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春雷(十)

三人全部色變。

他們不是老百姓,認爲皇帝仁愛的神馬,也許皇帝能與仁愛沾一點邊,但肯定不是軟弱的主。別的不說,十年時間,上過三次戰場,一次比一次戰爭規模龐大,這三次戰役死在他手中的人有多少?那是真正上刀山,下血海的主。

自己默契地替太后將狄仁傑定罪問斬,再來一個嚴刑拷打,一旦皇帝真沒有死,活在人間,又回來了。狄仁傑可不是去年殺死的那些羽林軍將士,那些平民百姓,低級官吏,他是皇帝的真正左膀右臂,到時候皇上的暴怒可想而知!

就是站在邊上,準備刑訊的幾個衙役身體都哆嗦了一下。

周興一看事不妙,色厲內荏地喝道;“大膽人犯,還敢嘴硬上刑。”

衙役們都沒有動,眼巴巴地看着騫味道與武承嗣。

騫味道沒有作聲,武承嗣又擺了一下手說道;“周侍郎,狄仁傑乃是國家宰相,豈可拷刑受之?”

心裡說道,我們只是奉旨行事,真皇帝回來了,我們可以用太后做擋箭牌。你小子爲了榮華富貴,是一抹與皇帝對幹到底了,別拖我們下水。

但武承嗣眼睛珠子轉了一轉,又問道;“狄仁傑你是說皇上還活在世間?”

“難道你想陛下真的遭遇不幸,駕崩了?”

“武某那敢哪,”武承嗣訕訕道,立即反應過來,倒底是誰在審誰啊。不動嚴刑,這也沒有辦法往下審,三人嘴巴子加到一起,也不及狄仁傑一張嘴巴,三人大腦加在一起,更不及狄仁傑一人的智慧。

一天審下來,什麼沒有撈得,灰溜溜的離開。

武承嗣則來到皇宮,將經過向武則天稟報。

武則天慎重地問;“嗣兒,你是說我兒還活在人間?”

“太后,侄兒也看不出來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不過侄兒之見,太后還是早立皇太子爲皇帝。若是陛下有意爲之,圖謀很大。”

武則天臉色陰晴不定。

若是去年上半年什麼都來得及,到了下半年,隨着自己一步一步跨出去,權利是收攏了,道義與大義卻失去了。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但爲仟麼還不出現?然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沉思了許久說道;“嗣兒,你今天做得很對。狄仁傑聲名在外,就是我兒不回來,你們對他用酷刑傳揚出去,民間怨懟會更大。他既然不招供,哀家讓你們三人率五百飛騎,立即前去西京,將那羣市井遊俠抓捕起來從他們嘴中問出口供。”

“太后英明。”

第二天,三人騎馬率五百飛騎前去長安。

在國家的機器面前,這些個英雄好汊們什麼都不是,只有少數機靈的逃了出去,大多數在衙役的帶領下,從家中一一抓獲。而且現在也好抓,大多數有了正當的職業,全部在家中要麼在店鋪裡要麼在碼頭上。幾乎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將主要的成員全部抓捕歸案。

對狄仁傑不敢用刑訊但對這些俠客們可以肆無忌憚了。

各種殘酷的刑訊下,大多數人連自己老爹老媽做下的事,都供了出來。

這一供供出了大事。

狄仁傑前些年因爲這些人好用,也沒有想到會落到今天下場,用他們辦了許多隱秘的事。包括監督裴、明崇儼與李賢,甚至明知道明崇儼在研配春藥,也知情不報,坐看事態發展,讓明崇儼喂小丸子給李治吃,差一點連武則天自己都中了招。

看到一份供狀呈上來,武則天暴跳如雷。好傢伙,我還以爲你們是好人呢,原來卑鄙如此!

殺!殺!殺!

氣得在批文上注了一個個殺字,一干人犯全部殺死。

然後追削參與其中的劉仁軌、裴行儉官爵。家人流放嶺南。又派人到李義琰家中,將李義琰追殺。全家人流放嶺南!再將朱敬則下獄,擇日與狄仁傑一道處斬,全家人流放嶺南!再派人前去龜茲,抓捕魏元忠,未必會成功,但魏元忠的家人同樣流放嶺南。

又派人到東宮之中,將狄蕙與狄好揪出來,因爲狄蕙二子李湟、李重望與女兒李藺,狄好之女李璧是龍子龍孫,沒有處理。但將二女抓捕起來,先是毒打一頓,打得七死八活,奄奄一息,再下大牢,準備一道與狄仁傑的家人,發配到嶺南去。

天下震驚。

武則天憤怒可以理解的,狄仁傑用心不良,差一點想利用明崇儼壞自己名節,來達到扶持兒子上位的機會。並且丈夫吃了那些小丸子後,對身體也或多或少有了些傷害。

若不是這個小丸子,自己會不會如此被動?兒子沒有大義,隨他在外面溜達十年八年,也不敢在外面溜達!

但老百姓不這樣認爲,他們是皇上的心腹大將,不替皇上做事,難道要替你這個婦道人家做事?這纔是忠心的表示。

三月初三,是唐朝百姓最幸福的時光。

春暖花開,和風醉人。又正逢大節上巳節,上巳節逐後如果季氣巧,又連着寒食與清明節。

若是往日,熱情奔放的唐朝人會在避時候滿大街的載歌載舞。

可是今天不同,天色晦暗,烏雲低垂。

許多百姓涌到了天津橋南,但是臉上皆是露出激憤的神情。

不知是誰喊了一句;“來了。”

衆人向橋北看去,從大理寺涌出來許多侍衛,這些侍衛看押着兩輛囚車,緩緩沿着皇城的城牆根下,向天津橋駛來。

朱敬則談笑風生,隔着囚車,對狄仁傑說道;“魏槽公啊,沒有想到來了這麼多老百姓。”

“朱君,別什麼相公了,寒磣人。”

“公道自在人心,看看這滿朝的大臣,狄相公不爲相公誰有這個才能爲相公。”

“不提了。朱君是我不好啊,因爲我牽連了朱君。”狄仁傑沒有提家人,皇上一回束,家人也會平安回來。就怕在路上受到什麼官吏的欺壓,無辜地在半路折磨而死。

“爲大義而死,死得其所何來足惜。”

“朱君果然節氣高昂,狄某佩服萬分。不過狄某都想起陛下對朱君的評價。”

“陛下對我有什麼評價?”

“他說朱君耿直,幾乎無人能及,是御史大夫之才。只可惜少了變通,否則,是唐朝一位清廉的好宰相。”

“這個評價好啊,我就想做一個御史大夫,監督朝堂這羣混蛋。也監督你,狄相公你是好人,可有的事,做得太遊離於法度之外了。”

狄仁傑呵呵一笑,又說道;“陛下也因此說過一句話。”

“是什麼?”

“陛下說物無完物,人無完人。三國劉邵說英才要聰明能謀始,明能見機,膽能決之。雄才要氣力過人,勇能行之,智足謀斷。可象這樣的人,古今往來,又有幾個。倒是他所論的偏才居多。”

對史學,朱敬則沒有狄仁傑精通劉邵的文章也沒有看過好奇地問道;“劉邵說了什麼偏才?”

“劉邵零碎地說了八種偏才,清節之才高風亮節,可往往輕視了法家與術家的重要性,德有餘而法術不足。法制之才,做事剛直,公正無私,可往往重視法制認爲能以法治國,卻疏忽了謀略的重要,少了變通。術謀之才,足智多謀可因爲自持聰明謀略過人,又輕視法制,不知法律對國家的好處。器能之才,兼具德法術三才,因爲會方略機變,反而輕視制度。智意之才,對各種韜略與計謀十分重視,然因爲其智又疏忽了其他方面,往往導致聰明有餘,公正不足。伎倆之才,銳意進取,爲了功名利祿不擇手段,所以會急於求成導致百姓遭秧。臧否之才,嚴以律己,可也待人苛刻,欠缺了寬宏大度,有時候就會誤大事情。言語之才,能言善辨,可受之於口舌,必然疏於內心的教養。”

“聞此言,大妙。狄相公,你就是那個器能之才,裴炎則是伎倆之才。”

“你也是那個法制之才。”

說完了,兩人哈哈大笑。笑完狄仁傑又說道;“但陛下卻說了十二偏才。”

“哦,十二偏才,狄相公,陛下說了那十二偏才?”

“堅毅之人,能勇於糾正錯誤,完善自我,缺點是會矯枉過正,剛愎自用。對之是柔順之人,能寬容別人,可會優柔寡斷,錯失良機。雄悍之人,行事不畏堅難,缺點是高傲自負。對之是謹慎之人,態度謹慎,然而會容易猜疑。凌楷之人,心強志堅,能堅守原則,缺點是專斷固執。對之是辨博之人,會說服別人,缺點是也容易被別人說服感動,辦不成實事。弘普之人,待人友善,可往往好壞不分。狷介之人,清介廉潔,可會過於拘束,缺少交際。休動之人,勇於攀登超越,但會放縱自己。沉靜之人,沉靜機密,可做事卻會行動緩慢。樸露之人,誠實樸直,敢直卻不能細微觀察。韜譎之人,多智韜略短處是容易兩面倒,遭人唾棄。”

“更妙了,當浮一大白。”

“是啊,所以陛下又說,國家不是沒有人才,是沒有將人才放對地方,取人之長,棄人之短。當年狄某很不恥韋弘機的品性,陛下同樣重用,是乃其沒有大惡,土木造詣可以謀水利也。

不過自己也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完善自我,纔是根本所在。”說完後暗自嘆息一聲,只可惜看不到陛下如何用人的那一天了。

說話間,囚車已經來到天津橋。

鄶子手將狄仁傑與朱敬則推下囚車。

武則天很憤怒,可在百姓眼中,兩個人卻是大大的忠臣。然而面對衆多侍衛明晃晃的橫刀,一個個只是敢怒不敢言。

午時三刻已到,鄶子手準備行刑,忽然遠處十幾匹鮮衣怒馬咆哮而來,遠遠地喊道;“刀下留人。”

劊子手行刑時,就是有人喊刀下留人,也不可能留人的。這不是評書演義,誰聽你的?到了午時三刻,再喊也要斬人頭的。除非皇帝下了詔書及時阻止,這倒是經常出現。或者執行軍法時,主帥忽然欣賞人才,臨行刑時,饒囚犯一馬。

但這兩個行刑的劊子手,面對處斬狄仁傑與朱敬則的情況下,心中也很猶豫彷徨。聽到有人在喊,正好時辰差了幾分鐘,手中的刀也沒有舉起,於是愣了愣。

十幾匹馬飛奔而來,領頭的一個人還沒有等馬停好,翻身下馬,大聲說道;“我乃駱務整也,皇帝詔書,特赦狄仁傑與朱敬則。”

說着,從懷中掏詔書。

“皇上?皇上還活着?”這一下子老百姓炸了營,不顧侍衛手中的橫刀,紛紛向駱務整一行人擠去。

“是誰說皇上沒有活着,”駱務整掏出了李威寫的詔書,淡淡地反問了一句。沒有多做解釋,午時三刻似乎就要到了立即帶着手下,攔在刀斧手前面,不顧臨斬官周興的反應,替狄仁傑與朱敬則鬆綁。

忽然,天際處響了一道炸雷,密密的春雨從天而降。

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264章 天下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243章 祥瑞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288章 名門動第165章 甜(上)第46章 輕重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151章 問鼎(三)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158章 啓航(四)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279章 分相權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239章 交換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18章 問琴(中)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275章 小重山第244章 問罪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109章 越權第158章 啓航(四)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263章 中了第72章 天高海闊第277章 十萬貫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264章 天下第63章 和親(下)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49章 問鼎(一)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145章 定(七)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76章 報應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260章 大婚(中)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68章 圖窮(下)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242章 高度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54章 問鼎(六)第61章 和親(上)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
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264章 天下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243章 祥瑞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288章 名門動第165章 甜(上)第46章 輕重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151章 問鼎(三)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158章 啓航(四)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357章 欲摘弓(一)第279章 分相權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239章 交換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18章 問琴(中)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275章 小重山第244章 問罪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109章 越權第158章 啓航(四)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263章 中了第72章 天高海闊第277章 十萬貫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264章 天下第63章 和親(下)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49章 問鼎(一)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145章 定(七)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76章 報應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260章 大婚(中)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68章 圖窮(下)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242章 高度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54章 問鼎(六)第61章 和親(上)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