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

國民軍自七月份宣佈北伐,八月份四號正式發發起渡江戰役開始,前面數月圍繞巢湖、合肥進行的戰役中雖然安徽方面的曹錕部遭遇了失敗,但是當屬的安徽戰事卻是沒有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情況,曹錕的第三師和那兩萬多的安徽省陸軍抵擋的甚爲頑強,不但在巢湖和合肥擋住了國民軍長達數月之久,也給予了國民軍重大殺傷,國民軍這數月來的傷亡大部分都是讓曹錕第三師的,相反在江北地區擁有重兵的馮國璋第二軍雖然兵力和火力優勢遠遠勝過了曹錕這個安徽護軍使下屬的部隊,但是給國民軍造成的傷亡卻是極爲有限的。

曹錕的戰敗可以說並不是他自身的過錯,但就戰績而言,他的第三師一萬多人能夠在國民軍第二軍數萬主力的進攻下維持安徽局勢數月之久已經是合格的,他後來之所以戰敗和後面的北洋援軍遲遲不來是脫不開關係。哪怕是最後撤退的時候,他曹錕也是把剩下的第三師主力給撤了出來,而且突圍成功後還殺了個回馬槍,讓追擊而來的國民軍一個團受到重創。第三師的成功撤退和北洋軍在江北以及蚌埠上的撤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曹錕率領第三師的七千多人殘部撤退到六安後,由於當時的國民軍已經把戰略重心調整到了滁州方面,只在合肥留下了一個受創不小的第六師用以防備淮南和六安方向的北洋軍,第六師由於就損失不小,在合肥也只是進行了休整,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向淮南或者六安方向進兵,如此也然曹錕的第三師殘部獲取了喘息時間。

一到達六安後,曹錕立即就是就地休整,雖然無法獲取重武器等補充,但還是就地徵召了不少兵員,把第五旅和第六旅的人員給補充了大半,歷盡一個月的休整後也是把兵力恢復到了過萬人,當然這些幾乎半強迫徵集而來的兵員沒有經過什麼訓練,戰鬥力是沒有太大指望的。而軍械方面也是得不到什麼補充,雖然曹錕拉下了老臉親自向段芝貴求情而從湖北那邊弄來了一千支漢陽造步槍,步槍子彈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但是火炮、重機槍這些重武器卻是無法得到補充,火炮和重機槍這些東西都是大件,北洋軍要補充的話除了漢陽兵工廠那邊自造,但是更多的則是需要依靠進口,靠近的湖北和河南地區自己都不夠用,自然不可能向曹錕騰出來重武器的。

所以今時今日的曹錕第三師和以前相比可謂是落魄無比,一個偌大的第三炮兵團現在只有區區十三門山炮,其中四門還是漢陽造的五十七毫米山炮,和戰前擁有一個師屬滿編炮兵團另加一個獨立旅山炮營總數高達七十多門火炮的實力天差地別。重機槍也悽慘,現在只有三挺而已,之前的第三師重機槍數量可是北洋軍各部隊中最多的,足足有三十六挺之多。

實際上,在今年七月份之前,曹錕的第三師就一直是北洋軍實力最爲強大的部隊,不但有着完整編制的第五旅、第六旅、第三炮兵團、第三騎兵團,而且還有一個標準中央混成旅編制的獨立旅。戰鬥人員高達一萬五千餘人,如果說和國民軍一樣把輜重、工程等後勤補給人員也算進去的話,總兵力可是高達兩萬餘人。

北洋軍的編制乃是完全效仿日`本陸軍,和平時期一個師雖然才一萬兩千人左右,但是在戰爭時期經過補充大量輜重兵力後,一個師的總兵力將會攀升到一萬五千人以上。只不過現在這年頭的北洋軍通常部隊把輜重兵力進行擴編,而是把部隊的輜重等人物交給了民夫,而這部分民夫自然是不計算進入總兵力當中的。

之前的國民軍也是同樣如此,但是現在經過改革後直接把這些運輸隊的民夫們編入了各師的輜重部隊,這些人員不再是編外人員,而是當成了普通兵力來計算。

而什麼人們一說起日`本的一個師團總兵力就會超過兩萬多人呢,因爲人家日`本的一個師團計算兵力的時候把普通的輜重人員給計算進去了。而北洋軍的編制可是完全仿效日`本,和平時兩家的編制是一樣,而在戰爭時期兩家的編制也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國人習慣誇大敵人貶低自己而已,一說起北洋的編制就只說北洋的和平編制。

而實際上呢,北洋各嫡系師,尤其是北洋六鎮來說,自從辛亥起義後各師的編制幾乎都是遠遠超過了和平編制,這除了和第三師那樣擴編了獨立旅等編外部隊外,還在輜重部隊中補充了大量的民夫。只不過大家都是習慣性的無視了這一部分人員而已。

而曹錕的第三師在國民軍發起渡江戰役前就是這樣的部隊,除了部隊的固有人員外,還有數千人的民夫擔任後勤任務,總人力是超過了兩萬人的。

除了兵力雄厚外,當初第三師的武器裝備是北洋軍中最頂尖的,一個滿編炮兵團加上一個滿編炮兵營的炮兵實力傲視國內,即便是國民軍的主力部隊也得兩個師加在一起才能夠在炮兵力量上與之比肩。

然而至今不過數個月,歷盡了一場巢湖戰役和一場合肥戰役後,曹錕的第三師精華盡失,尤其是重武器裝備更是損失殆盡,導致現在在六安的曹錕整天都愁眉苦臉,而在聽到國民軍第六師離開合肥,直接朝着六安而來的時候,曹錕就是更皺起了眉頭。

“大帥,這六安地方貧瘠,加上無堅城可守,我看可以應該……”吳佩孚已經不是第一次建議曹錕離開六安了。

不過之前曹錕一直沒答應而已,主要是因爲之前的第三師歷盡數場大戰,急需要進行休整和補充,但是現在國民軍大軍壓境,曹錕也是生出了再一次撤退的心思,津浦線那邊都已經撤到了徐州,淮南也已經丟了,現在國民軍是四處出擊,大有把江蘇和安徽徹底掌控的勢頭。現在雖然說只有一個國民軍第六師來,但是自己就算能擋住一次,下一次國民軍勢必會調集更多部隊,甚至還可以繞道自己背後企圖圍殲自己。

整個安徽局勢都已經不可爲了,他曹錕守不守這六安已經影響不了大局,唯今之計是要把第三師的種子給保住了。、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第三師能夠去那裡?是和湖北還是去河南?

去湖北的話,那裡可是有着段芝貴呢,現在北洋體系裡馮國璋的第二軍已經戰敗,只剩下殘兵敗將在徐州了,這樣一來,部署在京漢線上以湖北爲基地的段芝貴第一軍就成爲了北洋體系內最大的一直力量了。

如果是以前的話,曹錕都不屑於給段芝貴臉色看,但是現在第三師只剩下殘兵敗將,連彈藥都是段芝貴看在往日情分上接濟的,如果說自己現在去湖北的話不但是寄人籬下,甚至還可能要聽命於段芝貴呢嗎,這是曹錕所不能忍受的。

不去湖北的話,安徽又不能待,那麼就剩下去河南了。

河南那邊本來沒有什麼軍事實力,辛亥後袁世凱雖然以河南新軍爲基礎編練了一個第九師,但是實力不濟,加上還有一個旅部署在了皖北,河南省內現在只有一個旅,再就是河南省陸軍的兩三個師了,這些地方雜牌部隊在北洋軍以及國民軍眼中大多數都是屬於被無視的層次,單憑那些地方部隊是成不了事的,更別說抵擋國民軍的進攻了。

心中仔細思考了一番後,曹錕就是決定離開六安,離開安徽這個是非之地,直接去河南南部,然後接近京漢線,掌控信陽。如此的話有了河南南部地區的這麼一快地盤,也能夠讓自己的實力恢復的更快一些,以後要是國民軍主力進攻,依託京漢線的話週轉餘地也大。

曹錕見勢不妙,帶着第三師的近萬人主動避戰,往河南信陽方向撤退而去了,而淮南也已經被國民軍拿下,並正在迅速的向阜陽進軍。而駐防皖北地區的北洋軍第九師下屬有旅也是見勢不妙,眼見國民軍來勢洶洶後,竟然也是打也不打,直接向北撤退回河南去了,如此呈現的幾乎是北洋軍全面從安徽撤退。

而在清江浦方向,自從北洋軍在蚌埠戰敗,北洋軍準備在徐州爲支撐點重新構築防線後,清江浦的北洋軍就已經是開始向北撤退了。這一次撤退張勳沒有被坑,相反這一次他坑了第二十師的第三十九旅一把,自己帶着人撤了出來卻是把三十九旅留在了後頭,導致三十九旅陷入國民軍第三軍的包圍,最後不得不宣佈投降。

第三十九旅的投降已經引不起諸多大人物的關心了,連潘矩楹這個第二十師的中將師長都投降了,第二十師下屬的一個旅投降也不是什麼要緊事了。

張勳一路北逃,甚至不聽陸軍部的命令去徐州,而是直接北上準備進入山東!

清江浦、淮南、六安、阜陽等地區的拿下,標誌着國民軍已經大體上掌控安徽、江蘇兩省的大部分地區。雖然國民軍的主力還沒有延伸到兩省的各個角落,甚至皖北地區國民軍還沒有完全掌控,甚至蘇北的徐州還雲集了大批北洋軍,安徽安慶的西部地區還有着不少的段芝貴手下的北洋軍,但是這已經影響不了國民軍控制了這兩個省份的事實。

此時加上國民軍的其他控制區: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東部以及海南、湖南東部。此時國民軍的控制區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軍閥包括北洋這個名義上中央政府的控制區都要大,而且國民軍的控制區內幾乎都是沿海發達經濟大省,不管是人口還是賦稅都是要遠遠多出其他地區。

從控制區上來說,國民軍已經是國內第一大軍閥了,而從軍隊人數來說,擁有二十萬軍隊的國民軍雖然總兵力上還不如北洋這個體系,但是經過這數個月的戰事後,國民軍繼續增長中,而北洋軍的衆多主力部隊不是被全殲就是被重創,實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是迅速降低,兩者如此一對比後就會發現,國民軍的軍隊實力已經攀升到了國內第一的位置。

而如果加上滇軍和桂軍的話,南方三大軍閥聯盟聯合組建的南京共和政府已經佔據了中國大半江山,北伐的徹底勝利似乎已經近在眼前!

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90章 蔡鍔心思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209章 衝鋒(一)第87章 洪府娶親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98章 鎮壓(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40章 亨利歸來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353章 王麒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22章 明爭暗鬥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352章 蔡凝(三)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
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90章 蔡鍔心思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209章 衝鋒(一)第87章 洪府娶親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98章 鎮壓(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40章 亨利歸來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353章 王麒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22章 明爭暗鬥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352章 蔡凝(三)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