的威脅化解,眼下是好的機會。拜占庭已經開始墮落,歐洲的未來在這個法蘭克王國,是德國、法國與意大利的鼻祖,甚至開化了英國與西班牙。

可他對這段歐洲史記得不清楚,否則要重視另一個蠻族,斯拉夫人,未來斯拉夫人影響力很大的。

這段時間召見過三四次。

爲了拉攏,李威不惜從祖血脈敘起,就差一點說,咱們五百年前是一家人了。這個鮮卑人的血脈,還有許多作用的。比如有了這個血脈,能好融合党項人,還有眼下這個大布局。

將這幾個使者說得暈頭轉向,受寵若驚,不分東西南北。

也要做了,父親在籌備再次商議封禪事宜,不管能不能封成,這些使節要大部分返回故國。鄭宮楚捏着衣角,只是低笑。

“是不是認爲我有些話說得不成體統?”

“不是,”顯然是口是心非。

“我是一國之主,考慮的是國家長遠發展未來,是百姓。政治也如同行軍作戰,正奇相輔,以正爲主,以奇爲輔。有的事要稍稍圓滑變通一些,那個虛名聲,我不想要。就象你們幾大家族,也要名聲,然而沾到你們家族的利益,有時候也會放下身架……這兩者是一個道理。”

“是。”

說了一會兒話,兩國使者到來。

正在商談,陽宮過來太監喊他過去議事。

來到陽宮。

是一疊軍報,但是捷報。

阿史德溫博苦思良久,決定從雲中古城打開突破口。可他遇到了一個強悍的對手。七月到來,他再次率各個部族將士,圍住了雲中古城,各部零亂,後連程務tǐn都不知道叛軍有多少人馬。

但能將雲中古城圍住,叛軍也不少的。

然而程務tǐn從容應戰,派了人通知代州刺史竇懷哲,然後在阿史德海默等人還沒有做出內應,裡應外合之前,果斷地將阿史德殘留在城中的各個族人抓獲,一一嚴審,迅速處死。

這也是唐朝一慣的方針,針對突厥人的習俗的。突厥人剛剛從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過渡,百姓尊卑現象比唐朝嚴重。所以能殺百姓,但勿得隨便殺其酋首。

沒有了內應,阿史德溫博與諸叛將有些心虛。這時候竇懷哲率軍到來,程務tǐn打開城én,反過來成了裡應外合之勢,而且留守的這支唐朝軍隊,也十分強悍,大破叛軍。阿史德溫博又只好率殘部逃向大漠。

機靈起來了。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立即逃亡。到了大漠,哪裡找一支殘軍?就是他逃向狼山,唐朝也是過了很久後,知道事情的內幕的。

等李威看過了,李治微笑着說:“弘兒,你怎麼看待此事?”

“兒臣不知。”父親想要ā手,想要建立功業,李威主動迴避。

“雖朕對軍事方面不及你,可只是一羣跳樑小醜,也想夜郎自大?”

李威沒有吭聲。他與裴行儉皆認爲突厥經過了這麼多年休生養息,此次叛亂,非同小可。所以態度十分慎重,父親這句話,不知道有沒有話外之音,認爲自己與裴行儉是在小題大作。

李治說完了,也沒有當作一回事,權當是一次南方各僚的小叛亂,而且突厥一次次暴被唐朝軍隊輕鬆地擊敗,不也是彰顯唐朝軍隊的強大嗎?又說道:“八月將至,風調雨順,弘兒,朕說的封禪之事,你意下如何?”

“父皇,兒臣不知,全聽父皇作主。”

“那麼各卿意見呢?”

不是很同意,可主要的幾位宰相,裴炎與薛元超是站在兩位先聖這一邊的,不能反駁,只好左顧而言他。劉仁軌與李義琰心中十分反對,然而太皇支持了皇帝建海軍,與贖部曲,jā易完成,先付了款,也要皇帝發貨了。所以不能作聲。

崔知溫暗中隱隱向李威示好,可表面維護着中立的形象,低下頭不語。

倒是魏同玄急切地道:“臣認爲還是不妥,一次封禪,勞命傷財,對國家沒有多少好處……”

五位重要的宰相緘默,四位平章事反對的聲音也弱了下去。再說,他們還是李治一手提撥來的。否則看一看朝堂,象裴行儉立下如此大的功勞,還沒有任爲宰相呢。

不過朝中還有一些大臣認爲可以的。

沉í於唐朝軍隊一次次大捷之中,國家又是難得風調雨順,粟米的價格跌到每鬥米僅六七文錢,國庫又十分充足。而且先前又撥出鉅款贖出許多部曲,這是善政。

儘管各地官員不是很配合,大戶人家不配合。甚至刻意煸動百姓,將河湟九曲妖魔化,不過有許多部曲也貧困百姓還是從某些渠道,聽到青海大豐收的消息,因爲生活所迫,願意前往。唐朝軍隊每一次的大捷,也增加了他們前去青海的決心。

秋收沒有到來,陸續地有六七萬部曲贖了出來,再加一些無地少地的貧困百姓,再度有萬人前往青海。不僅是塞了邊,也或多或少緩解了貧困不勻的壓力。

唐朝現在看起來,表面很美好。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丹水渠規模龐大,還有兩年甚至三年能竣工。

太皇一心想封禪,真要找理由,也能成立的。

於是倒戈附和同意封禪的大臣多了起來。

到了八月,就在越來越多的大臣同意封禪的時候,也在準備商議封禪的事宜時,終於突厥人用了一記狠狠的耳光,給這個所謂的封禪,帶來了巨大的羞辱。

程務tǐn的大捷,也暴露出一個致命的弱點。唐朝軍隊戰鬥力依是不強,這樣的jīn軍,這樣的強將。擊敗阿史德溫博後,居然不能追擊。換幾十年前的唐軍,是不敢想像的。看到李靖沒有,三千唐軍,馬邑朔縣一戰,就敢將頡利追到磧口二連浩特西南。隨後,李績自雲中非是雲中古城,指雲中地區,大同一帶出發,白道呼和浩特北一戰,追到鐵山yīn山北邊。

不僅看出這個弱點。

吐蕃又帶來了好消息,使者沒有回來,不知道是不是吐蕃主動配合,還是使者商談後的結果。論贊婆居然主動率領吐谷渾殘部,與吐蕃的駐軍,向河湟發起了反撲。一開始唐朝軍隊有些意想不到,居然取得了一些勝績。然而吐蕃的事兒多,論欽陵老jān巨滑,這時候不想與唐朝軍隊火拼,想做一個漁翁者,是做一個樣的。

入侵的規模不大,立即讓黑齒常之率軍撲滅。論贊婆戰敗,又逃到吐谷渾城去了。沒有給河湟造成多少傷害,只是爲李治增加了一份封禪的功績。但不是沒有效果的,離得遠,消息沒有那麼通達,只知道吐蕃在反攻,這個消息再度振奮了許多突厥人。

但阿史德溫博又反思了一次,此次進攻雲中古城未果,還是自己大意了,而且軍隊又少,若是象次,此次雲中古城就拿了下來。是自己號召力不夠,然後派人到夏州迎回了一個人,阿史那伏念。

頡利可汗長兄始畢可汗長突利,次欲谷設。次兄處羅可汗長鬱射設,次阿史那社爾。這幾人皆已降唐,突利部族安置在阿史那州,欲谷設部安置在涼州,阿史那社爾部安置在靈州,鬱射設安置在夏州。阿史那伏念就是鬱射設的長,號召力盛於阿史那泥熟匐。勸說了很久,雖然也想光復突厥,可唐朝對阿史那伏念一直很不錯的。

但後鬼í心竅的,居然答應下來。

將此人迎回,再加他再三的鼓動,漠南再次發生了大暴,規模不亞於去年。

要封禪嘛,只有文治武功達到了巔峰,有資格前去封禪的。就象李治次封禪,平滅了高麗,雖然西域吐蕃隱隱在反撲,可當時沒有想到後果,認爲是“人民內部矛盾”,粟末靺鞨又前來受降,契丹打服了,與奚人也歸順了朝廷,使唐朝東邊的疆域達到了漢江、百濟與粟末水吉林中部,今大多河段消失。西邊波斯來降,疆域達到了鹹海,逼近波斯灣,北邊疆域達到了絞馬部安加拉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地區。疆域之盛,自遠古未曾有之。國內也爭氣,風調雨順,糧價一直很少超過每鬥米十文錢。

所以封禪的。

然而這一次次的大暴,還封個屁不提出,沒有人想起,一提出,卻讓許多人認爲這是太皇的一場鬧劇,一個天大的笑話。

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381章 氣開山崴(一)第135章 春雷(七)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163章 探(一)第263章 中了第269章 竹籠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267章 安慰第242章 高度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270章 大手筆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130章 春雷(二)第169章 探(七)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02章 會戰(三)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40章 立志第243章 祥瑞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262章 衝突第276章 煮青蛙第260章 大婚(中)第252章 決心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365章 長槍縵纓萬里(二)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267章 安慰第444章 簾影動第271章 江談第176章 合(四)第131章 春雷(三)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161章 啓航(七)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241章 誤會第138章 春雷(十)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49章 問鼎(一)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253章 背水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85章 前夕(二)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275章 小重山第191章 象墓(下)第178章 合(六)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243章 祥瑞
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381章 氣開山崴(一)第135章 春雷(七)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163章 探(一)第263章 中了第269章 竹籠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267章 安慰第242章 高度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270章 大手筆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130章 春雷(二)第169章 探(七)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02章 會戰(三)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40章 立志第243章 祥瑞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262章 衝突第276章 煮青蛙第260章 大婚(中)第252章 決心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365章 長槍縵纓萬里(二)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267章 安慰第444章 簾影動第271章 江談第176章 合(四)第131章 春雷(三)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161章 啓航(七)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241章 誤會第138章 春雷(十)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49章 問鼎(一)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253章 背水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85章 前夕(二)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275章 小重山第191章 象墓(下)第178章 合(六)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243章 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