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安慰

“說來聽聽,”李治沉聲說。

也是不喜,兒子長大了,按欣慰的,也似乎不讓自己失望。可長大了,也“覺悟”了,居然知道與自己談條件。心中很不是滋味。

“新渠不僅是兩渠,沿途多有民田,房屋,灌溉,父皇繼位以來,一直以仁政治國。新渠也是仁政,但朝廷用意也許是好的,下面官吏執行未必符合。用費又巨,接下的新渠又多是以鑿石開山爲主,甚至沿途有許多懸崖絕壁。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新渠亦是此理。而且工程巨大,有可能還需要五年六年才能完成。因此,兒臣毛遂自薦,請父皇恩准讓兒臣領擔新渠,便於統一管理。”

當然,沒有那麼簡單的。

可老子失去控制,這時候不爭,自己都現了,想來母親更是現了,母親對自己不惡,不然不可能時不時提醒自己。但這是處境艱難的情況下,就象一個貧困的百姓,餓急了,連做夢都能夢到吃十塊八塊胡餅。吃飽了的時候,又要想吃肉吃魚。一旦母親抓住更多的實權,想法肯定又是兩樣的。如果母親確定想做女皇,自己這個胳膊肘兒腿的……

因此,到了爭的時候。

不明白全部,明白了一大半,李治就盯着兒子看。

再次電閃雷鳴,但李威沒有退讓了,道:“新渠是兒臣所提,可執行的只是廣通渠的一部分,技術,經費,民力等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兒臣不執行,能將所有問題解決,父皇,你認爲可不可能?難道大非川大敗後,朝廷還能再派一員勇將,重新去大非川再度扭轉乾坤?不是兒臣不想爲父皇承擔,不領擔新渠之任,兒臣也沒有能力解決所有難題。”

說白了,答應我就想辦法,不答應我繼續回東宮看我的,與我沒有關係。

不算過份的,父親都封了母親爲天后,孃家人母親一努嘴,就成了宗正卿。自己呢,連納一個側妃,父親都沒有恩准,現在只求一個監工新渠之職……可要看父親怎麼想了。

李治對視了一下,沉聲說道:“那麼其他兩個條件呢?”

其他兩個條件相對要簡單得多,李威說道:“第二個條件是未來五到六年,廣州市舶司所獲仍然歸朝廷,其他兩個市舶司以及海的收入,必須全部投入新渠,朝廷各部不能挪用。”

“這個倒可以,”李治沉yín了一下道。

廣州市舶司一年也可以爲朝廷帶來十幾萬,或者二十幾萬緡錢收入。注其他兩處海市會有多少,不得而知,但現在收入不是很多。又只有五六年時間,並不是過份的要求。即使兩市一年能帶來五十萬六十萬緡錢稅收,也遠遠抵不兩渠的消耗。

還有一條,賣出海名額,一百名已經“賣出”,剩下的不願出多少錢。賣得多了,羣臣反對聲更大,也不是解決之道。因此,這個條件不算過份,立即允可下來。

李威又說道:“父皇,三人言虎。今年用工會比去年少,但是施工難度大,有可能用費反而大量增三省六部又不願意撥出錢來,又不能向百姓強行徵繳,擾百姓。兒臣爲了籌款,只好另闢蹊徑,到時候恐有言官繼續彈劾。還請父皇對兒臣支持,勿以言官的短視,使新渠工程中斷。”

李治又沉yín了一下,說道:“這個也可以……”

道理十分簡單的,朝廷國庫裡不撥款子,就是給了兩個市舶司的稅款,也遠遠不夠今年修渠的費用。只能另想辦法了,但在心中狐疑,兒子又想出什麼增財的點子。

說完了,李治沒有吭聲,心中卻在想,兒子所說五六年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我還等你五六年,五六年後你要退位了!李威難受,可李治覺得兒子同樣強勢,咄咄逼人,也有些難受。

廢,從來沒有想過,只是不停地敲打,不讓兒子風頭太盛。

兩個人一直沉默,倒是外面的寒蟬不停地悲鳴。

過了好一會兒,李治才說道:“你能保證五六年時間,能不動用朝廷其他經費情況下,將兩渠順利峻工?”

“這個不行的,先今年,已經到了八月底,秋水漸平,想要快點動工,眼下就到了動工的時候。因此兒臣還需要朝廷繼續撥二十萬緡錢進行支援,可仿去年之例,以後數年,也是如此例。另外接下來,皆是險工,兒臣儘量減少民夫傷亡,可想要所有民夫皆平安無事,那是不大可能的。只能說不象隋文帝修九成宮那樣,讓數萬民夫冤死於山石之間。”

謹慎微,得將醜話說在前面。

李治又是神情恍惚,想了許多,也想到了經費,二十萬緡錢,朝廷能擠出的,也詢問過韋弘機,夏天就一直在新開河與丹水鑽來鑽去,然後大約地將所有材料,也是佔去大部的費用,加募集民夫的經費計算了一下,僅是新開河與丹水下游疏通兩項工程,有可能用費一百多萬緡錢。

僅是開始,截洛入丹,從草橋關到商州的丹水渠用工更巨,再重新開鑿鄭當渠。不象是廣通渠,淤塞的時間不長,略略疏通即可,有的地段整個淤平,有的河流改向,甚至山體崩塌,成了石山壓渠。可還沒有從鄭當渠到商州丹水的工程巨大!

兩渠成功,又不傷民,將是唐朝建國以來,一項無可比擬的政績,然而韋弘機一聽沒有錢,立即打了退堂鼓。

想來想去,最後說道:“朕準了。”

……

沒有立即回去,去找母親武則天。

大約最苦悶的是母親,是母親,換作別人,有可能讓父親這一記悶棍子能打蒙了。

看着母親,容貌依然很是嬌豔,在相貌不老,母親創造了一個奇蹟,又不知如何開口,只好拉着母親的手,頗有些一切皆在不言中的含義。

武則天對李成說道:“李內侍,去將詔蠻進貢的普茶拿來。”

普茶就是普洱茶,與中原茶餅不同,因爲酵時間長,顏色黑,所以中原人稱它爲黑茶。對喝慣了清淡的綠茶中原人來說,黑茶很難入口。但相比於綠茶,黑茶味道更濃郁。李威在洱海時,曾嘗過幾次。大約做工技術還十分落後,茶味遠不及後世鼎鼎大名的普洱茶。

產地主要來自崑崙關以南,瀾滄江畔與無量山之間的一些詔蠻部族,以前這裡不屬於唐朝羈縻地區。因爲這一次李威南下,取得大捷,樑積壽等人乘機擴大了戰果,纔將這一片地區收服,或者主動臣服,劃爲唐朝疆域地圖冊中。

李成取來普茶,替李威沏。

武則天說道:“這是七月南詔幾個生蠻部族到中原來進貢,帶過來的貢品。”

李威呷了一口,味道還是一樣的,並不比他在西南喝的那種普茶味道好。但宮裡能喝普茶,也算他的功績。難道母親想表揚自己?不明白母親用意,狐疑地看着武則天。武則天說道:“這一次幾個詔蠻過來,皆在本宮與你父皇面前,誇讚於你,說你在南詔所做所爲,甚是公平,又有幾種舉措,民皆以爲便,紛爭也少了許多。”

“母后,兒臣只是僥倖得功。”

“也不易了,昔日太宗曾問羣臣治江山難還是打江山難。其實以本宮看,治比打更難。高麗打了那麼多年,從楊廣時就打,死了百萬戰士,到現在依然時叛時降。然而自你從南詔撤回以後,境內居然十分平靜,也是難得。”

李威沒有作聲,南詔與高麗不同的,這羣g子無恥度當爲世間人種第頑強程度也罕有其他人種能及之。但不知母親拿普茶,又說了這件事,是何用意。於是又看着母親,武則天又說道:“你長大了,許多事能獨立去做,也可以試着做做。”

說完了,神情終於帶着一絲蕭索之意。

李威這才藉着外面的陽光,看到母親眼角也開始爬滿了密密麻麻的魚尾紋,母親終是越來越老了,拉着她的手,道:“但兒臣智慧,與母親相比,卻遠遠不及。將來無論如何,朝廷依然還需母親出力。”

說得極其隱晦。

武則天眼中終於暴射出一道光芒。

李威表了一個態,又說道:“正好兒臣有一事,需要與母后稟報,順便請母后參考一下。”

“說來聽聽。”

李威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李治不好問,但母子二人既然剛纔“交過心”的,武則天卻是能地過問的,道:“這不是少錢,你如何得來?”

李威將自己計劃說了一遍,其實不僅是來安慰一下母親,自己主動爭取,又是在母親觸黴頭的時候,過來請示一下,也是害怕母親產生誤會。武則天一直安靜地聽着,當李威說道即使五姓七家,也用不了多久,會露出醜陋的嘴臉。武則天大笑起來。反正這母子二人,有些臭味相投,對五姓七家,皆沒有好感。

李威說完,才說道:“錢的事,倒解決了,但是開前古未有之事,兒臣心中卻是很擔心。”

就怕言官議論,如果彈劾的人多了,到時候父親會打退堂鼓,甚至自己還會受到牽連。

武則天說道:“弘兒,你不用擔心,想一想裴舍人在揚州如何做的?”

李威有些茫然。

武則天點醒道:“他多次抄繳一些大戶產業,爲何朝中大臣反對聲音很弱,正是因爲裴舍人爲朝廷謀財。”

提起裴炎,李威沒有表態。

武則天又說道:“剛纔本宮就說過,你已長大了,有能力去做,就去做。你是男子漢,不是娘子,須要拿出一些氣慨。”

“……”

:看到評,回一下。裴雨荷這樣寫,繼續是爲後文鋪墊。切不可疏忽孃家人的作用,普通夫妻都有可能因爲孃家導致關係破裂,更況且是太子甚至未來的皇帝,裴家也有了動搖後宮的一些力量。外戚在封建政權中是何等的作用,我不多解釋了。主角不是沒有喜歡的人,最喜歡的是碧兒,幾個少女中姿色與裴雨荷算是最差的。但美妹幾人不喜,就連老午昨天到市看到一個金妹穿着清涼,不由多看了一眼,不喜美妹喜恐龍的請舉手。用人馬就有了。繼續鋪墊過渡,沒有多少章,高潮到來,太子篇即將結束。

第67章 圖窮(中)第102章 會戰(三)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55章 進宮(下)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271章 江談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88章 聖戰第36章 東園岑寂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50章 問鼎(二)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461章 等多時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139章 定(一)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176章 合(四)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144章 定(六)第278章 種惡因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267章 安慰第103章 會戰(四)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50章 攤牌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50章 問鼎(二)第146章 定(八)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128章 東都黃昏(七)第99章 圍城第119章 問琴(下)第179章 合(七)第266章 爭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242章 高度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167章 探(五)第176章 合(四)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57章 啓航(三)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52章 問鼎(四)第50章 攤牌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132章 春雷(四)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65章 甜(上)第54章 進宮(上)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
第67章 圖窮(中)第102章 會戰(三)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55章 進宮(下)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271章 江談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88章 聖戰第36章 東園岑寂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50章 問鼎(二)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461章 等多時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139章 定(一)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176章 合(四)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144章 定(六)第278章 種惡因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267章 安慰第103章 會戰(四)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50章 攤牌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50章 問鼎(二)第146章 定(八)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128章 東都黃昏(七)第99章 圍城第119章 問琴(下)第179章 合(七)第266章 爭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242章 高度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167章 探(五)第176章 合(四)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57章 啓航(三)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52章 問鼎(四)第50章 攤牌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132章 春雷(四)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65章 甜(上)第54章 進宮(上)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